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杜飞进. 法律价值论[M].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2: 22.
|
[2]
|
卓泽渊. 法的价值论[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9: 16.
|
[3]
|
[德]卡尔•施米特. 刘锋, 译. 宪法学说[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137-139.
|
[4]
|
[法]卢梭. 何兆武, 译. 社会契约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139, 164/
|
[5]
|
张文显.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M].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3: 320.
|
[6]
|
孙国华, 主编. 法理学教程[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 481.
|
[7]
|
张千帆. 宪法学导论[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4: 463.
|
[8]
|
[法]萨特. 陈宣良等, 译. 存在与虚无[M]. 北京: 三联书店, 1987: 622.
|
[9]
|
[德]黑格尔. 范扬, 张企泰, 译. 法哲学原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2: 10.
|
[10]
|
邓正来. 研究哈耶克法律理论的一个前提性评注. In: 哈耶克. 邓正来等, 译. 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0: 4, 7, 54.
|
[11]
|
胡锦涛. 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Z], 2005.
|
[12]
|
王称心. 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分析[J]. 法学杂志, 2005, 3: 9- 11.
|
[13]
|
[美]博登海默. 邓正来, 译. 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87: 207, 314.
|
[14]
|
[美]斯坦等. 王献平, 译. 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89: 38.
|
[15]
|
[法]托克维尔. 董果良, 译. 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132.
|
[16]
|
朱福惠. 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性限制——兼论国际人权宪章对人权的划分. In: 公法评论第3卷[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67.
|
[17]
|
[英]米尔恩. 夏勇等, 译. 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1l9, 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