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域下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研究——以网络缩写词“yyds”为例
An Analysis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Internet Buzzwords on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 Theory—Taking Internet Acronym “yyds”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ML.2024.123165, PDF, HTML, XML, 下载: 31  浏览: 137 
作者: 张颖璇: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山东 日照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网络缩写词模因论传播机制Internet Buzzwords Internet Acronyms Memetic Theory Dissemination Mechanism
摘要: 21世纪,是属于因特网的时代。网络以其内容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以及传播手段的多元化得以吸引大量年轻用户,也带动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现今,网络流行语早已进入了人们的日常话语体系。而网络缩写词作为新型语言表达方式,将汉语词汇或者成语首字母缩写,继而传递信息内容并进行情绪表达,也逐渐融入到用户的日常生活中。为了更好地揭示网络缩写词的传播机制,本研究尝试借用模因论,以网络缩写词“yyds”为例,深入解读网络流行语起源、发展以及传播的机制,为进一步研究网络流行语发展动因及其传播机制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era of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has attracted a large number of young us-ers with its diversity and innovation of content and diversified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nd has also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buzzwords. Nowadays, Internet buzzwords have entered people’s daily discourse system. As a new type of language expression, Internet acronyms, which abbreviate Chinese vocabulary or idioms to convey information and express emotions, have been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daily lives of users. In order to better reveal the propagation mecha-nism of Internet acronyms, this study tries to borrow the memetic theory and take the Internet ac-ronym “yyds” as an example to deeply interpret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propagation mecha-nism of Internet acronyms, so as to provide more theoretical base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Internet acronyms’ motivation and propagation mechanism.
文章引用:张颖璇. 模因论视域下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研究——以网络缩写词“yyds”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3): 18-22.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3165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为了满足网上聊天的娱乐性和诙谐性等特定需求,特定语言应运而生,并且有了极大的发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网络流行语”。而网络缩写词作为网络流行语的一部分,在传播过程中依托于语言模因,影响着网络语言传播的各个方面。人们不禁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网络缩写词会迅速流行起来?”为了解决人们的疑问,本人在前人的基础上,阅读大量文献,发现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规律,该文将以“yyds”一词为例,以“模因论”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以小见大,揭示网络缩写词的传播机制及其引发的思考。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通过中国知网对网络语言研究情况进行跨库检索,截止到2024年1月11日,发表于北大核心和CSSCI的论文中包含“网络流行语”的论文有382篇,包含“网络流行语传播”的论文有165篇,合计547篇。国内学者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年以前)是研究的初期阶段,进展较为缓慢;第二阶段(2008~2013年)是成长阶段,学者们对网络流行语的关注度快速提升,并在2011年出现了第一次高峰;第三阶段(2014~2018年)是成熟阶段,学者们对网络流行语的关注度持续提高,并在2016年达到最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而且比第一次高峰之后的下降趋势更加明显 [1] 。可以肯定的是,网络语言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语言研究也在逐年推进,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研究队伍不断扩展,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学术界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视角多种多样,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2] 。但在已有的著述中,大多数文章仅限于对网络语言本身的描述以及对如何看待网络语言的探讨,篇幅相对短小,学术性不强,研究的角度也大多大同小异,研究程度有待深入。另外,在理论支撑上,网络流行语的研究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因此,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模因论的视角,以“yyds”这一网络缩写词为例,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研究,使人们更好地了解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及其影响。

3. 语言模因视角下网络缩写词“yyds”的传播过程

语言模因论是由我国学者何自然先生于2003年引入国内的一种新理论,用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 [3] 。该理论的核心是模因(meme),它研究的是语言现象。模仿性是语言模因形成的前提,而复制性则是语言模因的本质特征。语言模因之所以能够被模仿并传播,根本原因在于其具有自我复制性 [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语言成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网络流行语的本质特征是流行性,与时俱进,生动形象,新词语在网络上要想流行,必须经过大众的模仿和普遍广泛的复制使用,借助模因力量得以传播。因此,流行语的流行是典型的模因现象。语言模因论也必将能够最好地解读语言模因的形成、复制和传播过程。

