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时长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Sleep Duration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DOI: 10.12677/AP.2024.143134, PDF, HTML, XML, 下载: 65  浏览: 1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
作者: 刘立光: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
关键词: 睡眠时长成绩小学生中学生Sleep Duration Performanc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摘要: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sleep duration amo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China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more effectively. Methods: Based on the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2018 data, a total of 3993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ged 6~16 and their paren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average sleep dur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as (9.02 ± 0.96) h, the average academic performance was (2.78 ± 0.92), and the average BMI was (17.61 ± 5.51) kg/m2. The average sleep duration,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BMI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ere (9.29 ± 0.80) h, (2.86 ± 0.92), (17.24 ± 5.77) kg/m2, and thos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re (8.23 ± 0.96) h, (2.52 ± 0.88), (18.71 ± 4.49) kg/m2, respec-tively. The sleep attainment rate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as 29.39% and 28.16%, respectively. The increase of sleep time can indeed improve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but it is mainly for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hose sleep time is not up to the standard (B = 0.101, P < 0.05).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ho reached the sleep standard,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leep time (B = −0.175, P < 0.1;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 = −0.071, P value was not significant). Conclusio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physical development. Adequate sleep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physical growth, 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cognitive level.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sleep quality and duration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health status.
文章引用:刘立光 (2024). 睡眠时长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心理学进展, 14(3), 68-73. https://doi.org/10.12677/AP.2024.143134

1. 引言

2021年3月30日,为保证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的第二条明确了学生睡眠时间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

充足的睡眠时间不仅能增强中小学生的体质,还能提高课堂注意力提升学业成绩。既往研究显示晚上睡眠质量较差会影响青少年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引起学业成绩下降;学业成绩下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进一步加重睡眠不足和睡眠问题(Blunden & Chervin, 2008)。在睡眠和学业成绩相关性的研究方面,国内处于发展阶段,相应的研究资料略显欠缺(赵舒薇,李生慧,2012)。以作息时间推断睡眠时长,以睡眠症状推断睡眠质量,广州市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可能与睡眠不足相关(张斌,郝彦利,任衍镇,2013),但中学生睡眠时长达标超过六成(叶盛,杨月,刘辉等,2022;海波,沈蕙,胡佳等,2022)。姜艳蕊等(2011)研究发现平均睡眠时间 < 9 h的儿童学业成绩各指数和总指数得分均大于平均睡眠时间在9~10 h和>10 h的儿童(学业成绩指数越低,学业表现越好)。也有发现睡眠时间不足的儿童青少年社交焦虑分数较高(马莹,马涛,陈曼曼等,2022),睡眠不足与超重和肥胖正相关(Knutson, 2005),甚至影响青少年长期发展,出现认知和行为缺陷问题(Beebe, 2011)。

从现有文献来看,研究睡眠时长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研究不少,但使用全国代表性数据研究睡眠时长对中小学生成绩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且从睡眠时长是否达标来考察对学生成绩影响的研究较少。故本研究以6~16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其睡眠时长,并进一步分析睡眠时长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从而为提升中小学生学业成绩,改善健康状况提供可能的方法和手段。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本研究主要使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该数据是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在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基于对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的分层、多阶段、与规模成比例的PPS抽样方法进行,约占中国内地总人口的95%,该问卷已被多位学者证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剔除数据异常值和主要变量缺失值后,共纳入研究对象3993人。其中,男生2144人(53.69%),女生1849人(46.31%)。小学生在读人数2969人(74.36%),中学生在读人数1024人(25.64%)。在取得学生和监护人知情同意后,对学生进行身高和体重等一般身体测量,并要求学生及家长按照真实情况填写学生和家长调查问卷。本研究调查数据已获得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伦理批准号为:IRB00001052-14010)。

2.2. 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对象及监护人所提供学生在上学期间早晨起床时间和晚上睡觉时间,计算出学生的睡眠时长。学业成绩通过询问监护人孩子上学期平时语文和数学成绩及表现处在优、良、可、差哪个水平?为了更合理地评价学生的总和成绩,我们把语文、数学成绩及表现进行反向赋值(差 = 1,可 = 2,良 = 3,优 = 4)后加总取平均数来处理。BMI身体质量指数和受访时过去一个月生病次数可以从长期和短期来评价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根据研究对象的身高和体重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 体重(kg)/[身高(m)]2,李辉等(2010)的研究认为中国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重指数界值点是24和28。另外,从接受调查时间往前推一个月的学生生病次数也可以有效衡量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基于理论及文献,我们的控制变量包括:学习习惯(连续变量)、是否参加辅导班(0 = 否,1 = 是)、性别(0 = 女,1 = 男)、年龄(连续变量)和户籍性质(0 = 农业,1 = 非农业)。

