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现实路径探究
Exploring the Practical Path for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to Enhance Marxist Theoretical Litera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DOI: 10.12677/ces.2024.123167, PDF, HTML, XML, 下载: 19  浏览: 5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李子俊: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四川 南充
关键词: 大思政课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Major Political Science Course Marxist Theory Attainment
摘要: 高校思政课教师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是培育具有担当精神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思政课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思政课的本质特征。高校的思政课教师要具备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高尚的政治品格,强劲的政治敏锐力和政治执行力,在内在修养和外在塑造上下功夫,以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政治培训、实践研修和制度体系建设为核心,提高政治素养。“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指明了方向,本文将通过“大思政课”视域,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现实路径进行探究。
Abstract: Good political quality of teachers of Civ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cultivating new men of the times with a spirit of commitment, a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in Civ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lso an essential feature of Civ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s of Civics and Politics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have ideal beliefs and political standpoints, profound Marxist theoretical literacy, noble political character, strong political acumen and political execution, make efforts on inner cultivation and outer shaping, and improve political literacy by focusing on theoretical learning, teaching practice, political training, practical training and institutional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concept of “big ideology and politics class” has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teachers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class to improve their Marxist theoretical literacy, and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realistic path for the teachers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class to improve their Marxist theoretical literacy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big ideology and politics class”.
文章引用:李子俊.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现实路径探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3): 314-319.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3167

1. “大思政课”视域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意义

1.1. 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现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1]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们对教育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这也就意味着,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继续适应人们对更高层次教育的需求。目前我国高校的终极目标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校教育的发展要从改进人才培养计划、加强科研投入和提高服务水平三个方面入手,而实现这一目的,归根到底要靠高校师资力量的建设。高校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重要地位 [2] 。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其核心在于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使命。而树立怎样的道德、树立怎样的人格,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关注与思索的问题。“大思政课”理念指出,思政课教师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灵魂的育人骨干,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具有较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1.2. 培育具有担当精神的时代新人

“大思政课”的理念,强调的是把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覆盖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使之形成一个立体化、多元化的教育格局。高校思政课教师提高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目的在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想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2018年,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交流大会上再次强调:“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3] 青年群体是中国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广大青年的磅礴力量,让青年以无穷的热忱和昂扬的热情,为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就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教育活动来引导青年群体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通过加强对青年群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让他们在从事工作时,更好地将工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成为可以担当起国家振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1.3. 筑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处于指导地位 [4]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意识形态也随之涌现,社会上一些人深受影响,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感到迷茫、模糊、甚至是冷漠,政治信念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意识形态也出现了一些混乱,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也随之产生,主流思想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虽然目前形势有所缓解,但是思想工作仍然不能放松。高校思政教育仅仅依赖于德育课程是不行的,“大思政课”理念要求充分挖掘并运用其它课程思政元素,使德育课程与其他课程思政元素共同发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了各专业的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5] 。在高校里,思政课教师需要改变自身教育理念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沉下心来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感情和信念,把它与自身工作和生活结合起来,以教师的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正确态度,从而夯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提高社会主义思想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2. “大思政课”视域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存在的问题

2.1. 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素养不足

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没有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致精神“钙”缺失。而“大思政课”理念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是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相的最直接的载体,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又要担当起“教学者”与“传播者”双重重任。科学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并展现自身坚决的政治立场,才能在面对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群体时,在思想上真正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自身政治本色,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头脑清醒 [6] ;在实践中真正相信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根植于心中,在对与错之间始终保持正确的立场,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以“信仰”为核心,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真理。但是,目前一些新进入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本科和硕士期间,未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书籍进行了深入的阅读,也没有深入研究党的最新理论,导致未建立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不够扎实。此外,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历史虚无主义的抬头,新自由主义的飞扬跋扈,反马克思主义的泛滥,思政课教师的意识形态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有些高校的思政课教师没有能够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这就造成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最新理论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无法从总体上提高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2.2.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创新及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大思政课”理念指出,高校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力量,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的新形势、新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思考和探索,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做出贡献 [7] 。然而,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在科研水平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上却存在着学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已出版的前沿性文章及主持的国家级、教育部、省部级等课题多数为具有较强研究经历的中老年教师,而年轻教师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相对较低,总体而言,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创新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由于年轻教师自身素质的差异,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加强对党的理论传播、传播、应用等方面的认识。近年来,各院校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血液,但是,仅有部分高校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硕士培养点,师资力量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因此,高校必须从其它有关或相似专业的院校师资中抽调一部分到学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求,但是这也明显的削弱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应用。“大思政课”理念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还要与理论教学密切融合,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有效衔接,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年轻化,界限还不明确,这就造成了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推广、应用的实践中存在认识视角和应用方法上的问题。比如,一些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宣讲时,只是单纯地照着课本上的规章制度进行讲解,而忽视了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现实的联系,从而造成了在实践中的“僵化主义”与“本本主义” [8] 。上述问题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应用,从而影响了其教学效果。

