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证一码”在防雷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和意义
On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One Certificate, One Code” in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DOI: 10.12677/mse.2024.132043, PDF, HTML, XML, 下载: 16  浏览: 4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范传华*, 杨胜忠#:黔东南州气象局,贵州 凯里;杨昌达:麻江县气象局,贵州 麻江;胡贵黄:榕江县气象局,贵州 榕江
关键词: “一证一码”防雷安全监管作用意义“One Certificate One Code”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Role Significance
摘要: 易燃易爆场所的雷电防护和防雷安全监管在安全生产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多数易燃易爆场所建在郊区、乡镇及边远山区,给防雷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安全风险。通过运用“互联网 防雷监管”,建设防雷安全监管数字化平台,推行“一证一码”模式以强化部门防雷安全监管责任和易燃易爆企业的防雷安全主体责任落实,解决在防雷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问题,减轻企业负担,提高防雷安全监管效率和服务质量,接受社会和行业监督,在防雷安全监管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和较好的应用效果,具有较好的应有前景和推广价值。
Abstract: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of inflammable and explosive places are very important work in production safety. Most inflammable and explosive places are built in suburbs, towns and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 which brings greater difficulties and safety risks to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Through the use of “Internet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the constru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digital platfor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ne certificate, one code” model to strengthen the department’s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responsibilit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main responsibility of flammable and explosive enterprises, solve the safety risks and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work, reduce the burden of enterprise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and service quality and accept social and industry supervision, in the lightning safety supervision work, it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nd better application effects, and has good prospects and popularization value.
文章引用:范传华, 杨昌达, 胡贵黄, 杨胜忠. 论“一证一码”在防雷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和意义[J]. 管理科学与工程, 2024, 13(2): 411-416. https://doi.org/10.12677/mse.2024.132043

1. 引言

雷电灾害,是一种气象灾害,雷电已被国际电工委员会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成为目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危化行业发生不少雷击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2020年5月16日,辽宁抚顺一危化企业雷击起火;2017年7月24日,山西晋中一危化企业雷击起火;2007年5月24日,浙江宁波镇海储备库一罐体因雷击起火;2006年8月7日,江苏南京一油罐因雷击起火;2022年8月5日,古巴一储油基地因雷击起火;2021年3月29日,印尼一炼油厂因雷击起火。

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涉及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2016年,《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国发[2016] 39号)文件公布,进一步明确了气象部门的防雷许可范围和监管职责:油库、气库、弹药库、化学品仓库、烟花爆竹、石化等易燃易爆建设工程和场所,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场所,以及雷电风险高且没有防雷标准规范、需要进行特殊论证的大型项目,仍由气象部门负责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许可 [1] 。气象部门负责监管对象均为易燃易爆场所,雷电灾害风险大,安全防护要求高,每一个审批项目、每一个环节都要以安全为前提,不能有丝毫疏漏,因此,加油加气站、油库、气库、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场所(以下简称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的雷电安全防护和防雷安全监管在安全生产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加强防雷安全监管,防止或减少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或损失是气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2] 。

2. “一证一码”建设情况及功能

2.1. 防雷安全监管依法履职要求

防雷安全监管是《气象法》赋予气象部门的重要行政管理职能,《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要求要加强防雷安全监管,《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贵州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23年1号)文件中要求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加强防雷减灾工作,将防雷减灾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安全监管考核,建设防雷安全监管平台 [3] ,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水平安全保障,数字化监管是气象部门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途径。

2.2. 防雷安全监管现实需要

目前,黔东南州防雷安全重点单位454余家,全州16个县市,防雷安全监管人员少,很多防雷安全监管人员身兼数职,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局限的工作实践,使基层防雷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难于得到提高。虽然这几年各级气象主管机构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尽快提高队伍业务技术素质,但防雷安全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快速发展的防雷业务与防雷行政执法工作需求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4] ,满足不了监管要求,存在监管力量不够、能力不足、监管手段单一、漏监管或少监管的现象;多数防雷安全重点场所建在郊区、乡镇及边远山区与办公场所距离较远,相关防雷安全资料档案异地存放,造成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和气象部门在对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开展综合安全督查检查时现场无法查阅防雷安全资料;一些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为减少成本,每年只开展一次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法律法规要求易燃易爆场所一年二次检测),常存在逾期未检测、不检测的现象;从2016年防雷体制改革后,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检测人员技术专业程度良莠不齐 [5]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内容不全面、达不到相关技术要求或者不足以支持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结论的,甚至出具虚假报告,还存在无资质或超资质对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装置开展安全检测,防雷装置的安全质量得不到保障;黔东南各级人民政府将防雷减灾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监管考核,常规防雷安全监管模式适应不了现有的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以上存在的问题,给州县两级气象部门的防雷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安全风险和挑战,破解这些问题,急需推动智慧、高效的数字化监管。

