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华留学教育研究的研究图谱——基于VOSviewer的分析(2013~2023年)
Knowledge Graph of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over the Past Decade —An Analysis Based on VOSviewer (2013~2023)
DOI: 10.12677/AE.2024.142316, PDF, HTML, XML, 下载: 55  浏览: 1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
作者: 张思芊: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来华留学教育VOSviewer知识图谱研究热点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VOSviewer Knowledge Graph Research Hotspots
摘要: 近十年,来华留学教育领域研究兴盛发展,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知识图谱。本文运用VOSviewer软件对2013~2023十年间的来华留学教育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描绘出研究脉络、核心话题与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在学科交叉融合的推动下,研究热点聚焦于跨文化交流、价值观引导、教育对外开放及三全育人这四个核心领域。本研究旨在阐明来华留学教育领域的学术进程,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方向。
Abstract: In the past decade,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has flour-ished and developed into a diversified knowledge graph. This paper uses VOSviewer software to conduct a visual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on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from 2013 to 2023, outlining the research context, research hotspots, and evolving tren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riven by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research hotspots have focused on four key area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value orientation, educational openness, and holistic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lucidate the academic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and direction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文章引用:张思芊. 近十年来华留学教育研究的研究图谱——基于VOSviewer的分析(2013~2023年)[J]. 教育进展, 2024, 14(2): 2075-208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2316

1. 引言

当前,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极,它不仅是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更是促进文化多样性、增强国际理解的关键。随着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及实践也随之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对近十年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深入研究,意味着分析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与适应的教育体系,这不仅关系到国家战略的深化与实施,文化多元性的维护与发展,也关系到如何理解和预测中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的角色和使命,为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2. 数据与研究方法

纵观现有文献发现,国内学界针对该话题的综述性研究较少,缺乏对整体来华留学生事业发展过程的回顾和反思,且定性分析居多,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绘制知识图谱,通过可视化方式直观展现来华留学教育研究进展,为未来教育国际化研究及发展布局提供方向性建议。

2.1. 数据收集

本文以“来华留学教育”“来华留学生管理”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3~2023十年的跨度,共获得1960篇原始文献。经过对研讨会综述、纪要、新闻报道等文献进行数据清洗,并将“来华留学生”“国际学生”、“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以及“跨文化适应”“跨文化交际”这三组重要主题词通过可视化统计软件进行同义词合并。经过二次筛选,最终获取1583条数据,以此作为文献研究样本库,对于来华留学教育研究有一定指标性意义。

2.2. 方法介绍

将文献样本导入VOSviewer可视化统计软件,通过计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生成特定类型的文本地图,描绘出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基于主题词的共现分析等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从而探索来华留学教育这一主题的研究演进脉络、当前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来华留学教育量化分析流程如图1所示。

3. 来华留学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

3.1. 发文数量和研究趋势

2013~2023年文献发布量共计1583篇,具体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学界对来华留学教育的研究整体呈平稳增长态势,2018年后出现小幅增长,研究类型涵盖了实证研究、政策分析、案例研究等。

Figure 1. Quantitative analysis flowchart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ducation in China

图1. 来华留学教育量化分析流程

Figure 2. Chron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o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ducation in China

图2. 来华留学教育文献时序分布情况

3.1.1. 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深入性

研究方法从定量分析逐步发展到定性研究,甚至是混合研究方法。更多的研究使用了访谈、问卷调查、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以获取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见解。如程立浩等 [1] 运用双重差分法验证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来华留学具有正向促进效应。这些方法有助于揭示留学生的真实感受和体验,为提升来华留学教育质量提供实证支持。

3.1.2. 研究视角的国际化和本土化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加深,更多国际学者参与到留学教育的研究中,为该领域带来新的视角和理论框架。同时,中国学者也在积极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研究视角,探讨如何在尊重国际教育规律的同时,融入中国特色的教育元素 [2] 。

3.1.3. 研究主题的前瞻性

针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变革,研究主题愈发前瞻性。一些研究开始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对来华留学教育的影响 [3] ;也有研究着眼于后疫情时代,探讨在线教育和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来华留学教育的长远影响。如崔博运用系统科学原理,归纳了新媒体在留学生教育方面的优势和对策 [4] 。

综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来华留学教育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相关探讨一直保持较高的热度,并且研究内容、方法、视角以及主题不断丰富和深化。

3.2. 核心作者和团队合作网络

3.2.1. 核心作者

目前学界在测量核心作者时并未形成统一的界定标准,多从“发文量”和“被引量”两个指标来筛选核心作者。鉴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不具有引文分析报告的功能,本文从“发文量”的角度考察发文作者的贡献度。普赖斯定律是文献计量学广泛应用的绩效评价指标,即m ≈ 0.749 (nmax 1/2),其中nmax是最高产作者的发文总量。根据来华留学教育研究领域最高产作者北京科技大学贾兆义的发文量11篇文献来确定核心作者分布范围,测算出m = 2.48,即发文量大于3篇的作者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发文量最多的是北京科技大学贾兆义(12篇),其余4位作者发文量并列第二,分别是:桂林理工大学全克林(6篇)、山东大学姜苏华(6篇)、云南中医药大学赵少钦(6篇)、苏州大学朱苏静(6篇)。撰写相关论文的作者主要是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的工作人员,其他学科领域的学者涉猎较少,侧面反映了教育国际化作为高校的第五大职能,仍处在偏安一隅的状态,未能形成跨学科的发展态势,详情见表1

