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微空间设计探究
Exploration of Human-Centered Micro-Space Design
DOI: 10.12677/Design.2024.91151, PDF, HTML, XML, 下载: 123  浏览: 173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孟美雪, 管雪松: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人性化设计微小空间弹性设计多功能可变Humanized Design Micro-Space Flexible Design Multi-Functional and Adaptable
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微空间也成了节约用地、生态环保、临时使用等的代名词,本研究围绕“以人为本”的微空间设计理念展开,探讨了在有限的地球空间条件下如何有效利用微型空间,强调微空间设计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微空间设计案例,探讨了微空间设计的发展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重点讨论了微空间设计的人性化转变,如何在紧凑的空间中融入舒适、实用的设计元素,以及这种设计对现代居住模式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几点微空间达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的具体设计原则。本研究旨在提供对微空间设计的深入理解,并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潜在应用,从而响应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Abstract: With the growth of the global population and the limited nature of land resources, micro-spaces have become synonymous with land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and temporary us-age.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people-centered” design philosophy of micro-spaces, discussing how to effectively utilize micro-spaces under the limited spatial conditions of Earth. I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micro-space design in modern design, and through analyzing micro-space design cas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under the context of financial crises, it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space design and its expressions in various cultural contexts. The study particularly discusses the human-centric transformation in micro-space design, how to integrate comfortable and practical design elements into compact spaces, and the impact of this design on modern living patterns. Finally, it proposes specific design principles for achieving a “people-centered” approach in micro-space design. This research aims to provid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micro-space design and explore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modern society, thereby responding to the growing demands for living space and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
文章引用:孟美雪, 管雪松. 以人为本的微空间设计探究[J]. 设计, 2024, 9(1): 1258-1263.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1151

1. 引言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土地资源的紧缺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此背景下,微空间设计作为一种创新的应对策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微空间设计不仅涉及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高效利用空间,同时也关注如何在紧凑的环境中保持生活质量和功能完整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微空间设计在住宅、商业公共空间等多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胶囊公寓、小型工作空间和多功能公共设施,这些设计实践不仅显示了微空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也突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微空间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深入探讨微空间设计时,重要的是要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体验,确保设计既实用又舒适,所以认识理解设计领域中所说的“以人为本”成为了基础。

2. 设计中的以人为本

普罗塔戈尔,古希腊哲学流派的杰出代表,曾明确提出一个重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以人为中心,一切事物的评价和理解应以人的视角为基准 [1] 。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以关注人的需求、体验和情感为根本出发点的设计 [2] ,空间的设计者是人使用者也是人,应而在空间设计中秉承着为人设计、为人所用的设计原则是设计师最基本的设计素养 [3] 。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大步向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审美标准都在发生着质的改变,这便要求设计师们必须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空间设计中的以人为本要求从安全性——绿色环保,身心安全;舒适性——契合主人的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经济实惠、多功能居住、便携性等多方面来做设计 [4] ,全面的提高大众的生活品质。由于过去的生活压力,那时候的设计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为首要的任务,现如今的时代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人们希望能够在家中满足娱乐,休息,健身等需求,且能够快速地获取信息,从而享受生活,由此可见以人为本并没有一个标尺,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增多而与时俱进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总结起来便是设计服务于当代人。

三宅的褶皱时装系列曾风靡于全球时装界,他把衣服褶皱的自然形成美经过设计变成时尚的新美感,试想一下这样的褶皱服装不需要我们再每天熨烫衣服,迫切时即使随便塞进衣柜里也不会怎么样,省时省力又时尚 [5] 。褶皱时装的成功在于顺应潮流审时度势 [3] ,将现有存在的问题变成设计的切入点,缺点变优点,满足了人们对自由穿衣的追求,这样的设计理念才是真正的做到了以人为本。将简单化作不同凡响,简单了生活又不脱离当代对时尚的需求。相反若是一味最求一些形式主义的设计,一时间的吸引眼球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忽略了设计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则是徒劳,就好像让人们穿上不合身的华服一般,实在是行不通的。诺曼在《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也曾解释过设计终将是用之于人 [6] ,罗杰斯也提出设计师应当将人性化理念纳入到设计工作中来 [7] 。在《航站楼公共陈设的情感化设计研究》中 [8] ,据客户的真实需求,作者邱晓婷进一步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及行为模式的特点,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情感化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3. 微空间概念及符号

