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经验与借鉴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of Foreign Internet Finance
DOI: 10.12677/ECL.2024.131064, PDF, HTML, XML, 下载: 42  浏览: 285 
作者: 姚 然:贵州大学法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发展国外经验Internet Finance Development Foreign Experience
摘要: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在我国经历了迅速的发展。它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三个显著的发展阶段,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是仍需注意的是,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背后依旧存在着大量的短板,即使其在增速上保持客观的发展态势但是不少问题已经浮现出来,对于这些问题,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以改正,并且成功预测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为以后世界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做好准备,通过加强审慎监管制度、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注重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建立网络安全系统以及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不仅可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还能够为互联网金融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Abstract: Internet finance, as an emerging financial model, has experienced rapid development in China. It began in the 1990s and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ignifica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demonstrating strong growth momentum. 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despite its rapid development, internet finance still faces numerous challenges. Even though it maintains an objective growth trend, several issues have emerged.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correct them. Additionally, by successfully predicting the trends and patterns of Internet finance development, we can prepar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Internet finance industry. By strengthening prudent regulatory systems, improving legal regulations for internet finance, focus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this field, establishing cyber security systems, and leveraging the role of industry self-regulatory organizations, we can not only solve current problems but als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finance.
文章引用:姚然. 国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经验与借鉴[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1): 531-541.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1064

1. 引言

顾名思义,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它区别于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而存在,并且至今为止,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三大飞跃阶段,圆满完成年时增速保持10%以上的预期目标。然而,如今互联网金融发展中暴露出许多短板和不足,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征信体系的建设在我国尚未完备;其次是我国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监管政策尚未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强硬;最后是由于互联网金融自身的特殊性质,往往会伴随着数据泄露的情况发生。最后一点,也是最能引起人们热议的焦点。因为数据泄露的不良后果与用户们息息相关,同时数据泄露也会造成相同行业之间的恶意竞争情况加剧。所以若想要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更进一步,必须将以上三点短板不足提升到相当高的关注程度,进而使得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与法律法规,来保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的第一次大飞跃发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很快在二十一世纪初便有大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伴随着这些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产业一直在众多优势与劣势中坎坷前进。例如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人民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也给社会科技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但是互联网金融平台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提供便利的同时往往会造成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因而缺少了如国外高水平的互联网法律法规措施的制约,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显然被严重掣肘。所以当下需要不断研究国际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的态势,进而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规律与方法。

互联网金融在如今我国金融市场上,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产生了对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服务的需求,对我国社会征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为了确保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能对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须大力推进与我国互联网金融相匹配的征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互联网金融在近几年中成为了日常经济活动中的热门话题之一,特别是在2013年,互联网技术和金融的许多领域相结合,获得了高度发展。即使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模式在许多方面上存在较大差异,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带有的新特点,前者不断涌现出新的风险。因此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不应该固步自封、闭门造车,而应当将眼光投向国外,合理学习使用他国先进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从而不断将金融风险将至新低,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质量。

2. 互联网金融概念及其发展背景

2.1. 互联网金融概念

互联网金融,英文缩略名称为ITFIN,是一种不同于传统金融模式而存在的新兴金融服务模式。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依靠着互联网与先进的计算机通信技术作为技术支持,但是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互联网与金融业的单纯结合,而是21世纪一种适应性的需要自动产生的商务新模式和新业务。互联网金融确实是近年来我国发展迅速的一个新兴领域,它通过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服务体系。较之于传统金融服务具有便捷性强、成本低、服务个性化和数据利用高效等显著优势。

互联网金融包括金融产品和技术维度。所谓的金融产品维度指的是资金在融通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金融产品,主要包括借贷、股权债权筹资、票据、期货以及相关金融衍生品等。技术维度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一、网络技术;二、移动通信技术;三、大数据分析;四、应用技术。怎样才能将金融产品维度和技术维度相结合,进而大大减少金融产品的交易成本,并实现金融普惠,这是互联网金融即将经历的重要阶段性问题 [1] 。

