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意识与劳动能力现状调查——以肇庆市大学生为例
A Surve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bor Consciousness and Labor Abil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Zhaoqing City
DOI: 10.12677/SA.2024.131007, PDF, HTML, XML, 下载: 42  浏览: 11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梁洋赈, 孔晓桦, 梁紫颖:肇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广东 肇庆;林 语: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 肇庆;周茵月:肇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广东 肇庆
关键词: 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分层随机抽样二元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Labor Consciousness Labor Abilit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Binary Logistic Model Quantitative Analysis
摘要: 本文通过分层随机抽样获得样本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大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相关问题进行可视化描述与定量分析,总结出肇庆市大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有所缺失,并从国家教育部门和家庭教育两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ample data are obtained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This paper perform a visual descrip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labor consciousness and labor ability by using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Zhaoqing city are lack of labor consciousness and labor ability. And from the national education sector and family education of these two aspects of th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文章引用:梁洋赈, 孔晓桦, 梁紫颖, 林语, 周茵月. 大学生劳动意识与劳动能力现状调查——以肇庆市大学生为例[J]. 统计学与应用, 2024, 13(1): 57-70. https://doi.org/10.12677/SA.2024.131007

1. 引言

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人类自身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过程。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中流砥柱,劳动意识既是其道德自律状况的重要依据,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帮助其形成积极的劳动意识,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们形成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奉献情怀和服务意识,还可以使大学生们在劳动实践中磨练意志、砥砺品格,进而形成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需要传统的劳动力越来越少,人们渐渐对劳动意识淡忘,劳动能力也开始缺乏。本文在此社会背景下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于劳动的理解、影响劳动能力与劳动能力的因素,以及相关解决方案。

2. 调查对象及范围

在调查过程中选取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肇庆市大学生,同时在分层抽样调查中会考虑高校学生在收入、专业和父母文化程度的差异。由于小组成员均为肇庆市在读大学生,在肇庆市拥有较广泛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扩大调查范围,获取足够的有效数据。综上所述,根据本次调查目的,本文确定调查对象为肇庆市在读大学生。

2.1. 文献综述

劳动是一切人类社会成果产生的根本原因,现在我们使用的任何物品都存在劳动的影子。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实践,一切都要以事实为依据,脱离了现实就是凭空捏造的梦境,就是无土之根,迟早会被现实打败,若水财经中提到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不仅运用在宏观经济的大体局势上,更适用于微观经济的各个方面。易定红 [1]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下的劳动市场》指出,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劳动供给下降,相对长期经济增长的需求而言,可能导致劳动供给不足以支持经济增长的需要,劳动力减少影响社会经济效益。当今社会新产业、新业态、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深,劳动需求将会随之提高,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将不断上升。张喆(2013) [2] 指出,伴随国家城镇化发展,现代工业化进步,劳动力逐渐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于佳静(2021) [3] 认为现如今的大学生劳动意识的特点主要包括脑力劳动主导化、劳动动机个人化、劳动意识分层化,肯定了大学生对劳动价值有充分认知,也拥有较强的创造性劳动能力,但是也存在劳动理论基础薄弱、劳动积极性待提高、劳动意志力较缺乏等问题。赵根成(2022) [4] 在《大学生劳动意识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中表明大学生劳动意识培育存在“弱化”问题。对此,赵敏(2023)等人 [5] 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优化路径,李丹(2022)等人 [6] 也对大学生劳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研究。

2.2. 调查实施方案

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数据肇庆市在读大学生人口约为10万人,我们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设定误差界限e为0.05,即预计真实的总体比例落在总体比例的样本估算值的0.05范围内;假设在假定P = 0.5的情况下,设置信度为95%,则t值为1.96。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量确定公式:

N 1 = t 2 p ( 1 p ) e 2 + t 2 p ( 1 p ) N

通过公式计算可以得出样本量为:383。考虑在调查过程中会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填写问卷速度过快、非肇庆市大学生等我们都将其视为无效问卷。经统计,本次调查问卷有效率达95.84%。

