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3月,国家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政策的“五个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有利于推动农业增产向提质转变,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村环境,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大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相关政策,出台了《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作为指导方略。《规划》实施到现在已逾三年,在其过程中发现优秀的经验同时也能检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珠三角作为广东省最富裕的地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高地,经济体量庞大,同时拥有广袤的农村土地,城市化水平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仍有不少的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旧突出,对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着重要的借鉴引导作用,有必要对珠三角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吸取经验、优化不足,有利于可持续地、更好地发挥珠三角这一发达地区对周边相对较贫穷的地区的辐射影响、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 文献综述
自国家颁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相关政策规定以来,各地陆续践行落实相关政策要求,不同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果及发现的不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有不少学者对其展开研究分析。王建华,王文旭等人(2022)以宏观角度,从产业结构、农民收入、基层组织力量等方面分析陕西省欠发达地区——永乐镇实施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基础建设、打造人才队伍等优化建议 [1]。王兴国,吴梵(2021)以微观的角度,将问卷调查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法相结合,从产业、人才等五大层面对山东省“十百千”工程示范县进行较为科学的分析旨在通过示范引领、典型带动,为全省乡村振兴通过可推广的经验 [2]。何世玉(2020)对广东省H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其研究在欠发达地区的视角下,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五大层面出发,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H市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对策,丰富和拓展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体系 [3]。王荣德,牛犇,钱晨绯,吴欣(2020)对浙江省湖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进行调查分析,其研究在发达地区的视角下,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五大层面出发,从宏观的角度对该地的实施现状进行剖析,以问题为导向,探索新路径 [4]。张玉荣(2018)以宏观的角度,基于广东省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从质量兴农、农村工业发展、基础组织建设等方面,针对珠三角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实施方案进行分解剖析 [5]。综合来看,针对广东省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作出分析的文献较少。由于被研究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不一、地域特色鲜明,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不完全适用于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施行,且研究的视角较为单一,只是运用宏观或微观的其中一种。本文的研究方向较具创新性,因此本文以广东省珠三角为研究区域,以珠三角地区的村民为调研对象,将宏、微观结合,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情况并对其进行评价,从微观的角度,通过问卷数据分析研究珠三角地区人们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满意度,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得出发达地区(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为代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状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策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其他省市或区域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参考借鉴,激发地区的引领潜力。
3. 宏观层面的广东省珠三角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评价宏观视角下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以下从2017~2020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各地区生产总值产业构成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

Table 1. GDP and growth rate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from 2017 to 2020
表1. 2017~2020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根据2017~2020年广东农村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由表1、表2可知,广东省各个地区的经济差异较大,不同区域的经济条件会影响该区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果。经济基层决定上层建筑,不同的区域、显著的经济差距会导致其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实施情况的差异。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中存在以下几点差异。

Table 2. Industrial composition of GDP of each city in 2020
表2. 2020年各市地区生产总值产业构成
数据来源:根据2017~2020年广东农村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3.1. 从“产业兴旺”方面对比分析
1) 从三大产业的分布比重来看
由表1和表2可知,近年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是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较低。与2018年相比,发达地区各个产业的发展趋势:第一、二产业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呈增长趋势。可见珠三角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向侧重于商业、信托业、服务行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
2) 从三大产业的生产总值来看
由表1和表2可知,近年来,发达地区的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均大于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之间的差距和欠发达地区的相比较大,但是两地区增长速度的差距逐渐缩小。
2019年,表2中发达地区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相较于第一、二产业较快,由此可见,发达地区将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落到实处,与文化、生态相关的旅游业、商业等第三产业得到较好的发展。2020年表1中发达地区的第三产业增速减慢,并且是三大产业中增速最慢的。珠三角地区的第一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增速最大。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持续地影响了广东省宏观经济环境,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深受影响,由此可见,珠三角地区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困难的环境下,重点发展第一产业(粮食、经济作物机械化大型种植、集体经济等)。由此可知,发达地区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建设“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等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落实强化科技助农、商贸物流助农、金融助农三大保障措施,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推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

Table 3. Main economic indicators of various economic regions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7~2020
表3. 2017~2020年广东省各经济区域主要经济指标
数据来源:根据2017~2020年广东农村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3.2. 从“生活富裕”方面对比分析
1) 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
由表3可知,近年来,发达地区全体、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较大;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发达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而且差距呈扩大趋势。由此可见,城乡发展依旧不平衡,农村发展相对滞后,是农村社会的共性问题。
由表3可知,发达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在逐年变小,城乡发展差距逐渐缩小。珠三角地区的增幅为3.9%,历年来增幅呈稳定增长趋势。农民收入从构成上看,农民收入包括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及财产性收入等。由此推断可知,珠三角地区积极践行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就地就近就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等的战略实施方案,努力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保障农民物质生活,提高农民收入。
2) 从农村消费支出来看
根据表3,从总体来看,发达地区的农村消费支出是呈上升趋势。珠三角地区农村居民在2017~2020期间的人均消费支出差值为2378元/人,差值呈降低趋势,表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成效较显著,乡村振兴战略得以有效实施,效果明显。农村经济得到较好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提高,拉动消费内需,更能刺激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
4. 微观层面的广东省珠三角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价
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508份,得到有效问卷481份,问卷有效率为94.68%。其中得到珠三角地区有效问卷155份。本研究将基于珠三角地区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