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tata15进行数据分析,首先进行t检验和x2检验比较睡眠时长达标和不达标情况下研究对象的学业成绩、BMI和受访时过去一个月生病次数的差异;因为学业成绩变量是分类变量,故使用Oprobit回归分析睡眠时长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检验水准α = 0.05。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

研究对象平均睡眠时长为(9.02 ± 0.96) h,平均学业成绩为(2.78 ± 0.92),平均BMI为(17.61 ± 5.51) kg/m2,受访时过去一个月生病次数为(0.27 ± 0.63)次,未生过病的占比为80.22%。不同学龄段学生平均睡眠时长、学业成绩、BMI和受访时过去一个月生病次数分别为:小学生[(9.29 ± 0.80) h,(2.86 ± 0.92),(17.24 ± 5.77) kg/m2,(0.29 ± 0.66)],初中生[(8.23 ± 0.96) h,(2.52 ± 0.88),(18.71 ± 4.49) kg/m2,(0.22 ± 0.56)]。除生病次数无比较统计学意义(x2值为11.79,P值为0.11)外,其他均通过了统计检验(x2值分别为1100.000,135.518,877.177,P值均为0.000)。

3.2. 睡眠时长不同状况下的得分比较

我们根据睡眠时间是否达标(小学生10小时,中学生9小时)把中小学生两两分为四组进行分析,比较他们的平均睡眠时长、学业成绩、BMI和受访时上个月生病次数的情况。具体如表1所示。从表1中我们发现充足的睡眠时长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有统计意义上的影响(小学生卡方值为17.950,P值0.006;中学生卡方值为10.932,P值0.091),但从学业成绩的均值来看,睡眠时长不达标的学生学业成绩反而表现更好。考虑到本数据是2018年进行的调查,故睡眠时间不达标的学生有可能存在“补课时间”挤占了睡眠时间的情况,所以出现了睡眠时间不达标学生的学业成绩反而更好的现象。

Table 1. The performance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under the standard of sleep duration

表1. 睡眠时长是否达标下中小学生各项情况表现

注:小学生睡眠时长未达标人数为2133人,达标人数为836人;中学生分别为723人和301人。

3.3. 睡眠时长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以学业成绩得分为因变量,以学生每日睡眠时长为自变量构建Oprobit回归模型。分析机制由如下三方面构成:首先我们观察睡眠时长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全样本情况;其次分别观察小学生和中学生分群体情况下,睡眠时长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在对每个群体进行模型检验时首先单独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然后加入控制变量检验是否对模型结果产生影响。具体如表2所示:

Table 2.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sleep duration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表2. 睡眠时长对学业成绩影响回归分析

注:+P < 0.1,*P < 0.05,**P < 0.01,***P < 0.001,括号内为标准误。

通过比较模型1和模型2的结果,我们发现当控制变量加入模型后睡眠时长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由正转负,说明有其他因素干扰净效应。故分群体观察小学生和中学生的影响差异,从模型4和模型6中我们看到随着睡眠时间的延长,学生学业成绩在逐渐变差,但小学生群体没有通过统计检验。在中学生中,睡眠时间每增加1 h,学业成绩下降0.13个单位(P值为0.00)。其他控制变量中,中小学生模型结果相一致,参加辅导班和城镇户籍的学生学业成绩优于未参加辅导班和乡村户籍的学生,与女生相比,男生的学业成绩较差。但学习习惯的模型结果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随着学习习惯的变好,学生的学业成绩反而在变差。

3.4. 睡眠时长对学业成绩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本部分我们考察睡眠时长是否达标以小学生10小时,中学生9小时为标准,故分为小学生未达标、小学生达标,中学生未达标、中学生达标四个组。通过模型分析如表3所示,我们发现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当睡眠时长达标时,随着睡眠时间增加他们的学业成绩都在变差(小学生系数−0.175,P值为0.095;中学生并未通过统计检验可能是因为样本量太小的缘故);而当睡眠未达标时,小学生随着睡眠时长的增加学业成绩在变好(系数0.101,P值为0.039),中学生随着睡眠时长的增加学业成绩反而在变差(系数−0.137,P值为0.041)。

Table 3.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sleep standard on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表3. 睡眠是否达标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回归分析

