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Strategies for Integrating Red Culture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VE.2024.132086, PDF, HTML, XML, 下载: 35  浏览: 64 
作者: 龚战胜, 周 鹏, 钟 飞, 李 俨:陆军勤务学院军需采购系,重庆
关键词: 红色文化课程思政Red Cultur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客观要求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思政。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应通过有机整合红色文化资源,畅通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合理挖掘红色文化思政元素,创新利用红色文化开展课程思政等方法,以实现盐融入水、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good use of red resources, carry forward the red tradition, and inherit the red gene. It is an objective requirement to integrate red cultur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basic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courses should organically integrate red cultural resources, smooth the path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reasonably explore red cultur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innovatively use red culture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o achieve salt integration. Water and moisturizing have a silent educational effect.
文章引用:龚战胜, 周鹏, 钟飞, 李俨.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策略研究[J]. 职业教育, 2024, 13(2): 523-527. https://doi.org/10.12677/VE.2024.132086

1. 引言

红色文化是指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态,是党、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党的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生动体现 [1] 。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在新时代背景下,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推进红色传统弘扬与红色基因传承,是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全面贯彻立德树人要求的必然选择,对于高校专业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又红又专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2. 围绕专业课程思政内容有机整合红色文化资源

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突出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思政,应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有机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内容,以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1. 内外结合系统梳理红色文化资源

应根据课程教学需求,系统了解、梳理、挖掘驻地红色文化资源、校本红色文化资源、专业红色文化资源等三类资源,有选择性的筛选资源,为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思政建立坚实的资源底座。在驻地红色文化资源方面,要围绕党史、军史、革命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发展脉络,对学校所在地及周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在校本红色文化资源方面,要围绕院校独特的发展历史,梳理曾涌现出革命人物、英雄模范、感人事迹以及所蕴含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专业红色文化资源方面,要按照专业发展的历史脉络,深入挖掘专业学术史料,梳理专业发展重大历史事件,整理对推动专业建设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务、典型事迹及独特的科学精神。

2.2. 搭建线上线下红色文化资源平台

线下红色文化资源平台,主要指驻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以及学院校史馆、专业史实馆等承载红色文化的场地设施;线上红色文化资源平台,主要运用数智物云等技术,将驻地、校本以及专业红色精神资源与物质资源数字化,建设线上红色文化展示与交互平台,支撑友好交互,实现资源共享与在线运用,提高红色文化资源在课程思政中运用的可用性、高效性。通过线上线下资源平台的结合运用,为专业课程思政提供泛在性、多维性、交互性相融合的资源支撑。

2.3. 区分类别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

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思政,需要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适应课堂教学的信息资源数据。应根据课程思政理想信念、人文素养、人格发展、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等思政方向,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及教学内容差异,区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电子图书、虚拟场景以及动画等多种形式,建立起红色文化思政资源数据库,为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

3. 整体设计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思政的路径

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落实到课程教学各方面,贯穿于人才培养各环节。红色文化深度融入课程思政,需要畅通从教学设计到教案、教学内容的融入路径,实现从课程教学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的全面落实。 [2]

3.1. 进入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组织实施的基本依据,明确了课程的地位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计划、教学保障等内容。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思政,首先需要贯彻落实到教学设计中。具体来说,在教学目标中,红色文化育人的目标要融入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目标要聚焦到课程教学素养目标中来;在教学策略中,要贯彻红色文化育人理念,把红色文化育人的实践有机融入的教与学策略;在教学保障中,要充分考虑红色文化资源条件,提出保障需求。

3.2. 进入课程教案

在组织课程教案编写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中的素养目标明确红色;在教学内容中明确红色文化融入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中明确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方法;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明确运用红色文化开展课程思政的具体组织实施方法以及教师、学员需要进行的活动;在教学反思中,要对运行红色文化育人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明确改进思路。

3.3. 进入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具体载体包括教材、讲义、讲稿、幻灯等。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最终需体现在课堂教学内容上。可借助案例、故事、实物、虚拟场景等多种手段,通过讲解、角色代入、虚拟模拟、情境体验等方式,将红色文化内容融入课堂,分析其背景、历史意义、时代价值等,以寓理于史、寓理于情、情理交融,从情感上、思想上、行为上打动学生、影响学生。

4. 合理挖掘红色文化蕴含的专业课程思政元素

当前,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思政,存在随意性、机械性和碎片化嵌入的现象,导致学生无法实现认知上的升华,而刻意嫁接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降低思政的效果甚至专业课的吸引力。因此,需要课程老师,深入理解红色文化资源内容,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有机契合并融入教学内容,才能实现思政盐融入水的效果。

