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发展的逻辑、困境与对策——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分析
Logic,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abor Development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nalysis Based on Labor Theory of Value
DOI: 10.12677/ASS.2024.133211, PDF, HTML, XML, 下载: 29  浏览: 142 
作者: 李 雯: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关键词: 人工智能劳动劳动价值论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 Labor Theory of Value
摘要: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呈现出爆发式发展态势。ChatGPT等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在劳动场景中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人类劳动的发展,对人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也产生了一系列严峻挑战,深刻地影响着广大劳动者的生存境遇,尤其是给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带来了巨大冲击。因此,有必要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上,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发展的逻辑理路,考察人工智能背景下劳动发展面临的多维困境,探寻实现劳动发展的合理路径,重新思考人工智能时代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发展。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fourt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center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has shown explosive development. ChatGPT and other cutting-edg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ies are widely used in labor scenarios, which powerful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labor and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 and society, but it also generates a series of serious challenges, which profoundly affects the survival situation of the majority of laborers, and in particular brings a great impact on Marx’s labor theory of value has brought great impac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and on the position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apply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Marx’s labor theory of value, analyze the logic of labor development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xamine the multidimensional dilemmas fa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labor in the contex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xplore the reasonable path to achieve the development of labor, and rethink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s labor theory of value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文章引用:李雯.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发展的逻辑、困境与对策——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分析[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3): 248-254.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3211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从工业革命的蒸汽机到二十一世纪的智能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不断重塑着劳动的形态和内涵。如今,ChatGPT等尖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劳动关系的格局。然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在推动劳动发展的同时,它对劳动者的技能、就业环境以及劳动价值本身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关乎每一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更触及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这一政治经济学基石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发展的逻辑,以及在这一逻辑下劳动所面临的困境。

劳动价值论作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规律的科学理论,为我们理解人工智能对劳动的影响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旨在通过这一理论的透镜,审视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以及由此产生的新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索应对这些挑战的策略和路径,以期为劳动发展提供指导,同时也为劳动价值论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贡献智慧。

2. 逻辑理路: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发展的逻辑诠释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劳动发展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植根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指向于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积极效益,体现理论逻辑与价值逻辑的有机统一。

2.1. 理论逻辑: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分析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人们的劳动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但从本质上看,它依然没有脱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范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分析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劳动提供了理论基石,揭示出人工智能的本质特征。

2.1.1. 人工智能本质是人类劳动的技术存在物、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

人工智能作为人类劳动的“技术存在物” [1] 、“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 [2] ,推动劳动的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显然,根据劳动价值论的定义,人工智能离开了人类参与是无法创造价值的。人工智能是由科研人员根据人类智能的基本原理研制出来的,并且能够运用“准人类智能”进行工作的机器,正如马克思所言,“劳动与劳动对象结合在一起。劳动对象化了,而对象被加工了。在劳动者方面曾以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现在产品方面作为静的属性,以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 [3] 人工智能作为劳动工具全面地嵌入劳动过程,作为人的活动对象化产物、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凝结的成果,将凝结在自身的旧价值转移并保存到新产品中,提升人类劳动的质量和效用,从而丰富了劳动价值的形式,推动人类劳动的发展。

2.1.2. 人工智能延伸强化人类器官、增强人的劳动能力

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智能的延伸和扩展,增强了人的劳动能力,推动了劳动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关于“自动机器系统”的论述指出各种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无非是人体器官的延伸。“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他的物。……这样,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的活动的器官,他把这种器官加到他身体的器官上……延长了他的自然的肢体。” [3] 与马克思所描述的工业时代机器相比,人工智能依然是一种辅助人们提升劳动能力的工具,并更进一步地将器官的延展对象拓展至人的大脑。不论是2016年在围棋领域击败人类的AlphaGo,还是近期能够代替人类从事写作等工作的ChatGPT,都由于其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起到了模仿和延伸人类智能的作用,克服了人在进行重复性的信息处理活动时的低效、易错和不稳定性,使人类的信息处理能力得到巨大的增长,从而使人类总体的劳动能力得到极大的增强。

2.2. 价值逻辑: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积极效益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不断利用技术手段增强劳动能力的历史。” [4]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积极效益主要表现为变革劳动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个方面。

2.2.1. 人工智能促使劳动方式发生变革

如今,人工智能在物质生产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催生了劳动方式的第二次革命。人工智能在设计、制造、管理和服务等生产活动环节,具有自我感知、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我执行、自我调适、自我提升等功能 [5] ,劳动者无需亲临现场从事操作、维护等工作,可以进一步远离物质劳动场所。这种转变从根本上降低了管理、操作等各个环节对人工的依赖,实现了物质生产过程的全面自动化,从而让“无人工厂”的概念变为现实。可见,人工智能解放了人的大脑,极大变革了人类劳动方式。