Table 1. Core authors in the study of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from 2013~2023

表1. 2013~2023年来华留学教育研究核心作者

同时,如图3所示,来华留学教育研究涉及多个发文机构,全部集中在高校。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发文量最多,其次为华中师范大学,究其原因,可能与该校语言类留学生人数较多相关。

3.2.2. 团队合作网络

利用VOSviewer分析作者合作网络发现,该领域作者主要以独立研究为主,主要表现为网络中节点之间的共现关系较少,除了全克林、张海英、姜苏华、赵少钦团队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合作规模,其余作者之间并未形成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网,反映出来华留学教育研究的跨学科或跨机构合作并不紧密,详情见图4

Figure 3. Publication volume by major institutions on research of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图3. 来华留学教育研究主要机构发文量

Figure 4.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collaboration network

图4. 来华留学教育团队合作网络

3.3. 主要发文期刊

经统计,在来华留学教育研究的1583篇文献中,仅有321篇刊载于核心期刊上,占载文期刊总量的20%,这说明相关研究仍较为浅显,整体发文质量有待提高。刊载量靠前的为《科教导刊》占比36%,《文化创新与比较研究》占比21%,《产业与科技论坛》占比21%,以上三个期刊合计载文量占总载文量的78%,这也反映了来华留学教育研究成果呈现出期刊“垄断”的趋势,虽然造成这种局面有多种原因,如作者投稿偏好、期刊收稿偏好、期刊发文量、刊发难度等,但这种“过度集聚”的现象不利于该学科长远发展,详情见图5

Figure 5. Major journals publishing research on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图5. 来华留学教育研究的主要发文期刊

3.4. 学科分布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知识与实践的领域,特别是涉及到国际层面,会结合语言学、文化研究、国际关系等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因此来华留学教育研究的特征在于其跨学科性,涉及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学科类别进行统计发现,当前对来华留学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学(76.78%)及医学教育(6.11%),详情见图6

4. 来华留学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述评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是确定该学科领域各主题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基于对1583篇文献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可以将关键词提炼归纳为四大集群(见图7),结合词频可得到来华留学教育研究的四个主题(见表2)。

4.1. 跨文化交流与交际

跨文化交流与交际是来华留学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对留学生个人的学习经历和生活体验有深远影响,也对中国形象构建具有显著意义。集群1可以看见,“文化差异”“文化冲突”“跨文化管理”等关键词体现了来华留学教育研究的主要理论资源和研究角度。

Figure 6. Distribution of academic disciplines in research on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图6. 来华留学教育研究学科分布

Figure 7. Distribution of keywords in network literature from 2013 to 2023

图7. 2013~2023年文献关键词社会网络分布

Table 2. Keyword co-occurrence topic classification and word frequency in the study of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表2. 来华留学教育研究关键词共现主题分类及词频

首先,跨文化交流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留学生的在华适应程度。留学生在华期间,必然会遇到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社会习俗的不同,这可能导致文化冲突甚至是心理压力。对此,研究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和实践有助于高校和相关机构提高支持服务,如语言课程 [5] 、文化交流活动、心理咨询等,能为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友好和促进学习的环境。

其次,跨文化交流对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具有积极作用。教育国际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留学生在华期间的经历,不仅能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还能通过文化使者的角色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这种文化输出对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软实力极具价值。

再者,跨文化交流的研究有助于提升留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对于他们未来在全球化的劳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至关重要。通过与中国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留学生能在实际交流中学习到如何跨越文化差异进行有效沟通 [6] 。

另外,对跨文化交流的研究还包括文化刻板印象的打破 [7] 、文化认同感的建立 [8] 、以及如何处理文化敏感性 [9] 等问题,此类研究不仅能让留学生更好的融入中国,还能为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4.2. 价值观引导

来华留学教育多从招生、管理和培养三方面展开,但在集群2中可以看到,“辅导员”“思想教育”“管理策略”是主要关键词,这表明近两年部分学者将关注点投射在了思想引领方面,涉及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的内容、方法和措施层面。

首先,价值观引导对留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重要。作为未来全球公民的重要力量,留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理解、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等核心价值观。来华留学教育应注重传授这些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今后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交流合作和竞争打下坚实基础 [10] 。

其次,价值观引导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引导,来华留学生不仅能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还能把各自国家的优秀文化带来中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11] ,这种双向的文化互动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国际社会 [12] 。

再次,价值观引导在促进留学生适应中国社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教育引导,留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这有助于留学生建立起对中国社会的认同感,增强其在华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

