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养老问题对策研究——以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为例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Family Pension Problems—Taking Ethnic Areas in Qingshui River Basin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R.2024.111021, PDF, HTML, XML, 下载: 30  浏览: 59 
作者: 白 雪: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农村家庭养老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Rural Family Pension Qingshui River Basin Ethnic Areas
摘要: 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我们必须关注农村的家庭养老情况。本文通过对比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与现如今的家庭养老情况,分析出现如今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包括老人养老经济来源单一、身体健康情况重视不够、尚未关注精神赡养方面以及养老观念与子女发生冲突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从传统家庭养老的经验和根据实地调查的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Abstract: As China’s aging probl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rural family pension situation. By comparing the traditional rural family pension in the ethnic areas of the Qingshui River Basin with the current family pension situ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rural family pension in the ethnic areas of the Qingshui River Basin, including the single economic source of the elderly pension, the lack of attention to physical health, the lack of attention to spiritual support,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concept of old-age care and children. In view of these situations, specific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raditional family pension and based on the situation of field investigation.
文章引用:白雪. 农村家庭养老问题对策研究——以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为例[J]. 老龄化研究, 2024, 11(1): 145-151. https://doi.org/10.12677/AR.2024.111021

1. 引言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我们也必须关注到农村的养老情况。据统计,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6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40,406人,其中大部分老人的赡养主要由家庭养老为主。“家庭养老”是人类社会最古老,因而也是最基本、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富生命力的养老方式 [1] 。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主要包括锦屏、黎平、天柱、剑河、台江、黄平、麻江、凯里等地区。本文将家庭养老聚焦到清水江流域民族社会农村家庭养老,发现清水江流域民族社会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农村家庭养老中对于老人身体和精神上的关注度不够,为了深入了解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的社会现状,因此本文对比清水江流域民族社会传统农村家庭养老与现阶段农村家庭养老的情况,采取了参与观察和访谈的方式,通过多方面的了解,描述该流域面临着怎么样的家庭养老困境,并期望为该流域的农村家庭养老更好地进行提出相关对策。

2. 家庭养老的含义

家庭养老又可理解为子女供养或老伴供养或亲属供养 [2] 。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的家庭养老主要是指老人在家生活,并且由子女进行养老的形式,必须指出的是,本文的家庭养老中老人一般都是留在农村,生活在熟悉的农村并且与配偶、其他亲属或者丧偶后独自居住。家庭养老的主体是子女,主要涉及物质上的提供、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赡养三个方面。

3. 清水江流域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情况

我们了解清水江流域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情况更有利于我们解决现在该地区出现的家庭养老问题。清水江流域农村传统家庭养老的情况主要在清水江文书中的分关文书、承继和出继文书、阴地文书、遗嘱文书等文书之中能够体现。在文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老人的赡养主要是由亲生的儿子或儿子们共同赡养、无子女在亲族中承继儿女进行养老、在没有儿子的情况下,由亲属继承家产,亲属承担养老的责任三种情况。说明在传统的农村养老过程中,其他亲属也可以赡养老人。

清水江流域农村传统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是分配养老田进行养老,通过儿子耕种养老田获得食物和经济来源赡养老人,养老田在划定赡养田的同时,有些会在赡养契约里规定在父母在世时无论任何情况都不能动赡养田,以此来保障赡养老人的基础。并且会动用官方的力量保护老人们的老年生活,比如如果在赡养中自己的儿子如果不能较好地履行赡养义务,那么老人可以收回分出的家产以保证自身的晚年生活。在石昌泰转交家业与母执字这份文书中,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儿子沉迷赌博,母亲担心自己无法被好好赡养以及媳妇孙子的生活保证,在宗族的帮助下,决定收回曾经分给儿子的家产,以保证自己晚年生活以及媳妇孙子的生活,并且要求儿子痛改前非,否则家产与儿子无关,如果儿子蛮横,母亲也只能报官处理。其原文如下:

