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实践理路
The Challenges and Practical Ways of Labor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OI: 10.12677/AE.2024.143330, PDF, HTML, XML, 下载: 37  浏览: 96 
作者: 蔡静雯: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扬州
关键词: 人工智能劳动教育劳动价值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 Education Labor Value
摘要: 人工智能时代向劳动教育提出了诸多挑战,包括人类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知识以及劳动教育方式。劳动教育对于智能时代的价值不言而喻,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劳动者,能够唤醒个体对完整生活意义的追求,推动认知思维发展应对人工智能挑战。要想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一要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厚植劳动教育价值根脉;二要重新确立劳动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树立劳动是手段而非目的的观念;三要把握劳动主体认知,厘清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边界。
Abstract: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oses many challenges to labor education, including human labor values, labor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labor education methods. The value of labor education for the era of intelligence is self-evident, training workers in the new era with both virtue and talent; can awaken individuals’ pursuit of the meaning of a complete lif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thinking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llenges of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e must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the root of the value of labor education. Second, we should re-establish the position of labor in human life and establish the concept that labor is a means rather than an end. Third, we ought to grasp the cognition of labor subjects and clarify the boundaries of labor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文章引用:蔡静雯.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实践理路[J]. 教育进展, 2024, 14(3): 65-6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3330

1. 引言

2020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 [1]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在为人类带来技术福利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我国劳动教育,向其提出新挑战。

2. 人工智能向劳动教育提出的挑战

1) 人工智能挑战了人类劳动价值观。人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人类通过劳动来创造自己所需要的生存条件,在劳动中发明了各项工具以及语言文字,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体魄,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生活环境,而动物只需利用自然环境,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水源即可,无需依托劳动 [2] 。失去劳动,人类就可能失去自身存在的基本方式。虽然人类不可能像动物一样成为完全依赖自然的物种,但由于人工智能的介入,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应用于人类劳动中去,使得人类在解放双手的同时,陷于成为不劳而获群体的危机,动摇了积极的劳动观念。人类通过劳动创造财富改造自身生活环境,从而创造出独属于人类的价值。人工智能的出现,导致智能机器对人类劳动的取代,剥夺人类劳动价值,使人陷于虚无,失去自我价值感。人类身体的进化以及智力的提高,都与人类的劳动息息相关,可以说劳动是推动人类自身进步的基本动力。一方面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由此推动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劳动让人类不断改进劳动工具、劳动方式,由此推动着技术的进步。智能机器代替人类劳动之后,失去劳动的人类会不会由此就失去进化发展的推动力呢?一旦推动力消失,人类的进化、社会的进步会不会因此停止,甚至退步呢?

2) 人工智能挑战了人类劳动教育知识。史前时期,人类进行狩猎、捕鱼、竹编、石器制作等简单劳动,只需要具备原始劳动生存知识。农业时期,人类使用农业生产劳动,开始学习耕作养殖等劳动知识。到工业时期,工业革命为人类带来机器,帮助协作完成劳动工作,大大减轻了劳动压力,增加了劳动效率,人类逐渐探索新的劳动知识,学习怎样操作机器,解放了一部分身体劳动。再到信息时期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人类可以从机器中脱离出来,越来越多的可重复性的、中等性技能的劳动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而不易被取代的则是复杂的、社交性的、高质量的劳动。人工智能时代对我们的劳动教育知识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对之前的劳动教育内容做出改变与创新,加强计算机技术知识、人际交往知识,注重培养创造性,并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帮助学生更好地实践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

3) 人工智能挑战了人类劳动教育方式。劳动是人类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进行的一项特殊的活动形式,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介入,依赖身体媒介的劳动越来越被忽视,劳动场域发生显著变化,由现实空间走向虚拟空间。虚拟空间的劳动仅需依靠鼠标、键盘进行简单的点击,使得劳动去身体化,易使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脱离。在劳动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个性化教学、虚拟实操、自动化评估等方面。人工智能可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制定个性化劳动教育教学方案,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同时,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虚拟实操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从而能够降低实践中的成本和危险,还能够实时记录个人劳动数据。此外,人工智能还能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自动化评估。尽管人工智能在劳动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它也对传统劳动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首先,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一些基础性劳动岗位得到变动,传统的劳动教育方式可能无法应对这一改变。其次,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劳动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速度变快,传统劳动教育方式难以跟上其更新速度。最后,人工智能的介入使得教育的公平性和个性化的讨论愈发激烈,对传统劳动教育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3.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何以必要

1) 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劳动者。关于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1] 首先,劳动教育为道德品格的树立提供重要途径,让学生学会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在劳动中帮助建立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重要道德品质。其次,苏霍姆林斯说过“劳动在智力发展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劳动不仅能够为社会做贡献,而且能够锻炼思维,促进知识增长。再次,在丰富多样的劳动中,可以使学生身体各个部位机能得到相应发展,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最后,在劳动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与创造美,达到五育并育的效果。人工智能时代,更加注重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能力。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和职业环境,提高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不仅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还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的提升。在劳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诚信意识等方面的素养,成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劳动者。

