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等外语教育的思考
On Enabling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with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OI: 10.12677/CES.2024.122105, PDF, HTML, XML, 下载: 64  浏览: 235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郭 乔, 郭 婧*:武汉纺织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外语教育赋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Empower
摘要: 高等教育中的外语教育,赋予学生语言技能与跨文化交流能力,与此同时,教育专注学生道德品质、社会化技能等多种素养的养成。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新生的技术,赋能外语教育的同时,需关注其可能带来的弊端。扬其利避其弊,双轨铺开,借助技术提升外语教学效能和效率,设定制度和技术使用规范,助力其开展道德教育、价值引领、品德塑造等目标达成,完成高等教育应有之义。
Abstract: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gives students language skill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Higher education, however,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moral quality, social skills, and other qualities. As a new technology,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ts possible disadvantages while enabling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adoption of new technology, we should promote its advantages and avoid its disadvantages. On the one hand,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ould be greatly improved with the help of technology, on the other hand, ethical values and norm should be set to regulate the use of technology. Besides knowledge and skills, moral education, value guidance, character shaping and other goals are to be achieved in the essence of higher education.
文章引用:郭乔, 郭婧.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等外语教育的思考[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2): 664-670.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2105

1. 引言

ChatGPT (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诞生于2022年年底,中文译名为“预训练生成式模型”,其通过海量文本数据的预训练,具备了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可以理解和回答各种形式的语言输入,是目前最先进的对话系统之一 [1] [2] 。基于其超强的交互性和学习能力以及庞大的且实时更新的数据库信息,毋庸置疑成为具有颠覆性的人工智能产品,对经济社会、学界及业界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其强大的构架系统,为教育行为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势;它的出现,使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类教师完成部分的教学内容,甚至能够更高效、更精准、更因地制宜地进行因材施教,从而使得教师在教育工作的某些方面被优化;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智能所依赖的技术主要是机器学习,因机器只能部分地、简单地模仿人类教师的教,知识的内容也被局限在容易记忆、理解的知识(低阶认知)范围内,较为复杂的批判性思维、知识的迁移与创新(高阶认知)则很难让机器来“教” [3] 。如何将挑战转化为机遇,使机器为我所用,实现人工智能助力高等教育持续向前推进发展,是本篇讨论的议题。

2. 生成式人工智能之于高等教育的优势

之于高等教育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利好其进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其创建定制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节奏和兴趣方向下学习,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可以自动执行重复性任务,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教育资源等,节省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让其更好地专注于学习;三是可以创建自动化学习评估系统,为学生提供即时的学习反馈和建议,找准学生知识体系和能力的薄弱点,对学习计划进行相应调整,提高学习效果;四是可以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在考试评分、作业批改、教学反馈和教学内容制作等方面提供辅助,节省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助于教师更专注于为学生提供人文关怀、情感支持和学业指导;五是可以用于创建各类教育资源,帮助师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便捷地开展教学活动 [1] 。人机交互技术,辅助人类提高工作效率,现有知识的内容的输出可由机器取代,大大解放人工从事烦躁无创意的工作。简言之,基于技术,将大量重复的、单调的、繁冗的、无创意的活动时间大大缩减,让教育主体人参与到切实的人与人的交流互动中,在有创意的学习空间内完成深度的思想碰撞,价值引领,感悟领会,从而实现教育这一行为的价值与使命。

3. 生成式人工智能之于高等教育的弊端

技术的革新与进步之于每个时代都是双刃剑,它带来生产力推进、效率提升的同时必定会伴随一些不容不容忽视的弊端。例如,其问答模式伴随着知识的碎片化呈现,其便捷性预示着人脑部分的思考工作会被机器代劳从而滋生惰性,其无人工甄别的咨询提供暗含某些伦理陷阱,有可能与育人过程中的价值观培养背道而驰。利用技术带来的优势,将其劣势或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是人类持之以恒努力的方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利好产业发展,技术推进效能提升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不容小觑,下文将其主要凸显的方面一一列举(见图1),并在应采取的态度以及应对策略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Figure 1. Disadvantages of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higher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图1. 生成式人工智能之于高等外语教育的弊端