立转交家业母执字人石昌泰为近年农务渐于总惰赌博不厌,慈母诚恐家业稍耗年老无依,又恐媳孙无靠。延请舅氏向讲将本名儆戒惟有从命曷敢抗违,令本名将田产地业一切转交慈母手执,庶后年老有靠媳孙有依,只得情愿此以后各务正业痛改前非,如仍旧好赌,一切家业本名毫无系分。倘有持横任恾,慈母禀官惩究自取咎戾,恐后无凭,立交字柄据所有田产。

地名把数开载于左

廹已栁田乙坵载禾三十把高桥头田乙坵载禾十六把

以上二处交与媳妇金喜手执自管其余多寡之业概交慈母手执

凭舅父石学富贵

光绪三十一年二月廿八日请代笔石声杨立 [3]

这也是一种保证老人老年生活的一种手段,能更好地保障赡养的顺利进行,具有人性化,即不是将所有权全部交与赡养承担者,以防在赡养承担者没有能力或不好好赡养时,老人还会有保护自身的能力。

也就是说,在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传统的家庭养老比较注重在家族或者官方层面,家族主要是依靠道德层面约束和保障养老,官方主要是以法律和强制的手段确保老人养老顺利进行。

4. 清水江流域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农村的大部分青壮年长期在外务工,该流域的老人基本是个人或者夫妻一起在家自行养老,甚至很多老人还承担了隔代养小孩的责任。再加上农村地区的老人大多没有养老金,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因此在农村家庭养老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梳理出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

第一,在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农村空巢老人较多。很多老人的子女长期在外打工,很多只有春节时能够回家一趟,回家的时间也较短,对于老人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健康也无法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导致很多老人身体和心理问题长期无人关注,首先,在身体健康方面,很多老人在身体出现疼痛的时候会选择忍耐,一是大部分老人极强的节约思想,觉得看病太贵,想为子女节约钱,二是大部分老人健康意识淡薄,觉得一点点小病并不需要看医生,拖一拖病就可以自然变好,因此导致疾病越来越严重。其次,在老人心理健康方面,很多老人一旦生病没有办法自食其力之后,会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无力感。

第二,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农村老人观念与年轻人发生冲突。在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很多年轻人经过长期的奋斗和为了子女的教育问题,将家搬往县城或者其他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更好的地区,但是大部分老人并不愿意在现代化更高的城镇生活,很多老人就算子女都搬离原来的农村了,他们仍然选择居住在农村,主要是因为老人受到乡土情结的影响和无法适应城镇生活,子女也没有很好地将自己的父母带进城镇,周边没有熟悉的人群,老人便无法适应。

第三,老人家庭地位的变化和家庭结构的改变导致老人心理落差。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再是主导地位,而老人处在子女新组成的小家庭的边缘。子女一旦组成新的小家庭之后,老人便不再是家庭的中心,但是很多老人并不能接受这样的转变,认为自己仍然需要在子女的小家庭中占据主要的地位,但是事实上也没办法回到原来的家庭地位,这样的心理落差很大。

第四,农村的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子女的资助和自己劳动或工作所得。这样的情况导致老人为了减少子女养老的经济压力,大部分老人仍然参与农村体力劳动,很多农村的老人不顾自身身体情况强行劳动,导致自身身体出现很多病痛。笔者访谈到其中一位老人的儿子表示,他们并不想老人这样去从事体力劳动,但是老人总是觉得他们少花点孩子的钱,孩子的经济压力就要轻一点,有时候老人节约的钱还不够给老人看病的,多的钱都出去了。而且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的老人大多没有养老金,也没有交养老保险,老人在年轻时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官方也没有该流域民族地区的养老金和养老保险的统计数据,这一块的关注比较少。

5. 清水江流域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与现状对比情况

第一,传统的家庭养老孩子是陪伴在老人身边,在一定情况下,传统的家庭养老能够缓解老人心理需要儿女陪伴的情况。现在的农村的子女大多在外工作,陪伴老人的时间并不是很多。第二,家庭养老的经济来源不同,传统的家庭养老主要是靠子女耕种养老田,现在农村的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子女的资助和自己劳动或工作所得。第三,传统的家庭养老中老人在家庭中的占据重要的地位。现在的农村家庭中老人一般处在边缘,不会进入小家庭的核心地位。第四,现在的农村子女面临着更大的生活压力。就业压力、儿女教育压力、买房压力等等都使得现在的子女并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和照顾老人。第五,大部分农村养老问题不会签订法律条文。现在的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的一般观念是养老是家庭个人的事情,也没有必要签订养老合同和契约,都是约定俗成的,一般是道德约束,不会上升到官方。