2.2.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

从国际经验方面来看,互联网金融是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后,技术的进步和商业结算中的必然产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已经有部分金融机构开始使用互联网工具来推动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创新,力求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方便及拓展业务。RAS加密算法的问世让人们对网络通信的安全问题坚信不疑,全球第一家网上银行是在1995年10月18日在美国亚特兰大成立的,随后像花旗这样的大型银行也迅速跟进,成立了自己的网上银行。这标志着传统银行业务向数字化、网络化的重要转变。大家开始在社交网站上交朋友、做生意,对网上交易从开始的不信任、不习惯到渐渐习惯甚至有些许依赖。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支付方式逐渐便利化,网上支付随处可用。

需求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由于传统金融模式在长期实际发展中暴露出大量短板与不足,所以催发出新型金融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可以说正是这种刚性需求,不断使得金融主体,即人民群众的消费习惯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进而使得互联网金融的春天来临。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目前为止,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其形态已经基本定型,并且产生了强大的内在推动力。促进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强大的技术支持。作为一种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依赖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技术、区块链、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得互联网金融能够提供更快捷、更安全、更个性化的服务,从而促进了其蓬勃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落实,我国互联网技术与手机数据搜索已经为大众所熟知,并且云计算技术也在科技人员的研究下得到不断的提升。这便给予了互联网安金融以强力的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从而实现其进一步的革新与发展,因而手机与互联网一并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强大推动力,具体来看,有几个关键因素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革新与发展:首先,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使得金融服务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其次,云计算为处理大量数据提供了强大的后台支持,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有效地处理交易、存储数据和分析用户行为。同时,高效的数据搜索和分析技术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准确地识别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此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网络安全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这对于保护用户信息安全、防范金融诈骗至关重要。综合来看,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物质基础,不仅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还促进了该领域的创新和成长,使之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互联网金融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产生,至今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史。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萌芽阶段大致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2005年时期,在这个阶段里传统金融行业开始互联网化,使得传统金融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出现了金融互联网这种新型商务模式的苗头。以技术支持为主,1997年招商银行创建了我国第一家网上银行,阿里巴巴集团在2003年推出了支付宝。2005年至2012年属于第二个快速飞跃阶段,在此阶段中,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业态多元化,涌现出财付通、壹钱包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与机遇。2013年至2015年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成长阶段,期间出现了许多种业务模式和运行机制,市场垂直化程度加深,行业规模扩大。支付宝的“余额宝”推动了互联网理财新篇章。2016年至今属于调整阶段,政府加强监管,行业逐渐规范。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始深化技术研发,强化风险管理,提升运营效率,以适应监管环境变化,逐渐形成了成熟稳定的市场环境 [2] 。

3.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截至2024年,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已经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重要的变化。在监管方面,政府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了严格的监管。这主要是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消费者的保护。例如,针对P2P网络借贷平台实施了更严格的规定;在科技融合方面,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这些技术的融合不仅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也增强了风险管理能力;在支付服务方面,移动支付继续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公司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不断推出新的支付技术和服务;在互联网银行方面,以蚂蚁金服的网商银行、腾讯的微众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在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吸引了大量用户;在消费金融方面,随着消费者信贷需求的增加,互联网消费金融和个人贷款业务快速增长;在金融科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通过创新的方法为传统金融服务提供补充,比如利用大数据进行信用评估、提供个性化的财务管理服务等。

2003年,线上支付在我国刚刚起步,用户数量相对较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以及支付技术的进步,线上支付逐渐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截止2023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76.4%,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到9.43亿人,占网民整体的87.5%。随着我国互联网支付工具的日益增多,线上注册账户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10年,我国第三方线上支付注册账户数量为7.97亿户;2016年增长至15.65亿户;2021年进一步增长至20.82亿户;截止至2023年,第三方线上支付注册账户数量高达24.48亿户。同时,早期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主要由少数几家企业主导,如支付宝、财付通等。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和政策的支持,第三方支付市场迅速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参与者和更多样化的支付产品。2023年第三季度,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高达86.01万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线上支付已成为日常交易的主要方式之一,第三方支付平台则在金融技术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进入农村的示范项目取得了显著成就,推动了农村互联网的建立和发展,同时对农民的收益和农村消费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自2014年起,我国连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截至2019年末,共有1231个县(市)被评定为示范县。2020年的示范县评选将对工作扎实的贫困县和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适度倾斜。随着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推行“数商兴农”工程,农村电商发展已进入“数商兴农”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3年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0.27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同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了农特产品牌和特色产业发展,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我国政府将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推广视为一项重要战略,通过不断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电商平台建设,推动了农村消费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这些措施不仅帮助农村地区脱贫和振兴,也促进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和技术交流 [3] 。

