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OPSIS模型评价河北省产业承接的实证研究
Empirical Research on Evaluation of Industry Capacity in Hebei Province Based on TOPSIS Model
DOI: 10.12677/MM.2024.142030, PDF, HTML, XML, 下载: 35  浏览: 7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靳艳峰, 张 昶, 赵剑伟*, 任媛媛: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邮政通信管理系,河北 石家庄
关键词: 产业转移产业承接梯度系数产业梯度Industrial Transfer Industry Capacity Gradient Coefficient Industry Gradient
摘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河北以其显著的区位优势,承担了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重要职责,为此文章将对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河北省区域经济TOPSIS模型,对河北省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得出了河北省具备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空间的结论。其次,通过对北京与河北省产业梯度系数的对比分析,得到了具有承接优势的产业类型。最后,给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建议。
Abstract: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Jing-Jin-Ji has risen to the national strategy level, and the function relief of the capital Beij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oal and task of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Jing-Jin-Ji. Hebei with its obvious location advantage, undertakes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the Beijing industrial transfer. So, the undertaking of industrial transfer in Hebei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regional economy TOPSIS model about Hebei province was established, evaluate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very city, and obtained the conclusion that Hebei had enough space to undertake industrial transfer of Beijing. Secondly,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industrial gradient coefficient of Beijing and Hebei province, the industry type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the undertaking are obtained. Finally, the related suggestions about Hebei province to undertake industrial transfer in Jing-Jin-Ji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are given.
文章引用:靳艳峰, 张昶, 赵剑伟, 任媛媛. 基于TOPSIS模型评价河北省产业承接的实证研究[J]. 现代管理, 2024, 14(2): 229-238. https://doi.org/10.12677/MM.2024.142030

1. 引言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如何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北京作为首都还承担了许多非首都功能,导致无法继续承受资源过于集中带来的负担。北京非首都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首都吸收了周边尤其河北和天津资源,导致功能过度繁杂,产业结构层次偏低,无法真正形成京津冀互补互动效应。二是周边的津冀地区资源被吸附之后,本地资源极度匮乏,甚至形成所谓的贫困带。虽然雄安新区的建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但是要想彻底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问题,北京向河北进行产业转移成为最佳选择。因此,如何很好地将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产业转移到河北,成为众多学者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河北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自身产业承接能力的挑战。

对于产业转移及承接力的研究,国外学者对产业转移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产业视角、企业视角或者国家视角进行的,他们利用产业长期发展的历史分析手法或者是结合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理论、国际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及国际经营学中的跨国公司理论为分析工具,越来越深刻地揭示了产业转移现象及其发生的内在规律 [1] [2] [3] 。目前,国内外关于产业转移的研究大多从移出方的角度出发,对从承接方出发的承接产业转移能力问题研究还比较少。有学者提出关于产业承接地的模型,通过全面评价一个地区的资源、生态、环境等适宜性因子来度量其承接产业转移的适宜程度,将适宜度低于阈值的地区排除出产业承接地的范畴,然后通过评价区位、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优势程度,衡量当地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劣程度 [4] [5] [6] 。部分学者构建了产业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中国各个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进行了量化分析 [7] [8] [9] 。有研究人员构筑了一种提升开发区产业承接能力的“五位一体”运行模式,以提升区域产业承接能力 [10] [11] [12] 。虽然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很少有对跨区域的多对一的承接分配问题进行研究。

河北具有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天然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河北省环抱首都北京,地处东经113˚27'~119˚50',北纬36˚05'~42˚40'之间。总面积18.85万平方公里。当前河北省正处于工业化转型的重要时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其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与京津存在较大差距,这也得以集聚了巨大的后发展潜力。为保证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或者移出产业能够顺利转移,同时河北能够很好地进行承接,本文将对河北省各个城市的产业承接力进行综合等级评价,根据其承接能力的高低来对接相应的产业转入。文中结论将对河北省各城市的产业承接、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未来的产业融合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2. 河北省区域经济TOPSIS模型建立及评价