2.3. 缺乏职业忠诚感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挚情感

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忠诚程度较低。马克思说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受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9] 。高校思政课教师一旦选择了这一职业,就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职业忠诚感,表现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政治决心。但是目前,由于金钱利益的诱惑,生存压力的压力,享乐主义的侵蚀,有些教师已经不再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保持着绝对的忠诚,只是将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当成一种兴趣,一旦有了更好的职业选择,跳槽到其它行业。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普遍存在着较低的专业忠诚感,这对提高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挚情感。真挚情感要体现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就是说,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思想上真正信服马克思主义和在实践上真正实践马克思主义。根据“大思政课”理念,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的认真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的理解,最后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将其作为人生的习惯与精神追求。但是当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挚情感,不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思想是行为的先锋,唯有真心喜爱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抱有理想与渴望,才能拥有坚强的政治意志与坚强的政治信念。但是,目前一些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在面对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的意识形态和艰深的语言阐述时,表现出了浮躁的心态,很难达到“稳坐冷板凳,痴读马列书” [10] 的状态。因此,要有牢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念是极其困难的,也很难以形成真正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感情。

3. “大思政课”视域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现实路径

3.1.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 [1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所以,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基础具备科学的思考方式,这就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认真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相关性、连贯性;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能力;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将其内在化为自身理论自觉与坚持,培养坚定的政治信仰与思想方式。根据大思政课的理念,要做一位合格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的研究,提高自身的基本理论素质,要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学原著,悟原理,让学生真正读懂读通马克思主义,这不仅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工作要求,更是高校德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

3.2. 建立科学完备的管理和培训机制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从体制上确保思政课教学质量。首先要完善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的准入机制,建议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严格把关,对所聘人员的政治素质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考察,对其政治素质的考察要高于对其工作能力的考察,在政治面貌上原则上要求是中共党员,对其政治素质要有最起码的要求。其次,在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等专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时,要注重政治素质的培养与训练,确保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第三,对高校新聘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推行“导师制”,习近平总书记的大思政课理念指出:“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新进高校的思政课教师都要经过学校的岗前培训,在上岗前要对其进行思想教育 [12] ,选拔政治素质好、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突出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担任新聘师资的指导教师,帮助新教师坚定人生信念,站稳讲台,夯实教书育人的根基。第四,针对这一特定的人群,党组织要加大对非党员的教育指导力度,通过个人申请和组织培训等方式,将其纳入到党的队伍中,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助新教师的身份问题。第五,要对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进行考核,并确立其退出机制。在评价思政课教师时,要注重政治素质,将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问题的教师清除,对那些无法胜任或者无法专心从事课堂教学工作的,准许其退出或劝其退出。

3.3. 加强政治素养和道德自我约束

“大思政课”的理念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任务是对高校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同时也是对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3] 。反之,就无法启发、引导、促进高校生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对此,思政课教师应以身作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思政课教师还应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严于律己,廉洁自律,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助力思政课教师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例如,组织定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活动,加强师资培训,推动学术交流,鼓励教师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等。同时,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受益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使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统一的人成为国家的思政课教师,从而真正地“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基本问题”,持续培养一支具备良好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

4. 结语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思政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随着“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需求也愈发迫切。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现实路径,以期为高校思政课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通过本研究,可以明确高校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内涵和标准,探究有效的提升策略和方法,建立长期、持续的机制和保障措施,从而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这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基金项目

本论文由西华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cxcy2023125)资助。

参考文献

[1] 谢爱莲, 刘应君. 英雄叙事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5): 91-93.
[2] 蒲清平, 黄媛媛.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进路[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3(11): 68-71.
[3] 黄运堪. 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意蕴与实施路径[J]. 科教文汇, 2023(1): 99-102.
[4] 杨文娟. 情怀教育: 高校思政课教学新取向与实施路径[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6): 116-119.
[5] 郭旭红, 李一凡.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探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2(5): 62-64.
[6] 李丽娜, 彭静静. 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 佳木斯高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2, 40(5): 208-211.
[7] 王永斌, 徐占元. 学习共同体: 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向度[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5): 86-90.
[8] 刘双. 思政课教师教学胜任力对教学效果影响研究——基于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思考[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2, 34(12): 32-37 68.
[9] 曲建武, 张晓丹. 着力建设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J]. 中国高校教学, 2022(4): 60-65.
[10] 王易, 岳凤兰. 建设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J]. 思想理论教育, 2020(5): 18-23.
[11] 任长群, 李金晶, 刘薇, 陈秀. 贵州民办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专业学习常态化探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3(1): 37-40.
[12] 赵正鹂, 孟瑶. 思政课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20(26): 62-63.
[13] 王芳仪. 论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路径[J]. 怀化学院学报, 2011, 30(6): 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