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成效认可程度调查研究——基于性别差异视角
A Survey and Research on the Recognition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towards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Work—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der Differences
DOI: 10.12677/ae.2024.143453, PDF, HTML, XML, 下载: 23  浏览: 54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杨 艳: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公室,广西 南宁;覃存民, 陈 铁:南宁学院党委办公室,广西 南宁
关键词: 德育评价性别差异Moral Education Evaluation Gender Difference
摘要: 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感知和评价,分析在性别差异视角下德育工作的影响。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编制调查问卷并结合访谈,对实施“四导”德育工作体系的南宁学院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南宁学院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德育态度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德育方式,提高德育工作效能。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erception and eval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owards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of mor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der differences. The study adopted a descriptive analysis method, compiled a survey questionnaire, and conducted interviews to investig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our guidance” moral education system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Nanning University. The survey data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evalu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ttitud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in Nanning University. Targeted moral education methods should be adopte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work.
文章引用:杨艳, 覃存民, 陈铁. 大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成效认可程度调查研究——基于性别差异视角[J]. 教育进展, 2024, 14(3): 839-84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3453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明确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2] 。高校德育高质量发展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3] 。导向正确的德育教育是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人才的重要基石 [4] 。高校要回归育人本质,把立德树人贯穿高等教育的全过程 [5] 。深化教育改革创新,高校必须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6] ,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

以往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德育效果上存在一定差异。如丁彩瑶 [7] 认为在“道德情感”上男生更为淡漠,女生的“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存在不一致性。胡善菊 [8] 等发现男女大学生在网络利用与网络伦理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王莎莎 [9] 认为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忽视学生的性别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张科 [10] 调查分析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性别差异的现状,认为高校应有的放矢地帮助男女学生解决各自不同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张小宝 [11] 等发现将性别敏感作为新时期高校德育体系的新理念,有助于更好地实现高校德育的育人功能。郭玲 [12] 认为从性别角度审视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开阔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野,而且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南宁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民办高校,以培养“做人有品格、就业有本领、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其中,“做人有品格”成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任务。近年来,学校在探索民办高校德育工作中,采用“四导”德育工作体系,以“四导”(引导、倡导、指导、辅导)工作为抓手,统筹“十大育人”体系,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形成德育生态化创新路径。通过德育工作的推进,本研究着重以南宁学院为调查对象,研究创新实施德育工作后大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认同程度,及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德育工作感知情况和德育工作成效评价上的差异。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针对南宁学院大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成效认可程度进行了大样本调研。通过电子问卷的方式,收集大量学生反馈,以评估大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感知及评价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共收集1534个样本,筛选错填、漏填等无效样本外,剩余1451份有效样本,有效率为94.6%,有效样本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具体分布情况如下表1

在有效样本中,大一新生占35.8%,即520人;非大一新生或毕业生的比例为56.5%,共820人;毕业生则占7.6%,共111人。性别比例方面,男大学生占53.4%,共775人;女大学生占46.6%,共676人,性别上相对平衡。大学生干部占33.6%,共488人,非大学生干部的比例为66.4%,共963人。从政治面貌的分布来看,中共党员占2.3%,共33人;共青团员占绝大多数,达到79.3%,共1151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人数各占0.2%,即3人;群众占18%,共261人。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survey subjects on demographic variables

表1. 调查对象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分布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对高校德育工作成效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共包含三个部分,分别为基本人口信息(4题,包含年级、性别、是否大学生干部、政治面貌四个方面)、大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感知情况(1题)和大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1题),所有题目均采用单选题的方式进行评价,问卷经过多位具有五年以上德育工作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和专家编制并修订而成,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2.3. 统计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调查方法,通过问卷收集大学生对学校德育“四导”工作体系的应用现状数据。采用频数分析和卡方检验等方法对普通高校德育工作的感知、工作成效评价及其性别差异情况进行分析,以发现大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感知和工作成效的评价现状及性别差异。

3. 研究结果

3.1. 整体情况分析

1) 大学生对高校德育工作态度感知情况

了解大学生对高校德育工作态度的感知情况,对于评估大学生对于高校德育工作的认可程度非常重要。本研究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1452名大学生对于高校德育工作态度的感知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有1050名大学生(占比72.4%)认为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学校在德育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关注和资源,将其视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核心。有368名大学生(占比25.4%)认为学校比较重视德育工作,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观察到学校对德育的重视和强调,虽然这种重视程度可能稍低于前一组大学生的感受。仅有33名大学生(占比2.3%)认为学校不太重视德育工作。这一比例虽然较低,但仍旧提示学校德育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或不足,需要学校进一步调查和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德育工作能够全面而有效地落实。

Table 2. Statistical results of perceived attitudes of college students towards school moral education work

表2. 大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态度感知情况的统计结果

2) 大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评价

了解大学生对高校德育工作成效的评价情况,是评估大学生对于高校德育工作的认可程度的重要题项。本研究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1452名大学生对于高校德育工作成效的评价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Table 3. Statistical results of college students’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work

表3. 大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成效评价的统计结果

有972名大学生(占比67%)认为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四导”德育工作体系,并具备了施行“四导”的基础。这一高比例反映了大学生们普遍认同学校在德育工作方面的努力和成就,认为学校在德育方面已经建立了一套初步有效的工作体系,为后续的深化和完善打下了基础。有416名大学生(占比28.7%)认为学校虽然形成了一定的德育工作方式,但这些方式还未能凝练成具体的理论和可操作的工作体系。这表明,虽然学校的德育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但在理论支撑和实践操作上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整合和系统化以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有47名大学生(占比3.2%)认为学校未能探索出有效的德育工作路径,且未看到其成效。这一小比例的反馈提示,尽管学校在德育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仍有部分大学生未能感受到这些努力的成果,可能是因为德育工作的实施和传达存在着某些障碍。还有16名大学生(占比1.1%)选择了“其他”,包含了对德育工作有着不同看法或具有特殊情况的大学生意见。