2.1. TOPSIS模型

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即理想解法,是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由Wang和Yoon于1981年提出。

根据TOPSIS评价模型的建立过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建模:

构造初始矩阵:设评价模型有n个指标 D 1 , D 2 , , D n ,m个被评价对象 M 1 , M 2 , , M m ,第m个评价对象 M i ( i = 1 , 2 , , m ) 在目标 D j ( j = 1 , 2 , , n ) 下取值为 M i j ,则初始矩阵M为:

M = [ M 11 M 12 M 1 n M 21 M 22 M 2 n M m 1 M m 2 M m n ] (1)

评价指标的同趋势化与归一化:评价指标一般包含了高优和低优两种,对于高优指标的数值越高说明指标越符合,即为优选指标。对于低优指标的数值越小说明指标选择越符合,也即优选指标。同时,两种指标需要通过进行同趋势化处理,从而合成同一指标。最后利用差值法进行相对指标处理,利用倒数法进行绝对指标转化:

Z i j = M i j i = 1 m M i j 2 ,其中 i = 1 , 2 , , m j = 1 , 2 , , n (2)

将矩阵M中的所有原始数据 M i j 同趋化后,得到矩阵 Z = ( Z i j ) m × n 。若原指标已满足同趋势要求,则不进行转化。构造决策矩阵:将原始矩阵按式(2)进行转化,把归一化后的数据矩阵(即决策矩阵)记为Z:

Z = [ Z 11 Z 12 Z 1 n Z 21 Z 22 Z 2 n Z m 1 Z m 2 Z m n ] (3)

确定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理想解 Z + 的第j个指标值为 Z j + ,负理想解 Z 的第j个指标值为 Z j ,有:

Z + = ( Z 1 + , Z 2 + , , Z j + ) (4)

Z j + = max ( Z 1 j , Z 2 j , , Z m j ) j = 1 , 2 , , n

Z = ( Z 1 , Z 2 , , Z j ) (5)

Z j = min ( Z 1 j , Z 2 j , , Z m j ) j = 1 , 2 , , n

根据Z矩阵和式(4)、式(5)可以得到正理想解 Z + 和负理想解 Z

计算距离:

D i = j = 1 n ( Z i j Z j ) 2 i = 1 , 2 , , m j = 1 , 2 , , n (6)

D i + = j = 1 n ( Z i j Z j + ) 2 i = 1 , 2 , , m j = 1 , 2 , , n (7)

确定接近度:

C i = D i D i + + D i i = 1 , 2 , , m (8)

C i 越大,表明第i个评价对象越优;根据接近度的大小,就可以对评价对象进行排序。

2.2. 评价过程

评价指标的选择极为关键,其决定了后期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客观性。因此,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系统性原则,选取的指标之间不能是不相关的,需要有内在的关联性。指标间要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既要相互独立,又要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选取指标不但要全面完整地反映出区域经济的特点,还要能揭示出区域的内在联系。其次是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任何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其内在的联系。第三是可操作性原则。指标的选取必须从计算度量和计算方法上保持统一,以获取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进行进一步的数学计算与分析。最后是可获取性原则。指标数据必须是可获取的,而且尽量降低指标数据的获取难度,以避免造成过高的评价成本。

根据以上原则,选取地区GDP、人均GDP、固定投资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六项指标作为经济梯度分析的指标。根据上述评价模型,设立了6个评价指标,把河北省的石家庄、保定、唐山、邯郸、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11个地市作为评价对象,以2022年河北省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建立模型的初始矩阵M,原始指标数据见表1

Table 1. Selected raw indicator data

表1. 所选取的原始指标数据

数据来源:《2022年河北省统计年鉴》。

由式(1)对表1中的数据做初始矩阵变换,根据式(2)对数据进行同趋势化处理,得到决策矩阵Z:

根据公式(4)和公式(5),根据上述构造的决策矩阵Z,确定各指数的理想解 Z + 和负理想值 Z 如下:

根据公式(6)和公式(7)来确定距离 D + D ,根据公式(8)可以计算出各评价对象的接近度 C i ,如表2所示。

Table 2. Ranking of regional economic strength of 11 cities in Hebei Province

表2. 河北省11个地市区域经济实力排序

从上表可以看出,河北省11个地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可以根据上述排名情况,将11个地市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经济梯度,具体见表3

Table 3. Economic development gradient layout of 11 cities in Hebei Province

表3. 河北省11个地市经济发展梯度布局情况

可以看出,除了唐山和石家庄处于高梯度水平外,其余地市都是中低梯度位次,说明既有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客观上也具备了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发展空间。

3. 河北省产业梯度系数分析

为了更好地对接北京产业转入,首先要明确河北省主要产业的梯度系数,通过分析得出河北省具有承接优势的产业类型。同时,计算北京主要产业的梯度系数,考察河北具有承接优势产业与北京相应产业的梯度差,是否具备较大流动性。得到符合河北与北京最大利益的转移产业的类型,从而达到最大意义上的协同发展。

3.1. 产业梯度系数的计算方法

产业梯度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两个因子:一是市场专业化因子,可用区位商表示;另一个是创新因子,可用比较劳动生产率表示。根据上述两个因子可以得到相应的产业梯度系数,其为市场占有程度与产业的创新水平相关的函数:

L Q i j = X i j / i = 1 m X i j j = 1 n X i j / i = 1 m j = 1 n X i j (9)

C P i j = X i j / j = 1 n X i j Y i j / j = 1 n Y i j (10)

I G i j = L Q i j × C P i j (11)

其中, L Q i j 表示j地区i产业的区位商,m表示产业数量,n地区数量, X i j 表示j地区i产业的生产总值。 C P i j 表示j地区i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Y i j 表示j地区i产业的从业人员。 I G i j 表示j地区i产业的梯度系数。

区位商(LQ)又称专门化率,是评价区域优势产业基本的分析方法。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LQ可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优劣势,LQ的值越大,地区专门化率也越大。当LQ > 1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当LQ = 1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处于均势;当LQ < 1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处于比较劣势。

比较劳动生产率(CP),反映了一个地区某产业的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水平的高低。若一个地区某部门的CP < 1,则该地区劳动生产率低于平均水平;若一个地区某部门的CP > 1,则该地区高于平均水平。

产业梯度系数(IG),其大小由产业集中度和劳动生产率共同决定,由区位商和比较劳动生产率的乘积来衡量。若一个地区某产业的IG > 1,则其综合梯度较高,反之,若IG < 1,则其综合梯度较低。

3.2. 河北省主要产业梯度系数计算及分析

由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涉及的产业转移主要存在于第二产业中,根据《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22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选取39个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上述模型,计算得到2021年河北省和北京市39个工业产业的梯度系数,具体见表4

Table 4. Comparison of gradient coefficients for key industries in Hebei and Beijing regions

表4. 河北与北京地区重点产业梯度系数对比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产业梯度系数IG > 1的行业主要分布在食品制造、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因此上述产业均为河北的优势产业。北京各产业的梯度系数IG > 1的行业主要分布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开采辅助活动、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其他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梯度系数的差值越大,产业具备的流动性就越大,说明产业转移的可能性也越大。反之,梯度系数越小,产业具备的流动性就越小,说明产业转移的可能性也越小。因此,从表4中可以看出,将上述河北与北京产业梯度系差较大的产业分别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开采辅助活动、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和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因此这些产业类型是河北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类型中最适合的产业类型。