注:+P < 0.1,*P < 0.05,**P < 0.01,***P < 0.001,括号内为标准误。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长“不达标”现象较为普遍,中小学生中有七成以上存在“缺觉”现象,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潘松涛,陈艳,张永利等,2022;成刚,周鹤洋,朱庆环,2022)。模型分析发现睡眠时长的增加会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睡眠质量与上课注意力和学习成绩呈负相关,上课注意力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王香云,钱燕飞,龚省城等,2011);分群体模型显示睡眠时长增加会提高小学生的学业成绩,但会降低中学生学业成绩,睡眠不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性能和课堂接受程度,影响学业成绩(Curcio, Ferrara, & Gennaro, 2006)。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较为良好,小学生存在偏瘦的现象(BMI = 17.24),在受访前一个月有26.90%的学生生过病,小学生平均生病次数高于中学生。

研究还发现参加辅导班补习的确能提高学业成绩,相关研究认为是课外补习具有明显的“安慰剂效应”(孙伦轩,唐晶晶,2019),但相应的睡眠时长必然会缩短,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孩子的健康和发育;与男生相比,女生的学业成绩普遍较好;城镇户籍的学生得益于优质的教育资源,故学业成绩相对乡村学生较好。但我们发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会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水平,学习习惯的养成会增加学生的条理性和时间安排,但模型结果显示却降低了学业成绩,这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其中的机制原因。

虽然本文数据具有全国代表性,但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局限性:一是中学生睡眠时长达标的样本量不足可能会影响模型分析结果,未来需要我们尽可能多的收集调查对象;二是近些年国家政策出台是否对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长产生良性影响,如为中小学生切切实实带来减负压力,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出台,也为日益高涨的学区房降温。孩子们在减轻学业压力之后是否会增加睡眠时长,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认知水平如何变化,处在不同学龄段的孩子是否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这是我们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所在。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振兴中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创新及实践进路研究”(项目编号:22BRK041)。

参考文献

[1] 成刚, 周鹤洋, 朱庆环(2022). 青少年为什么睡眠不足?——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的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 (3), 42-50.
[2] 海波, 沈蕙, 胡佳, 等(2022). 苏州市中学生睡眠时间不足影响因素分析. 江苏预防医学, 33(3), 252-254.
[3] 姜艳蕊, 陈文娟, 孙菀绮, 等(2011). 学龄儿童不同睡眠状况下的学业成绩表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5(6), 444-448.
[4] 李辉, 宗心南, 季成叶, 等(2010). 中国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筛查体重指数界值点的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31(6), 616-620.
[5] 马莹, 马涛, 陈曼曼, 等(2022). 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与社交焦虑的关联. 中国学校卫生, 43(4), 540-544.
[6] 潘松涛, 陈艳, 张永利, 等(2022). 舟山市中小学生睡眠情况调查. 预防医学, 34(6), 626-630.
[7] 孙伦轩, 唐晶晶(2019). 课外补习的有效性——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估计.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17(1), 123-141+191.
[8] 王香云, 钱燕飞, 龚省城, 等(2011). 儿童睡眠质量对上课注意力和学习成绩影响的量化研究.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13(12), 973-976.
[9] 叶盛, 杨月, 刘辉, 等(2022). 中学生视屏和睡眠时间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 中国学校卫生, 43(7), 1015-1018.
[10] 张斌, 郝彦利, 任衍镇(2013). 广州市小学生的学业成绩与睡眠状况.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7(6), 462-467.
[11] 赵舒薇, 李生慧(2012). 青少年睡眠与学业成绩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9), 820-821+852.
[12] Beebe, D. W. (2011). Cognitive, Behavioral, and Functional Consequences of Inadequate Sleep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d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58, 649-665.
https://doi.org/10.1016/j.pcl.2011.03.002
[13] Blunden, S. L., & Chervin, R. D. (2008). Sleep Problems Are Associ-ated with Poor Outcomes in Remedial Teaching Programmes: A Preliminary Study. Journal of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 44, 237-242.
https://doi.org/10.1111/j.1440-1754.2007.01237.x
[14] Curcio, G., Ferrara, M., & Gennaro, L. D. (2006). Sleep Loss, Learning Capacity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Sleep Medicine Reviews, 10, 323-337.
https://doi.org/10.1016/j.smrv.2005.11.001
[15] Knutson, K. L. (2005). Sex Differences 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 and Body Mass Index in Adolescents.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147, 830-834.
https://doi.org/10.1016/j.jpeds.2005.07.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