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施工噪声污染治理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from Night Construction
DOI: 10.12677/ojls.2024.123262, PDF, HTML, XML, 下载: 21  浏览: 50 
作者: 陈贤昕: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宁波
关键词: 夜间施工噪声污染立法规范行政执法司法途径Night Construction Noise Pollution Legislative Norms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Judicial Channels
摘要: 建筑施工噪声对于民众的生活影响很大,尤其是夜间相对安静的环境,噪声污染更加明显。本文从夜间施工噪声污染的成因和危害出发,就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方面对夜间施工噪声污染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因此,国家、社会和企业为应对夜间施工噪声污染问题应在以上四方面通力合作,以期实现夜间施工噪声污染的有效治理。
Abstract: Construction noise has a great impact on people’s lives, especially in the relatively quiet environment at night, noise pollution is more obvious.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auses and hazards of noise pollution from night construction, analyzes the nighttime construction noise pollution from four aspects of legislation, law enforcement, justice, and law enforcement,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herefore, the state, society and enterprises should cooperate in the above four aspect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nighttime construction noise pollu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from night construction.
文章引用:陈贤昕. 夜间施工噪声污染治理研究[J]. 法学, 2024, 12(3): 1834-1838. https://doi.org/10.12677/ojls.2024.123262

1. 引言

根据生态环境部最新发布的《2023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后简称《报告》),“2022年,全国声环境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96.0%,夜间为86.6%,同比分别升高0.6个和3.7个百分点”。夜间的噪声污染虽然通过长时间的治理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相比于昼间的情况仍有差距。《报告》还指出,“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各渠道各部门合计受理的噪声投诉举报约450.3万件,从投诉类型来看,社会生活噪声投诉举报最多,占67.5%;建筑施工噪声次之,占25.1%” [1] 。由此可见,夜间建筑施工噪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的生活,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2. 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成因

建筑施工过程主要涵盖土石方、打桩、结构和装修四个阶段。目前,在我国,对这四个建筑施工环节的噪声限值都有明确规定 [2] 。然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大型机械设备如打桩机、推土机、挖掘机等机器必不可少,这些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机械噪音。同时,多种机械设备的运作使噪音达到一定分贝时,将对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3] 。特别是在夜间,结构阶段因工艺需求或特殊需要而进行的夜间施工,其噪音影响可能导致居民无法正常休息。

建筑施工现场的噪声一般在90分贝以上,甚至高达130分贝,而结构阶段建筑施工场界夜间噪声限值为55分贝 [4] 。因此,即便施工单位符合条件并获得夜间施工许可,仍可能产生较为严重的噪声污染,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

3. 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危害

建筑施工噪声之所以被视为污染,是因为在施工中产生的噪声超出了国家规定的红线,并对居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危及居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5] 。了解这些危害,有助于提高施工单位和居民对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认识。

首先,夜间建筑施工的噪声会对附近居民的生活产生严重干扰。它影响了居民的正常作息,尤其是晚上的休息时间。这种干扰不仅会降低了居民的睡眠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的居民可能会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他们的健康状况。其次,夜间建筑施工噪声对社会秩序也产生不良影响。由于噪声的干扰,居民们可能会对附近施工单位产生不满情绪,导致投诉和纠纷的增多。这种情况可能使社区关系紧张,甚至引发更严重的社区纠纷。此外,噪声还可能对周边的商业活动和交通运输产生负面影响。商家和乘客可能会因为噪声问题而减少在附近的消费和出行,从而影响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6] 。由此可见,夜间建筑施工噪声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健康、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夜间建筑施工噪声的监管,确保施工单位在遵守规定的同时,也能充分考虑到周边居民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夜间建筑施工噪声对居民生活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营造一个和谐、宁静的居住环境。

4. 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立法防治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为了有效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等相关问题,我国政府专门出台法律对其进行规范。

1989年,《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该条例首次在法律层面对噪声污染进行了整体性的规范,该法律的出台在防治环境噪声污染、改善生活环境和保障人体健康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7]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条例的第21至25条系统规范了建筑施工噪声防治问题,将其纳入噪声污染防治的范畴,促进了建筑施工噪声防治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的行政部门进行相关的执法工作提供了法律基础,但是总体来说其对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规定相对较为简略。

基于《条例》,为更有效地防治噪声污染,1996年10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该法为更全面、系统地防治噪声污染提供了法律基础。该法明确规定了建筑施工噪声的排放标准、申报程序、管理责任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该法还对夜间建筑施工污染防治进行了大概的限定,规定了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 [8] 。这些条文为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构建了体系化机制,标志着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制度的建立。

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新噪声法”),并于2022年6月5日正式实施。新噪声法对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监管要求更加细化、明确和严格 [9] 。首先,将噪声污染防治费用纳入工程造价,明确建设单位的责任;其次,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振动、降低噪声,并制定具体的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最后,明确了夜间施工的要求,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禁止夜间施工,除非因生产工艺要求或其他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的抢修、抢险施工作业等。

针对夜间噪声污染防治管理,新增规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契机。我国地方政府依据相关法规,针对本地区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问题展开深入探索,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规章条例。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体系向专业化、系统化的发展方向迈进。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立法依据随着时代发展在历史演变中逐步完善,以期达到环境有效治理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双重目标。

