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基本理念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探讨——以《巨人的花园》为例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Chinese Fairy Tales in Primary Schools under the Basic Concept of New Curriculum —Taking “The Garden of Giants”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E.2024.143392, PDF, HTML, XML, 下载: 60  浏览: 101 
作者: 王迎春, 黄 盈: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课程标准任务群整本书:童话教学Curriculum Standards Task Group Whole Book: Teaching Fairy Tales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了语文课程核心素养,设置了单独的学科任务群,在义务教育阶段更加重视和强调整本书的阅读。在新时代背景下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篇文章以童话教学为例,选择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的课文《巨人的花园》进行探讨。
Abstract: The 2022 edition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proposes the core literac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sets up a separate subject task group, and places greater emphasis on reading the entire book during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we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language proficiency, thinking ability, and aesthetic creativity in the core literacy of Chinese language courses, improving their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ultivation, and cultivating them into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 fitness, beauty, and labor. This article takes fairy tale teaching as an example and explores the text “The Garden of Giants” from the fourth grad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 publish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文章引用:王迎春, 黄盈. 新课程基本理念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探讨——以《巨人的花园》为例[J]. 教育进展, 2024, 14(3): 432-43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3392

1. 引言

202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使教育回归初心,切实提高学校的育人水平,实现教育育人的根本目的,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与校外培训的压力。次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其中以五大核心素养统领全文,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围绕核心素养,最终以实现核心素养为导向。五大核心素养的重点在于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基于此新课程理念下,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为例,系统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1] 。

2. 立足核心素养,发挥整体育人功能

2.1. 依托真实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新课程标准更加强调教学应该立足于真实的课堂情境,在真实情境当中不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真实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事物发生的真实原因、过程、形态、以及结果,在真实课堂情境的基础之上,对已知和未知的事物进行猜测和联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

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呈现出《巨人的花园》课文的第一张插图,让同学们想一想、猜一猜,“这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呢?主人公应该有哪些?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有趣的故事?结局应该是什么样的?谁来说一说?”在这个环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故事的主人公、情节、结果进行大胆猜测,通过此环节,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想象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 综合运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言实践当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形成个体语言经验,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当中有效和他人沟通交流。语文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科目,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是关键的环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给学生提供能够实际表达言语能力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并且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表达,创设多种表达方式,为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以此为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

《巨人的花园》作为一篇童话教学的课文,基于其特点,在课程前后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开始之前可以让同学们猜测本篇故事发生了什么?以及同学们对巨人的印象、想象孩子们在花园玩耍的场景并自由表达,并且还可以对本篇童话进行改写和续写,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分享与交流,也可以把这个故事讲述给自己的小伙伴或家人听,在不断地语言表达过程当中,学生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为整本书阅读以及写作能力奠定坚实语文基础。

2.3. 教师引导,涵养正确的价值观

新课标的总目标当中指出在语文的学习过程当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四年级的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处于不断形成时期,本篇童话故事通过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道出了真、善、美的美好人性,也与之前巨人的凶狠、霸道的形象作鲜明对比,以巨人回来前和回来后花园的不同景象作对比,文章最后一句“我有许多美丽的花,可孩子们却是最美丽的花”,以美好的结局肯定了善良的人性。通过此故事的呈现,让学生懂得我们要拥有一颗宽容、友善、热情、温暖的心,不能自私自利,应该善待他人,快乐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做一个乐于分享、对他人友善的人,学生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念。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遏制学生内心不同的想法,允许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有不一样的理解和看法。

3. 深入文本,体会文章魅力

3.1. 仔细感悟,体会情感

新课程标准当中指出在语文义务教育阶段第二学段中要求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的能力,在阅读和鉴赏的过程当中要深入到文本当中去,切忌对文本的解读浮于文章表面,对文章的理解浅尝辄止 [4] 。在童话体裁当中,我们通过文章当中呈现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理解,“文章中孩子们代表着什么?巨人又代表着什么?巨人的变化是为什么?春天的到来象征着什么?巨人为什么会这么做?为什么巨人对孩子们的态度产生了转变?为什么花园的景色发生了改变?”这些都可以通过对文本的细致解读了解文章的主要中心思想,让孩子们了解真善美的可贵之处以此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本篇童话故事以及童话这类体裁产生深厚的喜爱之情,毋庸置疑的是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3.2. 互换角色,人物扮演