模因(meme)一词最初是由牛津大学的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理査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提出的 [5] 。我国学者何自然将meme翻译为“模因”,意在让人们联想到它是一种模仿现象,类似于基因的现象 [6] 。在进化生物学家苏珊·布莱克莫尔(Susan Blackmore)的《模因机器》(The Meme Machine, 1999)一书中,她向我们展示了详实的证据,人类遏制不住的思考、语言交流,都是模因作祟 [7] 。随后,学者们将模因论与语言学相结合,提出了语言模因论。作为语言传播的一种形式,网络缩写词也可以通过语言模因论来分析其传播过程。和生物基因一样,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也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 [8] 。因此,得到广泛使用的网络热词必然经过选择和淘汰,是一种成功的模因,也是一种强势的模因,成功的模因在复制传播过程中必然经历四个生命周期,即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 [9] 。首先,在一个新的流行语问世之后,该新词会引起网友广泛讨论,之后会不断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因此该用词成功“传染”其宿主,进入宿主的记忆中,当语言模因进入到人们的认知结构之后,会形成短时记忆,人们会在一段时间内频繁使用,从而在一定范围内爆发引起其他人的关注,并开始进入其他人群的认知结构中。这一过程属于模因复制的同化阶段。网络缩写词“yyds”即永远的神,最初来源于游戏主播山泥若,在直播时他夸赞电竞职业选手乌兹为“永远的神”,表达对他的喜爱和实力的认可。因其简单易记、情绪振奋,永远的神被网友们不断重复、传播,并简化为拼音缩写yyds,此后“yyds”便作为网络缩写流行词进行传播。“yyds”一开始只在游戏圈中进行小规模的爆发传播,并进入到游戏用户的认知结构中,更新游戏用户的语言模因库,对其进行同化,使得游戏用户频繁使用。在一段时间之后,由于“yyds”出现的频率过多,便逐渐突破游戏圈,开始进入到网络各平台,引起其他用户的关注。随着探讨的进一步深入,网络流行语会被大众赋予更加明确的定义,从而更多的被人们适用于生活中,任何一个网络流行语想要得以流行,都必须反复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对人们已经同化的语言模因不断刺激,才能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该语言模因的记忆点。比如,网络缩写词“yyds”作为网络热门词汇,经常出现在各大社交媒介之中,用户在使用“yyds”时,不用顾及拼写与含义,只需短短的四个字母就能表达自己的情绪,因此它反复出现在社交媒体中。其反复出现能够加深人们对该语言模因的记忆,促使人们对该词的记忆从短时记忆转向长时记忆。这一过程属于模因复制的记忆阶段。新的用语得到流行与传播,被广泛使用在大众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强势扩散。人们根据流行语的不同定义,将记忆中的模因信息提取出来以契合当下的环境领域,从而创造出更多带有流行语的句子,这个传播过程也就是人们语言记忆再现的过程。为了长久存在,语言模因不断模仿具有传播优势的语言,进行自我更新与复制,使其得到更大范围的扩散。网络缩写词的出现更新了语言模因的表达方式,在“yyds”的热度逐渐下降之后,网络缩写词的语言模因对“yyds”进行模仿与更新,创造出了更多具有独特含义的缩写词,例如“xswl”即笑死我了,“yygq”即阴阳怪气,“u1s1”即有一说一 [10] 。这一过程属于模因复制的表达阶段。最后,网络流行语以微博等多种网络媒体为载体,其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得以大量模仿与复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由于其简单易懂,情绪感染力强且能强烈地引起网友共鸣,2021年末,“yyds”一词被评选为2021年十大流行语之一。其传播的载体也从最初的微博扩散到各种新媒体平台如朋友圈、抖音等,乃至于人们生活中的日常对话中,这属于模因复制的传播阶段。经历这四大阶段后,一个网络流行词才从一个潜在的模因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网络语言模因,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复制与传播。当前互联网环境中所传播的网络缩写词中都带有强烈的情感成分,“yyds”带有人们对于拥有高超技术的人员的崇拜之情;“xswl”表达出人们内心的开心;“zqsy”即真情实意,表现出人们对于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人的真挚感情。由此可见,网络缩写词不仅仅实现了表达方式的创新,同样也携带了多层次的情感内涵,因此极易引起网友共鸣,实现其大众化以及大规模传播。