3.2.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尚不完善,个人征信体系相对欧美国家而言还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形成一个全面、成熟的征信体系。这导致了征信信息的不全面和不准确,影响了金融机构的信贷决策。同时,由于缺乏统一和标准化的征信记录,不同的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可能采用不同的评估标准,这可能导致信贷评估的不一致性和风险控制的难度。虽然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信用评估,但由于缺乏全面的征信系统支持,这种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估可能无法覆盖所有潜在的风险点。

其次,我国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意识薄弱。现阶段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对员工的资质要求不高,缺乏必要的金融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必要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导致在追求快速发展和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容易忽视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增加金融风险。同时,职业操守不强的从业人员可能影响到公司的整体信誉,进而影响客户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信任度。此外,职业操守意识薄弱还有可能导致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如不当的营销手段、虚假宣传等,这些行为会破坏市场秩序,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除以上原因之外,制约互联网金融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法律体系及监管机构不够健全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信息泄露问题。主要的泄露途径包括支付渠道参数泄露、客户数据泄露和交易数据泄露。支付渠道参数泄露尤其严重,因为它直接涉及消费者的财务安全。这种风险的不可控制性和责任归属的模糊导致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投诉和纠纷。此外,实名认证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第三方传递数据,也增加了数据泄露的可能性。交易数据泄露可能被竞争对手用于分析商业模式和策略。这些问题突显了加强互联网金融领域法律和监管框架的重要性 [4] 。

4. 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及经验

4.1. 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4.1.1. 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互联网金融最初在美国兴起并获得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如今二十一世纪的美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中有一大批具有鲜明特色与广阔前景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以Lending Club和OnDeck为例,这些公司凭借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崭露头角。Lending Club是目前国际上著名的借贷平台,从福布斯排行榜的预算中可以了解,这一公司如今的市值将要突破50亿美元,也便是美国互联网金融新兴强力企业中的佼佼者;同期上市的OnDeck借贷平台帮助银行提供在线业务处理,甚至能够进行个人账户的预算和财富管理,这也是如雷贯耳的美国互联网金融公司。以上公司拥有其独特的投资理念,这些形态各异的理念共同组成了美国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见微知著,从上述两者所涉及的领域中看来,当今世界中美国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多元化,不仅涵盖借贷平台,还包括股票交易和电子货币等多种服务。同时,在当今的美国专业金融投资技术领域,产业投资人与财务投资人对投资都进行着火热的研究,并且投资内容不单单只有互联网借贷平台这一部分。这些投资人们的投资领域十分丰富,若将大数据与金融领域相互结合并且生产出全新产业、全新服务、与全新的体验,将会有大量的企业家脱颖而出,并且由于美国特有的多层次资本主义市场的不断建设与成型,其金融市场信用体制较为完善 [5] 。

4.1.2. 英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英国作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互联网金融行业起步早,发展快。在2005年的时候就诞生了全球第一家P2P网络小额贷款公司——Zopa (英国Zopa网上互助借贷公司)。使用Zopa平台进行借贷操作非常简单,客户只需要在平台内注册并完善个人资料,完成平台上的风险评估,以此确定借款利率。待Zopa平台对借款人的信用评分等级进行划分确定后,借款人就可直接在平台上进行借款。此时贷款人可以参考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和其愿意支付的利率,自行设立贷款金额,如果双方达成一致,即可在平台的保障下达成交易 [6] 。

4.1.3. 日本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在互联网金融自由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之下,独树一帜的网络金融企业集团体制——SBI控股公司成立于1999年。SBI集团及时利用互联网金融大革命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快速反应,并建立完善其自身的金融生态体系,将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这一目标提升到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地位,十分注重各项服务的协同及线上线下的结合,时刻在线上关注那些简单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线下关注较为复杂的金融产品,尽最大努力实现用户体验的提升。

SBI集团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网络革命中,他看准了互联网金融加速发展的趋势,通过网络证券快速将交易账户、个人股票资产等进行扩张。在网络证券站住脚跟的基础上,集团又开始开拓网络银行和保险业务,将集团子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集团开始加速海外业务的发展,定位新兴市场,与海外金融机构合作开展投资和金融服务业务。2010年集团就开始明确银行、保险、证券协同效应强的战略,并迅速对协同效应弱的子公司推行上市或对其进行剥离。SBI集团最成功的一点就是以顾客为中心,尽其所有去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他们在线上为客户提供各种高利息的金融产品、低手续费的金融服务、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以及大量优质的金融信息,在线下不断增强机构销售团队,注重客户的体验度,以客户经理对个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从而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 [7] 。