童话故事以其鲜明的人物个性特点、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故事哲理吸引着学生们对此体裁产生浓厚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对文章进行表演。分角色扮演在童话故事的学习当中是常见的一种形式,在此文章中有巨人、小男孩、孩子们等形象,在此篇课文中,教师可以采取分情感、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譬如一开始巨人看见孩子们在它的花园当中玩耍时,它生气的说道:“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这时要表现出来巨人的自私、冷漠与无情。在第二年春天来临之际,看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时巨人又说道:“好不容易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巨人两次发脾气原因有何不同?当时巨人心里在想些什么?为什么巨人会有这样的表现?原因是什么?通过不同的角色朗读、扮演,同学们对于角色人物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到位,顺理成章地推进课文的进展。

3.3. 教师引导,学生续写

义务教育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为感受美、鉴赏美打下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创造美。理解和熟悉课文是进行续写的基础,学生在梳理整篇文章的脉络及中心主题的前提之下可以对文章进行改写、续写和仿写,在文章中的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春、夏、秋、冬不同景色的花园,可以让同学们仿照课文描写不同的四季景色,例如操场的景色、街道的景色、窗外的景色等,有孩子们和没有孩子们玩耍的花园,花园的四季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没有小男孩的出现,巨人就不会意识到春天没有到来的真实原因,童话故事又会如何去发展呢?在童话的结尾巨人和花园和孩子们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之后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有趣故事呢?同学们可以尝试着写一写《巨人的花园》续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读一读同学们精彩的作文,评选出“童话大王”。学生们通过这样的课堂练习,深刻地理解了本篇童话故事的主题思想,激发了学生对于童话单元产生的浓厚兴趣,为后续写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4. 立足实践,提高学生能力

4.1. 学习方式多样性

新课程标准谈到要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新变化,不断更改和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在本篇课文当中,让学生们去感受没有孩子玩耍的花园是多么地寂静和凄凉,有孩子们玩耍的花园是多么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前后进行场景的对比,更加直接地体现孩子们的参与使巨人的花园变得更加美丽。在本篇课文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使用到图片、音频等多种教学形式,这些形式对于同学们来说是更加喜闻乐见的,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生动的画面、声音,感受到强烈的对比。当今的社会是不断变化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同时也有利于同学们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

4.2. 设置问题情境,发挥学生主体性

新课程背景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的问题情境应该围绕学生展开,教师应该作为教学过程当中的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领会整篇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感受巨人的花园在孩子们在里面嬉笑玩耍过后的生气场景,巨人为什么会生气?他此时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呢?通过学生的领悟不断理解本文的核心要义。整篇课文也围绕着学生的理解进展下去,教师在这个环节当中只充当引导者的作用,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学中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5] 。

4.3. 掌握多种阅读方法

新课标当中的拓展性任务群提出要倡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图书,制定合适的阅读计划,掌握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的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第二学段的学生从思维特征来说: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而童话是借助具体的事例来阐述抽象的道理,这一特征可以作为桥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从学习经验来说:三年级已经使学生明白了童话这种体裁,以及童话故事阅读的基本方法,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要巩固运用旧知、拓展新知,引导他们通过整合阅读、碰撞思维、辩证思考、丰富寓意等方式来加深理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更深处、更广处的童话空间。从道德情感的成长角度来说:通过童话活动使学生形成对美丑、善恶、是非的基本认识,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基于文本、课程标准和学情,以学习阅读方法、提升思维能力、涵养道德情感这三维目标为主线来进行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同时可以运用到不同的文和体裁章当中,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5. 课内外联动,体会童话之美

