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鸟旅游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状况
1.1. 国外观鸟旅游发展现状
观鸟英文的俗称是birding,学术界称为birdwatching,是以观赏鸟类为目的的休闲娱乐活动,于200年前兴起于欧洲。观鸟百度百科的定义指在自然环境中利用望远镜等观测记录设备,在不影响野生鸟类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观察鸟类的一种科学性质的户外活动。戴维•斯考特(David Scott)认为观鸟定义是:“观鸟者就是在野生鸟类的活动与栖息地,在不影响它们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观察、欣赏并且记录它们的各种特征与行为的人”。观鸟旅游用英文表示Birding tour,除了观鸟,一些鸟类的爱好者还喜欢拍鸟,他们从事的和鸟类相关的旅游活动也可以被看作是观鸟旅游。我国学者赵金凌指出国外将观鸟旅游进行分类的方式是:Recreation→Trave→Specialty travel→Ecotourism→Wildlife watching→Birding,即:休闲→旅游→专项旅游→生态旅游→野生动物观赏→观鸟旅游 [1] 。笔者认为观鸟旅游就是旅游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野生鸟类活动和栖息的地方,观赏和记录它们的行为和特征的旅游。观鸟旅游者的定义,美国国家调查报告将其定义为:到离家1公里以外的地方出游、主要目的是观鸟,并且是近距离观察或者鉴赏鸟类。
1.2. 国内观鸟旅游发展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旅游市场比较大,特别是国内旅游者,入境旅游者人数也是相对较大的,中国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成上升趋势,但是大多数是观光旅游和人文旅游,观鸟旅游是非常少的。
在中国首先发展观鸟旅游的是在北京、上海沿海等地,中国的香港和台湾等地观鸟旅游也迅速发展。中国鸟类种类多达1300多种,占世界鸟种的13% [2] 。中国的民间观鸟始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由沿海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少数热爱鸟类的人发起的。发展比较好的如河北的北戴河的观鸟旅游,湖南的洞庭湖的观鸟旅游,江西的婺源的观鸟旅游,青海的青海湖的观鸟旅游等地,凭借着丰富的观鸟旅游资源,打造出观鸟旅游这一特色品牌吸引着国内外的旅游者前来观赏。观鸟旅游的发展使中国生态旅游得到充实和发展,在中国户外运动中实际意义上的第一次观鸟活动是在1996年出现,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观鸟旅游的观念已经渐渐的深入人心。中国观鸟旅游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作为旅游业发展却是比较落后的,观鸟旅游业也还不能称作产业化发展。
1.3. 中国鸟类热点地区分布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鸟类热点地区主要在西部地区,沿海少数地区,云南、西藏、四川地区,这些地区鸟类众多,数量较多,是开展观鸟旅游活动的最佳地点。我国在观鸟旅游研究方面起步比较晚,宋胜利在1985首次在《中国旅游报》上提出在我国发展观鸟旅游的理论,此后不断有学者在观鸟旅游的发展方向,观鸟旅游的经济市场、生态保护等方面做了研究,虽然充实了我国的观鸟旅游的理论,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Table 1. The number of domestic tourists in 2015
表1. 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
数据来源于国家旅游局。

Figure 1. Hotspots distribution of birds
图1. 鸟类热点地区分布图
2. 昭通大山包景区观鸟旅游发展状况
2.1. 昭通大山包观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大山包位于昭通市中央区西部,距昭阳区城区83公里,平均海拔约3200米,年平均气温6.2℃,面积19200平方公顷,其中大山包国际重要湿地面积5958平方公顷 [3]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越冬栖息地,已被国内外的科技工作者、摄影家所熟知。每到冬季,大批的科技工作者、摄影家背负行囊,登上了大山包;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乔奇.阿奇波派出的“滇东北黑颈鹤越冬考察队”也走进了大山包。