2.2.2. 人工智能推动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纵观人类历史进程,每一次劳动工具的重大变革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相较于传统机器设备,人工智能具备深度学习的优势。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6] 人工智能克服了人在进行计算等单调乏味的信息处理活动时的低效和易错,赋予机器具有人类拥有的知觉和认知能力,可在有限的时间带来无限智慧,使生产力可依赖源源不断的设备和资本投资,不受劳动力限制保持持续性增长,从而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升。

2.2.3. 人工智能赋能劳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劳动发展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提高劳动效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将人类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增加劳动者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人们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同时,在人工智能对劳动过程的赋能中,劳动正逐步向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新型的智能办公模式,如“移动办公”和“居家办公”,正逐渐变得司空见惯。这种转变不仅使得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日趋模糊,也为劳动者带来了更加人性化的工作体验。

3. 困境呈现: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发展的普遍问题

人工智能在带来显著发展红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和隐患,其困境一方面聚焦于对人类劳动权益的威胁,另一方面在于消解人类对自我价值的确证而引发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质疑。

3.1. 人工智能时代对人类劳动的风险挑战

在资本逻辑的裹挟下,人工智能往往沦为追求剩余价值的工具与手段,资本驱动人工智能排挤劳动者,造成智能时代劳动新的异化,产生诸多消极的社会效应。

3.1.1. 人工智能排挤劳动者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催生出强大的力量,目前已普遍应用于生产生活各领域,其大规模使用一方面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呈现出了“机器排挤工人”、“机器换人”的趋势,挑战人类的劳动主体地位,成为当前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困局之一。

一方面,人工智能排挤劳动者,冲击就业形势。《资本论》中揭示了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对工人就业的排挤:“劳动资料一作为机器出现,就立刻成了工人本身的竞争者。” [3] 与机器类似,人工智能具有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特征 [7] ,拥有成本不断降低、生产产量更高、产品质量更好、可以在高危环境下工作、便于管理、投入产出比更高等优势。在资本逻辑下,为追逐利益最大化,资本家使用人工智能以替代劳动力,部分脑力劳动和大量中等技术以下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许多职业和岗位遭受冲击。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创新性和情感性的工作也将由人工智能完成,人类越来越多的职业会受到威胁,人工智能排挤劳动者的进程不断加速。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使普通工人逐渐沦为“无用阶级”。马克思指出:“大工业在它的资本主义形式上再生产出旧的分工及其固定化的专业。我们已经看到,这个绝对的矛盾怎样破坏着工人生活的一切安宁、稳定和保障,使工人面临这样的威胁;在劳动资料被夺走的同时,生活资料也不断被夺走,在他的局部职能变成过剩的同时,他本身也变成过剩的东西。” [3] 如今,人工智能正在全面而彻底地替代传统劳动力。这种替代不仅使得劳动成本进一步降低,而且导致了一部分劳动者面临“毫无工作”的境地。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失去经济上的用途,他们有可能沦为彻底的“无用阶级”。

3.1.2. 人工智能形成劳动新异化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从资本主义制度方面对“劳动异化”进行了剖析。在资本逻辑下,资本驱动人工智能使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对立、与生产活动相对立,致使劳动者成为人工智能的附庸,形成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新异化。

从与劳动产品相对立看,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为资本家带来了丰厚的财富回报。然而,与此相对照的是,那些直接参与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的劳动者,他们的财富增长却相对有限。这种情况下,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财富差距逐渐拉大,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同时,普通劳动者的数据资源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并出售,致使一些商家对消费者进行个性化商品推送,使人桎梏于由自己生产的数据组成的“信息孤岛”,从而使人深陷消费异化之中。此外,网络上个人的信息甚至隐私被不良商家窃取用于获利,严重危害劳动者、造成负面影响。

从与生产活动相对立看,资本逻辑统治下的人工智能会带来增加劳动强度或增加劳动时间的结果,对劳动者的剥削进一步加大。由于人工智能使得劳动所耗费的脑力与体力减少,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时间被逐步缩短,剩余劳动时间被不断延长,进一步延长工作日。同时,人工智能使得工作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劳动者在下班后还要继续工作,继续受资本剥削,从而增加了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此外,在机器排挤工人的压力和产业后备军的威胁下,劳动者不得不接受沉重的工作和极低的工资,资本对劳动的剥削进一步扩大。这些将给人带来种种负面效应,如精神疲惫、失眠、健忘等损害精神健康的状况,反过来还会进一步影响生理上的健康 [4] ,使劳动者与生产活动过程有形的异化变为无形的异化。以外卖骑手为例,骑手在算法的支配下逐步缩短配送的时间,每天的劳动时间不断延长,剥夺了骑手的时间、生命和剩余价值,导致了人的主体性丧失。

