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烟叶是卷烟工业最关键、最基础的原料,其质量决定着卷烟制品的品质 [1]。烟叶品质受遗传因素、生态条件、烘烤工艺等诸多因素影响。成熟度是烤烟国家标准中的第一品质因素,是烟叶质量的中心。烟叶成熟度被认为是影响烟叶质量诸多因素中的首要因素,也是保证和提高烤后烟叶品质及其工业可用性的前提 [2]。左天觉等 [3] 研究认为,成熟采收对烟叶品质的贡献占整个烤烟生产技术环节贡献超过1/3。适宜的采收成熟度对烤烟的烘烤和烤后烟叶质量有重要影响 [4] [5] [6]。采收过晚,则会导致烟叶干物质消耗过多,烟叶烘烤特性变差,以及烤后烟叶叶片薄、油分少;采收过早,烟叶发育不充分,干物质积累少,烤后烟叶香气质差且香气量少 [7],且极易出现烤后内在化学成分不协调、感官质量评吸较差等情况,从而大大降低了其可用性 [8] [9]。成熟度好的烟叶调制后,其外观质量好、物理特性适宜、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感官质量较好 [10] [11] [12] [13] [14]。近几年来,卷烟工业企业对上等烟的需求,特别是中部上等烟的需求逐年加大 [15]。本试验以不同采收成熟度SPAD值为内容,研究其对烤烟K326中部烟叶经济效益指标、化学成分、外观质量、评吸质量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成熟采收期SPAD值。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地条件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崇仁乡共青村,面积要求大于1.33 km2,海拔267米,土壤质地为壤土,土层厚度20 cm左右,前作为水稻,田块排灌方便,地势平坦,无病虫害史,土壤肥力中等,试验地土壤养分状况pH5.19,有机质37.51 g/kg、碱解氮154.24 mg/kg、速效磷10.66 mg/kg、速效钾69.22 mg/kg、水溶性氯5.42 mg/kg、交换性钙376.67 mg/kg、交换性镁63.12 mg/kg。
2.1.2. 试验品种
试验品种为K326,种子由福建省烟草公司烟科所南平分所提供。
2.1.3. 生产技术
按照《南平市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中相关措施规范种植。种植密度为行距1.20 m,株距0.48 m。2019年3月3日进行移栽,5月18日打顶,优化烟叶结构后单株留叶数13~14片。
2.1.4. 烘烤条件
选取烟株长势整齐,大田管理规范,个体与群体生长发育协调一致、落黄均匀,具有代表性的中部烟叶按照各处理成熟度一致的烟叶进行试验。烤烟的烘烤设备为HY-D型烟叶智能控制烘烤试验箱(由福建省南平市宏远机械喷涂有限公司生产)。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3个处理,4次重复。采用SPAD-502Plus叶绿素测定仪(由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下同)测量成熟度的数值,试验各处理如下:
CM1:10 ≤ SPAD值 < 16;CM2:16 ≤ SPAD值 < 25;CM3:25 ≤ SPAD值 < 35。
每个处理试验样品12竿烟(每个重复4竿烟,每竿130片),分别挂置供试烤箱的二层观察窗附近或二层中间位置。烘烤工艺按当地密集烘烤技术规程进行操作。
2.2.2. 观察测定记载项目
1) 单叶重和经济效益分析。试验烤后烟叶全部进行称重,计算出单叶重。并依据国家标准GB2635-92全部进行分级,统计出上等烟比例、中等烟比例、均价,换算出每666.7 m2的产量和产值。烟叶价格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2019年烟叶收购价格政策的通知》执行。
2) 化学成分分析。烤后烟叶去青光杂后各取1 kg,供化学成分分析。烟碱测定采用连续流动法;总糖、还原糖、总氮、氧化钾测定采用近红外光谱法;糖碱比(还原糖/烟碱)、两糖比(还原糖/总糖)、氮碱比(总氮/烟碱)等派生指标采用直接计算法。
3) 外观质量评价。根据烤烟国家标准GB2635-92 (修订)以颜色、成熟度、结构、身份油分、色度等指标作为烤烟外观质量评价指标,按照《南平烟叶外观质量评价试行实施办法》进行外观质量评价。各指标权重分别为颜色(2.5)、成熟度(2.5)、叶片结构(1.0)、身份(1.0)、油分(2.0)、色度(1.0)。
4) 评吸质量。取各处理烤后烟叶C3F等级各1.5 kg,依据《NY/YCT002-2001原烟及复烤烟感官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2.2.3.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2010对原始测定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利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方差分析,其中小写字母a、b、c等代表95%置信区间,5%显著水平。
3. 结果与讨论
3.1. 各处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分析
由表1可知,在烟碱方面,CM2 > CM3 > CM1,说明成熟采收或推迟采收可提高中部叶的烟碱;在总糖和还原糖方面,各处理均偏高;各处理的钾均适合;在糖碱比和氮碱比方面,CM2最合适。

Table 1. Chemical components of flue-cured tobacco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表1. 各处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
3.2. 各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评价
由表2可知,各处理的烤后烟叶外观质量CM2 > CM3 > CM1,CM2处理的外观质量评价得分最高,各项指标均最好,CM1外观质量最差。

Table 2. Appearance quality of flue-cured tobacco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表2. 各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
注:Duncan’s新复极差法,小写字母表示0.05水平差异(下同)。
3.3. 各处理烤后烟叶感官评吸质量评价
由表3可以看出,各处理的烤后烟叶感官评吸质量CM2 > CM3 > CM1,CM2处理的得分最高,感官评吸质量表现为光泽好、香气好、协调性好、杂气少、刺激性小、余味舒适,CM1感官评吸效果最差。

Table 3. Sensory quality of flue-cured tobacco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表3. 各处理烤后烟叶感官评吸质量
3.4. 各处理经济效益
由表4可知,产量上,CM1 > CM2 > CM3;均价上,CM2 > CM1 > CM3;产值上,CM2 > CM1 > CM3;上等烟比例上,CM2 > CM1 > CM3。

Table 4. Economic character indexes of flue-cured tobacco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表4. 各处理烤后烟叶经济性状指标
3.5. 各处理单叶重比较
由表5可以看出,单叶重方面,CM1的单叶重最高,CM2次之,各处理的单叶重大小为CM1 > CM2 > CM3,说明SPAD值越低,烤后烟叶单叶重越重。

Table 5. Single leaf weight of flue-cured tobacco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表5. 各处理烤后烟叶单叶重
4. 结论与讨论
不同SPAD值对中部叶田间采收成熟度的影响分别为:10 ≤ SPAD值 < 16,叶面50%~60%浅黄色,主脉变白1/2~2/3;16 ≤ SPAD值 < 25,叶面70%~80%黄绿色,主脉变白2/3;SPAD值26~35,叶面80%~90%浅黄色,主脉变白2/3以上;25 ≤ SPAD值 < 36,叶面90%以上浅黄色,主脉基本变白。
SPAD值16~25,均价、上等烟比例、产值最高,内在化学成分协调,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和感官评吸质量好,适时早采有利于提高中部叶单叶重。提早采收的烟叶化学成分最差。中部叶提前采收或推迟采收均不利于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正常采收的中部叶烟叶外观质量较好。中部叶正常采收或推迟采收烟叶的劲头、浓度香气质较好;推迟采收的中部烟叶的香气量较足,余味舒适,但是杂气也较重,提前采收的中部叶评吸各项指标较差。
基金项目
福建省烟草公司南平市公司科技项目(NYK2018-06-03);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科技项目(BA000-ZB1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