2.3. 调查问卷信度分析

正式调查之前,我们先在抽样框中选取小样本进行预调查,以发现问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改。预调查实施阶段中,我们在校内发放100份问卷,根据预调查样本的数据对问卷中的量表进行项目区分度检验、效度检验和信度检验,判断问卷对事物测量的准确性并对问卷进行调整。

Table 1. KMO and Bartlett’s test

表1.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表1可知KM0结果为0.906大于0.8,说明其量表题原有变量间相关性强,其中的巴特利特检验近似卡方值为2117.1,因此该问卷量表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其中p值小于0.05,拒绝原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直接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该量表的评价体系较为可靠。

Table 2. The rotated component matrix

表2.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观察旋转后成分矩阵(见表2),值代表每个因子决定的负荷。Q4没通过效度检验,同时在两个维度上的载荷都高于0.5,属于无效体项,删除。其余题项仅仅在单个维度上的载荷高于0.5,属于有效题目,通过了效度检验,保留。

3.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3.1. 大学生自身情况与劳动分析

从大学生的专业来看(见图1),79.45%的理学专业大学生喜欢劳动,69.15%的文学专业大学生喜欢劳动,46.88%的艺体类专业大学生喜欢劳动,72.13%的其他专业大学生喜欢劳动,由此可以看出相对于其他类别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艺体类专业的大学生对于劳动的热爱程度较低。从大学生热爱劳动的情况来看(见图2),有74.8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喜欢劳动的,但是却有70.28%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是缺乏劳动意识的。由此可以反映出大学生们对自我的劳动意识认知不清晰的现象。

Figure 1. Students’ majors and love of work

图1. 学生专业热爱劳动情况

Figure 2. Love of work and lack of awareness of work

图2. 热爱劳动与缺乏劳动意识情况

从宿舍劳动分配的情况来看(见图3),在喜欢劳动的大学生中,宿舍劳动合理分配的占83.25%,基本不做宿舍劳动,时间长了才清理的占11.17%,自己不做宿舍劳动,等舍友做的占3.55%;在不喜欢劳动的大学生中,宿舍劳动合理分配的70.59%,基本不做宿舍劳动,时间长了才清理的占19.85%,自己不做宿舍劳动,等舍友做的占7.35%;由此可知喜欢劳动的人会动手做宿舍劳动的占比比不喜欢劳动的人的大,不喜欢劳动的人基本不动手做宿舍劳动的占比比喜欢劳动的人的大;反映了喜欢劳动的人大部分是愿意做宿舍劳动的,而不喜欢劳动的人大多数都不想动手做宿舍劳动,等着舍友收拾。

Figure 3. Allocation of work to dormitory work and love of work

图3. 热爱劳动与宿舍劳动分配情况

通过对大学生认为劳动意识缺乏的原因的调查(见图4),发现有74.86%的人认为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有65.85%的人认为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引导,有53.28%的人认为大学生缺乏劳动习惯,有51.09%的人认为大学生劳动价值意识模糊。由此反映出现代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的精神和劳动意识薄弱,说明对于大学生劳动意识与观念的教育仍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Figure 4. Reasons for lack of labor awareness

图4. 缺乏劳动意识的原因

3.2. 大学生家庭环境与劳动分析

通过调查父母对孩子的劳动教育态度(见图5),可以知道受教育程度不同的父母他们对孩子劳动教育的态度都是希望孩子能经常劳动、热爱劳动,由此预测父母的学历对他们的劳动教育态度影响效果不显著。通过调查父母劳动教育态度对大学生劳动频率影响(见图6)。