大山包在2011年12月被选为“中国最美湿地”之一,其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使得每天有上千只黑颈鹤来到大山包过冬,成为这湿地高原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了很多的爱鸟这来此观赏。每年到大山包越冬或中转的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 Przevalski) 700~800只,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5月,每年可以7个月的时间观赏到黑颈鹤,并且在夏天可以欣赏到夏天的美景 [4] 。近年来每年都有黑颈鹤数量的增加,目前有1300只,占世界黑颈鹤数量的六分之一,除黑颈鹤外,还有秋沙鸭、绿头鸭、赤麻鸭等越冬水禽类3.5万多只。农作物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土豆、苦荞、燕麦、蔓菁等,农民收入较低,每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是云南贫困乡镇之一。
吴银梅等人在2010~2012对大山包旅游景区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大山包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和规划将大山包分为4个旅游发展片区即跳墩河观鹤专业生态片区、大海子湿地生态旅游片区、鸡公山高原峡谷生态旅游片区,燕麦地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片区。跳墩河专业观鹤专业生态片区旅游人数为7404人,主要面向经过保护区管理局审批后的高端生态观鸟爱好者和科研人员,开展专业观鸟、科学考察、露营、观光的主要活动区域。大海子湿地专业生态考察片区旅游人数为7720人,面向观鸟爱好者和科研人员,发展科学考察、专业观鸟活动,该景点因为是黑颈鹤栖息地和取食地。其他季节游客相对较少。鸡公山高原峡谷生态旅游片区旅游人数为6850人,观赏、探险、摄影、游玩以及科考人员考察和科研活动,此景点不受季节的影响,垂直气候明显,常年吸引来大山包的游客。燕麦地生态农业观光片区旅游人数为4928 [5] ,观赏、游玩、摄影以及农产品购买、开发等科研活动,目前结合结合大山包民俗民风在节日期间举办大型旅游观光活动。从中可以看出大山包旅游景点少,旅游产品也较少。
2.2. 昭通大山包景区发展观鸟旅游的条件
2.2.1. 资源
大山包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简称大山包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昭阳区西部大山包乡,总面积19,200 hm²,大山包保护区以体态优雅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雄奇险秀的自然景观—鸡公山、原始古朴特色居民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被列为昭通6个重点建设的旅游“精品”点之一。 地湿地面积5958 hm²,占保护区面积的31%,现在每年到大山包越冬或中转的黑颈鹤数量超过1300只,占世界黑颈鹤数量的1/6,除黑颈鹤外,还有秋沙鸭、绿头鸭、赤麻鸭等越冬水禽类3.5万多只 [6] 。但黑颈鹤的数量还是比较有限,不是漫天飞舞,成群结队,所以观鸟的条件还是比较困难,需要观鸟者有一定的耐性。
大山包的人文旅游资源,大山包保护区所辖5个行政村,人口达到14663人,主要有汉、苗、彝等民族。昭通市云南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里,“华文化”与“夷文化”交融,“雅文化”与“俗文化”并存,山文化与水文化同在,这里是华夷交融与民族凝聚的缩影。大山包还发展畜牧业,因此到大山包旅游你可以看到成群的牛、羊、马,可以看到披着羊毛毡的牧民在放牧。大山包景区游路、栈道、鸡公山观景台以及黑颈鹤观景点都已经建好,游客可以在不惊扰黑颈鹤的前提下,就近观察和欣赏黑颈鹤,可以拍摄到许多精美的黑颈鹤的图片 [7] 。
2.2.2. 气候
大山包位于云贵高原是典型的高原气候,由于海拔较高,常年的平均温度只有6.2℃,作物一年一熟。大山包位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区,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受冷气流的影响加上海拔较高,所以冬季阴冷干燥,夏季受海洋风的影响温暖多雨。夏季广阔的草原,湿润的空气,是避暑的好去处。但是由于当地多位湖泊和沼泽,会形成一定的小气候,形成独特的高原湿地气候。正因为这种独特的高原湿地气候,每年吸引着上千只黑颈鹤来此过冬,成为大山包独特的风景线。冬天临近,黑颈鹤如约而至。大山包冰天雪地、玉宇琼花,一片冰清玉洁、晶莹剔透。冬天进入大山包,恍然觉得走进了人间天堂。在大山包的跳墩河水库、大海子水库可看到成群结队的黑颈鹤,还有黑颈鹤那舞姿蹁跹的倩影 [8] 。黑颈鹤的到来,也吸引了很多的爱鸟人士和喜欢拍摄的人群来此观赏黑颈鹤。黑颈鹤在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5月将相聚在大山包,大山包的冬天因为他们的到来而欢乐。
