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区域发展战略的演进过程和启示
Evolu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Hubei Province
DOI: 10.12677/ASS.2024.132095, PDF, HTML, XML, 下载: 47  浏览: 95 
作者: 张紫玲, 杨 弘:湖北大学商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区域发展战略湖北省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Hubei Province
摘要: 党的二十大指出我国踏上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在新征程上,需要在新的起点上全面谋划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来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年湖北提出了着力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全新区域发展布局。通过对湖北省以前区域发展战略的分析能更加深刻理解新的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建国70多年来湖北区域发展战略的演进过程;第二部分介绍了湖北区域发展战略的特点;第三部分为“十四五”期间继续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
Abstract: The Party’s twenty pointed out that China embarked on a new journey to fully build a great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and achieve the second centenary goal. On the new journey, we need to comprehensively plan a new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from a new starting point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2021, Hubei put forward a new regional development layout of “one main guidance, two wings driving, and all-domain coordin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vious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ubei Province, the importance of the new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can be more deeply understood.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reviews the evolution of Hubei’s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past 70 years;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bei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third part is the inspiration of continuing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province during the Fourte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文章引用:张紫玲, 杨弘. 湖北区域发展战略的演进过程和启示[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2): 704-710.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2095

1. 引言

湖北省位于长江经济带中游,区位条件优越,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美誉。2023年湖北省的GDP总量在全国排第7名,在中部大省中仅次于河南。但湖北省内各个市、州之间还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都与湖北的区域发展战略有关。十四五规划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共同富裕要求区域间的发展差距要缩小。考察湖北历史上的区域发展战略对于在十四五期间推进更加合理的区域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湖北区域发展战略演进过程

2.1. 建国初期(1949年~1963年)

建国初期湖北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主要是以武汉为中心,向鄂西北、鄂西南延伸。空间上主要呈现出先东部,后中西部的发展顺序;产业上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一五”计划期间,鄂东以武汉为中心承接了一大批国家重工业项目。主要有武汉钢铁厂、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汉锅炉厂、武汉肉联厂、青山热电厂、大治有色金属公司、武汉长江大桥、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第二汽车制造厂(未建)。同时湖北从上海迁建了武汉印染厂、沙市热水瓶厂等一批轻工业。这一时期,70%以上的经济总量都集中在以武汉为中心的鄂东地区。

2.2. 三线建设时期(1964年~1978年)

1964年中央基于对国际情势的判断,决定在“三五”计划期间开展以国防建设为中心的三线建设。湖北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开始了长达14年的三线建设 [1] 。“三五”计划期间湖北建设的重点区域是以武汉为中心的鄂东,主要以钢铁和军工业为主。“四五”计划和“五五”计划的前半期,湖北的三线建设的中心转向了鄂西,主要以机械工业为主。

三线建设对于湖北来说意义非凡。首先,三线建设使湖北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其次,三线建设改善了湖北工业布局,推动了鄂西地区的发展,促进了湖北区域的全面均衡发展。最后,三线建设使湖北的工业结构趋于完整,湖北成为国内工业门类基本齐全的少数几个省份之一 [2] 。

2.3. “城市先导”和“四区一中心”战略(1978年~1987年)

2.3.1. “大三角”区域经济布局

改革开放后,湖北形成了以武汉–黄石、宜昌–沙市、襄樊(襄阳)–十堰的“大三角”区域经济布局。冶金工业重心由武汉转移至鄂东的黄石和鄂州。制造业从鄂西北的襄樊、十堰、老河口转移至武汉。纺织业中心从武汉向西北转移到沙市和襄樊。最终,武汉–黄石形成了交通制造、电机、冶金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宜昌–沙市形成了以能源、建材、纺织、机械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襄樊–十堰形成了纺织、交通制造、化工为主体的产业机构。

2.3.2. “城市先导”

改革开放初期,湖北的城市数量较少,且城市的空间布局不合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省政府提出了“城市先导”战略。