这样的对比能够看出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并且也有利于我们为现在的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提供一些历史上的有力的经验支撑,有利于我们规避以前家庭养老所遇到的教训。

6. 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

(一) 农村家庭养老缺乏对老人精神养老的关注

在中国,家庭养老是一个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传统,普遍来说,在家庭养老中,人们一般认为赡养老人只需要提供物质方面的支持。近些年来,城市对于精神方面的赡养有所提高,但是农村在家庭养老方面仍然没有重视到老人的精神赡养。但是,在社会发展速度巨大的今天,农村的老人大多不太适应当代的科技发展,那种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无所适从深深笼罩在老人的心中,因此会常常出现自我厌恶和无力感。很多老人表示现在社会发展太快了,他们不了解现代的社会,不懂孩子和孙子孙女平时在干什么,问多了很多孩子都不耐烦,因此他们也不愿再问。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老人与子女情感上的联系逐渐减少,也导致老人在晚年生活在精神上缺少支撑。

(二) 农村家庭养老对于老人健康问题关注不够

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家庭养老中对于老人的身体健康问题并不是很重视。根据《贵州省人口普查年鉴2020年》公布的数据,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个关于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60岁以上人口的表格。

表1中可知,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60岁以上健康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0%,其中,60岁以上健康男性约占总人口的32.5%,60岁以上健康女性约占总人口的33%。由此可以看出,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堪忧,农村的老人身体健康状态更值得关注。但是经过走访,很多老人并不会将自己的身体状况告诉自己的儿女,儿女也因为工作的原因不太能够关注到老人的身体是否健康。也因为经济原因,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很多不会每年带着老人进行体检,基本对于老人身体健康处理就是在老人出现病痛时才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病。而且老人自身也不愿意每年进行体检,这样也导致了很多老人的疾病由小病拖成大病。

Table 1. Population over 60 years old and healthy population in ethnic areas of Qingshui River Basin [4]

表1. 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60岁以上人口及健康人口 [4]

(三) 农村家庭养老与社会、政府其他养老机构联系欠缺

政府与社会在养老方面主要是关注无子女的老人,忽视了很多子女不在家的老人,这样的老人群体又相对比较庞大。政府也是主要关注老人的身体健康和物质基础。我国社区养老设施和资源不足,尽管存在一定的社区医疗机构服务需求,但针对老年人的社区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刚刚起步,老年人的社区参与度也比较低。

(四) 农村家庭养老的经济来源单一

农村养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比城市养老问题更加严峻的,农村大部分老人并没有缴纳养老金,农村缴纳养老金的在实际的待遇上也与城市养老金的差距也较大,农村养老金的待遇较低。对于养老保险与养老金,我国老年人贫困率较高,尽管农村老年人口仍在工作的比例高于城市,但农村户口的老年人贫困率依然高于城市户口的老年人。城市户口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养老金,而农村户口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子女的资助和自己劳动或工作所得。我国大部分老年人享受社会养老保险,但实际养老金待遇城乡差异巨大,尤其是农村养老金的待遇很低。

(五) 农村家庭养老中空巢老人问题突出

我国空巢老年人比例接近一半,且家庭养老资源随着子女数的减少将面临挑战,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的空巢老人问题更加严重。在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农村劳动人口大量的涌入城镇,导致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出现大量的空巢老人。空巢老人长期处于孩子不在身边的情况,因此容易产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很多空巢老人是主动留在农村成为空巢老人,这样的老人一般心理都比较倔强,容易出现不愿与儿女沟通生活情况和身体健康情况。