3.1. 学生价值观培养遭到挫伤

交互式人工智能轻松做到个性化推送学习计划,一一应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其高效,不受环境、时间约束的交互模式见长。其一,技术触手可及的便捷性无疑会使学生滋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其积极、健康向上的处事及处世原则的培养;其二,人工智能的便捷性容易使其滋生取捷径心理,对其正确价值观的建立有弊无利,与教书“育人”的使命背道而驰。基于以上讨论,不仅是高等教育范畴,全民在使用交互式人工智能,都应构建人工智能伦理框架,推进其应用的合理以及合法性。

3.2. 教育中的人文性、道德教育、社会化交流等被忽略

人机交互技术提供的是知识层面的信息,人类历史上已获知的信息被人工智能“吃”进肚之后在人类的号令下呼之欲出,这本是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好事,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本身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涉及到“育人”的方面。人工智能不具备价值判断,伦理道德束缚等方面的特质,它无法从正面去引导学习者走上价值正确的道路。这是人机交互和“人育”的本质差别之一。再者,面对技术的便捷性,学生遇到问题,第一不会积极主动思考,第二不会寻求老师帮助,第三不去寻求同学意见,削弱学生社交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不利于其交际能力的养成以及社会化养成。长时间浸淫在人机交互的学习模式中,缺乏与教师、同学深入交流的动力,有可能导致学生社会化不足,不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离全面育人的目标差之甚远。

3.3. 缺乏对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证,基于人类“投喂信息”的特质,生成式/交互式人工智能推送的内容可靠性有待考证,其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确实存在,如果学生全盘接收,没有积极思考,没有质疑,对其产生的依赖有可能弄巧成拙,其达成的结果反而南辕北辙。教师和学生过度依赖ChatGPT等新技术来寻求答案,会忽略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会限制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和因材施教的开展。

3.4. 对现有的考评价制度造成冲击

交互式人工智能诞生之日起,境外就有部分大学生使用ChatGPT写作业和论文,论文繁冗的创作过程面对快捷的人机交互生成效率,毋庸置疑大量学生会趋之若鹜,大大影响了高等教育中最为重视的学术诚信。如何界定学术作弊,如何公平应对学生的考评情况,是人机交互带给教育体系的一个问题。高等教育评估体系中的常用手段,能够轻易被人工智能施以影响,学生的受教育成果,教师公平公正的评价模式,亦或遭遇质疑。

在或长或短的人生历程中,每个人类个体都在持续地接收他人传递的那些不完美的知识,并由此获得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对人生、自然与社会的感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及的广义上的教育。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承,经验的传递,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美德,增强学生的同情心和正直感,培养学生的感恩、合作和尊重意识,从知识传递变为育人,才是教育的真谛所在 [4] 。从这一角度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从根本上无法取代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模式,但可以与传统体制实现双轨制,即在提高教学教育效率的同时,兼顾育人、社会化养成等课本知识技能外的素养提升,来达成高等教育的终极目的。

4. 高等外语教育的本质

高等教育兼具培养技能型人才与创新性人才的双重任务,从根本上而言是一种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人工智能搭建的关系是现有社会关系的补充而非取代 [5] 。在卡尔·雅思贝尔斯看来,所谓教育是通过主体间文化交往建构精神契合的活动,也就是说,“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天性”。教育是人们现实的生活世界,需要安顿人的身体、抚慰人的心灵、充盈人的精神,是主体生命的共在和意义世界的共构,其本质往往在科学技术难以企及之处 [5] 。我们在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甚至威胁时,不要忽视人类数千年文明进程中确定的教育的根基所在:即促进人在道德、伦理和精神、价值等方面迈向完善,促进每个人的幸福和人类共同福祉的实现 [4] 。外语教育的目的在于借助语言作为桥梁沟通文化,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其本质是人类交流活动的工具与载体。在外语习得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语言本身的使用技巧,更要关注语言背后所代表的文化。语言交流究其根源是跨文化交流。学生如只掌握浅层次语言技巧,对文化差异视而不见,是无法真正且高效实现跨文化交流。交互式人工智能,在这一方面,显有不足,其深度学习生成类人类语言模型,通过分析单词、短语间的模式,来实现人机交互,输出反馈,往往是停留在语言层面而忽略了其背后的文化、习俗等层面。

