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在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曾提出“丰富完善体育教育体系建设。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研究,发挥其在项目开展、科研训练、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智库作用” [1] ,该政策文件指出了体育基础理论研究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要性。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应承担起培养全面型人才的重任。由于当前高校篮球教学普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发了较多的问题和不足,影响了篮球教学的质量和篮球人才的培养 [2] ,针对所面临的问题和不足,高校的篮球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篮球教学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基础教学改革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体育人口。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开展,我国强大的外交事业也需要既能精通外语又熟练掌握体育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双语篮球教学的开展应用就是根据社会体育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培养人才,努力培养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以此来满足社会飞速发展的基本要求。
情境教学法是现代新兴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课堂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调查研究发现情境教学法在篮球教学的课堂上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将抽象的篮球教学具体化,便于大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 。本文将情境教学法在高校双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篮球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及推广篮球运动。旨在更有效地分析、概括及总结其在大学篮球双语教学中的探究方向和应用路径,为今后双语篮球课程的应用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在众多科研学者与体育教师多年的共同努力下,有关学校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关于“情境教学法”、“双语教学”等相关概念的界定也有了更为准确的表述。
2.1. 情境教学法的定义
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南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物色》就有关于“情境”的论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指出了人的情感与客观景物的内在联系。有学者提出“情境教学法”源于英文“situation approach”,它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文字语言的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和运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4] 。通俗来说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互动体验,一起进入教学内容的场景,从亲身接触中培养兴趣,激发个人和团体潜能,提升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5] 。作为一种现代新兴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们提升学习效果有着深刻的影响。
2.2. 双语篮球教学的定义
“双语教学”一词的组成为“双语”和“教学”,“双语”的英文表达为“Bilingualism”,在《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将其解释为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教学现象。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bilingual instruction)指采取两种或多种类型的语言实行教学,有一种语言且不是学生的母语言。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两种或多种语言,增加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使用第二语言的机会 [6] 。笔者认为双语篮球教学是指运用两种语言进行篮球科目教学的现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掌握除篮球自身学科应学的知识和技能外,同时能够在第二种语言上获得新知识。在当前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双语教学的应用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双语篮球教学体系建构原则
双语教学体系的建构为高校双语篮球课程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性,它不仅关乎篮球技术的传授,更涉及文化交流和跨文化的理解。如图1所示以下几点是建构这一教学体系时需遵循的主要原则:

Figure 1. Bilingual basketbal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principle model
图1. 双语篮球教学体系建构原则模型
3.1. 目标性
课程建设首先要围绕学生的培养目标来设计,教案撰写则首先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双语篮球课程教学目标应为普遍性目标,要针对于大部分学生所适用,体现出共性的特点。教学目标具体表现为提升学生英语水平、提高学生篮球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三个维度。而在教师授课的实践过程中,尤其是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时候,教师应以生成性目标为主,鼓励学生不怕出错、大胆沟通,多做尝试与探究。在行为性目标方面要有具体的要求,首先培养学生们日常锻炼的习惯,其次要达到具体技能和知识等体系的量化标准,例如:掌握行进间单手上篮技术动作、运用双语基础用语简单描述出篮球技术动作的相关要领等。
3.2. 趣味性
课堂教学不同于竞技训练,“兴趣”是教学的先导。课堂充满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具活力。趣味性不是讲些与课堂无关的笑料,故意逗人发笑,而是让知识变得趣味化更易于学生接受与吸收,从而促进达成教学目的。趣味性可从科学的教学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等方面来实现,结合情境教学法更容易创造出趣味性的教学设计如热身游戏、角色模仿等。趣味性具体主要体现在训练形式上,训练形式要富有创造性、新颖不寻常,在合理教学的前提下课堂才会变得生动有趣。
3.3. 系统性
如今篮球教学科目已发展成一项成熟系统的学科,双语篮球课程同样贯彻系统性原则以篮球科目教学体系为基础,从处理好教学活动顺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双语篮球学科知识逻辑顺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顺序三个方面来制定大纲和编撰教案。除了涵盖篮球科目学科知识外,双语篮球知识的内容、教学的方法手段、运动负荷的强度以及各部分训练内容的占比都要做出系统的安排。系统性还体现在从双语课程体系出发,以师资状况、教材内容、教学措施、考试方法、教学效果五个方面为落脚点,形成双语课程的层次化、分类化和细目化。
3.4. 体验性
情境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增强学生的现场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在篮球比赛的过程设置不同的篮球人物角色——教练员、球员、裁判员,通过现场扮演的方式使学生换位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揣摩。在其扮演过程中能更加深入地探究和感知人物的交流话术,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感激发学习与探索的兴趣。运用情境教学法指导学生模拟时,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勇于实践、积极体验。由教师引领为主导,激发学生主动的体验技术动作、体验双语篮球文化、体验情境设计活动。