3.1. 微空间概念阐述

“微空间”的概念目前没有统一、权威的定义,对它的研究也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理论 [9] 。通过各学者对微空间的理解,可以总结出微空间就是一个可以保证人的基本活动且满足实际所需的最小化的空间。微空间从空间类型来看也可以分为住宅与商业两大类,“微型住宅”是欧洲为应为经济危机所提出的,又可以分为集合住宅和独立小住宅 [10] ,集合住宅基本上是多层或低层建筑群,是一种模块化的简约经济的组成方式。1918年开始荷兰鹿特丹的市政建筑师奥德,设计了不少社会住宅项目,他设计了一系列适合人们居住的联排住宅。其中荷兰鹿特丹的工人住宅成为了整个欧洲世界最早期的微空间住宅的成功案例之一,是集合住宅开始的雏形(斯班根与图辰迪肯) [11] 。韩国和我国一样是属于地少人多的国家,在韩国微空间住宅则是更多体现在针对低收入人群的公共住房,在这方面的住房面积国家都有极其严格的控制,有的只有20~30平米。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成立建屋发展局以解决二战后住房短缺的问题,建设了许多的廉价房型称为“组屋” [12] 。独立“极小住宅”是小空间的单门独户的住宅,日本二战后复习的必然选择 [13] 。1830年Wingig公园坐落在瑞士弗莱堡的一个私人庄园,里面有一座狩猎小屋,但是目前这公园处于衰败状态,为了维护30公顷的场地,windig项目设计师LVPH在公园里设计了一系列分散的5.5米 × 5.5米 × 9米的独立小住宅,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密斯·凡德罗也曾经说过少即是多的概念。至于商业层面,微空间也是随时代发展而层出不穷的,例如游走在城市的冰淇淋车,至今依然能见到的报亭,移动餐车等等。在《微型住宅室内设计研究》中胡爽也提到“小空间大布局”的设计理念 [14] 。

我们不难总结出,微空间出现起初是为了解决用地紧张,资金短缺的现象,不过随着经济发展从相对性的角度而言,微空间设计在不同时期被人们赋予不同程度的期待,大家的要求也不再仅仅为了生活,更追求精神享受。由于人口越来越多用地只会更加的紧张,或许到未来的某个时期会出现有钱难买一分地的窘况,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最低收入水平也在提高,这就好比此消彼长注定微空间设计不会退出舞台,要求设计师们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出契合当代人的微空间设计。

3.2. 微空间的标签符号

微空间设计的五大特性标签分别是时效性、模糊性、精细化、开放性、限定性。其中时效性是指设计师需要考虑到该微空间的使用时长是暂时性还是短期或长期,从而进行有限空间的更具有针对性的有效设计。模糊性是指微空间的不确定性,没有明确清晰的划分点,模糊空间也称为“灰空间” [15] ,在《模糊学引导》中模糊的概念被定义为是事物在形态、类属方面的亦此亦彼性。日本黑川纪章也表达过模糊空间在功能上具有不确定性和多重意义。微空间本就是面积有限的空间设计,设计考虑时对于空间中的功能区是否必须明确分割,寻找削弱或消失的设计方面使微空间在视觉上行为上不会显得更小。微空间精细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室内环境的精心设计,注重工艺的精密度,面积的局限性要求功能空间必须在整合空间叠加等设计中更加精细到淋漓尽致的程度,二是体现在对人体尺度的把握中,精准活动尺寸,位置定点如此才能不浪费一点空间的高效空间设计,创造出更多的可能。开放性的概念是才从模糊性中延伸出来的,对于一些与外界环境紧密联系的微空间,比如商业房车,城市装置空间,公园体验空间等等,开放性则是讲究弱化或删去部分的功能空间与外界环境的分割,这样的方式可以将有限的空间延续开,从而减弱小空间的面积缺陷,毕竟视线上的开放确实影响着使用者的精神思想的开放 [16] 。尽管微空间具有模糊性、开放性但是并不代表它是无序的,空间再小也是会受到本身的功能承重结构等不同因素的限制,所以最后微空间是具有限定性的,只有在被束缚中才能体现设计的价值,可见微空间的设计反而比大空间要有更多挑战更要求设计师的设计能力。