除开语言作为文化交流手段这一工具性特质,它首先是承载思想和观点的工具。话语本身就携带价值判断、意识形态等人类思想要素。发展到GPT-4阶段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伦理道德方面,仍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今天的德育,不仅要培养传统美德,也要面向数字伦理;今天的智育,不仅要延续知识教育传统,也要关注超越知识的存在性智慧 [5] 。就这一点而言,人机交互在赋能外语学习、高等教育上,与人类教师有着本质的差距,单靠其一己之力,无法实现良好高效的外语教育。

5. 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何去何从

人工智能的运用根本在于算法,其是否具有潜在伦理风险不在算法考虑范围之内,这是教育者和人工智能的关键区别之一。跟技术相比,人类大脑所积累下的丰富经验使得我们善于利用工具并制定规范,在法律、道德伦理的约束下服务于人类的教育发展与进步。基于人与人交往的社会关系的教育,在人文性、交流型、伦理性和同理心是区分机器与教育之根本的核心。面对排山倒海般袭来的人工智能,教师必须要维持终身学习,积极探求技术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与互动,合理高效以技术为工具来实现教育的职责。图2展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等外语教育的具体路径。

Figure 2.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elps higher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图2. 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高等外语教育

5.1.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应该从知识的提供人、传达人、讲解人变为价值导师、工具使用的培训者、鞭策人和规范制定人。在享受工具便利性的同时,规范学生学习行为,设定行为道德规范底线。认为面对新技术的兴起和应用,教师应该把自己当成学生的问题同伴、求知伙伴、技术玩伴和心灵陪伴,在与机器的交互问答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及问题意识,训练学生的问题表述能力、概念辨析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归纳演绎能力、价值评判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以及语言领悟能力、词句表达能力、篇章组织能力甚至常识鉴别能力等等 [6] 。彰显自己的人文特质和创新优势,提升自己的艺术审美水平和道德伦理高度等这些人类独有的重要人文素养。总之,教师要变成思辨能力培养者、技术应用指导者、知识学习促进者、学习过程中的伙伴和情感的呵护者 [7] 。传统的“答疑解惑”之师者,必须具备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种种角色的担当人,助力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的达成。人工智能时代,不懂人工智能的教师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但是会被懂人工智能的教师替代 [8] 。在人机协作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被全新定位,教育中的“教”和“育”,从前期的并驾齐驱,逐渐转化为重“教”更重“育”。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顺趋势而为,在具有超高智能的机器助力下,客观知识的传递可以借助这个工具来高效实现,人类教师的精力可以向“育”的方向侧重。人工智能时代,要以人类难以被人工智能超越的重要特质为基础,培养教师的一系列关键素养,如道德素养、情感素养以及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创新素养、哲学与审美素养等 [9] 。

5.2. 赋能外语学习中的学生身份

技术的发展推进始终要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赋能、助力。在外语学习中,我们充分调动机器的优势,模拟真实场景开展人机对话,摒弃传统环境下的种种束缚,实现空间、时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外语作为对外交流、跨文化交际的承载工具,在现有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调动交互式人工智能的优势,开展充分、多样、沉浸式的语言交际训练,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再者,人机交互可以最大限度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一人一策,使学习者不受个人学习能力、时间分配等因素束缚。人工智能借助其丰富的数据库资源以及高效的数据分析能力,可有效记录、反馈学生的反应,与学生互动,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定制化推荐学习资源,为其量身打造个性化学习计划,因材施教,进行一对一的学习辅导 [3] 。