父母劳动教育态度是要孩子经常劳动的情况下,总是劳动的大学生占16.6%,经常劳动的占45.23%,偶尔劳动的占36.51%,从不劳动的占1.66%,由此可知,此情况下劳动频率高的大学生比劳动频率低的多;相反,父母劳动教育态度是孩子不需要劳动,只需努力学习的情况下,总是劳动的大学生占2.08%,经常劳动的占20.83%,偶尔劳动的占70.83%,从不劳动的占6.25%,由此可知,此情况下劳动频率高的大学生比劳动频率低的少;反映出父母劳动教育态度可以影响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所以父母劳动教育态度很重要。

Figure 5. Parents’ attitude toward labor education and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图5. 父母劳动教育态度与父母学历水平情况

Figure 6. Effect of parents’ attitude toward labor education on labor frequency of college students

图6. 父母劳动教育态度对大学生劳动频率影响

3.3. 大学生学校环境与劳动分析

从学校开展实践活动频率来看(见图7),学校开展实践活动频率对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次数是有影响的。在重视开展实践活动的学校中,有52.8%的大学生是经常自愿参加并积极完成任务的,有24.8%的大学生是经常自愿参加但主要为了学分的,有17.2%的大学生是偶然自发性参加的,不经常参加、从未参加过和没机会参加的大学生占比很小;在不太重视开展实践活动的学校中,有26.4%的大学生是经常自愿参加并积极完成任务的,有36.4%的大学生是经常自愿参加但主要为了学分的,有30%的大学生是偶尔自发性参加的,不经常参加、从未参加过和没机会参加的大学生占比较小;在不重视开展实践活动的学校中,有13.33%的大学生是经常自愿参加并积极完成任务的,有26.67%的大学生是经常自愿参加但主要为了学分的,有36.67%的大学生是偶然自发性参加的,不经常参加、从未参加过和没机会参加的大学生占比较大,其中没有机会参加的大学生占比高达13.33%;由此反映出学校对劳动教育越重视,开展的实践活动越多,学生对劳动的认知越清晰,参与活动的学生也越多。说明学校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劳动意识有显著的影响,所以学校劳动教育是很重要的。

Figure 7. Frequency of school activities on the number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activities

图7. 学校活动开展频率对学生参加活动次数影响

3.4. 社会环境与劳动分析

通过调查大学生毕业后对选择的劳动方式看(见图8),性别的差异对劳动方式的选择有影响。在男性角度下,14.16%的男生认为只要待遇好,劳动方式无所谓;20.17%的男生认为收入高,可以接受不太喜欢的劳动方式。在女性的角度下,17.17%的女生认为只要待遇好,劳动方式无所谓;26.94%的女生认为收入高,可以接受不太喜欢的劳动方式。对比之下可以看出,女性选择工资高和待遇好的工作的人比男性要多。反映出在当下社会,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相比于男性,女性对于劳动方式的选择更注重工作的福利和待遇。

Figure 8. Effect of gender on labor patterns

图8. 性别对劳动方式的影响

3.5. 大学生应具备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意义的分析

图9看出,有86.24%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有68.49%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应具备自主思考的能力,有67.55%的大学生认为应具备服务于他人的能力。反映了在劳动能力中,大学生认为拥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拥有自主思考能力和服务于他人的能力。

Figure 9. Workforce competencies expected of college students

图9. 大学生应具备的劳动能力

通过调查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参加过的实践活动类型(见图10),可知有73.02%的大学生参加过宿舍卫生清洁,有68.3%的大学生参加过校外志愿义务劳动,有60.75%的大学生参加过校内公共区义务劳动,只有35.09%的大学生参加过校内外兼职。通过调查大学生认为的参加劳动的意义(见图11),可知有76.42%的大学生认为劳动的意义是提升个人能力,有58.49%的大学生认为劳动的意义是积累工作经验,有58.11%的大学生认为劳动的意义是获得学分,有47.92%的大学生认为劳动的意义是为社会作贡献,有45.09%的大学生认为劳动的意义是扩大社交范围,有43.02%的大学生认为劳动的意义是赚取生活费,有38.68%的大学生认为劳动的意义是为了评奖评优。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看出大学生参加的劳动主要是宿舍劳动和志愿活动,反映出大学生参加劳动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自身的能力和体验生活,赚取生活费和为社会做贡献之类的为次要,体现出大学生的奉献精神不足。