2.2.3. 环境
大山包自然保护区是金沙江的支流横江的源头,是长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山包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中国黑颈鹤之乡,也是中国重要湿地,以幽美的环境和独特的自然资源被评为“中国最美湿地”之一,大山包独特的自然景观使得这里生息这全国1/4的黑颈鹤在大山包,有着蒙古草原的广阔和东北湿地的神韵。大山包保护区面积19,200 hm²,国际重要湿地面积5958 hm²,由于开发比较晚,所以大多还是原始的环境状态,且当地比较落后,没有污染环境的工厂或者游客,当地是水质也是没有被污染过 [9] 。大山包的冬季,就是一个冰雪世界,不能融化的冻雨在树上草地上聚合起来,美丽诱人。每年上千只黑颈鹤再次过冬,一片祥和的景象,爱鸟者们带上自己的装备在这里拍摄黑颈鹤的各种姿态。在观鸟台还可以清楚看到黑颈鹤捕食、玩耍的景象。
2.2.4. 客源
昭通处于云、贵、川、渝的交接地带,又处于滇东,滇中两大旅游区客源集散的有效范围之内,有客源集散的昭通优势。从区位上看,昭通位于连接昆明、成都、重庆、贵阳4个省会城市的中央地带,潜在的客源市场有近2亿人,加上云、贵、川、渝相邻地区颇具规模的客源流动,将会给昭通带来一定数量的客源 [10] 。随着云南省其他地方旅游的迅速发展,其旅游产品被四川、宜宾、昆明,重庆、贵阳等地区的游客反复购买,如果昭通开发出好的旅游产品也将会得到相应客源地的购买。目前,大山包主要的客源还是昭通当地的居民,所以客源地潜力还是很大的。开展观鸟旅游活动,其主要目标客户群主要是一些爱鸟人士,他们是知识和经济水平相对较高,且大多数是来自沿海或者大都市。大山包要开展黑颈鹤观鸟旅游活动,不仅吸引当地的居民还要吸引周边大城市的旅游者,要大力宣传黑颈鹤知识,让当地居民和周边大城市旅游者知道黑颈鹤了解黑颈鹤。
3. 昭通大山包景区观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产品结构单一
大山包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数目少,主要是以黑颈鹤为旅游资源,大多数旅游者为观鸟旅游爱好者,但其旅游者相对较少。从吴银梅等人对大山包旅游现状研究调查发现,虽然有4个旅游发展片区,但是人数过少,且多为一日游的观光旅游。随着社会的发展,体验式的旅游更能得到旅游者的喜爱,所以在发展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发展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和参与体验型的旅游产品,建发展一些娱乐性的体验旅游更能留住游客从而增加当地旅游收入。大山包周围的景点几乎没有,景点相对独立和单一,大山包内部旅游资源也较少,很难再吸引旅游者再次旅游。且大山包发展观光旅游结构单一,满难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需要,很难适应大山包观鸟旅游的发展。其旅游规划设计缺乏新意,着眼于“观光”,没有打造游乐、文化、体验的旅游吸引物。尽管大山包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但其目前开发的情况看还是初级开发。
3.2. 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首先旅游交通运输设施不是安全便捷的,大山包的冬天是黑颈鹤越冬的时节也是欣赏大山包冰雪世界的好时机,但是冬天由于路被冰封且比较崎岖,坡路也比较陡,很少有人愿意冒着危险去旅游。每年的冬天,大山包的相对温度较低,通常会有冰冻,几乎每年的冬天都会下雪,下雪之后不容易融化,使得车辆无法进入大山包。想要进入大山包必须选择晴朗的天气才进得去,这使得很多想去大山包的人望而却步。其次,当地基础设施还是比较薄弱,居民生活比较落后,所以当地的居住环境是比较简陋。旅游接待宾馆很少,有的游客甚至找不到住处,不得不当天回家。旅游路途中的休憩节点也几乎没有,使得自驾游的或者去旅游的游客路途中很疲惫。最后旅游娱乐环境设施没有,只有单一的观光旅游,不能满足更多游客的需求,不能尽可能的留住游客过夜,旅游餐饮购物环境设施较少,分布比较集中,食品单一,很难给游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基础设施是一个旅游景点发展的重点,只有基础设施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3.3. 观鸟旅游宣传力度不够