5.3. 赋能外语教学中的教师身份

交互式人工智能为教师提供教学计划、教学资源等各种支撑,省去其大量准备时间,并为老师精准提供满足学情、进度计划、学习目标等条件的设计建议等。省下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可以用于教师创造性使用素材,因材施教,个性化辅导,情感支持,道德影响,价值引导等教学和育人需求。人类教师同机器“协作”开展教育工作,人工智能以其超高的智能水平和执行效率,主要负责知识的教授与传递,而人类教师则主要负责“人”的培养与塑造,教育出满足全人类发展需要、国家社会需求的具有正常伦理道德规范,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为我所用”的人(才)。

5.4. 制度内部顺势调整

技术是把双刃剑,利弊共存。制度顺势改革,设定人工智能使用边界,密切关注可能会影响公平公正以及诱发诚信问题等因素,做好制度规范。基于使用的调研,限定人工智能使用场景,在保证人与人正常社交前提下,合理使用技术,保证外语教育中必要的人际交流互动。人际沟通是语言得以施展和夯实的原动力,沉溺于虚拟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不利于外语教育的长足发展。

除此之外,当下要做的就是必须坚守高等教育的价值与使命,专注于学生道德伦理、健全人格培养和创造力的发展,同时为合理应用人工智能提供必要的指南,以确保年轻一代在正确使用人工智能前提下,持续地发展人类的集体智慧,从而创造人类共同幸福的未来 [4] 。在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且时时更新迭代的当下,守好高等教育这块责任田,挑战同机遇并存,坚守初心,学会利用工具,促成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的长久达成。

6. 结语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人类某些现存的职业提出了挑战。据普林斯顿研究团队分析结果,职业AI暴露指数中语言类教师(高等教育)排在前列 [10] 。步入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迫切需要结合其自身特色,借助人工智能为臂膀,持续推进改革,实现其不能够轻易被机器取代的育人功能。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新技术并不会成为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绊脚石,相反,教学的进步正是受益于新技术和新工具的运用,要让人工智能技术成为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新动力。人类科技发展浪潮无可抵挡,顺势而为,正视其优势并予以合理利用,发现其弊端并采取应对措施,才是高等教育应对科技带来翻天覆地变化情境下应对的应有之义。

基金项目

2023年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生成式人工智能与高等外语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研究成果;2023年武汉纺织大学校级“课程思政”(学术英语听力)示范课程研究成果;2023年武汉纺织大学校级教改专项一般性项目“人机协同视域下的英语课堂融合中国文化路径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钟秉林, 尚俊杰, 王建华, 等. ChatGPT对教育的挑战(笔谈) [J]. 重庆高等教育, 2023, 11(3): 3-25.
[2] 张震宇. ChatGPT支持的外语教学: 赋能、问题与策略[J]. 外语界, 2023(2): 38-44.
[3] 宋灵青, 许林.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逻辑起点与边界——以知识学习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 2019(6): 14-20.
[4] 荀渊. 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的价值和使命[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7): 56-63.
[5] 邹红军. 数字化时代教育的发展走向[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2-11-04(04).
[6] 胡加圣, 戚亚娟. ChatGPT时代的中国外语教育: 求变与应变[J]. 外语电化教学, 2023(1): 3-6.
[7] 王作冰.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命[J]. 教育, 2017(14): 79.
[8] 张学军, 董晓辉. 人机共生: 人工智能时代及其教育的发展趋势[J]. 理论探讨, 2020(4): 36-41.
[9] 项贤明. 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学为人师? [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3): 76-80.
[10] 肖楚丹. 20种很快被AI改变的职业[J]. 三联生活周刊, 2023(14): 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