Table 4. Distribution of survey samples in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表4. 珠三角地区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效调查及建策研究问卷调查数据整理。
从表4可知,本次珠三角地区的调研对象主要年龄段集中在19~30岁年龄段。其中男性占比38.71%,女性占比61.29%;从文化程度方面看,被调研者初中学历占10.32%、高中学历占14.84%、大专学历占10.97%、本科学历占54.84%,调研对象的学历主要集中在本科学历;从政治面貌来看,以群众和团员为主,分别占比25.16%、55.48%,调研对象主要集中在团员;而从事行业中,以本地务工、经商和在读学生这4个行业为主,分别占比10.97%、17.42%和54.84%,调研对象主要集中于在读学生。
调查问卷中针对珠三角地区村民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包括政策、法律法规、乡村振兴内容等)了解程度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数据整理汇总如下表。

Table 5. Comparison of understanding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polic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表5. 珠三角地区对乡村振兴政策了解程度对比
数据来源:根据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效调查及建策研究问卷调查数据整理。
表5反映的是珠三角地区的被调查者对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相关内容(包括政策、法律法规、乡村振兴内容等)的了解程度。从表格数据可以了解到珠三角地区的被调查者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了解程度很不了解的占比4.52%、不了解占比23.84%、一般了解占比41.29%、了解的占比25.16%、很了解的占比5.16%。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近半数被调查者只是一般了解,还有接近30%的被调查者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不了解甚至很不了解,反映了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大,普及程度相对一般,因此要加强对人们国家政策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力度,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更有效地推进实施。
4.1. 人才振兴
在人才振兴战略方面,展开了村民对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态度以及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有效措施的相关调查研究,数据整理汇总如下图表。

