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互联网 ”背景下三明治教学在中医经典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Exploring the Significance of Sandwich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Medicine Class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DOI: 10.12677/ae.2024.143433, PDF, HTML, XML, 下载: 13  浏览: 2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刘宇哲*, 刘 娉, 王 玲:三峡大学健康医学院,湖北 宜昌;宜昌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湖北 宜昌;叶 攀#:宜昌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湖北 宜昌
关键词: “互联网 ”三明治教学中医经典教学“Internet ” Sandwich Teaching Classical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要: 中医经典课程是中医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在中医临床中具有指导性作用,为此,在对中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强化对中医经典教学的学习。但是,在现代高校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枯燥,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 ”背景下三明治教学在中医经典教学中的意义,进而使学生对中医经典知识更好融会贯通。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four classics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Yellow Emperor’s Neijing”, “Treatise on Typhoid Fever”, “Jin Kui Yaolu” and “Warm Disease” have a guiding role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Chinese medicine.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n moder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o boring, and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sandwich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assic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 so as to enable students to better integrate the knowled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assics.
文章引用:刘宇哲, 刘娉, 王玲, 叶攀. 探讨“互联网 ”背景下三明治教学在中医经典教学中的应用意义[J]. 教育进展, 2024, 14(3): 692-69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3433

1. 中医经典教学的概念

中医经典教学的概念于1995年首次提出,其内容主要是指围绕中医“四大经典”所组织的教学课程展开。中医经典的核心内容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在内的四大经典。中医经典课程的学习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非常广泛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培养中医人才的过程中有必要深入贯彻“学经典、做临床”的思路,不断创新中医经典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对中医临床人才的有效培养、发展、传承。

2. “互联网+”三明治教学模式

“三明治”教学法一般认为起源于英国的“三明治”课程(Sandwich Courses),即在常规教学中穿插一年实习期(placement),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闭环 [1] ,主要用于工科,医科等专业的教学,是一种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交替出现的教学方法。近年,“互联网+”的概念被广泛提起,并逐渐影响着多个行业,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校+班级+老师”的模式已经是多年不变的固定模式,但目前流行的“互联网+”三明治教学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即通过互联网和教师的引导预习知识、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加深理解、教师指导拓展知识的三明治教学模式 [2] (即学习、实践、再学习)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搜集资源的高效、使用便捷以及带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加深理解的优势,提升学生对中医经典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中医经典思维,达到1 + 1 > 2的效果。这是一种新型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的熏陶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思想 [3] 。该模式主要是在教室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上忙碌起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最大化利用互联网可以共享专业资源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5] ,让知识双向传递,提高知识的传播率,不限时间、不限空间的有效沟通,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等变化得到密切关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6] 。

3. 传统教学模式在中医经典教学中的问题

3.1. 中医思维模式建立不足

对于中医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学好中医学,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是关键。要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传统文化的思维来看待宇宙,在看待疾病、健康时需要强化中医思维的运用。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这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关键,也是中医专业人才所必备的技能。要充分汲取我国的传统文化、领悟中医经典著作中的精华,中医传统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不可或缺的 [7] 。但是,当前许多医学生尚未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中医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在我国学生现有的教育体制侧重于数理化、自然科学教育,对传统文化教育缺失严重,导致学生所形成的思维模式极具科学性、逻辑性,同时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及培养中医临床思维时存在很大难度。其次,全国各大中医药院校受当前教育环境的影响,广泛采用西医院校的教育模式,同时进行西医、中医、基础课等课程的授课,在接受逻辑科学的思维模式时,再难建立中医思维模式 [8] 。最后,中医经典课程内容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与经典课程教学力度不足的反差,也使得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构建难以实现。

3.2. 经典课程重视度不够

目前,全国各大中医药院校对中医经典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一些学校重视中医经典的教育,单独开设 《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课程 [9] ,但有些院校出于其他考虑只开设少量经典课程,或者设为选修课程。一方面学生学习任务重,不仅要学习中医课程,还要兼顾西医课程,因此大大缩短对中医经典的学习。其次,因为教学时长的原因,为了保证基础课程的学习,学校会大大缩短经典课程的教学,而且传统的教育模式带动不了学生积极性,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对经典学习的重视程度大大降低,也丧失学习中医经典的兴趣。另一方面,因为学时安排,经典课程大多安排在大四讲授,此时,学生处于升学复习与临床实习阶段,由于经典理论学科并不属于复习大纲内容,临床实习又多接触西医,带教医生很少使用中医,因此学生极易出现“失经典、丢中医”的情况。而且,现阶段学生为了顺利毕业,也忙着做实验、做课题,难以分出精力来学习经典知识,因此对与中医经典思维模式的建立更是难上加难。