4. 微空间人性化设计考虑方向

4.1. 人群定位分析

人性化设计让大家想到的便是以人为本,但是何为人,什么人?上文中提到一个当代人的说法,这是从时间角度的考虑可以说是大众,那么从类型上来考虑却总被设计师们忽略那便是小众。微空间的设计需要我们明确使用人群的类型与特点 [17] ,做有限空间的针对设计,也是精细化的要求之一。例如现今有许多针对单身老人的共享住宅设计,于是设计中处处考虑老年人在行动思维以及需求方面的特点 [18] ;大学生共享图书空间设计面对的是一群具有时代新潮个性的年轻人,他们思维跳跃乐意接受新事物 [19] ;包括一些独居的微空间,空间不大但人也不多考虑的空间设计便是这一个人的人性化设计。甚至是鲜少被关注的都市夜归人群体,因为各种原因凌晨深夜依然在都市游走的人,他们在当时此刻又有什么样的期待和需求呢?

4.2. 时间程度分析

时间程度分析也就是针对微空间的时效性特点结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而提出的分析方向,例如胶囊旅馆的微空间一般是一天的使用时长,那么它的轮换性决定设计需要符合大众需求,且注重家具软装物品的使用时长可以选择经济实惠,寿命可以不用太长的;住房商业等出租则是考虑到短期的使用情况;若是住宅或等相对而言长期的微空间则是考虑到长期活动的行为效益,从格局到软装都做到长期使用的舒适感和可持续性;对于作为商用的微空间,则需要考虑甲方的身份特点,以及商用从事的工作需要的功能区,并且需要调查场地的人流时间段以及特点,需要提前设计好人流多时的可变性设计。就好比都市夜归人的时间则是集中在夜间凌晨前后,而这样的时间都市公交地铁等交通都已停,餐饮店除了类似肯德基一样24小时服务便是非常少的了等等因为时间而产生的需求变化,并且这个时间段的安全性也会降低。

4.3. 所需空间功能分析

微空间最限制的便是空间小,面积不足。在进行微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时要求设计师不能完全被空间所限制 [20] 。对于微空间而言,储藏收纳的空间是设计的重中之重,如何在有限的面积里巧妙的设计储藏与收纳这两个本就非常占地的空间是用户是否会感到舒适舒心方便的关键。日本的集合化设计就非常注重空间功能方面的人性化设计,例如日本的玄关设计分类详细,利用折叠或可变的玄关家具节省空间的同时还可以做到将鞋子衣服甚至是雨伞包包的尺寸考虑到设计中,在微空间的卫生间的设计不会因为空间有限而放弃干湿分区,比较没有干湿分区的卫生间是非常让人不舒服的,轻质的帘子,巧妙的地台组合,面积不足高度来补 [21] 。只要这样设身处地的设计才是真正达到人设计了设计,设计用于人。

5. 微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原则

微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要求在做该空间设计时需富有弹性 [22] ,弹性比喻事物的可多可少、可大可小等伸缩性,用以形容空间设计的话该是在舒适度,空间布局等方向上做到灵活多变,可以因人因时因事而适当有所变化,多功能家具的运用也是对弹性空间的设计要点之一 [23] 。

5.1. 舒适宜居原则

微空间无非就是在面积小的空间里做文章,但是微绝对不是勉强,差不多的代名词,也不代表着有些功能区就可以被缺少,也不应该被贴上低端的标签。没有人愿意在一个条件欠缺不舒适的空间活动,设计师应该利用自己的智慧去保障微空间的舒适 [24] 。毋庸置疑安全性是舒适的前提,宜居的舒适微空间应该是具备归属感和防卫安全的空间。只有以人为本的设计才能达到舒适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住得下,还应考虑到显性和隐形的双重需求。

5.2. 空间紧凑布局原则

微空间与普通的空间最本质的就是袖珍的面积,即使面积小也不对设计降低要求,那么对于空间的布局唯有紧凑,大部分人认为紧凑似乎是一种将就,但在我看来它是微空间设计的良方,换句话说也就是对布局进行减肥瘦身,反复推敲平面图,家具尺寸,模拟使用情况,适当减少不必要的占比,也可将相关的功能进行整合统筹设计 [25] ,再利用绿植,编织物等实现功能分割。同时提高空间中家具的使用率也是非常有效的设计手法,比如多功能家具。对于微空间而言无论是横向或是纵向的空间都要恰如其分的利用到位,尽力做到满足多功能空间的设计可能。