4. 情境教学法在高校双语篮球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4.1. 创设特定角色情境
情境创设可采用创设特定篮球角色情景,模拟篮球相关人物与大家进行沟通。在课堂上组织班级内部的对抗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大家可用简单的篮球术语进行英语交流,例如:“Protect the rebound”(保护好篮板球)、“Pass the ball”(传球)、“fade-away shot”(后仰跳投)等,学生作为裁判员做出判罚手势的同时运用专业术语对其判罚进行稍作解读如“5seconds violation”(5秒违例)、“Blocking foul”(阻挡犯规)、“Substitution”(换人)等,其他同学也可以作为教练员用“Let’s take a pick and roll”(我们打个挡拆配合)、“One-on-one defense (人盯人防守)” 、“Horn tactics (牛角战术)”等一些篮球术语为大家布置战术。通过以上不同角色的扮演,营造了英语交流的环境,对于提高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帮助,锻炼了学生们的听说能力,促使受教者主动了解融入教学环境与体系。
4.2. 利用英语“莱格尔跑”音乐热身
音乐渲染也属于情境模拟的一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莱格尔跑”音乐进行热身活动。“莱格尔跑”测试的英文名称为FIBA Basic Fitness Test,中文名为国际篮联基本体能测试,我们俗称为莱格尔体能测试 [7] 。“莱格尔跑”的标准测试方法是:在20米长的跑道上跟着语音播报节奏渐进折返跑,每次“beep”音时必须踩到端线,每一分钟匀加速一次。作为有氧耐力评价方法的“莱格尔跑”,在教学中可根据年龄、性别、体能强弱等差异设定不同的折返跑距离。如:男生采用20米折返跑。女生采用17米折返跑。组数应循序渐进,本着运动量由小到大,强度由弱到强的原则进行。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可以在热身环节利用音响播放“莱格尔跑”英文语音进行热身,营造英语听力环境,使学生们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英语听力能力也得到了巩固与提高。
4.3. 采用多媒体教学
篮球专项课双语教学的课的种类主要是实践课和理论课两种。除了实践课中结合技战术动作和方法进行双语教学之外,理论课也是重要的一部分。理论课以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录像为教学辅助工具,以教师讲授和学生互动为基本组织形式 [8] 。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篮球专业英语进行更为系统的学习。具体可以通过球星的采访视频、NBA的比赛解说视频、篮球技战术讲解视频以及一些国际篮球训练营的视频资料等方式进行辅助教学。再者利用短视频进行创作表达,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影响年轻人生活的重要方式,以抖音为主的短视频平台受众人数越来越多,通过篮球比赛解说进行翻译创造具有双语字幕的短视频,让学生在观看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兴趣,树立锻炼意识,掌握技术技巧。篮球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借助多元化的新型教学工具,可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视听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去提高篮球英语知识水平。
4.4. 专业准确的教学指令
通过专业准确的教学指令进行篮球双语教学是创造情境教学的主要途径,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技术动作准确表达的重要手段。在授课刚开始时召集学生快速集合整队时,教师可以说:“Everyone muster,”紧接着做出专业指示性的口令如:muster dress to the right,Attention! turn to the left等课堂集合整队用语。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到运球动作技术细节描述时可以这样表达:Use your fingertips,not the palms of your hands (do not forget stance);用指尖,不要用手掌(不要忘记站姿);Don’t look at the ball,keep your head up and eyes forward, must learn to use either hand;别看球,抬起头,眼睛向前看,必须学会用两只手;Make first step explosive,Be careful of the traveling violation;使第一步爆发力,小心走步违例。
4.5. 积极热情的教学态度
积极热情的教学态度可使教学语言更具感染力,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印象更加深刻。教师的教学态度是一种态度品质,可以归纳为对待教学、对待学生、对待工作等方面形成的一种系统性思维和行为方式。教学态度是可以调整改变的,具体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改善如图2所示:

Figure 2. The constituent factors of positive and enthusiastic teaching attitude
图2.积极热情的教学态度构成因素
5. 讨论与建议
5.1. 讨论
篮球双语教学出发点是要以篮球教学为主,双语教学为辅。实施篮球双语教学时应该有主有次,有轻有重,应以提高篮球知识和技能为主,学习掌握第二语言为辅。不能过分强调双语的学习,而淡化本学科内容的学习。在保障首要目是以提高篮球知识和技能为主的前提下,以优化课程内容结构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为方针,再以篮球双语课情景设计和教学模式为重点。情境教学法在高校双语篮球课堂上的应用过程中仍需注意训练方式是结合实际比赛情景的,训练方式是来源于比赛之中,学生可以直接应用到比赛对抗中。在此前提下再把双语教学的学科化、专业性的教学用语放入双语课堂中来,努力使学生们在学习掌握篮球技能的同时,能够了解感受双语文化的魅力,力争做到可以初步简单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
5.2. 建议
为保障篮球双语教学实践的良好发展,首先鼓励不同学科间进行融合,提倡篮球教师和英语老师相互合作共同探究有效新颖的情景设计和教学模式,形成互相交流、互融互通的局面;此外建议经常性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学交流和研讨会,达到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积累优秀的教学经验及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目的;有关部门也要加大学校体育双语教学师资培养力度,多提供教师出国学习交流机会,观摩不同国家地区的双语授课模式。同时还可以邀请国外相关学者前来授课,和国际教育紧密接轨,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给学生们提供更加地道的英语教学环境和前沿的授课理念;最后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也应当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高校双语教学课程建设者的实质支持,促使相关学者加大科研力度为该学科可持续性发展添砖加瓦,使篮球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地完善和成熟。
6. 结语
双语篮球教学作为一门交叉型的学科需要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再用实践去丰富理论。双语篮球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也是响应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号召,践行青少年体育与教育的双重发展。情境教学法在高校双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体育教师自身首先成为体育技能和英语表达的复合型人才,再者要有久久为功的深度沉淀和积累才能实现。只有教师自身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才会为教育事业源源不断地增添新动力,才能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青少年,才能为2035年强国战略赋能。
基金项目
南充市社科研究“十四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NC21B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