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精神融入“纲要”课程的原则与路径探究
Exploring the Principle and Path of Integrating the Dabie Mountain Spirit into the “Outline” Course
DOI: 10.12677/AE.2024.142261, PDF, HTML, XML, 下载: 39  浏览: 5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金 城:淮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淮南
关键词: 大别山精神“纲要”课程路径与原则Dabie Mountain Spirit “Outline” Course Path and Principle
摘要: 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领导大别山人民创造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宝贵红色精神财富。将大别山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讲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需要,授课教师准确把握大别山精神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实现“纲要”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又落实了立德树人的使命。
Abstract: “Dabie Mountain Spirit” is a precious red spiritual wealth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created by the people of Dabie Mountai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integrate “Dabie Mountain Spirit” into the course of “Outline of Modern and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s the need of “telling good stories and inheriting red genes”. Teachers accurately grasp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Dabie Mountain Spirit”, which can realize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Outline” course teaching and implement the mission of cultivating people by virtue.
文章引用:金城, 宋杰. 大别山精神融入“纲要”课程的原则与路径探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2): 1689-169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2261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 [1] 在高校开展“红色血脉”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将“红色血脉”融入到高校思想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积极探索“红色血脉”资源在课程思政上的应用。鉴于此,借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平台,合理开发利用“红色血脉”资源融入到“纲要”课程中。揆诸学界利用红色资源融入纲要课教学成果虽较为丰硕 [2] [3] ,然仍有进一步探索空间。本文拟以大别山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进行考察。

2. 大别山精神融入“纲要”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大别山精神孕育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我党领导下大别山地区先烈们英勇斗争,始终怀有崇高革命信仰,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铸就了特色鲜明的大别山精神,其主要内涵是“坚守信念、紧跟党走,顾全大局、勇担前锋,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前仆后继、不胜不休” [4] ,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坚守信念、对党忠诚”是大别山精神的灵魂;“前仆后继、不怕牺牲”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依靠群众、同甘共苦”是大别山精神的精髓;“胸怀大局、敢于担当”是大别山精神的关键 [5] 。因此,大别山革命精神完全展现了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纲要”课教学中充分整合大别山精神资源不仅能够丰富课程内容,开阔学生视野,还能够更有效地发挥“纲要”课资政育人价值,引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教师需要在深刻理解大别山精神基础上,积极探寻其与“纲要”课程在内容上的契合点,才能够有效地将大别山精神资源融入“纲要”课教学,才能保证大别山精神资源运用到“纲要”教学具有可能性。

1) 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决定必须加强大学生“红色血脉”教育

高校思政工作中心环节是需要紧紧围绕着立德树人施展工作,就纲要课教师而言,肩负着圣神的育人职责。大别山精神作为“红色血脉”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大别山精神进行开发利用融入到“纲要”课程教学中显得尤为必要。在“纲要”教学中合理挖掘大别山红色资源进行授课,能够让学生真切地接触到实实在在的大别山红色资源,感受革命年代大别山地区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有助于让学生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在“纲要”课程中进行以大别山精神的讲授,深入解读大别山精神蕴含的内涵价值和时代意义,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革命观,树立坚定的信仰观,不仅有助于点燃大学生心中的爱国热情,也有助于增强大学生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认同感,从而有助于实现高校“纲要”课资政育人的作用。

2) “纲要”课在高校育人中的性质决定必须讲清楚“红色血脉”