5.3. 灵活多变原则

在一篇设计中曾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居住是永恒的,但是生活是动态的。从现有的调查数据和统计来看微空间的使用者类型多样,家庭结构身份职业也是多样的,特别是针对住宅来说,使用年限是70年,一间微空间长达70年的寿命应该长久的服务于居住者,满足不同生活阶段的灵活需求,从而服务于生活的动态特性,当然灵活多变也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 [26] ,若能够在初期的设计中就考虑的长远那么也可省却一定程度的改造开支。所以对于微空间的设计灵活多变原则尤其重要。

6. 总结

以人为本的微空间设计尤其重要,微空间的局限面积使得稍微的不合理设计就会被放大。全球的微空间设计是非常多且形式丰富的,对于中国而言我们的微空间设计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做契合中国人的人性化设计,现存的设计案例和文献中大多是微住宅方面的,然而我认为也可以做实际需求的既居住又可共享的开放空间设计,借鉴国外的许多微空间案例开阔设计思维,共享与独处划分得到的都市微空间,最重要的是定位精准,真正地解决一些社会需求。

致谢

我诚挚感谢我的导师管教授在本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提供的宝贵指导和不懈支持,教授的专业知识、深刻见解以及在论文构思和研究方法上的建议对我完成这篇作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对教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表示深深的感激。

基金项目

1)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A063);

2) 2019江苏高校“青蓝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实践教学与创新教学团队)优秀教学团队项目资助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瑜青. 人本思潮与中国文化[M]. 北京: 东方出版社, 1998.
[2] 王聖天. 住宅空间设计的人性化处理探析[J]. 居舍, 2023(15): 24-26.
[3] 陈静. 以人为本的室内设计[D]: [硕士学位论文]. 青岛: 青岛大学, 2013.
[4] 李迪. 浅谈以人为本理念在新时代展览设计中的实践与探索[C]//中国博物馆协会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2022年年会论文集. 2023: 6.
[5] 张瑶瑶. 褶皱在服装中的设计表现[J]. 西部皮革, 2021, 43(7): 76-77.
[6] 唐纳德∙A∙诺曼. 设计心理学3: 情感化设计[M]. 何笑梅, 欧秋杏, 译.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5.
[7] 姚冉. 航站楼空间造型设计研究与实践[D]: [硕士学位论文]. 天津: 天津大学, 2015.
[8] 邸晓婷. 航站楼公共设施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南昌航空大学, 2018.
[9] 王佐, 康利华. 儿童友好视角下的城市微空间再生策略研究[J].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3, 39(2): 27-35.
[10] 林立, 孙秀真. 集约理念下的微型住宅空间设计研究[J]. 居舍, 2023(9): 11-13.
[11] 张耘浩. 德国Micro Living Bremen微型住宅项目中居住空间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 沈阳建筑大学, 2016.
[12] 胡宸恺. 微型社会住宅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 2013.
[13] 黄居正, 吴国平. 建构与生成——战后日本现代建筑的演变[J]. 新建筑, 2011(2): 76-88.
[14] 胡爽. 微型住宅室内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
[15] 毕珺钤, 魏殿林. 基于空间模糊性的北京胡同改造设计研究[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11): 40-42.
[16] 盖禹璇. 老年康复中心复合型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建筑大学, 2022.
[17] 李彤, 孟甜. 人性化设计在共享空间中的应用研究[J]. 建材与装饰, 2020(8): 132-133.
[18] “以人为本”视域下城市老旧社区更新需求分析及对策[J]. 城市问题, 2023(9): 95-103.
[19] 李玉珑. “以人为本”让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更加“智慧” [J]. 文化产业, 2023(15): 144-146.
[20] 钱奕君. “极限建筑”启示下的微住宅设计方法论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20.
[21] 吴瑞, 朱晓青. 论小户型的空间使用[J]. 现代交际, 2017(10): 96-97.
[22] 朱方钰, 张超逸, 田雨泽, 等. 微型公共空间的“弹性”——高密度城市空间下的小微空间设计策略[J]. 艺术教育, 2022(7): 221-224.
[23] 李曼. 基于弹性设计理念的微住宅室内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24] 邢向东. “以人为本”的现代医院室内设计研究[J]. 居舍, 2023(2): 109-111.
[25] 陈莉. 小型集成度假屋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重庆大学, 2017.
[26] 左静. 基于城市设计思想的办公空间与家具整体化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