2.3.3. “四区一中心”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湖北省开始围绕大城市建立经济区。为了进一步优化全省的区域经济布局,结合湖北省具体情况和劳动分工的地域特点提出了“四区一中心”的战略 [3] 。“一中心”指的是要抓住武汉作为全省经济中心城市的优势,利用武汉城市经济带动周边城市经济的发展。“四区”分别指鄂东经济区、鄂中南经济区、鄂西部经济区和鄂西南经济区。鄂东经济区以黄石和鄂州为中心;鄂中南区域的主要城市有荆门和荆州。鄂西部经济区包括了郧阳、十堰和襄樊。鄂西南经济区以宜昌市为中心,辐射包括宜昌地区和鄂西自治州。

2.4. “一特五大”和“金三角”阶段(1988年~2001年)

2.4.1. “两江三线”战略

20世纪80年代末期,湖北省提出了沿江经济布局战:湖北省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形成了以长江和汉江为依托,以两江交汇的武汉市为龙头的基本开发格局。1991年四月湖北省第八个五年计划提出了依照交通干线发展的“两江三线”战略。两江指的市长江和汉江;三线指的是京广、焦作和襄渝–汉丹–大沙三条铁路干线。“八五计划”指出长江具有“黄金水道”和“经济走廊”两大区位优势,要充分发挥这两大优势助力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经济带的改革开放;发挥三条铁路干线大动脉的作用;最终形成以武汉市为中心,部分中等城市为主要骨干,将在众多小城市连接起来,以广大农村地区为依托的区域经济格局。

2.4.2. “一特五大”战略

“一特五大”战略是在1993年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一特”指的是着力将武汉建设成为特大城市;“五大”指的是在湖北省内建成分别以沙市、宜昌、十堰、黄石和襄樊为中心的五个大城市。2000年湖北省第十个“五年计划”提出要提升武汉市城市功能,优化经济和社会结构,增加综合实力,强化提升作为华中区域中心城市应具备的各项功能。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实力,加快襄樊、黄石、宜昌、荆州、十堰等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扩大承载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重视小城镇发展,壮大发展城镇群,在各个等级城镇发展的基础上,形成鄂东城镇群、三峡城镇群、江汉平原城镇群、鄂北城镇群。

2.4.3. “金三角”战略

1995年,湖北在第九个“五年计划”中指出要合理充分利用武汉等大中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积极探索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的模式。应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布局的总体要求,根据本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分布状况提出了“金三角”战略。重点建设以武汉为中心,以黄石、宜昌、襄樊为三角,江汉平原为中部腹地的“金三角”地区,增强对经济中心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金三角”战略强调利用经济中心的地区资源、经济、技术条件等区位优势,实行重点开发,带动全省新一轮大发展。

2.5. “城市圈”和“县域经济”建设阶段(2002年~2007年)

2.5.1. 县域经济的“一主三化”战略

“县域经济”在2002年的党的十六大上初次被提起,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国家号召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湖北省在早先的区域发展战略一直强调优先发展大中城市,利用大中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小城市的发展。2002年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湖北省考虑到自身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一主三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4] 。即: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的主体地位;县域经济要以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为主要目标 [5] 。

首先,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措施推进民营化:第一,加快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革;第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商投资;第三,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其次,工业化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壮大工业,形成农业相关的产业链。工业化是城镇化和农村产业化的重要支撑。接着,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必须通过发展农村产业作为载体。最后农业产业化要求重点培植龙头企业,对县域内支柱性产业和主导产品进行专业化和企业化的管理,逐步推动农业的现代化。

2005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县域经济暨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定不移的走“一主三化”的发展路子,奋力开创湖北省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局面。2007年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继续提出要坚持“一主三化”的方针。首先,在政策上要进一步完善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其次,要鼓励各县域结合自身优势发展优势产业,进而培育优秀的产业集群。最后,有序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力争建设一批经济强县。2014年为了有效调动各县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湖北省政府颁布了《湖北省县域经济工作考核办法(试行)》,提出加快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升级版。2016年湖北省强调县域经济的考核办法要与全面小康和脱贫攻坚对接。2020年,突出强调要补齐农村产业化发展和县域经济的短板。

2.5.2. “武汉城市圈”

2003年湖北提出“武汉城市圈”战略,即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带动周边8个城市(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发展的城市经济圈。

