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医学院校中青年教师师德培养路径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Teachers’ Morality in Medic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DOI: 10.12677/ns.2024.134051, PDF, HTML, XML, 下载: 29  浏览: 57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商 丽: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湖北 十堰;陈 冰*:十堰京中实验学校德育处,湖北 十堰
关键词: 医学高校中青年教师师德培养Medical Colleges Young and Middle-Aged Teachers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摘要: 教师是兴教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中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和中流砥柱,其道德成长和专业成长是内生一致的。高等医学院校是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合格卫生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重要阵地,师德培养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师生调研分析,发现师德状况整体向好。为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师师德养成的规范性、内生性,本研究从思想引领、榜样精神、警示教育、多元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培养建议。
Abstract: Teachers are the foundation of developing education, and teachers’ moral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teachers. Young and middle-aged teachers are the new force and mainstay of college teachers, and their moral growth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are endogenous and consistent.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n important position to train high-level and high-quality qualified health managers and medical staff for China’s medical and health undertaking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is improving.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endogeneity of college teachers’ moral cultivation,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some training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ideological guidance, exemplary spirit, warning education and multiple evaluation.
文章引用:商丽, 陈冰. 新时代医学院校中青年教师师德培养路径[J]. 护理学, 2024, 13(4): 346-350. https://doi.org/10.12677/ns.2024.134051

1. 引言

教师是兴教之本,高质量的教育要以高质量的教师为基础,师德是教师之本,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需“突出师德”,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师德建设事关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师德建设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一新时代深化师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2018年1月发布,是年11月,教育部相继出台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从正反两个方面明确了为师从教的红线,以及责任追究机制。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为师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教育部于2021年4月发布《关于在教育系统开展师德专题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师德培养明确了路径与要求。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1] ,更是将师德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

强国必先强教,面对处于人生关键阶段的大学生这一关键群体,高校教师以德施教、以德育德重任在肩。按照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的要求,在提升其教研能力的同时,需下好师德养成的“先手棋”。

中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和中流砥柱,对高校学子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其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育部2023年12月公布的“教育统计数据”中,“75后”中青年教师占比已超78.8%,已成为高校教师的重点群体之一,《通知》中也明确提出加强“75后”中青年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涵养,故本研究选取“75后”中青年教师作为研究群体。

2. 中青年教师师德培养内涵

学界对于师德内涵的认知不断丰富,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认为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遵从规范性伦理;其二认为师德是教师道德的简称,服膺德性伦理。对师德的理解是一个不断丰富、科学的过程,从推动教师专业道德到个体道德与职业道德的综合体。笔者认为,师德蕴含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与个体德性生长的双重意义,高校教师的道德成长和专业成长是内在一致的。

高校师德,即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应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和必备品德的总和 [2] 。

中青年教师师德培养,是指高校中青年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通过师德养成教育,提升其师德敏感度,自觉养成良好的师德情感、师德意识,进而内化为良好的师德品性,外化为高尚的师德行为。师德培养既有历史传承性,又具有时代特征,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3. 中青年教师师德培养研究的意蕴

高校中青年教师师德研究有利于结合时代需求为构建更科学的学科体系提供新的角度,更好地丰富高校德育研究理论。通过对医学院校75后中青年教师师德进行调查分析,使教育管理者、教育理论研究者、党政工作者对医学院校中青年教师师德发展现状有更为直观的认识,据此加大对于高校师德研究的投入,特别是关注中青年教师的师德培养问题研究。

高等医学院校是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合格的卫生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重要阵地。加强中青年教师师德培养,有助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高校教师队伍,以德立教,培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 中青年教师师德现状

本研究分为教师问卷与学生问卷两种类型,共发放学生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2份,共发放教师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65份。学生问卷涵盖教师职业认同、教师敬业精神、教师教学能力、教师道德状况、师生关系等五个维度;教师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其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教龄、政治面貌、学历、职称、教学岗位等;第二部分为医学院校75名青年教师师德的现状调查问卷,将部分参考张涛 [3] 设计的《新疆医科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调查问卷》,结合《教育部关于在教育系统开展师德专题教育的通知》相关要求,形成《医学院校75后中青年教师师德状况调查问卷(教师)》。问卷分为教师思想政治状况、教师职业认同、师德整体状况、医德认知、师德提升措施、师德警示教育、师生关系等七个维度,问卷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共计42个条目。