4. 网络缩写词的流行原因

4.1. 外在客观原因

4.1.1. 网络媒介加快其传播速度

21世纪是属于因特网的时代,网络使用的普及使得网络语言使用者的数量日益增加。新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力量和极快的传播速度,推动整个社会步入了“人人都有话语权”的微时代。这正是一些普通甚至无厘头的言语迅速成为流行语的主要原因。多种多样的网络交际互动软件密切了网络使用者的交流,如:微信、腾讯QQ、Bilibili等;层出不穷的短视频软件传播了当下最时尚火热的信息,如:抖音、快手等,以及各网络视频平台增加了弹幕的功能“即可以边观看视频时边发观点评价至屏幕”让观看视频的其他用户可以共时或者历时交流看法 [11] 。一旦某种语言出现并开始传播,就会迅速在各地和不同人群中传播扩散,最终发展成为网络流行语。

4.1.2. 语言的经济原则使其得以验证

法国马丁内提出的语言演变的经济原则为语言发展的普遍规律之一。这一原则指出,在确保语言满足交际功能的前提下,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合理安排言语活动中的力量消耗,以符合经济要求。这种力量源于人的交际和表达需求,与人在生理和精神上的惰性之间的基本冲突。交际和表达的需求促使人们采用更多、更新、更复杂的语言单位,而人的惰性则要求在言语活动中尽可能减少力量消耗,使用较为习惯、省力的语言单位。这种冲突使得语言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但总能在成功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达到相对的平衡和稳定。因此,虽然说话者减少了语量,却在语义上扩充了信息量 [12] 。网络缩写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这一原则,为其传播和流行提供了有力依据。

4.2. 个人内在心理因素

4.2.1. 恐后心理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人们具备高效的学习能力和方式。网络流行语更新速度很快,当周围的人都在使用时,人们为了迅速融入不愿意显露无知状态,于是开始搜索并使用这些流行语,百度词条的更新速度不亚于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速度,因为搜索这些词的用户在增加,百度词条也会相应更新词的含义、出处甚至使用方式,这表明人们倾向于查阅相关词语,使得网络流行语得以流行,这可能不仅仅是出于好奇心理,还可能涉及到一部分的恐后心理 [11] 。

4.2.2. 求简心理

大多数人都喜欢简单和容易的事物,这种心理很容易理解。但为什么像“yyds”和“xswl”这样的拼音缩写与追求简单心理有关呢?从一些缩略词来看,比如“双百”(双百政策)和“BGM”(背景音乐),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当某个较长的词汇、专业术语或专有名词在文中被反复使用时,人们倾向于简化这些词汇,这样既节约时间又节省篇幅,使用起来简单、经济。因此,当类似“yyds”和“xswl”这样的拼音缩写出现时,正好迎合了这种心理:简单、快捷、方便。举例来说,以“yyds”和“xswl”分别代表“永远的神”和“笑死我了”为例,不管是用拼音打字法输入还是笔顺打字法输入,直接输入拼音字母缩写无疑是最快、最简单的。在当今社会,人们在追求快节奏生活的同时,自然也在寻求简单的处理和处事方式 [11] 。

5. 结语

作为一种语言模因,网络语言经历了模因复制的同化、记忆、表达、传播四个阶段,得以大量复制与广泛传播,成为如今的网络流行语。在模因视角下,基于特殊的社会背景及人们在不同状况下的社会心理,网络热词应运而生,并借助发达的网络媒体广为传播,应用于人们的日常话语体系中, 对于理解网络语言及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模因论为网络热词的复制传播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金明, 葛银凤. 国内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2008-2018) [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6): 72-76.
[2] 楚艳芳. 近二十年网络语言研究综观[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6(5): 104-112.
[3] 周聪慧. 语言模因论视角下最新网络流行语探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 1-5.
[4] 江华珍. 语言模因与网络语言[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1): 112-114.
[5] Dawkins, R. (1976) The Selfish Ge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6] 何自然. 语言中的模因[J]. 语言科学, 2005(6): 54-64.
[7] Blackmore, S. (1999) The Meme Mach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8] 何碧龙. 翻译模因论的迁移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策略探究——以2016年中国网络流行语为例[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4): 65-67.
[9] 何自然. 流行语流行的模因论解读[J]. 山东外语教学, 2014, 35(2): 8-13.
[10] 刘政. 语言模因视角下网络缩写词的传播——以网络缩写词“yyds”为例[J]. 声屏世界, 2023(17): 123-125.
[11] 邓懿旋, 曾晓舸. 浅析网络用语汉拼缩写的语言现象[J]. 今古文创, 2023(44): 124-126.
[12] 任妍晖. 新媒体语境下的旧词新义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曲阜: 曲阜师范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