4. 结论及建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问题,这必然涉及产业转移及承接的问题。而河北也必然成为京津产业转移最重要的承接地。河北省如何做好产业承接,顺势提升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成为河北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的关键。当前河北省经济不平衡,地区之间经济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产业承接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利用TOPSIS模型,将河北省11个城市按照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不但证明了承接产业转移空间的客观存在性,还为河北省各地区理性认识和科学把握自身的产业承接能力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通过对河北省产业梯度系数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产业承接的类型及其路径,即根据梯度差结果显示,适宜河北省承接产业的类型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8个种类。为河北省整体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提供了参考。基于上述研究为河北省做好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有正确的自我定位,合理承接产业转移。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任务,最终还是要落到省内的各个地区。这就要求各地市根据自身产业承接能力的大小,明确自身的定位。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之间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非合作博弈现象。在短期经济利益驱使下,不能充分考虑本地产业承接的配套能力、资源情况、产业优势等因素,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比如减免税收、土地转让等,来吸引企业的进驻。这种由于地方政府之间的过度竞争而产生的不合理的优惠政策,不仅会导致市场秩序的紊乱,引起企业的过度扩张,从长远来看,还会对本地经济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建议河北省要从省层面统一协调地方政府的行动,制定明确的产业承接政策和标准,以防止恶意竞争式的产业转移的出现。要求产业承接力偏弱的地区避免争抢对产业配套等方面要求高的产业转移,容易出现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产业承接能力强的地区尽可能不要承接低于自身配套能力的产业转移,容易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建议各地方政府要明确自身定位,承接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产业转移。

二是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推动本地产业结构合理化。承接产业转移后,在产业内部和不同产业之间往往存在比例失衡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优化资源配置,以推动各地区域经济的发展。要兼顾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首先抓住产业转移的契机,充分利用本地原有资源和移入资源,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佳组合。同时,各地方政府要有意识地推进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逐步转移,尤其是根据区位优势情况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借此机遇拖动本地产业的四化建设,即产业高附加值化、产业高技术化、产业高集约化以及产业高加工度化。

三是借助承接产业转移契机,促进产业融合。一般情况下,政府的过度干预不利于产业融合的发展,而政府管制政策的放松会有利于企业之间的互相介入,从而推动企业融合。当然,政府政策过度的放松会影响市场正常秩序,导致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因此,建议河北政府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制政策,促进本地产业融合的发展。这将有助于促进传统产业的创新,进而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有助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四是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严防以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产业转移能给河北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可能在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升经济水平等方面都能起到促进作用,但产业转移也存在弊端。一般情况下,产业移出地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不会把技术水平较高、污染度较低的优势产业转移出去。转移出的产业大多以高污染和高能耗类型为主。虽然短期内的产业转移给河北经济带来高速增长,但是存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风险。建议各地政府能未雨绸缪,立足长远,严格把关产业转移的类型,开拓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五是承接产业转移,以“两型社会”建设为终极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经济结构要面临转型,即从过去那种“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向“绿色、低碳、可再生”转变。所以政府更应该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将“两型社会”建设上升为全局战略,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抓手和突破口。通过政府政策的约束和引导,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实现经济社会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基金项目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河北省国有企业人才晋升机制研究”(HB22YJ060)。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静, 张建清.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产业升级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 2020, 47(12): 3-15.
[2] 王丽丽, 陈宝明. 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制造业区域转移的态势与路径[J]. 改革, 2021, 48(8): 50-60.
[3] 胡海晨, 王天昊. 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 2022, 47(5): 110-118.
[4] 王艳华, 张天义. 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与协同发展研究[J]. 经济纵横, 2020, 45(9): 48-56.
[5] 陈雪梅, 朱琳.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J]. 经济学家, 2021, 49(5): 94-103.
[6] 杨洪焦, 王然. 我国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动因、路径与对策研究[J]. 江淮论坛, 2022, 48(4): 37-44.
[7] 马晓强, 李婷. 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J]. 经济学家, 2023, 51(1): 94-103.
[8] 王磊, 李姝凡. 基于TOPSIS模型的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5): 105-113.
[9] 吕晓东, 郭文炯. 基于TOPSIS法的区域农业生态安全评价——以山西省为例[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21, 37(6): 99-106.
[10] 石华军, 唐磊, 王翔宇. 基于TOPSIS法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22, 33(4): 169-174.
[11] 郭显光, 陈慧敏.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8(1): 45-53.
[12] 赵洪涛, 张江涛, 杨卫平.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J]. 经济地理, 2021, 41(9): 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