3.2.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学校德育工作感知作用上的差异

本研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态度感知情况上的差异,两个变量分别是性别(男、女)和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态度。结果见表4

Table 4. Differences in perceived attitudes towards school moral educ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chi square test)

表4.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学校德育工作态度感知情况上的差异分析(卡方检验)

在认为学校“高度重视,‘做人有品格’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首位”的选项中,男、女学生占比分别为54.70%和45.30%。这一分布没有提供显著性值,但从数据上看,男性大学生在这一选项上的比例略高于女性。认为学校“比较重视,会在各学习、工作环节强调德育的重要性”的男、女生占比接近。对于“不太重视,没有具体措施落实德育工作”这一选项,男学生的计数为21,女生为12,占比分别为63.60%和36.40%,从计数和百分比来看,男学生相较于女生似乎更倾向于认为学校在德育工作方面不太重视。

总体而言,尽管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学校德育工作态度的感知情况,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态度的感知情况上仍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对于“不太重视,没有具体措施落实德育工作”这一选项比例上,男生明显更倾向于认为学校不太重视德育工作。

3.3.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学校德育工作成效评价上的差异

继续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成效评价上的差异,两个变量分别是性别(男、女)和对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评价(见表5)。

56.10%的男生认为学校“已初步形成‘四导’工作体系,具备施行‘四导’的基础”,男生相较于女生更倾向于认为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德育工作体系。53.60%的女生认为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德育工作方式,但未形成具体理论和可操作的工作体系”。在“未探索出德育工作路径,未看到成效”这一选项中,男、女生占比分别为55.30%和44.70%,更多男生持学校德育工作未见成效的观点。在“其他”评价选项中,男、女生占比分别为68.80%和31.30%。虽然样本量较小,但这可能表明男生相对于女生有更多的其他类型评价。

Table 5.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work among college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chi square test)

表5.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上的差异分析(卡方检验)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显著性为0.006,意味着性别与这一评价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女生更倾向于认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虽有实践但缺乏理论和可操作性。

4. 讨论与结论

结合在南宁学院的实地走访,笔者发现:

1) 南宁学院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高度重视或比较重视德育工作,学校的德育工作在大多数大学生中有着良好的认可度。同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在德育工作方面已有积极进展,特别是在建立“四导”德育工作体系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访谈到感触最深的德育活动,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落实有力,同时校园文化工作是一大亮点,包括“践行传统美德,坚定文化自信”等主题文化活动、不孤志愿服务活动、班风学风营造活动、书香南院读书活动、开学典礼、军训、三下乡等社会实践、“英雄正气,谁来薪火相传”主题讲座等。然而,也有小部分大学生指出德育工作尚存在不足,如存在“面子工程”、深入基层宣传不足等,使人未能感受到德育工作的成效,这需要教育管理者关注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2) 南宁学院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学校德育工作态度的感知情况,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仍存在一定差异,男生更倾向于认为学校不太重视德育工作;在德育工作成效评价上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女生更倾向于学校的德育工作虽有实践但缺乏理论和可操作性。结合走访实际,男生在反馈学校是否重视德育工作、是否达成一定成效上,情绪更为直接,“是”或者“否”的态度更为坚定;女生则更注重实施“四导”德育工作体系的细节和具体措施给予她们的真正感受。男女生在认同深度上,男生更为敏锐直接并带有批判性,女生则更为平和。在访谈中,男生更多表达希望思政课程或实践活动可以增加更多校外实践内容,如“传承英雄正气新体验”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专题调研等;女生则认为应更注重理论体系的建立,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同时加强宣传、交流和分享。

立德树人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特别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巨大影响,也给高校德育工作改革与创新带来巨大挑战 [13] 。高文苗 [4] 认为,高校应依托于建立健全高质量的德育评价体系、德育赋能机制以及德育浸润模式的路径,着力为高校德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王东 [5] 认为,高校要建立科学的德育教育体系,推动自身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应忽略性别差异,应有的放矢地帮助男女学生解决各自不同的思想和心理问题 [10] 。应将性别敏感的教育理念融入德育实践中,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载体等层面探索建构性别敏感的高校德育体系 [11] 。笔者认为,德育工作者应深入研究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着重注意性别不同带来的共性和差异,多层次、多角度、针对性采取更为贴近实际的措施,充分发挥德育主导性作用,调动大学生主体行为意识,推进立德树人有效落实。

基金项目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民办高校德育生态化创新路径研究——以南宁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20KY6400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课题组.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9: 176.
[2]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26(001).
[3] 高文苗. 高校德育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与方向[J]. 中国高等教育, 2021(23): 41-43.
[4] 王东. “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德育线上教学模式的创新优势——评《“互联网 ”时代高校德育实践创新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 2021(10): 1164.
[5] 刘瑞, 周海亮. 以立德树人为根基的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建构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3): 82-84.
[6] 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8: 7.
[7] 丁彩瑶. 大学生道德选择状况调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中国计量学院, 2014.
[8] 胡善菊, 郭继志, 董毅, 等. 当代大学生网络利用及网络伦理的性别差异分析[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3, 26(6): 735-737.
[9] 王莎莎. 性别差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 2015.
[10] 张科.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性别差异调查分析[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18): 51-53.
[11] 张小宝, 闫玉, 等. 性别敏感: 新时期高校德育体系的新要求[J].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8(2): 92-96.
[12] 郭玲. 吉利根性别伦理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 [硕士学位论文]. 天津: 天津师范大学, 2012.
[13] 马道远. 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模式构建探究[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9(29):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