Table 6. Comparison of key attitudes of rural talent revitaliz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表6. 珠三角地区认为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态度比较
数据来源:根据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效调查及建策研究问卷调查数据整理。
数据来源:根据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效调查及建策研究问卷调查数据整理。
Figure 1. Attitudes of methods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returning home to start businesses in the two regions
图1. 两地区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方法态度
表6是对珠三角地区的被调查者进行了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的调查,从表格数据可知,被调查者认为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引人才和留人才同样重要,因此重视人才资源向乡村流入至关重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层党组织要以人才为基础,筑巢引凤,要让留在乡村的人才更有自信,要让建设乡村的人才更有希望,要让发展乡村的人才更有动力,要让打造乡村的人才更有奔头。此外,研究还从乡村人才振兴的激励措施进行调查得到了图1数据。图1表示,在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方法中优厚的待遇薪酬并不是首要的考虑因素。相比其他态度,珠三角地区则更加重视加快乡村发展和建设,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4.2. 产业振兴
在产业振兴战略方面,展开了村民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措施的相关调查研究,数据整理汇总如下图。
数据来源:根据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效调查及建策研究问卷调查数据整理。
Figure 2. Survey on key attitudes of promoting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two regions
图2. 两地区促进产业振兴的关键态度调查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有利于形成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图2表示,在对促进产业振兴的关键态度措施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不是被调查者首要考虑的因素。在珠三角地区,被调查者更加倾向于优化乡村产业结构这一举措,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乡村产业类型布局,建设高质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而被调查者对招商引资这一举措的倾向性最低。
4.3. 文化振兴
在文化振兴战略方面,展开了村民对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措施的相关调查研究,数据整理汇总如下图。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是实现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重要支撑,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图3表示,在对推动文化振兴措施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文化宣传不是被调查者首要考虑的因素。在珠三角地区,被调查者更加倾向于增加乡村公共设施的建设这一举措,有利于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而被调查者对增加村风文明建设举措倾向性最低。
4.4. 生态振兴
在生态振兴战略方面,展开了村民对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关键措施的相关调查研究,数据整理汇总如下图。
数据来源:根据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效调查及建策研究问卷调查数据整理。
Figure 3. Survey on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measures in the two regions
图3. 两地区关于文化振兴措施调查
数据来源:根据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效调查及建策研究问卷调查数据整理。
Figure 4. Survey on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two regions
图4. 两地区关于生态振兴建设的调查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图4表示,在对促进生态振兴的具体期望措施实施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珠三角地区,被调查者更加倾向于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便利人居条件这一举措,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现状和人居环境,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被调查者对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这一举措倾向性最低。
4.5. 组织振兴
在组织振兴战略方面,展开了村民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需要改善的地方的相关调查研究,数据整理汇总如下图。
数据来源:根据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效调查及建策研究问卷调查数据整理。
Figure 5. Survey on organizational revita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two regions
图5. 两地区关于组织振兴建设的调查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条件,是建立更加有效、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图5表示,在对组织振兴的需要改善方面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珠三角地区,被调查者更加倾向于注重模式创新,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这一举措,有利于激发组织的内生动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而被调查者对增强建设过程中的政务透明度这一举措倾向性最低。
5. 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由上述资料和调查结果推断可知:
5.1. 思想意识层面
珠三角地区村民主人翁意识、了解政策的主动性相对较高,不过了解程度大多是一般,而且在村民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人们对当地乡村振兴实施给自己村、镇造成影响的态度多数是持不确定态度的,人们在了解时政方面还是有所欠缺,政府宣传、普及甚至落实相关政策方面还不够全面、完善。
5.2. 人才层面
珠三角地区人才流出较少,但是提供的发展环境、制定的薪酬待遇体系不够完善,不利于引进外来优秀人才,加强人才流动,应当采取一定措施留住人才。对本地人才的培育措施、机制不完善,而且部分地区存在人才政策落实或宣传不到位的情况,当地政府应采取措施相关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将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5.3. 产业发展层面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增长速度较慢,第一产业的经济价值创造力较低,在促进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力度还不够。而且城镇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呈上升趋势,说明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方面实施不到位。
5.4. 文化教育程度层面
珠三角地区村民的教育普及率较高,但是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农村居民或外来务工人员接受教育公平性较低。
5.5. 生态建设层面
珠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生态建设的相关政策落实的效果不显著,在生态旅游、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有所欠缺,村民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5.6. 基层组织发展层面
珠三角地区在模式创新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基层骨干队伍有待完善,不过还是比较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痛点问题。对于基层事务参与积极性有待提升,主人翁意识相对较弱。
6. 主要结论和对策建议
6.1. 结论
本文基于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实施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从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方面入手,得知:1) 经济发展依旧是各地区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把手,对地区乡村振兴的文化、组织、生态等方面战略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2) 发达地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总体得到了较大的成就,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上级的阶段性指标,有效推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增进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但是,珠三角地区的农村与城镇在乡村振兴实施方面主要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其差距主要体现在产业、生态、人才、文化、组织等方面。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政策落实和地域管理等方面有关。3) 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得出,广东珠三角地区村民对乡村振兴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入、国家政策的普及度一般;人才流动率不高、优秀人才吸引力较低;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部分产业的经济价值创造力较低;生态基础设施、政策落实等方面不到位,生态建设成效不够显著;组织政务方面组织模式创新度低,村民主人翁意识不高,对政务参与投入度较低。
综上所述,为更好地推进广东省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局部配合整体、微观推动宏观、促进广东省整体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开展,因此对珠三角地区提出有关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化路径至关重要。
6.2. 对策
1)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规划。因地制宜制定适合粤珠三角地区实际的乡村建设相关的政策规划,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政策支撑。政府要切实从乡村振兴的五大方面作为切入口,深化五个方面的改革,优化乡村的组织、生态、人才、文化和产业的结构,由微观推动宏观发展。从五方面的振兴共同推动粤西地区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普及力度,塑造培养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积极性和参与度。
2) 充分发挥乡村本土人才主力军作用,制定相关优惠便民政策,积极引进外来优秀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动力。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养教育力度,丰富农民知识,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动力。
3) 积极践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立足“一核一带一区”各区域功能定位,差异化实施产业振兴 [6],推动农业产业园、高新孵化园等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还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深挖农村资源潜力,将农村资源全面、灵活运用,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4) 加大农村的教育资金投入和政策优惠力度,逐步缩小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吸引城镇的师资等教育资源,为当地教育发展注入活力。还要乡村完善文化的公共设施,优化乡村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建立健全乡村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7],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5) 加大投入力度,制定相关地方法规、条例,调动多方参与积极性。政府联合当地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势力,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府的引导工作,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修复生态屏障,发展生态旅游,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6) 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推进模式创新,激活内生动力。严厉处罚基层组织腐败问题,积极整治不作为、乱作为组织。还应制定相关鼓励、优惠政策,激励、带动村民参与基层管理,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基层事务的积极性,参与民主决策,为基层组织建设谏言献策。引进优秀治理人才,巩固和建设乡村,党支部搭好乡村振兴的治理“班子” [8]。
基金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效调查及建策”2019年度粤佛青年基金项目(2019A1515110254)。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