(六) 家庭养老无法与养老院等有效衔接

而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养老,养老机构在当地也开设较少,且养老院的服务还有待加强。最大的问题在于大部分老年人不了解养老机构,对于养老院接受程度很低,笔者询问当地的老人们,老人们普遍觉得如果自己的孩子将自己送进了养老院的话,他们心里是完全无法接受的,并且村里面的人会觉得这个孩子很不孝顺,老人们对养老院也并不是很了解,认为生活在养老院会被虐待,在他们的想象中,他们晚年生活会很凄惨。但是家庭养老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办法完全保障老人在精神和日常生活中的晚年生活。并且大部分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的农村老人是没有交养老保险的习惯,传统的观念仍然是“养儿防老”,一旦出现变故,他们的养老就无法得到保障。

7. 农村家庭养老的解决对策

(一) 关注和满足农村家庭精神养老

在精神赡养方面,最为重要的特征是以老年人为中心,即要关注和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5] 。首先,需要充实老人自身精神层面,以排解内心抑郁情绪。开设老人活动室,让老人适当参与除农业活动之外的活动,比如艺术活动和举办节日活动。其次,社区加强医疗和志愿者服务的活动,确保在老人在身体出现疾病时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志愿者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补老人心理的孤独感,弥补儿女不在身边的寂寞情绪。

(二) 提高对老人身体健康的关注

农村地区,很多老人容易出现隐瞒自己病痛的情况。在身体健康方面,社区或者政府需要长期定期开展体检活动,提前预防和检查出老人身体上发生的情况。其次,老人的子女也要重视老人身体健康问题,需要在观念和行动上进行变革,不仅改变老人在观念上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还要改变自身观念。行动上,不能完全以赚钱为目的,如果没有免费的体检,也应该每年带着老人进行基础体检。

(三) 加强与社会、政府其他养老机构的联系

农村家庭养老目前主要的问题就是子女外出打工,无法在家中赡养老人,没有办法及时了解老人最近的生活、身体各个方面的情况,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应该加强与社会、政府其他养老机构的联系,也就是通过社会、政府等其他的养老机构能够时时关注到农村老人的近期状况,以此作为农村家庭养老的有力补充。农村家庭养老与社会、政府其他养老机构的紧密联系,也有利于完善农村家庭养老体系,相互取长补短。

(四) 改变养老观念,提高养老保险的缴纳情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6] 。国家在努力为养老做出更好的保障的同时,我们也要改变农村养老观念,不能单一地依赖家庭养老,家庭养老也不能仅仅依靠儿女的物质支撑,购买养老保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养老的经济压力,也能保障意外情况下老人的晚年生活。改变养老观念,还有部分老人不愿进入养老院的观念,养老院可以有效地向家庭中的子女反馈老人的近期情况,及时了解老人的身体与心理健康情况。这样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村家庭养老经济来源单一的问题,也能更好地减轻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保障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

(五) 加强邻居与亲戚等家庭外部关系以便照顾老人

上文中提到,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空巢老人,并且这些家庭中的老人也并不愿意进入养老院,并且农村地区养老院服务并不发达。为了解决这样的养老问题,我们需要农村家庭加强邻居与亲戚等家庭外部关系以便照顾老人。而中国是一个讲人情的社会,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儿女需要加强与村里亲戚和邻居等外部关系,在有一方儿女没有外出的情况,亲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忙,儿女都外出的情况,老人与老人也能相互照应。并且老人处在熟悉的社会关系中也更好地缓解心理的问题,不那么容易出现精神问题,也不会让老人出现无所适从的尴尬情况。这样的解决方案能够更好地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穆光宗. 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与展望[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 14(5): 39-44.
[2] 穆光宗. 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以及社会对策问题[J]. 中州学刊, 1999(1): 64-67.
[3] 李斌, 主编. 贵州清水江文书黎平文书(第一辑第5册) [M]. 贵阳: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17: 227.
[4] 贵州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贵州省统计局编. 贵州省人口普查年鉴-2020 (下册) [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 2724.
[5] 甘淑芳.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财经大学, 2020.
[6] 张婷. 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N]. 中国社会报, 2023-03-0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