5. 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执法对策

政府作为执法部门,首要任务便是明确法律规范的主体与范围。根据新噪声法第七十七、七十八条规定,针对夜间施工违法产生噪声污染的行为,应由“工程所在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实施处罚,处罚措施包括“责令改正”及“罚款” [10] 。法规明确了罚款金额的区间,并对罚款额度作出统一规定,有利于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在此范围内制定。同时,主管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并对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确保施工单位和建筑工地施工人员充分了解新噪声法中关于建筑施工噪声的规定、排放标准及收费标准,以提高自觉减少噪音污染的意识。与此同时,设立举报电话或应用网络大数据平台,鼓励居民和相关利益方积极举报夜间建筑工地噪声污染问题,尽快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处理对于相关部门而言不失为一种办法。

各地政府在进行监管的过程中需要构建起多部门协同执法机制与信息共享平台。首先,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与区块链等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各责任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升夜间建筑噪声污染监管领域的网络技术应用效果。其次,加快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信息共享机制,提升监管体系的效能。此外,各管理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应相互协作,共同致力于改善民生福祉,防治夜间噪声污染,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在遇到专业技术问题时,相关技术部门应提供业务指导与技术支持。

6. 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司法途径

夜间施工噪声污染在法律层面属于侵权行为。现行法律规定的侵权救济大致可分为三类:公权救济、私权救济、司法救济。公权救济是指通过行政公权力介入来实现救济,包括行政调解、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等措施;私权救济是指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救济,不包括诉讼方式,例如当事人自行和解、调解、环境仲裁等;司法救济则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三大途径。在我国,针对噪声侵权的救济主要依赖于行政公权救济,环境行政主管部门通常采取行政调解或行政处罚来处理噪声侵权纠纷。受害者一般倾向于通过投诉、上访等途径申请行政机关介入,以迫使涉案企业让步。然而在实践中,司法救济由于其耗时长,流程复杂等原因,并未能得到受害者的重视,其在救济过程中的功能也未得到充分体现 [11] 。

在现行司法实践中,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案件的裁判主要依据新噪声法的第二条、第八十六条、第八十八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等法条,并参照全国各地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噪声排放标准进行认定。《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四条明确了环境侵权的责任形式。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环境侵权适用该法中的十种民事责任方式,涉及噪声侵权时,新噪声法第八十六条规定受到噪声侵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侵权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这项规定相较于先前法律仅有的“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两种承担方式,更加完善。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司法救济在程序上也应在遵循法定程序的基础上,满足当事人的合理要求,最终达成合理的法律裁决,以实现公平正义。

7. 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守法角度

夜间施工噪声污染的主要源头在于建筑施工单位的不合理施工。这种不合理的施工行为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种:首先,工地的管理不善,部分施工现场没有采取有效的噪音控制措施、工作设备维护不良,很容易导致夜间施工噪声的超标,形成污染。其次,工地人员的素质不高,部分建筑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施工方式野蛮,甚至以施工许可为挡箭牌,对居民的抗议置若罔闻,未能认真遵守夜间施工的相关规定。最后,进行超时施工,即在规定的施工时间范围外进行施工,部分施工单位因天气、交通等原因,选择在夜晚甚至凌晨开工建设,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12] 。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建筑施工夜间作业噪声污染问题,施工单位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从源头把控噪声污染。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合理规划施工时间,在规划建筑项目时,应尽量避免在夜间进行施工,除非有特殊情况必须在夜间施工,否则应优先选择在白天进行施工。第二,采用低噪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选择使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具,以减少施工噪音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第三,优化施工工艺,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和流程,减少物体移动、碰撞等活动所产生的噪音,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降低噪音污染。第四,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运行良好,减少因设备老化或故障所引发的噪音。第五,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置隔音屏障或者采用隔音材料,以减少噪音的传播和扩散,保护周边居民的安宁。第六,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施工现场秩序井然,减少不必要的噪音污染。第七,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监测系统、远程控制技术等,实时监测施工现场噪音水平,并及时调整施工措施,以降低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问题,对于施工单位而言需要综合采取合理规划、科技应用、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等多方面的措施,以实现施工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8. 结语

时至今日,夜间施工噪声污染问题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亟待解决。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社会和企业应共同努力,积极沟通与合作,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方面着手,切实加强建筑施工夜间作业产生的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具体而言,应在法律设立、政策落实、施工管控、环境监测等方面加大力度,以期实现夜间施工噪声污染的有效治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23年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EB/OL].
https://www.mee.gov.cn/hjzl/sthjzk/hjzywr/202307/t20230728_1037443.shtml, 2023-07-28
[2] 崔靖晗. 有关夜间噪声污染行政执法难的问题治理[J]. 区域治理, 2019(52): 105-107.
[3] 秦涵祥. 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污染问题与对策探讨[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15): 273.
[4] 顾春铵. 建筑施工夜间作业噪声污染纠纷的成因及管理对策[J].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04(2): 71-78.
[5] 张守斌, 魏峻山, 胡世祥, 等. 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现状及建议[J]. 中国环境监测, 2015, 31(3): 24-26.
[6] 楚晨. 夜间施工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分析[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 29(2): 1-3 85.
[7] 门娟宁, 董少谋.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依据[J]. 陕西环境, 1996(4): 12-13.
[8] 刘创.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 危害、成因及其立法规制[J]. 法制博览, 2018(25): 37-38.
[9] 张益鑫, 杜超, 单凯. 新噪声法下江苏省夜间施工噪声防治难点探析[J]. 环境科技, 2022, 35(5): 44-47.
[10] 杨妮. 就建筑施工噪声及社会生活噪声浅谈几点关于《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修订的问题及建议[J]. 环境科学导刊, 2021, 40(4): 38-41.
[11] 吴永静, 刘华. 试论我国噪声污染侵权救济的局限及完善[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5(4): 42-47.
[12] 骆晨. 浅析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J]. 现代盐化工, 2021, 48(1): 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