5.1. 单元内外联结,感受人物形象

四年级下册的童话单元主题是感受童话之美,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并且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新编故事。在四年级下册的童话单元除了《巨人的花园》还包括《宝葫芦的秘密》、《海的女儿》等,都是运用了精湛的笔墨描写美丽的场景,如诗如画,使学生感受到童话世界的美丽与童真。这篇课文当中巨人的形象,巨人前后形象的对比,小男孩的形象,孩子们的童真,整个童话单元可以串联起来,感受不同课文当中主人公的优良品德,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以及教学方法,深刻感知童话故事中的鲜明人物形象 [4] 。

5.2. 课内外联结,整本书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的学习要求在2011版课标中已经谈及过,在2022版新课标当中再次提出整本书阅读并且把它作为单独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当中,体现了对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整本书阅读区别于单篇阅读,各有所长,使得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相得益彰,相互补充,童话单元的整本书例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里面充满有趣的人物形象,精彩故事情节,充斥着童真,深受孩子们的青睐,整本书阅读大致包括导读、初读、精读和评价几个部分,导读部分初步感知文本,形成最初的文本印象,通过读目录、读插图、读名家推荐语等方式形成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再开始初读童话故事,教师可以从问题导入,例如巨人的花园非常的美丽,具体哪些景物吸引了你呢?首先学生们可以围绕着“青草、花朵、小鸟、鲜花”来作答,体会花园的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第二步可以让学生进行猜测,这么漂亮的花园它的主人是什么样的人呢?同学们会回答:花园的主人可能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善良温暖的并且有生活情趣的人,通过后面巨人看到孩子们在它的花园玩耍后他态度的转变,以及它冷酷无情、粗鲁的言语,和前面孩子们的猜测天差地别,带来强烈的反差效果,并且孩子们也可以了解巨人的形象,童话中的巨人形象是非常丰富的,有的非常的善良仗义、但是有的巨人却凶恶无情,安徒生以及格林童话当中都曾出现过巨人的形象,作者塑造的巨人形象由最开始的残忍冷酷变化为最后的与人为善、愿意与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花园,分享自己的幸福与快乐,通过单篇阅读链接整本书的阅读,教师应该是整个过程的纽带。

5.3. 改进评价,提高学习质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学业质量测量的具体要求,例如第二学段学生要喜爱阅读不同的课文文体,童话、寓言、神话等等,参加读书交流会等活动,实现跨学科的学习。在本篇童话故事中,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在不同环节实行不同程度的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学习兴趣、学生的表达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水平、甚至表演能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可以分为初、中、高三级评价标准,例如能够用简洁的关键词填写学习单、准确的把握巨人的心理活动,能够生动、传神地用表演的方式表达出巨人前后的转变,同时教师可以制作出相应的评价量表,根据量表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审美价值观的形成,学生能否辩证地比较、分析、概括,是否能有理有据明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科学合理的量表以及质性评价,了解学生在学习和阅读方面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归纳并完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6. 结语

童话单元是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单元,对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双减政策与新课标的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从课前、中、后、课内与课外,教师与学生几方面探讨童话教学与学的主要策略,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在教学中充分体悟童话体裁的内涵,以及从学生角度出发如何更好地学习,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如何更好地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并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学习和鉴赏的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最终实现义务教育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6] 。通过童话单元的学习能够将学习的方法迁移到其他相关课文的学习,能够将学习兴趣迁移到其他科目的学习当中,完成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以及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有效链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以及毕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姜美玲.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J]. 教育研究, 2004, 25(8): 32-36.
[2] 王高悦, 何伶俐. 新课程基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以《桥》为例[J].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22(1): 240-242.
[3] 肖云霖. 把握文体特点 领略童话之美——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J]. 语文建设, 2021(16): 8-12.
[4] 陈丽君. 以《巨人的花园》为例谈童话教学策略[J]. 教学与管理, 2011(17): 51-52.
[5] 司铜生. 以《巨人的花园》为例探究童话教学策略[J]. 语文建设, 2018(33): 14-16.
[6] 张建勇. 游戏精神: 统编教材童话文本的“三层”解析[J]. 语文建设, 2021(1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