4.1.4. 法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法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众筹项目、网上交易所和小额信贷服务。特别是在第三方支付领域,PayPal占据了显著的市场份额,促使法国主要银行研发新型支付方式以增强竞争力。P2P信贷领域分为营利和非营利模式,后者允许用户选择感兴趣的公益项目进行投资,无需收取利息。尽管众筹领域的发展相对缓慢,但其潜在增长速度不容忽视,未来可能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之一 [8] 。

4.2. 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

无需怀疑的是,互联网金融的发源地与发祥地便是美国。一方面,美国是世界公认的金融行业领先者国家,并且作为互联网的发明国家,其互联网金融行业自然而然地成为世界上领先的国家之一。另一方面,美国是一个十分注重创新的国家,拥有完善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支持体系,因此创业者们对这个新兴行业充满向往。最后,美国的金融监管力度很大,美国注重政府主导金融行业的监管,因而各个州与联邦政府一同设计完善的法律法规并将监管落实到位,进而从根本上解决投资者保护的问题。2012年7月通过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任何有关互联网金融投资者的保护措施全部都由同一家独立的消费金融保护机构来实施,这家消费金融保护机构便是美国消费者保护局(CFPB)。与此同时,当地的法律体系非常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金融发展,特别是《乔布斯法案》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便利的资本市场监管自由化为导向,提高了私人的公司成为公众公司的门槛,两个方面充分保证了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就监管模式而言,英国主打行业的自律和政府的监管相结合。英国是一个行业自律性很强的国家,自从P2P开始发展起来,英国境内便迅速成立了全世界首个P2P行业协会,然后又马不停蹄地成立众筹协会。这些协会达成一致的意见,于是便对行业内的各项事务进行严格统一的管理与规范,这也使得行业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英国的监管结构也与别的国家不同,英国政府仅仅设立了金融监管局(FSA)用以监管金融领域的各项事宜。这种简洁单一的监管结构大大提升了英国政府对金融领域的监管效率,并且也完美体现出英国法律的灵活性与包容性。再次,英国的征信体系完备程度非常高,其市场化程度也很高,所以他们提供的数据非常专业可靠,让互联网金融公司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取得用户的信用信息。

法国、日本等国家则非常注重行为监管和归口监管。日本的互联网融资模式由以下两部分组成:首先是股权模式,其次是借贷模式。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股权融资的负责机构一般都是金融市场监管机构,但是借贷资金通常都是由银行监管机构来进行监督管理,因而两个机构相互制衡相互依存,让效率得到更好的提升。法国则主要看众筹机构有没有同一时间进行支付和信贷发放,进而确定监管支付的金融审慎监管局有没有参与其中。除此之外,国外很多国家都非常强调注册登记和信息披露,他们强调灵活性和适用性相结合,十分重视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9] 。

5.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对策

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实践中不能简单的照搬其他国家的互联网金融政策,而是要借鉴这些发达国家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经验,从我国各行各业中出现的特点和遇到的风险来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达到监管目的。就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来说,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5.1. 加强审慎监管制度

当今社会的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低、速度快、覆盖面广,所以在行业关联中特别容易突破地域的制约,传播各种各样的风险。由此,监管部门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征信平台,保持对风险的高度敏感性,时刻关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系统性影响,并不断加强审慎监管。要做到审慎监管,必须要充分落实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监管部门之间需要精诚合作,共享信息并且相互合作扶持。在面对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时,不同监管机构需要建立紧密的协作机制,共享关键信息,以形成整体监管力量。这合作不仅能够加强监管的有效性,还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行业的动态和风险。信息共享是合作的核心,通过分享监管经验、市场趋势和风险预警,各监管机构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整个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稳健性。相互合作扶持意味着在面对复杂挑战时共同努力,共同寻求解决方案,确保监管政策的一致性和协同性。这种合作不仅仅限于国内,也需要国际层面的协调与合作,因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具有跨境性质。只有通过共同努力,监管部门才能更有效地把握行业的全局,保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性,维护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权益。