4.1. 区分红色文化呈现类型整体挖掘思政元素

主要根据专业课程教学需要,按照红色文化所呈现的形式与载体不同,进行系统性挖掘,改变思政元素的无序化、分散性运用现象,解决思政元素在不同专业课程之间使用雷同问题,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整体质效。 [3] 主要有四种类型:第一类是精神谱系思政元素,如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英模人物或英模群体所塑造的精神;重大历史活动或事件所形成的精神。第二类英模人物故事思政元素,主要包括革命人物、科学家、红色英模典范等的感人故事、先进事迹以及革命足迹等;第三类是专业红色史实元素,主要包括专业在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感人历史事实;第四类是红色历史实物元素,主要包括革命战争时期保留下来的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文物,承载或表征革命历史的物质载体等。

4.2. 区分专业课程性质挖掘应用思政元素

不同的专业课程有不同的思政目标,应在思政目标的牵引下,围绕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具有差异化的思政元素,避免千篇一律、相互雷同,肤浅而不深入。 [4] 比如,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要围绕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等思政目标,挖掘老一代革命家在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济思想、管理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元素。再如教育学类专业课程,要围绕培养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等思政目标,挖掘革命教育家的思想、教学育人英模故事、战争年代艰苦办学历史等思政元素。只有紧紧依据课程思政内容与思政目标,差异化挖掘利用思政元素,才能有效防止“贴标签”“两张皮”现象发生。

5. 注重创新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思政的方法

新时代高校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应摆脱单纯的说教模式,采取学生喜闻乐见、参与感强、互动交流好的方式,将红色文化有机的融入专业课程思政,做到与时俱进,满足学生渴望与需求。

5.1. 故事式融入

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发生过很多展现理想信念、革命精神、优良作风的感人故事,这些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课程思政的生动资源。在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中,教师应打破“一言堂”“我讲你听”等教学模式,结合课程知识点,考虑课程教学目标与大学生知识体系、能力提升、情感与价值观塑造等多方面需要,选择合适的红色故事,采取“学生讲老师评”“红色故事汇”等多种方式,将优秀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和红色精神传递给学生,与学生一起讨论、感悟故事蕴含的智慧与精神力量,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能力素养培育的同向同行。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去读故事、悟故事、说故事、演故事,鼓励青年大学生做红色故事的讲述人、红色精神的传承者。比如,艺术类专业课程可以将重要历史事件、典型英雄人物、地方特色文化等作为艺术创造、作品设计的题材,把教师教学的过程变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让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深入了解选题背后的红色历史,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红色文化传承的目的。

5.2. 情境式融入

情境式融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习者为认知主体,创造呈现红色文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从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等方面展开课程思政。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角色情境模拟、情境演示、案例模拟等多种方式,展开课程思政。特别是,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红色文化的场景、情景的制作与运用变得更加快捷高效。实施情景式融入,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打造红色文化情境,将学员带入特定场景、特定事件的虚拟现场进行分析,实现沉浸式体验,强化代入感和思想、情感互动,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链接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课程思政质效。比如,在军事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建构典型战例作战情境,代入各类角色,协作解构作战过程与经验得失,结合新的战争形态,交流心得体会,剖析对新时期备战打仗的借鉴意义。

5.3. 探究式融入

探究式融入是以学生对红色文化内容所提问题为起点,引导学生以理论思辨、案例分析、文献爬梳、质性访谈、参与式观察、大数据挖掘、研讨交流等方法,开展问题导向的研究式教学,让学生在与同辈讨论中辨明价值理念,在协作分工中培养团队精神,在师生互动中解答困惑,在合作探究中由已知生发新知;在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更深刻领悟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产生原因、发展历程、时代价值与启示意义,更自发的形成践行觉悟,实现主体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促进外部因素对主体红色思想与精神的反哺与塑造。比如,在工科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铁人精神”开展课程思政,可引导学生探究铁人精神产生的国际国内背景、产生过程、内涵实质,思辨铁人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异同,研讨在新时代大国博弈背景下,如何传承弘扬铁人精神,推进国家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

6. 结语

将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思政,是高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推进立德树人、培养又红又专人才的根本要求。专业课程教学,应紧密结合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有机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其进入课程教学设计、教案及具体教学内容,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采取故事式、情境式、探究式等方式融入教学,提高课程思政质效。

参考文献

[1] 渠长根. 红色文化研究与实践[M]. 北京: 红旗出版社, 2019.
[2] 邱伟光. 论课程思政的内在规定与实施重点[J]. 思想理论教育, 2018(8): 62-65.
[3] 张驰, 宋来. “课程思政”升级与深化的三维向度[J]. 思想教育研究, 2020(2): 93-98.
[4] 蒲清平, 何丽玲.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堵点、痛点、难点与应对策略[J]. 新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42(5): 10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