2.3. 防雷安全监管顺应数字化转型

自《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出台实施后,防雷安全监管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由事前审批为主朝着事中事后监管方式的转变,也就是在实现“放”的同时,比较注重事中事后的监管形式的转变 [6]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能力是当前中国政府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必须强力推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新型监管体系框架内,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建立完善监管机制 [7] 。2022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 14号)文件,全面部署数字政府建设 [8] ,为防雷安全监管数字化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推进防雷安全监管数字化改革恰逢其时。气象部门应当创新防雷监管方式,建立完善防雷安全监管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工作 [9]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互联网 + 监管”,提高防雷安全监管的覆盖面和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实现监管方式向信息管理集约化、智能化、精准化转变。

结合黔东南州防雷安全监管工作实际,分析当前防雷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工作现状 [10] ,建设防雷安全监管平台,通过数字化助力防雷安全监管工作。2020年黔东南州气象局开发“黔东南州防雷安全监管一码通”系统(以下简称监管平台),运用“互联网+”,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实现“线下”与“线上”信息共享。用户对象面向全州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共用一平台,推行“一证一码”的形式,在线监督管理全州防雷安全重点场所防雷装置运行情况等,达到“线上可查线下可看”的目的,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防雷安全监管数字化平台,有效提高了防雷安全监管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技术直观、方便、快捷,增强了监管与服务的时效性。主动接受行业和社会监督,任何安全监管部门均可通过手机扫码,查看防雷安全相关信息及企业防雷安全的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该科研项目获得2020年贵州省气象局三类创新项目,2022年贵州省气象科技成果评价为良好,并在其他地州推广应用。

“一证一码”,一证就是《雷电防护装置安全监督证》;一码就是二维码。《雷电防护装置安全监督证》版面主要包括二个功能模块:一是版面显示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名称、受检场所及地址、防雷类别、检测周期、登记机关。二是显示二维码,监管部门将防雷安全重点单位、防雷装置检测报告及防雷装检测机构等信息录入该系统,每一个监管对象生成一个二维码,然后印制到《雷电防护装置安全监督证》上,受检单位张贴到办公场所醒目的位置。前端二维码扫码查询界面主要运行在手机上,显示受检单位的雷电防护装置安全信息 [11] ,内容包括:监管对象、受检地址、防雷类别、防护场所、防护措施、检测日期、有效日期、检测报告编号、检测机构、资质等级、合格情况、整改意见、防雷行政许可备案、监管部门等。截止目前,黔东南州气象局为全州454家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免费办理《雷电防护装置安全监督证》。

3. “一证一码”的作用

3.1. “一证一码”直接体现气象部门的防雷安全监管职能及现实需要

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的原则,气象部门切实履行落实防雷安全监管职责,具有负责职责范围内建设工程和场所、设施的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与竣工验收许可;对本行政区监管职责范围内防雷安全重点单位进行公示;督导监管职责范围内防雷安全重点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清单;开展防雷安全检查、防雷安全监管工作档案管理;对所在辖区域内从事防雷技术服务活动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单位进行监督管理等工作。

“一证一码”实施是符合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是促进防雷安全监管法治化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是全国防雷减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重要补充,是防雷安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能够直接反映气象部门的防雷安全监管职能的工作。

“一证一码”实施是解决县级气象部门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的人员少、能力不足、方式单一、少监管、漏监管、防雷安全资料档案异地存放现场检查无法查阅、落实防雷安全监管责任等问题的现实需要,形成州县两级一体化的防雷安全监管体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避免或减少雷电灾害事故的发生。

“一证一码”实施是气象部门通过数字化助力防雷安全监管,是强化对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监管手段,为全州开展防雷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12] ,提升监管部门在风险感知、科学决策和行政执法等方面能力,实现高效、精准、智能的监管目标。