3.3. 经典临床经验不足

1997年国务院学会对中医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将《伤寒论》《金匮要略》与《温病学》三门合并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也体现了中医经典在中医临床中的重要性 [10] 。《伤寒杂病论》被历代医家尊为“方书之祖”,其对于外感、内伤杂病的论治备受历代医家推崇,据笔者统计,《方剂学》教材引用方剂中经方占总数的1/3,远高于其他著作,足见经方在临床中的应用之多。然而即便这门临床学科如此重要,除了一些重视经典的重点中医药院校单独设置了经典教研室,全国大多数中医院尚未设置,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也更看重对于西医知识的学习,即使是带教老师自身的中医经典理解也不够,加上临床工作强度大,中医院的临床医师在治疗一些疾病时也采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的方式,甚至不用中医方法,故一些学生尽管能够学习中医经典课程、参与临床实习,实践机会不多,无法融会贯通,用中医思维诊疗疾病,也很难培养中医思维模式 [11] 。

4. “互联网+”三明治教学法在中医经典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4.1. 课前准备

开课前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在网络平台上查找相关资料、与专业老师一起讨论设定中医经典课程内容,接着根据已制定的教学大纲查找相关优质视频、临床案例,联合使用互联网等相关平台建立学习群,将准备的资料转载到学习群等网络共享平台,供学生提前预习,使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有一定了解,利用学习软件对学生专业知识进行线上前测,了解学情,根据线上前测的情况设置问题。有研究表明 [12] ,这种“互联网+”三明治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对于教师而言,提前设计课后组卷,保证答题客观性,答案可手动或者自动公布,方便教师进行课堂设计 [13] 。

4.2. 课中教学

课堂中,为更好的管理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网络实名制签到打卡记录来确保考勤。基于对学生课程的前测以及课前预习情况,在学生完成课程设置的相关知识学习后,老师采取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方式在学习群发布相关知识讨论,学生根据学习到的知识以及上网搜索在线上讨论解答,并且课后可以在线上持续讨论,教师也可随时参与和解答,有研究表示,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临床理论与实践结合、优化教与学组合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14] ,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活动的持续性及活跃性。在讨论环节,老师根据讨论情况适时进行干预与反馈,确保讨论主题的正确进行,同时带动学生探讨和辩论的氛围,确保学生能够都参与到讨论中,输出自己的理解。讨论过程中,老师还要注意把握好平衡,防止个别学生主导发言,鼓励沉默同学加入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感、互帮互助。集中汇报环节对每个小组提供点评,避免直接给予答案,留下思考空间。在老师总点评环节,注重观点的提炼、重点的突出、查缺补漏、推展知识。相关案例表明 [15] ,在《黄帝内经》的课程教学中,三明治教学法增强了每位学生的专注力,讨论和分享锻炼了学生知识的吸收输出,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

4.3. 课后反思

课后,保留线上教学的全部资料记录,制定合适的课程评估方案分析“互联网+”三明治教学模式收获的教学效果,通过分析学生课堂活跃度、学生讨论问题的情况、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以及课后知识拓展情况,判断新教学模式的效果,根据分析结果,对于出现的问题合理提出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完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方面多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估。对于课程的问题设计以及讨论要进行灵活的调整,确保“互联网+”三明治教学法实施的流畅及多样化。相关研究表明 [16] ,在《温病学》的课程教学中,“互联网+”三明治教学法能够达到“盐溶于水”的效果,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锻炼与提高。