高校“纲要”课程不仅肩负着教授学生知史明史的责任,也承担着教育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及其内在规律的使命。尤其在我党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在“纲要”课教学中融入大别山精神,可以使学生们认真聆听党的发展史和感悟红色政权建立的艰辛历程,深刻领会到是中国人民自觉的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选择我党的领导,坚定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性选择。通过在“纲要”课教学中高举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旗帜,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以“纲要”课程为平台,在高校开展“读红色历史,悟红色精神”的优良学风建设,用以大别山精神为代表的“红色血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用红色文化浸润和感染学生身心,推进学生对“红色血脉”的强烈认同感,推动高校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纲要”课程中运用大别山红色资源对历史虚无主义开展批判,一方面是一次很好的课堂实践展示,通过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旧址和文物等实物,或是文献史料等资源,展示出大别山地区在党领导下的斗争岁月,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另一方面有助于让学生学会和掌握批判性思维,也是落实“纲要”课程的目标,实现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统一。总之,“纲要”课程中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大别山红色资源可以传递价值,“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6] ,让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和歪曲论点不攻自破。

3. 大别山精神融入“纲要”课的原则

上文已经清楚地说明了大别山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必要性和紧迫性,但要将大别山精神贯彻落实到“纲要”课程中,还需要授课教师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好大别山精神在“纲要”课程中的定位,不能有失偏颇。大别山精神是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属于中华优秀文化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相关研究表明将大别山精神融入“纲要”课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即便有部分高校教师将大别山精神应用到课程思政当中 [7] ,但仍是以历史学视角去授课,这便导致“纲要”课程定位上忽略了其政治属性,旨在强调了大别山精神的历史属性,把“纲要”课讲成纯粹的历史课,失去了原本开发利用大别山精神的初衷。因此,“纲要”课程教师在合理利用大别山精神时必须要有明确的定位,牢记“纲要”课程是一门政治属性的思想政治课。

通过巧妙结合大别山精神教育价值,努力拓宽教育方式方法,重视利用大别山精神熏陶和感染大学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信念,积极向上,成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因此,在具体运用大别山精神融入“纲要”课程中必须遵循一些原则,具体可以概括为下几个方面:

首先,必须遵循选择性原则。虽然大别山精神丰富多彩,但其区域性特点属性不能概括出全国红色精神的特征,因此,在“纲要”课教学过程中要有选择性的将大别山精神合理地结合教学需要进行授课。可以选择能让学生接触得到的大别山红色资源,例如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鄂豫皖首府博物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大别山革命遗迹等。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讲好大别山红色故事,让学生深切感受大别山红色革命文化魅力,在大别山真切的红色事迹感染中,让学生树立起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其次,应该遵循合理性原则。授课教师在利用大别山精神时要有合理的授课计划,一定要在充分备课,必须准确把握和理解大别山精神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是“二十万大别山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流血牺牲换来的 [8] 。在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大别山区军民形成了“坚守信念、紧跟党走,顾全大局、勇担前锋,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前仆后继、不胜不休”的大别山精神 [4] 。因此,这就要求每位“纲要”课教师对大别山精神的科学内涵要有深刻理解,将其内化心,施展于行,在课上潜移默化地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9] ,不仅是引导学生以史为鉴,辨明是非,还有利于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进入更高阶段的发展。

最后,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大别山精神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纲要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根据史实授课,避免出现“小道消息”,必须对大别山精神进行认真梳理,谨慎筛选符合纲要课程内容,对使用材料需要多方考证,保证所运用的大别山精神符合史实。同时,“纲要”授课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大别山精神的科学内涵,不仅是引导学生以史为鉴,辨明是非,还有利于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进入更高阶段的发展。

4. 大别山精神融入“纲要”课的路径

把大别山精神积极融入到“纲要”课程中,需要在深入了解和熟识“纲要”课程教材基础上才能行得通。这必须要求授课教师做到只有在内容选择上、方法、目的上恰当,才能实现大别山精神为代表的“红色血脉”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载体。

1) 讲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在我党领导下,大别山地区军民自始至终坚持革命斗争,正是在革命斗争中构建与锤炼出大别山精神,成为我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讲授“纲要”课程的教师要将大别山精神融入到课程中,必须熟识大别山革命斗争历程,梳理出大别山地区的红色革命事迹,寻找到大别山精神与“纲要”课程的契合点和衔接处,能够开发利用大别山精神内容科学地编入“纲要”课程中。授课教师在此基础上强化和内化大别山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讲好大别山红色故事,让学生深切感受大别山红色革命文化魅力,在大别山真切的红色事迹感染中,让学生树立起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2) “纲要”课融入大别山精神的具体事例