3.2. “一证一码”强化气象部门的防雷安全监管责任落实

“一证一码”既具有防雷安全监管的行政性,也具有一定的技术性。易燃易爆场所因雷击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火灾、财产损失或爆炸,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从源头把好新建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场所的雷电防护装置的安全质量尤为重要,把防雷安全关口前移,控制雷电灾害发生的风险,不仅要求防雷安全监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及技术水平,还要有切实可行的防雷安全监管措施,确保雷电防护装置的质量。投入使用前,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评价、设计审核、跟踪检测、综合检测及竣工验收等工作必须按照防雷行政许可审批流程申请办理备案;投入使用后,防雷安全重点单位是否定期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检测机构对防雷装置开展年度安全检测,检测报告是否通过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合格,确保雷电防护装置的安全有效。各县级气象局将其辖区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的相关防雷安监管信息录入监管平台,将事前审批、事中事后监管责任落实、落细、落到具体的点上,最终实现让企业感到无事不扰,但监管又无处不在,达到防范化解雷电安全风险的目的。

监管部门每月可通过监管平台对辖区防雷安全重点单位进行靶向监管调度,到检测日期且未开展检测的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并通过“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微信群”或者电话及时告知,并督促其整改,避免出现超检或漏检现象,确保防雷安全。

4. “一证一码”的意义

4.1. 实现对企业减负和增效

利用“一证一码”实现防雷安全监管由现场查阅资料档案向网络监管、大数据分析、高效规范管理转变,通过扫码,能快速全面掌握防雷安全监管相关信息、防雷设施的运行状态及防雷安全资料存放,减轻企业迎检负担,真正做到“管到位”、“服到位”,得到用户和相关安全监管部门的认可和肯定。当地商务局已将《雷电防护装置安全监督证》纳入全州加油站的年检要件和检查中。

4.2. 强化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的主体责任落实

利用“一证一码”实现对防雷重点单位的防雷安全日常动态监管,使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的防雷安全主体责任真正落地生根。各县级气象局建立行政区域内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信息库,并录入监管平台,会自动分析录入的防雷安全监管信息,通过研判防雷安全风险隐患,实现对企业的防雷安全管理信息及防雷设施的运行情况全面动态监管,系统自动提前预警到期开展防雷装置安全检测工作,让企业第一时间知晓,及时整改,消除雷电安全隐患。

5. 结束语

“一证一码”是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实现“互联网 + 防雷监管”模式强化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着力解决在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切实防范化解防雷安全风险。近年来,通过其运用,在防雷安全监管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和相关文件要求的有效做法,在进一步落实部门防雷安全监管责任和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主体责任,更好发挥防雷减灾在保障国家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基金项目

贵州省气象局省市联合科研基金项目黔气科合SS [2023] 33号:山区山洪致灾机理及预报预警技术研究资助。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6/28/content_5086435.htm, 2016-6-28.
[2] 刘晓华. 应用大数据加强防雷安全监管研究[J]. 信息记录材料, 2021, 22(3): 141-142.
[3] 贵州省人民政府. 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贵州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
https://www.guizhou.gov.cn/zwgk/zcfg/szfwj/qff/202301/t20230106_77862030.html, 2023-01-06.
[4] 李明军, 周晓明. 防雷减灾管理存在的问题[J]. 现代管理, 2014, 4(2): 9-12.
[5] 卢敏, 何小荣, 邓小清, 等. 防雷体制改革后对防雷检测公司的技术监管[J]. 中国航班, 2022(19): 188-190.
[6] 刘洋, 谷建伟. 新形势下气象部门的防雷工作探讨[J]. 南方农机, 2017, 48(20): 66-67.
[7] 李路. 以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政府事中事后监管能力研究[J]. 理论导刊, 2019(9): 46-52.
[8]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6/23/content_5697299.htm, 2022-06-23.
[9] 金卫东. 强化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的若干思考[J]. 农家参谋, 2019(19): 129.
[10] 王万超, 陈斌. 关于气象防雷工作的几点反思[J]. 南方农业, 2017, 11(2): 109-110.
[11] 杨胜忠, 刘埙勋, 范传华. 二维码技术在防雷安全监管系统中的应用[J]. 现代信息科技, 2022, 6(8): 120-125.
[12] 罗伟, 陈益, 郭媛. 广西气象部门防雷安全监管平台设计与实现[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9, 40(3): 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