Figure 10. Types of practical activities participated in during university

图10. 大学期间参加实践活动的类型

Figure 11. Main factor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labor force

图11. 参加劳动意义的主要因素

4. 模型分析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通过二元选择模型的建立,定量分析大学生是否热爱劳动人数增多、年级、性别、专业、父母对待劳动态度、劳动频率、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样本属性,分析上述变量对大学生热爱劳动程度的影响,从而探索不同群体存在哪些共同特征。

二元选择模型是由两种备选方案中必择其一的个体抉择行为所建立的模型,其热爱劳动的大学生是否增多只涉及两种回答,是个虚拟变量,我们建立二元选择模型。第i个个体的这种二元选择表示为随机变量Y,取值为1时,表示热爱劳动人数增多;取值为0时,表示热爱劳动人数没有增多。在这里我们采用的是服从Logistic累积分布函数的二元对数选择模型,在允许重复观测的条件下,可以记热爱劳动人数增多的概率 P i = p ( Y i = 1 ) ,则热爱劳动人数没有增多的概率为 1 P i ,于是有:

ln ( P i 1 P i ) = β 0 + β 1 x 1 + + β k x k + μ i

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其中虚拟变量的设置如表3所示。

Table 3. Logistic virtual variable

表3. Logistic虚拟变量

将回归后显著的变量纳入模型,拟合模型并估计参数,得到各显著变量的系数估计值、统计量和对应P值。

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先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4

Table 4. Hosmer-Lemeshaw test

表4. 霍斯默–莱梅肖检验

由霍斯默–莱梅肖检验显著性值为0.648 > 0.05,模型适配度较好,可将回归后显著的变量纳入模型,拟合模型并估计参数,得到各显著变量的系数估计值、统计量和对应P值。其中模型结果显示其卡方检验是显著的,见表5

Table 5. Omnibus test of model coefficients

表5. 模型系数的Omnibus检验

由模型摘要(见表6)可以得知二元Logistic模型的R方值为0.304,可以说明模型是真实有效的,模型拟合解释大学生是否热爱劳动是可接受的。

Table 6. Model summary

表6. 模型摘要

Table 7. Variables in the equation

表7. 方程中的变量

表7可知,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受教育水平、身体状况等因素影响大学生们对劳动热爱程度的变化。其中大学生们每月劳动的频率对劳动热爱程度影响最大,其次是父母对大学生们劳动教育态度。

5. 调查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调查研究结论

Ÿ 热爱劳动的人在宿舍劳动分配中更愿意劳动。由调查结果可以知道,对于宿舍劳动分配数据显示,喜欢劳动的人在宿舍劳动分配中,都是愿意干活劳动的。并不会计较谁干得多谁干得少,大多数的人都会自觉主动安排,分工合作。而不喜欢劳动的人在宿舍劳动分配中,大多数都不想动手,希望舍友干活。但如果宿友要求分工合作那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宿友没有提出,基本是不想清理打扫宿舍卫生的。

Ÿ 身体情况影响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由调查结果可以知道,大多数人认为大学生的身体情况影响其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当一个人身体情况不好时,对于劳动的态度会有所转变,变得不想劳动,活着就好的心态。很大一部分也是来源于社会环境的影响。整个社会对于身体情况不好的人都拥有一种歧视的眼光,让本热爱劳动的人都变得不愿意劳动。消除社会对身体状况差的人的有色眼镜,才能让更多身体状况差的人提升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Ÿ 家庭环境对学生是否热爱劳动有显著性的影响。有许多家长对于孩子劳动的态度出于溺爱。还有很多家长会说:“你不努力读书就只能扫地,回家种地。”“考不上大学就只能当工人”贬低劳动的话。这些话在无形中都会影响孩子对劳动的看法。也有一些家长,只想着让孩子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不舍得让孩子去劳动,使得孩子没有劳动锻炼的机会,让孩子缺乏了劳动的能力。培育出了高智低能、生活无法自理的大学生。