2) 唤醒个体对完整生活意义的追求。物质需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性需要。劳动不仅能够创造出人类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在满足物质需要基础上,还能创造出富有深意、彰显美感的艺术品,丰富人的精神需求 [3] 。劳动除了对个体的生活需求以及社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还是凸显人类主体价值性的重要途径。通过感悟劳动过程中的付出,以及在劳动结果中劳有所得,可以提升个体满足感与幸福感,达到充实自身精神世界的效果。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休闲时间。劳动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学会合理利用这些时间,丰富生活活动,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参与有意义的劳动活动,人们可以丰富生活体验,更好地享受生活。此外,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还能帮助促进心理健康。人工智能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加剧了人们的压力,面对人工智能的竞争,极易产生焦虑。通过参与劳动,人们可以释放压力,提升自我价值感,从容应对人工智能为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

3) 推动认知思维发展应对人工智能挑战。不同历史阶段,劳动展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原始社会,劳动内容简单而单一。农业社会,随着石器、铜器等工具的出现,耕种养殖技术的发展,劳动内容逐渐丰富。工业社会,机器工具的使用,劳动方式更加自动化。进入到信息社会尤其是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劳动更加智能化,并由此带来劳动形式的变换和职能的更动,这一切必然对学生的劳动素质提出新的挑战。要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劳动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认清自身优势和不足,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人工智能虽然强大,但是其应用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的创新思维。劳动教育不仅传授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学会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鼓励学生探索新的劳动方式 [4] 。人工智能时代,技术日新月异,劳动教育通过传授理论知识和教授实际操作技能,帮助学生适应这种变化,提升技能水平。人工智能可以独立完成许多工作,但在很多情况下,它仍然需要与人类协作。劳动教育通过组织团队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工作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要求。劳动教育对于创新思维、技能水平、团队协作等能力的锻炼都推动着认知思维发展,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4. 人工智能赋能劳动教育的实践理路

1) 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厚植劳动教育价值根脉。劳动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为学生带来劳动知识与技能,更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强健的体魄、高尚的审美情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劳动教育推动心灵品质的完善 [5] 。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让学生在混合式、虚拟式、仿真式、开放式劳动教育体验中,开阔劳动学习视野,获得前瞻性劳动知识,掌握智能时代所具备的劳动技能,并激发创造性劳动潜能。另一方面,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始终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逻辑起点。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辛勤劳动的优良品质。在智能的教育条件下、良好的师生氛围中,激发学生好奇心与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和谐的人际与人机劳动关系,促进人的协调发展。

2) 重新确立劳动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思考改进劳动教育内容和方式。在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之前,任何劳动都与主体性人的参与息息相关,正是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工具的发明使人类不再只依赖于肢体进行劳动,机器的出现则大大减轻了人类的体力负担,但二者都需要人类的参与才能进行劳动,人类依旧占据劳动的主体地位。智能机器的出现使得人类不再是唯一的劳动者,丧失了部分劳动机会和权利,动摇了人类的主体性地位,失去长期由劳动相伴带来的稳固感与安全感。要认清劳动其实并非人类生存的目的,而是创造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当人工智能为我们带来减轻劳动负担,实现自由人生的可能之时,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积极的心态接纳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做出的改变。智能机器将人类从繁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人类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的基础上,可以用创新的头脑创造崭新的生活。除了在观念心态上进行调整转变,在劳动教育内容上还应加入人工智能原理、编程基础等相关课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学生的科技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够有效筛选和使用信息,从而更好地利用它们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我们需要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去探索、尝试、创新不同的方法和思路,从而能够在人工智能时代保持关键竞争力。

3) 把握劳动主体认知,厘清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边界。人工智能为劳动教育创生了新的教育情境,学生可以在虚拟劳动情境中接受劳动教育,这就需加强学生主体性认识,准确把握人工智能嵌入劳动教育的限度与边界。首先,要厘清人工智能嵌入劳动教育的作用机制,清晰认识传统大学生劳动教育与人工智能场景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区别。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劳动教育实质上是以劳动教育的大数据为基础,在智能运算与强算力作用下,对劳动教育的本意进行深度挖掘而有效应用于学生劳动教育过程,使教育主客体以虚拟分身、智能伴学而存在,教育过程以智能化、全息化为运行模式,教育方法体现精准化和个性化,教育载体则以平台收集和传播信息为主,教育环境突出虚拟空间的情境创设,教育评价强调全程评价、实时评价。由此,形成极具数据化、数智化、智慧化的劳动教育模式,与传统劳动知识单向灌输、劳动技能模拟训练的教育形态有着同质异构的区别。其次,要深刻洞悉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劳动教育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人工智能强调的是劳动技术理性,劳动教育追求的是劳动价值理性,关注人性本身。人工智能赋能劳动教育要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统一。人工智能只是劳动教育的手段及工具,绝不能本末倒置。劳动教育要始终以强化劳动价值引领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绝不能让技术的工具属性凌驾于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属性之上。

5. 结语

新时代倡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劳动教育是其中重要一环,学生能够在劳动实践中强身健体、锻炼思维水平和提升道德修养。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劳动价值观、劳动知识和方式几个角度出发剖析了面临的挑战以及劳动教育对未来人们在劳动领域应对人工智能的价值。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寻人工智能赋能劳动教育的新型实践理路,从劳动价值理念入手,利用人工智能改进劳动教育知识和方式,并把握好劳动教育边界,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20-03-27(001).
[2] 黄欣荣. 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挑战及其应对[J]. 理论探索, 2018(5): 15-21.
[3] 徐海娇. 意义生活的完整性: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何以必要与何以可为[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11): 88-95.
[4] 杨颖秀.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省思与超越[J]. 中小学管理, 2019(5): 23-25.
[5] 李文瑞.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劳动教育: 价值意蕴•现实诉求•实践理路[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3(28): 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