第二,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风险传播识别机制。监管部门应致力于多维度风险评估,包括市场、信用和操作等方面,确保全面而准确地识别潜在风险。实时监测与分析系统的建立能够通过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及时发现并识别潜在问题,采取迅速的纠正措施。协同数据共享是关键,促进金融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建立合规的数据平台以确保数据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智能技术的应用,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能够建立智能化的风险传播识别系统,更快速、精准地发现风险信号。同时,行业内部的协作机制,包括与协会和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有助于形成共同的风险认知,加强协同防范。这一系列措施将有助于监管部门更好地了解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传播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金融系统的安全与稳定,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监管部门要构筑并完善监管指标体系。监管部门应确保指标体系覆盖多个关键维度,包括市场、信用、操作和技术风险等。设定及时反映行业状况的指标,如实时交易数据和市场流动性,以提高监管的灵活性和时效性。通过参考国际经验,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监管指标进行对比,吸取最佳实践,确保体系具有国际竞争力。强调数据质量与透明度,要求金融机构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并向公众透明披露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建立关联性指标,反映互联网金融内部各环节的关联关系,有助于提高监管的全局性。加强风险管理与预警指标,包括涉及贷款违约率、市场波动率等方面,以提前发现潜在的风险信号。建立定期评估与更新机制,根据行业演变不断调整和更新监管指标,以确保其适应性和准确性。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监管部门能够建立更全面、灵活和适应性强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指标体系,更好地应对行业内的风险和挑战。

第四,监管部门要建立系统性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监管部门首先需明确监测对象与范围,覆盖整个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包括平台、机构和市场等多个层面。其次,制定一系列综合性的系统性风险指标,涵盖市场流动性、资金链条、系统关键性机构等方面,形成全面评估体系。建立实时数据监测系统,确保监管部门能够及时获取行业动态和数据变化,同时设定合理的阈值与警戒线,一旦超过即触发警报。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建模方法,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建立系统性风险的预测模型。加强国际协作,与国际监管机构和其他国家建立跨境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共同提高国际金融系统的抗风险能力。最后,定期进行系统性风险监测预警演练,检验系统的有效性,并根据演练结果进行系统的优化和改进。这一系列措施将有助于建立全面、灵活且高效的系统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稳定维护提供有力支持 [10] 。

5.2. 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制度

为保障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我国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投资人和消费者的利益安全。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制度关键在于制定和实施针对该行业特点的专门法规。

确立明确的监管框架是建立有效监管体系的核心环节。首先,需要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该机构应具备专业性和敏锐性,能够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变化和复杂性。其次,监管规则应制定得具体而灵活,以适应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特殊性质。这包括对平台、数字货币、数据隐私等方面的监管规定,以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合规性。监管规则还应考虑到科技创新的推动,鼓励创新但又能有效管理相关风险。通过建立明确的监管框架、设立专门监管机构和制定适应互联网金融特性的监管规则,可以为行业提供规范和引导,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确保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是互联网金融监管中的重要方面。通过建立严格的数据保护法规确保用户隐私和数据的安全。这包括规定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限制信息的收集和使用范围,并要求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采用加密等安全手段。监管机构还应推动金融机构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定期的安全审计和漏洞修复,确保其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性。对于发生数据泄露或安全漏洞的情况,规定金融机构需要及时向监管机构和用户披露,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此外,强有力的数据保护法规和要求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的信息安全措施可以有效防范用户个人信息泄露和金融数据被滥用的风险,提升互联网金融系统的信任度和可靠性。这对于维护用户权益和金融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保障市场透明是互联网金融监管中的关键步骤。监管部门可以规定互联网金融企业定期公开发布关键信息报告,包括财务报表、经营状况、风险因素等内容。这有助于提高金融数据和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加强信息披露制度,使市场参与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和面临的风险。加强信息披露制度还可以促进行业的健康竞争和规范市场秩序。监管部门可以设定明确的披露标准,确保企业遵守规定,避免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不透明的问题。通过以上措施,投资者和消费者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营状况,在明确、透明的信息基础上做出决策,降低信息不确定性,从而更有信心参与金融市场,促进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打击犯罪行为是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有效方法。为了有效防范和打击网络诈骗、洗钱等金融违法犯罪行为,监管部门应制定明确的法规,规定各类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确保法规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建立鼓励举报的机制,促使公众和金融从业者积极报告可疑行为,加强监管的广度和深度。强化身份验证和客户尽职调查要求,规定金融机构实施技术防范措施,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进行风险监测和防范。推动国际协作机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境犯罪。以培训和宣传的方式提高金融从业者和公众对金融违法犯罪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定期审查和更新法规,确保法规能够及时适应金融行业和技术的发展。