Ÿ 学校开展实践活动的频率影响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阶段,普遍存在着不利于劳动教育发展的因素。大多数学校由于害怕承担孩子的安全责任和家长不理解等因素,基本很少会设置劳动实践课程及活动。都只能等到大学才对劳动方面设置教育课程及活动。从数据可以看出,重视劳动教育的学校会经常开展实践活动,学生能参加到实践活动的机会越多,对自身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的提升就会越快。相反,不重视劳动教育的学校不会开展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及实践活动,没有人引导大学生学习劳动教育和参加实践活动,导致大学生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大学生实践劳动主要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提升个人的能力。

5.2. 调查研究建议

Ÿ 消除社会对劳动的偏见。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需要传统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传统的劳动力竞争随之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这就导致了整个社会请用人才的方式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许多身体有疾病却想劳动的人因此无法获得劳动的机会。国家可以帮助身体有疾病且有劳动能力的人,建设不同方面的公司,帮助他们完成就业。比如:盲人按摩、聋哑人送快递等公司。这样能消除社会对劳动的偏见,也能对身体状况差的人给予就业的信心。让大学生对于劳动的偏见也因此消失。

Ÿ 提升父母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孩子从小成长的环境会影响他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平时,相关的社会组织或政府可以给予家长一些劳动教育的课程,或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让家长意识到不仅仅要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也要同等重视。

Ÿ 修改学校对劳动教育的管理制度。由于中小学教育阶段,大多数学校由于害怕承担孩子的安全责任等因素不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因此我们要改变其管理制度。在进行劳动教育活动时,我们可以邀请家长一同参加,开展劳动教育讲座、劳动教育科普展览、派发宣传单、劳动教育知识问答等多种宣传形式,增强家长和中小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在大学时,学校可以设置多种多样的劳动教育课程和劳动实践活动。主动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组织相应的劳动主题活动,让大学生能真正地接触到劳动者,感受劳动者的魅力。提供劳动的平台,让大学生有机会感受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6. 小结

通过本次调研可见劳动教育任重道远,国家教育部要针对大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缺失的问题建立相关政策导向;家庭教育中,增加父母对孩子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的教育也尤为重要。

致 谢

在准备这一次调研活动过程中,本团队以“肇庆市大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现状调查”为题,在肇庆市内对培养社会不同人才需要的高校大学生进行了大面积入户面访调查和线上问卷星二维码发放答卷调查。对收集而得的问卷,通过数据初步的严格筛选整理,保留与主题相关的有效数据,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总结,旨在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在较大程度上实现思维上的严谨性,逻辑上的严密性及方法的科学性。在此,本团队的全体成员向在给予帮助的指导老师吴老师和所有的受访者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调研活动中,指导老师吴老师对我们的前期调查和后期报告撰写各个环节一直给予悉心指导,无论是调查实施方面还是报告撰写及成果展示方面,都给予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使本团队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收获良多,受益颇丰。

在此谨向吴老师和所有的受访者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基金项目

2022年肇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当代大学生劳动意识与劳动能力现状调查”(X2022 105801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易定红. 经济可持续发展下的劳动市场[J]. 产业创新研究, 2020(4): 62-65.
[2] 张喆. 浅谈劳动力迁徙对劳动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J].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 2013(10): 48.
[3] 于佳静.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能力发展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21(50): 162-163.
[4] 赵根成. 大学生劳动意识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19(10): 141-144.
[5] 赵敏, 凌葆琦.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优化路径[J]. 才智, 2023(7): 110-113.
[6] 李丹, 唐非, 张志佳, 孙平, 张俊, 王士显. 大学生劳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的融合发展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22(44):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