综合性大学完全学分制改革路径探析
An Analysis on the Reform Path of the Complete Credit System in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AE.2024.142194, PDF, HTML, XML, 下载: 65  浏览: 10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余秀芳, 周 赛, 郑丽娜:河南科技大学教务处,河南 洛阳
关键词: 完全学分制改革路径综合性大学Complete Credit System Reform Path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摘要: 推进完全学分制改革是近年来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立足新时代,OBE教育理念应势而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深化学分制改革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河南科技大学实际,聚焦教育观念、人才培养体系、学生管理模式、教考方式、学分收费、质量监控等完全学分制改革路径探索,文章分析综合性大学实践学分制改革的做法及成效,为其他综合性大学推进学分制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Abstract: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a complete credit system has been an important aspect of university re-forms in recent years. In line with the new era, the concept of 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 has emerged. Adhering to Students-oriented approac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credit system reform is an inevitable tre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Considering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study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path to complete credit system reform, including educational concepts,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s, student management models,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credit fees, quality monitoring, etc. It analyzes the practices and effectiveness of implementing credit system reform in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and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and references for other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seeking to advance credit system reforms.
文章引用:余秀芳, 周赛, 郑丽娜. 综合性大学完全学分制改革路径探析[J]. 教育进展, 2024, 14(2): 1259-126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2194

1.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双一流”建设的需要,很多高校现行的学分制已经不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全国高校开启了全面深化学分制改革进程,完全学分制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1] [2] [3]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 [4] 。高校的人才培养应回归“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心应向“学生发展本位”转变。完全学分制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变管理模式等,为学生提供发掘兴趣、释放潜能的条件,从而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河南科技大学持续致力于完全学分制改革路径探索,如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施行自主选课、弹性学习年限、专业调整、学业导师制、学分收费制等,最大限度赋予学生自主选择权利,满足新型人才培养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完全学分制改革探索历程

完全学分制是以学生自主选课为基础,教师指导为辅助,以学分衡量学业完成进度,以学分绩点衡量学习质量,以一定的学分、学分绩点要求作为毕业、学位授予要求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作为高校的主流学制形式,已有二百多年演进历程,一般认为起源于德国,发展于美国,兴盛于欧洲 [5] 。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高校效仿美国实行学分制,比如1932年北京大学率先实行学分制,鼓励学生真正地实现“选我所爱,爱我所选”,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进而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参照前苏联的办学模式普遍采用学年制。1978年,教育部提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试行学分制,南京大学等少数重点大学率先试行学分制,随后学分制逐步在高校中推广实施。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度。1987年,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印发〈部分高等学校试行学分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强调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学分制。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积极推进弹性学习制度建设。2007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高校要采取各种措施推进学分制。2019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支持高校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

河南科技大学自2000年开始在部分本科专业推行学分制试点改革。2005年,学校除国际教育学院以及医学类专业外,全面施行了学分制管理。2012年,学校开始施行按学分收费,全部专业施行学分制管理。经过不断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建设,完全学分制改革得到全面深化提高。完全学分制具有利于学生发展,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等诸多优势 [6] ,当然,在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学习质量难以把控,培养体系单一,课程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配套平台和管理理念跟不上等问题 [6] [7] ,因此,推行完全学分制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3. 完全学分制改革探索路径

3.1.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路

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是关系高校长远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的关键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来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多元化、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应势而生的OBE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回归教育本质,即“自我教育”。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路,从教育者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从强制型管理者角色向服务型管理者角色转变,从统一、强制性管理理念向个体化、开放式、多元化的管理理念转变。在完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教师、教学、课程、学生管理等都应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3.2. 改革学籍管理,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性

学分制的本质是用学分衡量学生学习的量,用学分绩点衡量学生学习的质量。学分制的基础是自主选课,在弹性学习年限内,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规划学业,跨年级、跨专业、跨学科自主选择课程、任课教师和学习进度,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年限。以河南科技大学4年制本科专业为例,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为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创业休学还可再申请延长学习年限1~2年。学生入校后可根据兴趣专长申请专业调整,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申请辅修学位教育,获得辅修学位。成绩优异的学生可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资格。实施学业预警制度,从过去的“事后处理型”转变为“事前、事中预防型”,每学期对达到学业预警条件的学生进行警示,建立多渠道的帮扶机制,促使被预警学生朝好的方向发展。预警机制同时也是淘汰机制,以促使学生认真对待学业。完全学分制下的学籍管理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满足广大学生自主发展、多样化成才的需要,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3.3. 构建与完全学分制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任何时代任何背景下,人才培养都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是最为核心和基础的教育职能 [8] 。将综合性大学的完全学分制改革实践与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有机融合,能够有效促进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 [9] 。河南科技大学在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服务需求的原则下,以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为目标,构建了“办学特色与社会需求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践教育与行业协同相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融合、个性化培养与质量标准相融合”的“五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强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河南科技大学不断重塑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基础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集中实践教育教学课程平台“四平台”课程体系,施行按专业大类招生、按专业分流、按能力模块培养的“三阶段”培养框架。强化课内课外一体化培养,降低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学分,大幅增加选修课数量。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和实践教学得到更多关注,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劳动教育学分和课外素质学分,设立课外培养第二课堂成绩单,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素养、社会责任、团队合作等素质的培养。河南科技大学在现有优势专业基础上,以“卓越计划”、“四新”建设、“创新实验班”等为抓手,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3.4. 加速教考改革,打造多元化课程资源