注重消费者权益是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治保障。监管部门可通过制定和执行法规,规范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行为,确保其在服务中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责任。法治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作用还表现在合同和条款的法律性上,以防止不合理的合同条款损害消费者权益。应设立法律程序用于投诉和纠纷处理,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得公正、合法的解决方案,维护其合法权益。对于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监管部门要依法追究刑事和行政责任,通过法治手段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正义。这些法治保障措施不仅有助于保护消费者,也促进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法治和透明,构建一个可靠的金融环境,增强公众对金融行业的信心 [11] 。

5.3. 注重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

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对从业人员的专业选拔变得尤为重要。这个领域不仅需要具备互联网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同样需要深厚的金融行业理解和经验。过去,行业可能更侧重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而未来的趋势是将更多关注点放在金融专业性上。互联网金融企业将对具备金融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提高从业门槛:通过提高对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确保招聘到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人才。

具体而言,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当高度重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规,合规培训,通过定期培训活动提升其职业操守和风险意识。这种培训不仅有助于确保从业人员充分了解行业内的法规要求,合规经营,还强调道德规范和专业行为准则,塑造良好的职业操守。培训也有助于提高从业人员对风险的敏感性和认知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识别、评估和管理潜在的风险,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此外,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法规合规意识有助于提升客户服务质量,确保从业人员与客户交往中合规行事,维护客户权益,增强客户信任度。通过这些培训措施,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建立起健康、透明、合规的企业文化,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4. 建立网络安全系统

加强网络安全系统,维护信息安全。当今是一个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很容易遭受黑客攻击,进而发生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如各种信息的泄露。这样极大阻碍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计算机软硬件进行相关防护,进行防火墙加密,保证并维护网络的安全。

为建立互联网金融网络安全系统,在技术基础设施方面,要构建稳定、安全的网络平台,支持高效的数据处理和交易执行。首先,采用先进的网络架构和技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并实施严密的安全措施,如加密技术和防火墙,以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其次,引入高效的数据处理技术,包括大数据处理和实时数据分析,以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系统还需要支持高并发的交易执行,采用分布式架构和负载均衡技术,确保在高负载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稳定和高效。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增加了交易的透明性和安全性。建立完备的灾备和容灾机制,以及整合合规性与监管技术,确保系统满足金融行业的法规和监管要求,共同构建一个稳定、安全、高效的技术基础,为互联网金融系统的全面建设提供坚实支持 [12] 。

为建立互联网金融网络安全系统,在安全机制方面,要加强网络安全措施,包括数据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认证和授权机制、定期安全审计、应急响应计划等。通过端到端的数据加密,能够有效保护用户敏感信息,防范信息泄露和窃取。强大的防火墙系统有助于监控和管理网络流量,阻止潜在的恶意攻击和未授权访问。引入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和阻止任何未经授权的访问或恶意活动。建立安全认证和授权机制,采用多因素身份验证,提高身份验证的安全性。通过定期的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能够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制定应急响应计划,以迅速而有效地处理安全事件。

为建立互联网金融网络安全系统,在风险管理方面,要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及时响应市场变化。首先,要进行全面的互联网安全风险评估,细致分析系统架构、数据流程、身份验证等方面,确保对各种安全风险有清晰的认识。基于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可能涉及制定安全政策、加强身份验证、规范数据处理流程等。建立实时监控和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潜在的风险事件,采取灵活的响应机制,及时修复漏洞、更新安全策略。定期进行风险演练,检验响应机制的有效性,并通过复盘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13] 。

5.5. 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

我国要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尚未成熟的阶段充分发挥该行业组织的作用,迅速建立起自我约束和监督体系,进而实现行业自律,让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长期保持健康的发展。