“纲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因此,开发利用大别山精神资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挖掘:一是围绕着具体重大历史事件展开教学,如在我党的领导下,大别山地区的革命者们先后爆发了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等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在我党的领导下,不论形式多么危机与艰苦,大别山地区军民始终高举红旗不倒,顽强斗争。又如在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二是围绕着大别山地区具体人物事例,如红安人董必武、陈潭秋;金寨众多红军将军,如方升普、洪学智、张贤约等将军;三是大别山地区现存红色遗址遗迹和展馆,如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鄂豫皖首府博物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大别山革命遗迹等。“纲要”课教师通过多维度挖大别山精神的红色事迹,通过具体运用真实事例增强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提高教学吸引力,更是以崇高的精神品质升华故事主题,涤荡与滋养心灵,汲取不断前进的智慧与强大精神力量。

3) 大别山精神融入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纲要”课的重要环节。就开发利用大别山精神融入“纲要”课程而言,大别山地区红色事迹众多,且区域红色文化特征显著。因此,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形式让学生深入大别山地区,将课堂从教室转向室外,将课堂讲授转向实践调研,教师可以将“纲要”课中以“物”为实践教学依托——“走向历史现场”,这不仅能够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体悟大别山精神;或者是组织学生撰写调研报告、拍摄视频、进行文艺创作等形式感悟大别山精神。通过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起人生目标和理想信念,有助于激发学生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4) 营造校园大别山精神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言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10] 。因此,将以大别山精神纳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校园红色文化内涵,还可以更好地发挥大别山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纲要”课实践教学结束后,可以发动高校学生积极开展大别山精神图片展、影视公映、红色文化进校园、红色话剧等系列活动,让更多学生在高校校园身临其境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在创建高校校园红色文化的实践中汲取力量,从而有助于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综上所述,这些都是宝贵的大别山红色资源,能够与“纲要”课程紧密相连,很多事例可以运用到课堂之中。通过具体运用真实事例增强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提高教学吸引力,更是以崇高的精神品质升华故事主题,涤荡与滋养心灵,汲取不断前进的智慧与强大精神力量。

综上所述,大别山精神体现的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最佳诠释,是践行初心、牢记使命的最佳注解,也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最佳承诺。因此,在高校开展“读红色历史,悟红色精神”活动,借助“纲要”课程为平台,促进优良学风建设。用大别山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用红色文化浸润和感染学生身心,推进学生对“红色血脉”的强烈认同感,有助于推动和厚实高校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大别山精神既是“纲要”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关系立德树人的成效,又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辉煌丰厚的党史资料。因此,落实好大别山精神相关内容教授,是“纲要”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实现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挑战与机遇,每一个承担“纲要”课的教师都应该高度重视,做好对大别山精神吸收与内化,从而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基金项目

安徽2022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22sxzz08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 求是, 2021(1): 1-8.
[2] 郝水枝. 安徽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2(5): 51-55.
[3] 杨卫东, 王文娟. 近十年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研究述评[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3(4): 112-118.
[4] 岳奎. 大别山精神的形成、内涵与弘扬[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3(6): 61-64.
[5] 刘晖, 侯远长. 大别山精神: 内容特征及传承[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6(1): 72-77+66.
[6]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 人民日报, 2018-08-23(001).
[7] 汤仁虹, 卢义忠. 大别山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价值实现的调查研究——以皖西学院为例[J]. 皖西学院学报, 2023(3): 19-23.
[8] 习近平.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1: 261.
[9] 习近平. 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淡会[N]. 人民日报, 2019-03-19(001).
[10]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 人民日报, 2022-10-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