当前,各高校已经逐步意识到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学生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探究式、翻转式、混合式教学新模式被广泛关注 [10] 。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考核改革是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必要措施。多元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打破以往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师面授、期末闭卷考试的传统课程考核办法,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开展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实施个性化、小班式教学,强化教学的互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高校要积极倡导“能力本位”的考核机制,突出考核模式的多元化特点,关注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考核,突出过程性考核,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占比。

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实现完全学分制自由选课的前提条件,课程也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抓手。高校要积极开展课程创优培育工程,着力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型和挑战性的线下、线上、线下线上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金课”,打造精品课程和慕课品牌,构建线上共享开放课程体系。“互联网+”“智能+”等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加快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通过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和学习移动端APP,引入更多校外优质课程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教师、课程面临学生选择,从某种程度上也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优胜劣汰的教学环境,激发任课教师的潜力,促使任课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反过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3.5. 施行书院制,改革学生管理模式

书院制是以学生社区为平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通识教育为手段,以导师制实施为措施的一种新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聚集于书院,配备导师全程跟踪指导,建立师生互动、朋辈互勉、学科交融、注重养成、环境温馨、民主包容的良性循环机制,提供自我教育平台,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环境。河南科技大学是一所工科优势突出,理、工、农、医、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其具有的综合性优势、交叉融合特征以及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推动完全学分制改革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书院制使学生在知识结构复合,专业能力复合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适应社会对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的需求,具有更加宽广的视野。在学生管理上,组建学生中心,做好学生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高校应协同联动,构建育人合力,打造专业的辅导员和学业导师队伍,发挥学业导师在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选择、专业学习和科研工作上的指导作用,发挥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引领和各类活动中的协调组织等方面的作用。

3.6. 学分收费制实现按需选修,优化教学资源

学分计费制是完全学分制的重要内涵体系 [10] [11] 。按学分收费作为一种与市场经济相协调的教育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提高高校办学效益和财务管理透明度 [12] 。以河南科技大学学分收费为例,是以每学年学费为标准,以应修总学分为基础,换算每学年收取的专业注册费和学分学费,学生每学年学费为专业注册费与学分学费之和。每一个学分都“明码实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业安排和家庭经济情况进行选择 [13] 。重修课程需要重新缴纳该课程的学分学费,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认真学习,避免了某些学生因重修不用再次缴费而不重视学习和考试的问题,避免了选而不学,学而不考的教学资源浪费问题。按学分收费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学生选课差错率,降低了教学成本,极大杜绝了恶意欠费问题,提高了管理效能,优化了教学资源。

3.7. 建立“立体式双闭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分制下学生有很大的自主性,年级,班级概念弱化,教学班中有不同专业、年级和班级的学生,个体差异大,同时,师资、课程、组织运行等都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建立个性化、动态化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教学质量体系要覆盖涉及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管理、课程、专业、师资等。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河南科技大学构建了组织机构健全、监控措施完善、过程与目标并重、运行成效显著的“立体式双闭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质量目标、资源保障、教学运行、监控评价、组织管理、反馈调控等6个主系统,过程管理、过程调节、教学监控、教学评价等4个子系统,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质量标准、教学督导、学情调查等37个信息点。充分发挥校院两级督导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中的作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全面覆盖、立体扫描”的教学监控方法,做到过程有监督,结果有反馈,执行有指导。将“学生评教”和“学生满意度”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强化学生对办学质量的话语权,积极吸纳师生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立体式双闭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4. 结语

推进完全学分制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是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的积极探索。河南科技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在推进学分制改革中更具优势,逐渐探索了学籍管理、人才培养、学生管理、教考方式、学分收费、质量监控等学分制改革路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分制改革是与时俱进的长期过程,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扩充优质课程资源、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课程等级分类等,进一步深化完全学分制改革,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

学分制下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河南科技大学2021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xwk202120。

参考文献

[1] 苑津山, 幸泰杞. 扎根本土: 论中国特色学分制的构建、现状与创思[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22(7): 218-223.
[2] 宣涵桢, 陈宇欣, 董家琦. 高校完全学分制改革的现状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1, 9(3): 475-479.
[3] 刘艳伟, 杨启良. 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制约因素与措施[J]. 继续教育研究, 2021(7): 106-109.
[4] 陈宝生. 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中国高等教育, 2018(Z3): 4-10.
[5] 刘峻, 刘双. 国内外高校学分制的比较研究[J]. 船舶职业教育, 2019, 7(1): 4-7.
[6] 李杨, 刘侠. 高等教育完全学分制的机遇和挑战[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1): 46-17.
[7] 孙金超. 完全学分制背景下高等院校教学管理改革路径探析[J]. 齐齐哈尔示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4): 4-5.
[8] 邬大光. 自主的挑战[J]. 高等理科教育, 2022, 166(6): 1.
[9] 倪小勇, 王世璐, 等. 完全学分制背景下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探析[J]. 高等理科教育, 2023(4): 61-68.
[10] 张瑞敏. 我国高校完全学分制的内涵体系及实施现状[J]. 山西青年, 2023(6): 55-57.
[11] 梁宏中. 完全学分制的运行机理、现实矛盾与优化进路[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1(1): 29-35.
[12] 高灿灿. 高校学分制收费: 概况分析、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J]. 教育进展, 2023, 13(4): 2216-2222.
[13] 冯汐. 针对完全学分制条件下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改革的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7(7): 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