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称谓词与港粤称谓词的差异成因初探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andarin Appellation Words and Hong Kong Guangdong Appellation Words
DOI: 10.12677/CnC.2024.121019, PDF, HTML, XML, 下载: 76  浏览: 127 
作者: 罗经昊: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澳门
关键词: 普通话香港粤语称谓词对比研究原因分析Mandarin Hong Kong Cantonese Appellation Comparative Study Cause Analysis
摘要: 香港粤语称谓词与普通话称谓词的差异是由于两个词汇系统长期发展而形成的,词汇差异体现出多样性。本文认为,主要是受到语言系统内部发展趋势及方式的制约,以及受到外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本文参考苏金智(1994)对两岸三地词汇差异模式的分类,即“形同义异”、“义同形异”的角度,重点从语言内部原因及外部社会因素两个角度入手,分析港粤称谓词与普通话称谓词的差异成因。希望通过本研究帮助人们加深对汉语词汇多样化的认识以及树立正确对待词汇融合演变现象的态度。
Abstrac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antonese appellations in Hong Kong and Mandarin appellations is due to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two lexical systems, and the lexical differences reflect diversity. This article believes that it is mainly constrained by the internal development trends and methods of the language system,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social factors. This article refers to Su Jinzhi’s (1994) classification of vocabulary differences in Mainland, Taiwan and Hong Ko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ame form but different meaning” and “same meaning but different form”; starting from two perspectives of internal language reasons and external social factors, it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auses of Hong Kong Cantonese appellations and Mandarin appellations. The research can help people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versity of Chinese vocabulary and treat the phenomenon of vocabulary fusion and evolution correctly.
文章引用:罗经昊. 普通话称谓词与港粤称谓词的差异成因初探[J]. 国学, 2024, 12(1): 117-122. https://doi.org/10.12677/CnC.2024.121019

1. 引言

香港粤语作为粤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人学者研究的热点。有关港粤称谓词和普通话称谓词差异的相关著作和论文相对较少,相关的著作、论文主要是从“社区词”的角度比较“香港社区词汇”与普通话词汇。下面是前人研究:

田小琳(1993)认为“它的内涵是指由于社会背景不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不同,以及由于背景不同带来的人们心理因素差异而产生的适应本地社会区域的词语,社区词语的外延主要指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人社区所流行的词语。”

苏金智(1994)将台湾、香港、大陆三地词语差异概括为三种模式:“形同义异,词形相同而意义不同;物同名异,同一个事物使用不同的指称;同中有异,名称和所指虽然一致,但其词义有扩大、缩小和褒贬色彩的差别。”

赵青(2011)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按音序和领域进行统计,对未收录的与义项未被收录的香港社区词进行比较分析。还结合人民网、《广州日报》等实际语料对香港社区词语在大陆的实际使用状况进行研究。

闫婷婷(2012)运用比较分析法研究香港社区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探究香港社区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两种差异模式,并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

本文提出的港粤称谓词与普通话称谓词的差异模式是参考早前对港粤与普通话词汇差异的研究而形成的,研究时重点吸收并发展学者苏金智对两岸三地词汇差异模式的分类方式。在《台湾和大陆词语差异的原因、模式及其对策》(苏金智,1994)一文中,苏金智对两岸三地词汇的差异模式进行了详细地划分,分别是“形同义异”“物同名义”和“同中有异”。本文采用“形同义异”和“同中有异”作为对港粤称谓词与普通话称谓词的差异模式的分类,将差异分为“形同义异”与“义同形异”。

2. 原因分析

2.1. 语言内部原因

2.1.1. 造词方法不同

港粤称谓词与普通话称谓词在造词方面有共同点,即使用现代汉语已有的语素,从中选择语素来造出新词。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利用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新造出的形同义异词和义同形异词中。如《香港社区词典》中收录:

1) 【电老鼠】用非法手段偷用电者。

2) 【太空人】本意是宇航员。转义为对太太移民国外的香港男士的戏称。因家中太太不在以及他们常常要穿梭于高空探望太太而得名。

3) 【黄脚鸡】被人利用美色引诱上钩的嫖客。

4) 【金毛】不务正业或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青年。

5) 【金鱼】娱乐场所不陪客人出街的女公关。

以上几个例词都属于使用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造出的形同义异词。在港粤称谓词中,采用同样方法造出的与普通话中原有的称谓词形成义同形异关系的词也不在少数。如港粤称谓词中的“鹌鹑”“人蛇”“小手”“新鲜人”与普通话称谓词中的“懦夫”“偷渡者”“扒手”“应届生”等形成义同形异的组合。通过比较可以得出,港粤称谓词中使用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造词在表达相同词义时较普通话称谓词更加隐晦、委婉,如《香港社区词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

甘草演员(港)——配角(普) 红棍(港)——打手(普)

气袋(港)——长跑运动员(普) 人球(港)——流浪儿(普)

港粤称谓词中,运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造的词十分丰富,但是许多在普通话中无法找到对应词语,如“肉弹”“过江龙”“半唐番”“咖啡女郎”和“三文治人”等。

还有些义同形异词是由于港粤称谓词使用组合的造词方法而产生的。如:

6) 【打女】“打女”在《香港社区词词典》中的解释为:擅长武打的女演员。是普通话词汇“武打”“女星”组成的定中结构复合词,在香港粤语中经常使用。如:

据香港媒体报道,金马影后李冰冰与好莱坞打女米拉乔沃维奇,正身在加拿大多伦多,拍摄丧尸片《生化危机5》。(搜狐娱乐2011年12月12日)

7) 【东主】“东主”在《香港社区词词典》中的解释是:小公司的老板。是普通话词汇中“东家”和“主人”两个词组成的联合结构复合词,在香港地区实际的报刊语料中词义有所扩大,指经营规模较小生意的老板。如:

香港一中年男子疑为冬至准备佳肴,17日晨在蓝田启田街市一海味档口偷干鲍鱼,但被醒目东主及时发觉,当场起回约值5000元(港元,下同)的干鲍鱼人赃并获,警员接报到场将疑犯拘捕带署调查。(《大公报》2011年12月18日)

“打女”和“东主”两词在大陆网络媒体也经常出现,其中“东主”一词主要是以“x东主”的形式出现,单独出现时主要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

做父亲的秦镇原是个南货店里的账房,兵乱的日子里,东主歇了业,才央人说项,找上狱卒这种苦差使。(司马中原《狂风沙》)

2.1.2. 吸收外来词造成

香港粤语吸收的外来词多为英语词汇,同时有少量的日语词汇 [1] 。因吸收外来词而形成的义同形异词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因为吸收方式形成的义同形异词,主要差异点是香港粤语采用粤语语音对外来词进行音译;普通话中已经存在的词,香港粤语单方面吸收外来词导致差异。

① 吸收方式不同形成的义同形异词

香港粤语词汇吸收外来词使用音译的方式占比很大,意译占比很少,所以会出现香港粤语用音译,普通话用意译的方式吸收同一外来词的情况。同时,也会存在两者同用音译方式,但后来普通话用意译方式再造新词代替原有音译词的情况。香港粤语在音译外来词时多采用粤语语音对应与外来词进行音译,如:

波士沙展爹哋妈咪虾仔饼冧巴温蜜丝拍乸

② 粤语单方面吸收外来词形成的义同形异词

另一方面,香港粤语单方面吸收外来词与普通话已有词对应的情况主要是香港粤语对日语外来词的吸收。如香港粤语称谓词中“男优”和“女优”等词与普通话中的“男演员”和“女演员”对应。上述这些词在香港粤语使用者与普通话使用者的语言交际中逐渐被普通话吸收和借用。

2.1.3. 继承古汉语时产生不同

香港粤语词汇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的古语词和历史词。香港粤语是粤语的一支,历史悠久,现有的香港粤语词汇中仍保留大量的古语词,在称谓词中自然也有一些古语词得到保留。港粤称谓词在继承古语词时产生的形同义异词相对较少,如“古井”和“差人”较为典型,义同形异词较多。继承古语词时产生的义同形异词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香港粤语与普通话在某一特定时间,如新中国成立之前曾经共用一词,但后来普通话用新的形式代替,香港粤语继续沿用。如:邮差(港)——邮递员(普)。“邮差”一词本来在普通话使用者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已经被“邮递员”替代,但由于普通话使用者与香港粤语使用者的交流日趋密切,所以“邮差”也重新进入到普通话使用者的日常语言交际中。如:

曾经有市民签收邮件时为表达感谢赠与邮差10元“茶钱”,这名邮差最终被指控涉嫌受贿并受到处罚。(《人民日报》2017年6月27日)

现在写信的人的确减少了,而且银行结余单也可以转为网上查看,所以邮差派发的大部分物品都是明信片和邮包。(《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6月27日)

二是被现代汉语普通话词汇代替的古语词,香港粤语中一直在使用。如香港粤语称谓词中“按察司”“布政司”与“状师”等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被“法官”“政务司长”与“律师”等词代替。

以上三点是导致港粤称谓词与普通话称谓词形成形同义异和义同形异差异的共同的语言内部原因。

2.2. 外部社会原因

除了语言内部原因之外,外部社会因素也实实在在影响着香港粤语与普通话的发展和演变,“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 。所以社会外部因素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港粤称谓词与普通话称谓词之间差异的形成。

2.2.1. 文化因素

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3] 。人们常把文化分为: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又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方言既然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也就是方言文化信息的载体” [4] 。港粤称谓词受到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产生与普通话称谓词相对应的义同形异词,也产生出许多反映香港独特经济、政治、社会制度及心理特征的称谓词,其中有些词与普通话称谓词不能一一对应,只被香港地区使用。文化因素导致的港粤称谓词与普通话称谓词差异成因可细分为三类:

① 政治、经济体制不同导致差异

香港曾于1842年至1997年间遭受英国殖民统治,其间实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后实行“一国两制”,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因此,许多反映政府机构官职的专有称谓词得以沿用,如:“按察司”“布政司”和“署长”等,反映社会团体的专有名称如“夹心阶层”与“原居民”等。

香港在经济上主要实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经过多年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繁荣,资本市场高度发达。金融业是香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粤语中就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专有称谓词,如“缸中人”,其在《香港社区词词典》中的释义为:证券界、金融界和股票界评论员的谑称。股票交易所谑称“金鱼缸”,故得名。类似的词还有“淡友”和“沽家”等。

② 教育体制不同导致差异

香港与大陆采用不同的教育体制,导致相关称谓词也有很大不同。与学位、考试有关的如“毅进生”指修读毅进课程的学生。他们的升学进修阶梯为:中五离校生通过毅进计划,可选择从副学士先修课程到副学士学位课程或持续教育证书/文凭课程到持续教育高级文凭课程两条线路到达学位课程。其他还有“暂取生”与“副学士”等;教师体系也有所不同,有“检定教师”“漂流教师”以及“缩班教师”等等。

③ 特殊产业繁荣导致差异

由于香港的被殖民历史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赌博、色情产业曾繁荣一时,一些赌博产业一直保留到了今天。除此之外,黑社会曾经也对香港社会产生极大影响。所以港粤称谓词中,与上述领域有关的词也不在少数。常见的赌博相关称谓词“迭码仔”和“跟风客”等不作多余赘述。在赌博业中,赛马业作为一种与赌博相关的产业已经脱离了单纯的赌博性质,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产业循环。与赛马业相关的词有“马主”,《香港社区词词典》中对马主的解释是“马会马匹的拥有者。马主都是上流社会有钱、有名望的人。优质马每个马季能为马主赢数百万元。”与马匹出赛直接相关的“练马师”与“骑师”都须持证上岗并时刻保持竞争力。随着近年来赛马产业在我国的初步发展,这些称谓词也逐渐融入到普通话当中去。再来是与色情产业有关的称谓词“公娼”“舞男”和“鱼蛋妹”等等。黑社会组织在香港回归祖国前一直在香港社会占有一席之地,甚至能够影响政府与殖民者的政治决策。与黑社会有关的称谓词有“四二六”“黑学生”和“草鞋”等,反映了当时黑社会团体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特征。在香港回归后,色情产业与黑社会团体经过政府的打击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所以这些相关称谓词流传到大陆后虽也有一部分被普通话吸收,但多数用于特定文学作品中,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际中不常使用。