3.1.3. 人工智能致使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取代传统的人类劳动,大规模的失业现象可能随之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催生新的低收入群体和贫困阶层,从而在加剧贫富分化,“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3] 。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如果不加以有效应对,最终将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秩序和稳定。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那些站在技术前沿、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技术精英们将成为主要的受益者。相比之下,大量的普通劳动者可能因为技能的缺失或过时而面临失业的风险。这种发展趋势有可能进一步拉大普通劳动者与技术精英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剧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将引发更为严重的社会对立,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多方面的威胁。

3.2. 人工智能时代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挑战

人工智能正从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形态,尤其是对社会生产力带来了工业革命以来最深刻的改变。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增长,生产过程的全面智能化让一些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质疑,主要围绕价值创造之争、主体地位之议展开。

3.2.1. 价值创造之争:人工智能下价值创造的分歧

对价值创造的争议方面,主要是对人工智能下的价值创造源泉产生分歧。人工智能机器是蕴含了人的本质力量的技术存在物,而由于人工智能时代出现越来越多的“无人工厂”、“无人车间”,企业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数量不断减少,而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却不断增加,这使人们再次审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认为人类劳动不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人工智能和人一样可以创造价值。

3.2.2. 主体地位之议:人工智能下人的劳动主体地位的质疑

对主体地位的争议方面,主要是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下,对人的劳动主体地位的质疑。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智能机器因为其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逐渐取代人类的脑力劳动,工厂中从事直接生产的工人数量将会不断减少,目前已经出现了完全由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和人工智能系统构成的无人工厂。这不禁让人们开始质疑:人工智能是否最终会彻底取代人类的劳动功能,超越人类的劳动主体地位,价值的创造是否已经不在需要人的参与。

4. 当代沉思: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发展的创新路径

人工智能对劳动发展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未来,面对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我们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另一方面又要沉着应对人工智能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挑战,以促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发展,最终促使人工智能服务于社会建设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4.1. 人类劳动发展的合理路径

新时代,我们应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寻求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劳动发展的合理路径,通过教育培训和立法监督,促进劳动者转岗,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人类自由全面发展。

4.1.1. 教育培训:促进劳动者转岗

由于人工智能在生产中的应用会导致部分劳动者逐渐被人工智能取代,需要全面深入地推进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一方面,通过推动高等教育,提升人们的知识素养,增强人的创造性,提高人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优质人才;另一方面,政府应建立对劳动者的全方位培训体系,提升劳动者的竞争力,丰富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促进劳动者顺利就业,同时各企业也要积极开展对劳动者的在职培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1.2. 立法监督:维护劳动者权益

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良好的法律基础对于生产关系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政府应不断健全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同时加大监督监察力度,用法律规范人工智能的应用,及时惩处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法现象,从而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提升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4.2.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发展

纵览历史,科技改变生活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因此,以人工智能的应用为切入点推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当代空间的开拓,我们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则,又要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建构,焕发其当代价值。

4.2.1. 坚持人工智能背景下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则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所带来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我们首先是要坚定不移地秉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原则和方法论。这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和有效的分析工具,使我们能够将其作为回应当前时代问题的强大理论武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涵丰富,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以及价值规律等构成了其主要内容。通过对商品的深入分析,马克思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本质、人的异化现象以及资本主义危机的必然性,进而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我们要全面掌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针对人工智能发展中的悖论进行合理阐释。

4.2.2. 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建构

马克思主义是个不断发展的理论,“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8] 。因此,我们要在人工智能的实践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推进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建构,不断增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解释力,实现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化发展,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我们不能仅把生产劳动局限于物质资料生产领域的劳动,应适当扩大生产劳动的内涵和范畴,但要注意不能将其无限度地扩张。另一方面,要深入对人工智能本质的研究阐释,剖析人工智能实质上是一种生产力形态,是人类身体机能的延伸,并进一步对资本与人工智能结合的生产方式作出说明与解释。

5. 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无疑是人类智慧与劳动的杰出成果,它体现了科技进步的巨大潜力和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展望人工智能对劳动发展影响的未来走向,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进程的复杂性。不可否认其道路可能会充满曲折和挑战,但其前景无疑是光明的。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发展路径,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中汲取智慧,审视其在当代的发展与应用。我们期待着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人类能够回答好时代之问,实现更加全面、自由的发展,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最终指引社会发展迈向共产主义自由解放的理想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鸿韬. 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论争与辩护[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2, 43(5): 38-46.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193.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211, 209, 495, 510, 472.
[4] 肖峰. 《资本论》的机器观对理解人工智能应用的多重启示[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9(6): 48-57+159.
[5] 刘海军. 人工智能的文明作用及其发展悖论——基于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的阐释[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1(8): 87-100.
[6] 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7(22): 7-21.
[7] 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 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N]. 人民日报, 2018-11-01(001).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