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皮肤病是大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的疾患,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有着重要影响,其中56.80%的在校大学生认为皮肤病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与社交产生了影响。我们通过对西安多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常见皮肤病发病情况的调查,分析大学生常见皮肤病发病情况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大学生皮肤病防治提供依据,从而有效消除皮肤病对学生生活和心理的影响。
2. 对象和方法
2.1. 对象
以西安市多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91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女生594人,男生297人,年龄19~23岁,平均20.89。
2.2. 方法
依据《皮肤病性病学》 [1] ,并通过查阅文献,咨询皮肤病专家,参考其他类似人群皮肤病调查设计方案,设计《西安高校在校大学生常见皮肤病现况调查及心理影响因素研究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皮肤类型、皮肤病患病情况、皮肤病对心理的影响、卫生习惯、饮食方式、体育锻炼情况,以及治疗干预方式等。以西安多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布问卷并生成问卷二维码,剔除无效问卷,后期应用统计学方法,采用分类、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对大学生皮肤病现况进行分析研究。
3. 结果与讨论
3.1. 结果
3.1.1. 在校大学生皮肤病病种多
891名学生所患的病种涉及到问卷所列的八类常见皮肤病,另有176人患其它种类的皮肤病。根据统计,患病率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痤疮(青春痘)、变应性皮肤病、病理性脱发,此外脂溢性皮炎、毛囊炎等感染性皮肤病、皮肤癣菌病、以及疣、单纯疱疹等病毒性皮肤病在大学生群体中也较为常见。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痤疮、黑头及粉刺占患病人数的41.98%,位于患病率首位。其次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如反复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居大学生皮肤病次位,占24.69%。第三位为病理性脱发,占23.36%。(见表1)。

Table 1. Composition of common skin diseases among 891 college students (multiple choices available)
表1. 891例在校大学生常见皮肤病构成情况(可多选)
3.1.2. 皮肤病对大学生生活和心理影响较大
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4.2%的大学生认为皮肤病对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影响。其中导致情绪低落或者焦虑(51.85%)占据首位,其次则为社交活动受影响(41.98%) (见表2)。

Table 2.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skin diseases on college students (multiple choices available)
表2. 皮肤病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影响情况(可多选)
3.1.3. 皮肤病发生时及时采取科学防治的学生人数较少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发现患有皮肤病时,在校大学生的处理方式多种多样。相当大一部分学生选择自行购买护肤品或药物治疗,占比分别高达53.09 %和69.14%。仅仅19.75%的学生选择正规医疗渠道,及时就医。此外,还有半数以上学生尝试调整饮食及作息习惯来缓解皮肤症状,接近1/3学生还会选择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免疫的方式调整皮肤状态(见表3)。

Table 3. Management of skin diseas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multiple choices available)
表3. 在校大学生对皮肤病的处理方式(可多选)
3.2. 讨论
3.2.1. 痤疮、黑头及粉刺位居在校大学生皮肤病首位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主要发生颜面及胸背等多脂区,有自限性,具有一定的损容性。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皮脂产生增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及毛囊内丙酸痤疮杆菌增殖有关 [2] ,部分痤疮的发生还与遗传、免疫、内分泌、情绪和饮食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内分泌和饮食因素占比较高分别是28.40%和32.10%。雄性激素对皮脂腺的产生与发育起重要作用,因此男生痤疮患病率高于女生(见表4),这与其他调查研究一致。精神压力也可导致皮质产生增加,痤疮加重。饮食不科学也会影响到痤疮产生,过多食用奶油、糖类、辣椒、暴饮暴食等可增加皮脂产生,导致发生痤疮或加重痤疮。因此,在校大学生应对痤疮进行早期预防和正确治疗,做好皮肤护理工作,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重调节膳食平衡,尽量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强抗压心理,减少精神压力,作息规律,减少熬夜,保持乐观开朗、情绪稳定,从而减少痤疮发生。

Table 4. Proportion of acne affected students
表4. 痤疮患病学生比例
3.2.2.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如反复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居大学生皮肤病次位
我们的调查研究显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如反复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居大学生皮肤病次位,这与2006年王铁流等 [3] 调查结果不一致,皮肤癣菌病发病率下降,可能与近年变应性疾病增多,大学生居住环境改善、大量使用化妆品护肤品等因素有关。
变应性皮肤病通常缺乏明确病因、长期持续且难以控制,看似随机发作,但剧烈瘙痒往往会产生扰乱患者睡眠,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大多与大学生周围环境中的致敏因素增多有关,常见致敏因素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等,包括阳光、病毒、花粉、尘螨、化妆品、化纤衣物、药品以及各种可以直接接触皮肤的饰品如项链、耳环等。统计数据显示 [4]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变中的接触性皮炎与化妆有一定关系,接触性皮炎在化妆的女生中多发,面部患病率与化妆率成正比,这与我们的调查结果一致。
3.2.3. 病理性脱发位列在校大学生皮肤病第三位
近年来,脱发问题已成为当下大学生十分关注的话题,脱发给大学生造成很大困扰,对大学生身心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2019年 [5] 中青网曾对全国600多所高校大学生开展调查,结果显示:高达55%的大学生有脱发困扰;超过70%的学生报告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王乙等 [6] 2022年调查杭州市在校大学生脱发状况得到相似结论。以上研究均表明,“熬夜失眠”“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规律”成脱发主要原因,此外肥胖超重、饮食、吸烟、头皮出油,以及烫/染发也是大学生脱发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头皮出油和烫/染发因素占比较多分别是66.67%和62.96%。
3.2.4. 常见皮肤病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中国青年报社和丁香医生对全国40所高校的12,117名大学生发起调查,并发布《2020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皮肤状态不好,是困扰大学生的首要健康问题(45%)。中青校媒的进一步调查显示,88.09%被调查大学生或多或少都对自己的皮肤状况有所担忧。这些皮肤问题带来的困扰首先是影响个人形象,此外,它还造成一些大学生心理上的困扰,导致不自信,影响社交关系,影响学习状态。我们的调查也显示因皮肤病影响心理状况的学生人数占据76.54%。
另一方面,心理因素也可引发皮肤病,叫做心因性皮肤病,比如紧张焦虑可以引发荨麻疹、神经性皮炎,加重痤疮等。所以我们不但要积极选择有效的药物治疗皮肤原发病,同时心理治疗也举足轻重。当出现皮肤病时,要注重自我心理调节,始终保持乐观心态,要相信医生和科学,积极去查找可能的原因,并积极配合治疗,不滥投医,不迷恋于书本和网络内容,才能有效的避免疾病的加重。
4. 结语
皮肤病是在校大学生常见病和多发病,涉及面广,疾病种类繁多。为积极预防皮肤病的发生,首先对在校大学生普及皮肤病基本防治知识不容忽视,教育学生发生皮肤病时如何正确处理;其次重视对在校学生的抗压心理辅导,使学生具备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此外督促在校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皮肤病的发生。
基金项目
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111840065)。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