2004年,湖北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分步骤确定武汉城市圈的发展目标。早期目标:2005年,武汉城市圈交通设施上要初步实现高速化、网络化、一体化的基本框架;初步构建区域大市场框架;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期目标:2010年城市圈内交通网络实现现代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格局初步形成;形成各类产业群。远期目标:武汉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07年武汉城市圈被列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5年武汉城市圈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内首个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021年湖北省政府要求强化“九城就是一座城”的理念。打造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全国重要增长极。

2.5.3. 一主两副

2003年9月,湖北省政府《关于加强城镇建设工作的决定》提出要科学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城镇体系,即充分打造建设好武汉大都市圈,继续壮大省副中心城市的队伍力量,大中小城市建设要以协调为主,有重点的加快小城市建设。特别指出要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襄樊和宜昌的发展,两者带动鄂西北和鄂西南辐射作用,与武汉一起形成“三足鼎立”,带动全省发展。2005年湖北省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提出要以良性互动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努力建设成以武汉城市圈为龙头,以武汉市为中心,宜昌和襄樊两个城市为副中心,以周边的荆州、十堰和黄石等大城市为重要支点,以范围内的县域经济为基础的区域发展格局。2007年,进一步强调要加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完成其城市功能 [6] 。

2.5.4. “一江两线”和“一江两山”经济带建设

2007年,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推动“一江两线”经济带建设,即:支持长江沿线经济带建设和促进以汉十、荆襄为主的两条高速公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建设。同时也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突出抓好“一江两山”旅游建设。“一江两山”指的市长江三峡、神龙架和武当山。将其三者作为一个整体带动湖北旅游业的发展,促进鄂西南经济发展。

2.6. “一元多层次体系”阶段(2007年~2019年)

2.6.1. “两圈一带”战略

“两圈一带”战略是以武汉为龙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长江经济带为主轴的“两圈一带、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2008年在《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中指出要在深入推进建设武汉城市圈的同时,着力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生态旅游为着力点,加快推进鄂西地区的发展。

2008年12月湖北省第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湖北长江经济带西起巴东东至黄冈黄梅,涵盖湖北8个州市,在湖北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继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后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基本上湖北“两圈一带”战略形成。

2.6.2. “两圈两带”

2013年湖北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两圈两带”战略,即在“两圈一带”战略中增加了汉江经济带 [7] 。生态文明建设是汉江经济带建设的主线工程,汉江经济带的建设以综合开发为主体,以经济、民生和绿色三位一体为导向,打造以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利用为重点的生态长廊。

2.6.3. “两圈两带一群”与“一主两副多级”

2016年湖北省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在“十二五”时期建立的“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首先,在湖北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增加“一群”,打造长江中游城市圈,形成“两圈两带一群”的发展模式。其次,在城市带动战略方面增加“多极”;利用多级带动,多点突破,形成“一主两副多极”发展格局,加快城镇化步伐。

2.6.4. “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

2019年湖北省构建以“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一芯驱动”,是指要在武汉、襄阳、宜昌等地培育“芯”产业集群,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体系。“两带支撑”是在原有的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基础上,以这两带沿岸的重要城镇为节点,依靠当地的资源,将原有的两带转型升级成为长江绿色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带以及汉随襄十制造业高质量带。“三区协同”指在推动形成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江汉平原振兴发展示范区和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的同时,推动这三个区域联动协同发展,进而带动全省域的高质量发展。

2.7. “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2020年至今)

2021年,“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写入了湖北省“十四五”规划。“一主”即武汉和武汉城市圈;两翼分别指的是“襄十随神”为北翼和“宜荆荆恩”为南翼的城市群。“全域”即市县。湖北省的产业也同样按照“一主、两翼、全域”的空间布局。各个城市圈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传统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群。武汉城市圈主攻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等领域;北翼城市圈主攻新能源汽车和装备制造业;南翼城市群主攻生物农业、先进化工材料等领域。

3. 湖北区域发展战略的特点

3.1. 湖北区域发展战略呈现出由点到线到面的转换过程

建国初期,湖北重点是发展省会城市,到上世纪90年代以“城市先导”为重点。后来围绕铁路干线、长江和汉江建设为重点推进。区域发展重心由点向线进行过渡。进入21世纪,湖北进行了城市圈和县域经济建设,区域发展重心由线转换到面。