首先,自律组织可制定行业操作标准,提供行为准则,以引导成员的合规行为。首先通过广泛征集行业内各类成员的参与,确保充分反映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共识。随后,进行细致的调研和分析,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和监管环境,为制定标准和准则提供基础。制定操作标准时,涵盖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各个方面,如信息披露、风险管理、客户服务等,以确保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指导意义。同时,制定明确的行为准则,规范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和企业的行为,包括职业道德、合规性要求、客户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在制定初稿后,进行公开征求意见,接受各方的建议和反馈,确保制定的标准和准则是全面、公正、合理的,并能够得到广泛认可。经过审批通过后,正式发布标准和准则,并建立监督机制,定期更新以适应行业环境和监管要求的变化。通过这样的制定过程,互联网金融自律组织能够有效引导行业成员的合规行为,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和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其次,自律组织可举办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对法规的了解。首先,组织进行需求调研,了解行业内从业者对专业技能和法规合规方面的具体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全面而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涵盖专业技能培训、法规合规培训等内容,以确保培训既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又深化法规理解。采用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包括线上培训、线下研讨会、专业工作坊等,以满足不同从业者的学习需求。邀请行业内专业讲师和从业者分享实践经验,加强培训的实用性。在培训中加入法规解读和实际案例分析,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法规要求并提高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定期更新培训内容,以适应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法规的变化。通过互动性培训形式促进学员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建立学习共同体。最终,设立培训考核机制,对参与培训的从业者进行认证,既激励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评估培训效果。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互联网金融自律组织有效推动行业从业者的综合素养提升,促进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再次,自律组织可通过定期评估成员的合规性,提供反馈和改进建议,并建立平台以促进行业内部信息交流,分享最佳实践和创新经验。明确的合规评估体系具体包括业务流程、信息安全、客户隐私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成员在业务运营中符合法规和自律标准。同时定期鼓励成员进行自查和提交合规报告,并进行实地审查和抽样检查,以全面评估合规性,并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再组织定期行业研讨会,邀请专业人士分享合规实践和创新经验。合规奖励机制还能对符合合规标准和取得显著成就的成员给予奖励和认可。

此外,自律组织还可积极与监管机构协作。具体通过分享行业内的洞见和趋势分析,帮助监管机构更全面了解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实际情况;提供具体的合规建议,深入了解行业运作,为制定合理有效的监管政策提供专业的建议;在政策初期或调整阶段进行政策影响评估,帮助监管机构了解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预测潜在的挑战和机遇;向监管机构提供行业内部的关键信息,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市场状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开展监管政策培训,帮助行业内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遵循最新的监管政策,提高行业整体合规水平,有助于建立更加有效和适应性的监管框架,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确保合规性和风险控制 [14] 。

6. 结语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已成为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对内需增长有显著拉动作用,成为国家发展规划的支柱产业。然而,仍存在诸多挑战,包括不完善的征信体系、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困难、用户信息泄露风险以及安全性问题。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互联网金融虽发展迅速,但仍需关注长期潜力和全球趋势,探索互联网金融本质发展规律,把握历史机遇并释放其活力。

参考文献

[1] 徐勤龙, 凌小平, 庄超超.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唯实(现代管理), 2017(8): 31-32+43.
[2] 苗强. 互联网金融犯罪的防控制度探析[D]: [硕士学位论文]. 南宁: 广西师范大学, 2016.
[3] 梁春亚.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征信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征信, 2015, 33(2): 56-60.
[4] 李东卫. 互联网金融的国际经验、风险分析及监管[J]. 吉林金融研究, 2014(4): 35-39+70.
[5] 安超, 唐泽洲. 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J]. 商, 2015(5): 163.
[6] 胡剑波, 丁子格.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经济纵横, 2014(8): 92-96.
[7] 杨玉明. 浅析互联网金融的合规路径建设[J]. 商场现代化, 2017(20): 109-110.
[8] 余万里. 坚持市场化导向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J]. 时代金融, 2017(35): 52-54.
[9] 王应爽. 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J]. 中外企业家, 2017(29): 75, 77.
[10] 邢琤. 任重道远:互联网小额贷款的规范之路[J]. 上海信息化, 2017(10): 30-32.
[11] 李姝.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趋势与展望[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7(10): 110.
[12] 彭璟玮, 晏正敏. 互联网金融发展原则[J]. 中国金融, 2017(20): 82-83.
[13] 王倩, 朱军. 德国联邦劳动法院典型案例研究[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5: 21.
[14] Smith, D.V. and Burg, J. (2012) What Are the Limits of Employee Privacy? Gpsolo, 29,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