问卷的调查和分析显示,当前,教师队伍师德总体是积极向上的,绝大多数教师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师德建设取得了扎实成效。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近年来,师德失范行为时有发生,截至2023年8月,教育部已公开曝光了十三批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其中不乏高校教师,多集中在性骚扰、学术不端等失范行为。在自媒体时代,“高校教师”的负面信息似乎成为了登上“热搜”的捷径,致使个别师德失范行为一旦曝出,很快就会泛化到整个教师群体,大众会将个别行为臆想为群体行为,“砖家”、“叫兽”等污名随之而来。

本研究发现,师德失范究其原因是师德培养的内容没有延伸、拓展到教师的现实需要层面,使部分教师出现个人发展与社会期待相悖的价值观偏移;部分教师过度专注科研,而淡忘了“育人”初心;部分教师坐拥精湛的医术,而忽略了医德的精进。

5. 中青年教师师德培养建议

全面加强师德建设,是认清时代形势、回应社会期盼、应对全球挑战的时代命题。建设教育强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先导。我国是教育强国指数进步最快的国家,离不开130余万名高校专任教师的强大力量。高校教师的师德培养,是教育战线持之以恒、落实落细的关键大事。

1) 落实首要任务,坚守第一标准。

自2023年始,清华大学、南开大学、长安大学、西南大学、江南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在其学校章程修正案中,坚持把师德作为第一标准,将师德作为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考核评价、评奖评优、导师遴选、项目申报等工作的首要条件。

2) 聚焦政治建设,厚植理想信念。

理性政治文化是师德培养的根本前提,应推动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向纵深发展,向一线延伸,在高校密织起一张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衔接式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重点推进“新时代教师铸魂工程”。

3) 教育家精神引领,强化育人使命。

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等六个方面完整深刻地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举措。从师德建设的实践来看,教育家精神与师德修养的互嵌互动式关系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够引导教师从“他律”走向“自律”,进一步增强师德建设工作的实效 [4] 。各高校应借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构建的宣传矩阵,努力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高校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中青年教师的自我塑造、自我完善注入强大动力。

4) 加强警示教育,筑牢师德底线。

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 (征求意见稿)》第48条首次将师德失范确立为法律概念。我国师德建设已步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但面对新形势,还有存在师德死角和盲区的可能。建议各高校成立校院(系)两级师德建设与监督委员会,将师德规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纳入日常学习和师德培训体系,需将严格的制度和日常督导结合起来,尤其是把好“入口关”,落实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加强风险研判,压实主体责任,对于师德违规、失范行为敢于“亮剑”,做到“零容忍”。

5) 多元主体协同,完善师德考评体系。

健全的制度机制是师德建设的根本保证,高等院校师德建设需要一整套配套的机制支持 [5] ,笔者建议积极构建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参与的师德评价体系,合理配置以上四个评价主体的权重,尤其是在学校量化评价的基础上,融入教师互评、学生过程评价、社会服务等级评价。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与公安、司法、教育主管部分打通数据壁垒,建立安全的大数据平台,实现师德统计、分析、反馈的动态管理,以数字赋能师德培养。

6) 师德医德共融合,规范成长相拟合。

医学院校(本科)教师身负“经师”、“人师”、“医师”的多重身份,使其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还承担着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在其成长中,不仅要重师德,还需重医德。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医者仁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高等医学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师德建设是凝心铸魂、立德树人的基础性、系统性工程,全面加强师德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良好的师德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待,高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打造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为己任,为教育“扩优提质”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教育力量。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1Q199。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38(1): 2.
[2] 教育部人事司组.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 张涛. 新疆某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师德现状及机制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医科大学, 2010.
[4] 檀传宝, 肖金星. 论教育家精神与师德修养的三个方向[J]. 中国教育科学, 2024, 7(1): 24-31.
[5] 谢婷婷.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执行力提升的三重维度[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2): 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