3.2. 湖北区域发展战略从鄂东向鄂西北到鄂西南转移,最后三区域齐头并进

自然环境造成了湖北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鄂东平原广布,适合城市群建设;鄂西北和鄂西南地形复杂多变,山地广布,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建国后,湖北的经济建设重点在鄂东地区,直到为了国防发展的三线建设时期,湖北的经济建设才开始慢慢转向鄂西地区。到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三峡工程建设为依托,慢慢开发鄂西南的旅游资源。直到2003年省政府提出“一主两副”城市建设战略后,湖北开始实行了以武汉为中心的鄂东地区、以宜昌为中心的鄂西南地区和以襄阳为中心的鄂西北地区齐头并进,促进全区域经济的同步发展。

3.3. 从城乡区域发展来看,湖北区域发展战略先城市后农村

建国以来湖北经济建设的重点先是集中在武汉。改革开放后,为了改变湖北城市数量较少,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状况,湖北政府进行了以“城市先导”为重点的城市建设,促进了一大批大中城市的发展。这种以城市建设为主的区域发展战略一直持续到现今。直到2003年,为了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省政府提出了县域经济建设的“一主三化”战略。为了共同富裕,十四五时期湖北提出了“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战略,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

3.4. 从区域发展战略的理论来看,湖北区域发展进入绿色、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区域分工会越来越强化,不同区域之间的特色发展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在上个世纪湖北区域发展战略大多是发展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工业,而到“十二五”时期湖北开始多元化的发展体系。如利用鄂西南的天然地理资源,开发绿色旅游业。对汉江的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利用鄂西北的矿产资源发展制造业。“十四五”规划更是提出要打造各个区域的特色产业群建设。湖北区域经济由此进入了协调发展的时期。

4. “十四五”时期继续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

建国以来,湖北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本省的基本实际情况和时代需求出发,遵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路线,不断探索出符合本省实际情况和特色的区域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演进过程为“十四五”期间继续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诸多经验和启示。

4.1. 继续加强党对区域经济发展工作的统一领导

湖北省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必须要加强党对区域经济发展工作的统一领导。从湖北区域发展战略的整个演变过程来看,在不同的时期,根据湖北的实际需要出发,实施了不同的发展战略。并且战略的演变过程从未间断,这充分体现了党对区域经济发展工作的集中领导。“十四五”时期,是湖北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任务,同样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全省经济工作的全过程,继续发挥党总揽全局、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的作用,保证各项工作能够稳步推进。

4.2. 要更加注重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的科学性

区域发展战略的科学性,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保证 [8] 。在“十四五”时期,省政府根据湖北省各个区域不同的发展实际情况,统筹全局,总揽四方,制定了合理的战略目标。要继续在“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上,充分讨论,进一步优化,制定更加科学和细化的政策,引导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4.3. 要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

在上个世纪经济指标一直作为衡量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导致了发展的效率的低下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十二五”之后湖北摒弃了原有的单一性的经济指标更加注重用综合性指标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目标。在“十四五”期间,要构建更加注重公平和效率的综合性指标来衡量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质量上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产业布局上,要推动产业链升级改造、促进创新链协同发展。在民生发面要更加关注公平,促进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就业在各个区域的均衡发展。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继续落实“两圈两带”建设;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文明经济带的保护和开发。

4.4. 要注重对区域发展战略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

湖北省过去70年的经济发展的最大经验是依靠区域增长极带动整体区域经济的增长;最大的教训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目前,湖北的整体经济水平还有待提高,城乡之间的差距问题还有待解决,经济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要找到能促进湖北经济发展的新的动能,带动全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凯希. 湖北三线建设的回顾与启示[J]. 湖北社会科学, 2003(10): 23-24.
[2] 温金武, 陈学祥. 湖北“三线建设”述评[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1): 89-92.
[3] 陈翼.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逐步形成“四区一中心” [J]. 湖北社会科学, 1989(7): 42-43.
[4] 葛天平. 对推进“一主三化”的几点思考[J]. 当代经济, 2004(11): 45.
[5] 张浩然. 湖北区域次中心城市辐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湖北社会科学院, 2018.
[6] 张静如.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20.
[7] 王国生. 201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在湖北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J]. 湖北社会科学, 2013(1): 1-12.
[8] 刘治彦. 新区域格局下的湖北发展战略[J]. 城市, 2018(6): 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