2.2.2. 认知因素

认知因素也是造成港粤称谓词与普通话称谓词差异的原因之一,认知因素主要在两方面对港粤称谓词和普通话称谓词产生影响:一是语言使用者认知本身的差异;二是因语言使用者认知的不同而形成的语言态度的差异。

人类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需要用语言将自己的思维固定下来,词汇是人们记录概念的工具。而这种工具的具体形式也因使用工具的是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与分类不同而多样化,在称谓词上也反映出这一特点。由于长期的政治分割与特殊的社会性质,香港地区人们的认知方式与大陆人们的认知方式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同,所以产生了许多同形异义词和异形同义词,如香港称“高峰”与“更生人士”而大陆称“首脑”与“刑满释放人员”这些异同形义词和香港称“好友”“教父”等与普通话词义不同的形同异义词。因语言使用者认知不同而形成的语言态度的差异也是造成港粤称谓词与普通话称谓词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态度影响着人们的语言使用习惯以及语言使用能力 [1] 。本文中提到的“语言态度”是指香港人对粤语、英语及普通话的使用态度。邹嘉彦在1997年对香港中产阶级家庭在不同场合的用语进行过调查,结果为:英语56.2、粤语43.2、汉语16.7 [5] ,调查结果说明当时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英语的使用最为频繁,且英语社会地位最高,作为一项交际工具很有必要掌握,粤语次之,普通话在日常交际中和作为交际工具的优先级相对较低。由于香港民众的这一认知,港粤称谓词中存在大量的英文字母词、缩略词,以粤语语音为选择汉字标准的音译外来词。同时,这也使得香港人对普通话的使用、掌握程度较低,不能充分理解普通话的价值。所以,港粤称谓词会与普通话称谓词产生差异也受到了语言使用者语言态度差异的影响。

综上所述,普通话称谓词与港粤称谓词形成差异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语言内部原因和外部社会因素。语言内部原因有造词方法不同、吸收外来词以及继承古汉语三方面,而外部社会因素有文化因素与认知因素两方面。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香港与大陆频繁的交流往来也使得普通话吸收了许多港粤称谓词。这种“港词北进”现象的产生有其积极意义,即填补了普通话词汇系统中称谓词的一些空白,丰富了词汇系统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好奇、求异心理。同时又因为带来了大量形同义异词而给人们的言语交际制造了一定的困难。要求我们肯定积极意义,正视不良影响。

3. 结论

港粤称谓词和普通话称谓词主要有两种差异模式:义同形异和形同义异。义同形异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造词时语素选择不同和造词时语素排列顺序不同两方面。形同义异主要表现在理性义与色彩义上的差异。造成这两种差异模式的原因既有语言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社会因素。语言内部的原因包括造词方法不同,吸收外来词方式不同以及继承古汉语时不同,外部社会因素有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香港与大陆频繁的交流往来也使得普通话吸收了许多港粤称谓词。这种“港词北进”现象的产生有其积极意义,即填补了普通话词汇系统中称谓词的一些空白,丰富了词汇系统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好奇、求异心理。同时又因为带来了大量形同义异词而给人们的言语交际制造了一定的困难。要求我们肯定积极意义,正视不良影响。

致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在论文方向确定前的谈话对我理清自己的思路以及最终选定方向提供了很大帮助。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老师对我就论文的结构、观点和写作安排都给出了耐心指导,帮助我理清了思路。虽然初稿的写作有很大的问题,但老师十分负责,从论文框架到参考文献,帮助我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直到最终完成毕业论文。

其次,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开始进行论文写作时有些无从下手,他和我一起共同思考,帮助我跨过了第一道难关。还有两位同学,他们在论文最终格式的检查上给我提供了帮助。

最后,请允许我再次感谢所有关心我和帮助我的人们。谢谢你们!

参考文献

[1] 闫婷婷. 香港社区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对照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12.
[2]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 上册[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214.
[3] 汤志祥. 论华语区域特有词语[J]. 语言文字应用, 2005(2): 40-48.
https://doi.org/10.16499/j.cnki.1003-5397.2005.02.006
[4] 陈恩泉. 双语双方言[M]. 香港: 汉学出版社, 1996: 313.
[5] 游汝杰, 邹嘉彦. 社会语言学教程[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