同时,“一带一路”“东盟”这两组关键词也表明学界对来华留学生群体开始了分众化的区域研究和国别研究,教育策略也向服务国家战略转型。

4.3. 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确保教育开放质量是来华留学教育不可回避的关键议题。2018年教育部发布《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提出了趋同化管理的理念,以期实现国际教育内涵式的发展,打造“留学中国”品牌效应。集群3的主要关键词集中在“趋同化管理”“国际比较”,中国在提升教育质量、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同时,积极构建面向国际教育市场的开放策略。来华留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同时将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文化价值传播到世界各地 [13] 。这些措施有力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步伐,也提高了中国高等教育在全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保持教育特色的同时吸纳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面向。然而,如何确保教育开放质量、如何处理好国际学生与本地学生的融合 [14] 、如何在保持教育特色的同时吸纳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等问题,都是需要细致研究和审慎应对的。此外,从表2中可见,“危机管理”“后疫情时代”逐渐成为全球风险社会下来华留学教育的一大难点。可见,风险防控也是一个新的理论切入点。

综上所述,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正逐步形成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这不仅为来华留学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对象,也为全球教育资源配置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4.4. 三全育人

在集群4中,“教学管理”“培养质量”“特点”等关键词,表明了这一类型的研究者关注点在留学生教学培养质量的把控上。教学管理指的是对教育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的过程,而三全育人则是指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教育理念。

对于来华留学生而言,有效的教学管理能确保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包括合理设计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以及建立严格的考核标准 [15] 。在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关注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语言能力和个性化需求,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生活体验。

三全育人作为新时代教育的重要方向,要求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马健云从政策变迁视角分析了留学生教育的价值转变,并提出完善来华留学教育治理体系的对应举措 [16] 。来华留学教育在执行这一理念时,能助力国际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社会和价值观,促进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开展课堂教学之外的实践活动、文化交流,留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这对于提高来华留学生的教育质量、培养国际化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5. 启示

来华留学教育兼具价值性功能和工具性功能 [17] ,早在1945年,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威廉·本顿就指出:以人员、图书、艺术等手段进行文化交流是一种“慢媒介”,培养外国留学生的主要作用是“影响精英人物” [18] 。上述研究揭示了来华留学教育的多维度特征,一方面,中国政府的积极政策和国家战略对教育国际化的推动起到关键性作用,另一方面,文化交流和国际理解的相互促进,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教育资源,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教育舞台上的形象。然而,来华留学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亟需系统性地提高教育服务和质量,加强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以更好地回应国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为教育国际化贡献力量。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认同体系研究”(18ZDA32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疫情背景下‘一带一路’国家在华留学生中国形象认知及建构研究”(2022SJYB033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程立浩, 刘志民. “一带一路”倡议对来华留学的影响效应评估——兼论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J]. 高校教育管理, 2022, 16(2): 110-124.
[2] 刘复兴. 做好与“一带一路”战略相适应的教育政策规划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 2015, 37(6): 8-9.
[3] 刘水云, 赵贝, 张亦琦, 朱丹琪. 大众传媒对来华留学生规范化管理政策影响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1(12): 43-47.
[4] 崔博. 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动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系统研究[J]. 系统科学学报, 2023, 31(4): 132-136.
[5] 杨华, 刘飞兵. 教学语言与文化主权——对来华留学教育的教学语言选择问题的思考[J]. 现代大学教育, 2022, 38(2): 99-103.
[6] 刘涛. 从文化差异到文化认同: 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创新策略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3): 157-164.
[7] 马佳妮. 逆全球化浪潮下全球留学生教育的特征、挑战与趋势[J]. 教育研究, 2020(10): 34-49.
[8] 王卓君, 何华玲.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 危机与重构[J]. 中国社会科学, 2013(9): 16-27.
[9] 胡善贵, 曹瑞斓, 刘芳, 等. 跨文化情境下前摄性人格、感知文化距离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4(2): 24-28.
[10] 刘又萌, 张地珂. 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策略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10): 87-89.
[11] 许蕴文. 基于思维差异的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思路与措施[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2): 76-78.
[12] 张袁飞, 张云岗. 论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的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路径[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2(2): 132-137.
[13] 王雅静, 张艳宁, 王鹏. 来华留学研究生趋同化管理实施办法与效果评估[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4(4): 45-51.
[14] 张静. 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现实意义与推进策略[J]. 中国高等教育, 2020(23): 55-56.
[15] 汤妩艳. 来华留学生教育治理: 困境、模式与出路[J]. 法学论坛, 2020, 35(1): 126-134.
[16] 马健云. 我国来华留学教育政策的变迁逻辑与发展走向[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2(3): 31-37.
[17] 张思芊, 张策华. 新时代来华留学教育研究话语特征及未来转向[J]. 江苏高教, 2023(11): 103-108.
[18] [美]弗兰克•宁柯维奇. 美国对外文化关系的历史轨迹[J]. 钱学存, 译. 编译参考, 1991(7):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