5. 总结

“互联网+”模式兴起的同时,不仅给高等教育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更带来了新的挑战。“互联网+”三明治教学法在教学设计上摒弃了教师的绝对优势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最大化。由于“互联网+”三明治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习惯了传统教授式的学生在最初接触夹心式教学时,会对收集资料和讨论的角色分工感到不知所措,在有限的时间里可能会处于无序的低效率状态。但一旦熟悉了课程的流程设计,线上线下学习的高科技与网络优势就会逐渐凸显出来,有效克服学生的惰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学过程也就更加流畅了。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互联网+”三明治模式可以摒弃地域限制、随时随地学习互动,让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权,合理规划自己的空余时间,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随时随地学习,如果对于线下课程没掌握的知识,线上软件上保留了课程学习记录,可以线上多次反复学习直至理解。这种方法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思考和探索新知识能力的新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断交流和沟通的方法 [17]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互联网+”三明治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一步步揭晓答案时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18]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强化自我认可,缩短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在传统教学法中,学生们大多时候只是一味地接受知识,很少将知识串联并且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而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灵活应变,有助于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19] 。对于要解决的复杂问题,有时候会涉及超纲知识或者之前学过已经遗忘的知识,学生需要自行去查阅资料,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时就体现了“互联网+”的重要性。在线上线下讨论中出现分歧时,学生们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通过沟通来消除分歧,共同进步 [20] 。合理运用“互联网+”三明治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提升学生临床思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提高教学质量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1] 。

“互联网+”三明治教学法的密切结合,相较于传统教学,教学过程更新颖,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讨论,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能够更好的提升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对中医经典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且通过交叉讨论、学习,组里各成员能够相互学习、交换意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提高了语言表达及应变能力,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助于与患者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的点评及进一步讲解,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深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列举分析临床案例,对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有一定的帮助。构建中医思维模式,提高中医临床实践能力,相比于传统教学,“互联网+”三明治教学是一种更优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中医基础扎实、掌握相关现代科学知识、具有创造性思维、科研能力强的智能结构型人才,值得推广应用。

基金项目

2022年三峡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何杨勇, 韦进. 英国高校三明治课程的发展及评述[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1): 113-118.
[2] 许瑜函, 朱慧, 谭梦晖, 等. “三明治”教学法设计下学生课堂参与分析[J]. 复旦教育论坛, 2016, 14(1): 107-112.
[3] 王晓艳, 曲丽辉. “三明治”教学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体系的设计[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6): 111-112.
[4] 孙晓光, 马重阳. 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医教育改革的思考[J]. 中医教育, 2020, 39(6): 35-41.
[5] 刘铁钢, 白辰, 于河, 等. 中医经典课程学习现状调查分析[J]. 中医教育, 2020, 39(4): 50-52.
[6] 胡尔西旦∙阿布都米吉提, 乌都木丽, 阿仙姑∙哈斯木. “互联网 ”背景下病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18): 169-171.
[7] 刘琰, 邢曼霞, 苏晴, 等. 强化中医经典教学对培养中医临床人才的意义[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 20(21): 1-2.
[8] 孔令娟, 计小清, 刘岩. 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培训在中医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1(6): 161-164.
[9] 王松, 张曙光, 马裔美. 强化中医经典教学培养中医临床人才[J]. 湖南中医杂志, 2018, 34(9): 125-127.
[10] 郭羽, 刘琪, 元海军, 等.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医院校“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微生物学通报, 2021, 48(2): 659-666.
[11] 赵歆, 罗和古, 吴秀艳, 等. 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 19(3): 4-6.
[12] 彭桂原, 钟成, 李松键. 三明治教学法在中医耳鼻喉科大班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2, 12(1): 58-60.
[13] 马钊, 黄海霞, 刘慧荣, 等. “互联网 ”背景下的生理学网络教学[J]. 继续医学教育, 2018, 32(1): 48-49.
[14] 陈自佳, 吴力群, 薛小娜, 等. 互联网 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学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 21(12): 7-10.
[15] 赵心华, 王庆其, 周国琪, 等. 对内经选读课程应用“明治”教学法的探索与思考[J]. 中医教育, 2015, 34(1): 38-41.
[16] 孙玉洁, 吕文亮, 刘林, 等. 基于课程思政的《温病学》“三明治”教学模式初探[J]. 时珍国医国药, 2022, 33(3): 713-714.
[17] 黄玮, 杨述华, 刘国辉, 等. Sandwich教学法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和探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6): 98-99.
[18] 叶菁, 郑晓南, 邱子芸, 等. 案例教学法在中医经典课程温病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3, 44(5): 100-104.
[19] 杨光富, 张宏菊. 案例教学: 从哈佛走向世界——案例教学发展历史研究[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8(6): 1-5.
[20] 艾华, 林大勇, 王树鹏, 等. 中医经典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9, 27(4): 690-691.
[21] 张庆祥, 崔一平. 张珍玉论中医经典学习与应用[J]. 山东中医杂志, 2021, 40(4): 33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