昭通虽然在昆交会、上海国际旅交会等重大节庆会展活动,在昆明、成都、重庆等重点客源市场设立旅游营销中心,组织海内外旅游买家到昭通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昭通旅游进行宣传,但整个营销效果是比较弱的,其效果还是比较差。客源地距离大山包近,客源数量也比较大,但是都没有很好的开发出来。大山包位于滇东北,不属于云南的旅游热点,大多数的游客被云南滇西北滇西南的旅游景点吸引去,因其宣传力度和周边旅游资源有限。盘锦市强力打造“中国最美湿地观鸟活动”品牌作为春季旅游主题活动,自2009年以来连续举办“中国最美湿地观鸟月”活动,吸引大量的鞍山、营口、沈阳等周边城市的自驾游,观鸟爱好者与摄影爱好者,并且得到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中国鸟网、游客杂志、新华网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大量转载,湿地和观鸟旅游显著提高,使盘锦市的“中国最美湿地”观鸟活动成为一种时尚 [11] 。大山包被评为“中国最美湿地”并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很少人知道大山包被评为“中国最美湿地”,其宣传力度不够。大山包黑颈鹤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没有很多人认知它,对于发展观鸟旅游就增加难度。目前,在大山包观鸟旅游发展过程中,许多经营者管理粗放,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方式,凭借经验办事,市场意识淡泊,等待着游客上门,很少进行旅游促销和宣传。大山包旅游管理者应通过网络、媒体、电视、广播、政府等渠道对大山包进行宣传,与一些旅行社合作,或者和一些企业合作,使其对大山包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3.4. 市场和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环境保护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是经济要不断持续发展,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和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是保护环境。只有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使环境的质量保持稳定,自然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和持续的利用,才能使经济不断发展,促进生态旅游的不断发展。目前大山包部分经营者急功近利,自然资源破坏严重,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致使人造景观泛滥,自然景观破坏,严重污染了环境。
4. 昭通大山包景区观鸟旅游发展的对策
4.1. 产品设计
4.1.1. 打造观鸟旅游品牌
大山包旅游活动主要为观鸟旅游和生态观光,如果要延长旅游者的逗留时间以及拉动大山包旅游经济的发展,则需要把观鸟旅游产品做细、做精、做强、做专业,开发休闲农业等主题的产品以吸引更多的观鸟旅游者来此观鸟。开发出适合不同层次的观鸟旅游路线,首先设计出大山包周边客源的,以一日游为主体的,如“跳墩河 + 大海子” [12] 对于过夜的或者特意到大山包特意深度观鸟的旅游者,有“跳墩河+大海子+鸡公山+燕麦观光旅游片区”等,整合大山包观鸟旅游资源,打造观鸟旅游品牌,是观鸟旅游者能够提前了解大山包黑颈鹤,以上线路既可以开发为,也可以做成旅行社包价游产品。其次,可以开发针对不同层次的观鸟旅游,诸如适合青年人的户外远足观鸟、适合父母陪同孩子的“亲子观鸟”和适合老人的“夕阳红观鸟”等旅游产品。再次把大山包的休闲农业旅游、湿地观光旅游与观鸟旅游相结合,开创如“观鸟 + 麦田收割”“观鸟 + 探险”“观鸟 + 农家乐”等旅游产品。此外,观鸟与黑颈鹤的相关知识和大山包历史文化相结合,开发出科普的观鸟旅游产品。
4.1.2. 提供观鸟装备
观鸟旅游不仅可以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的发展,还有观鸟者所用的装备、专业指导等后台产业蕴藏大量的商机。观鸟旅游离不开相机、望远镜、户外用品、观鸟书籍等音像制品,目前大山包没有这些观鸟设备的专营店,适当增设一些观鸟设备专营店,既为旅游者提供了服务,也增加了收入。
4.2. 基础设施
4.2.1. 完善交通道路的修建
道路是一个景区发展的命脉,良好的道路才能接纳更多的观鸟旅游者,随着昭——大铁路(昭阳区到大山包)的修建完工,可以方便游客自驾游到大山包参加观鸟旅游活动。开通昭阳区到大山包的专车,方便游客去大山包。在冬天制定道路的安全措施,在公路上提供一些诸如防滑链条的服务,以及中途餐饮服务,让游客中途可以很好的自休息.
4.2.2. 完善当地的住宿和饮食
在大山包旅游现状分析中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住宿问题和饮食问题,在不影响环境的情况下,适当增设一些不同层次的宾馆以满足不同层次观鸟旅游者,餐馆零星且条件不是很好,加大对餐饮的监管和投入,引入更多的商家。住宿和饮食是游客对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旅游地接待能力的体现,提高接待能力不仅可以提高服务质量也可提高经济收入。
4.2.3. 增加相关服务
增设体验型旅游活动的特色农家乐大山包除了发展农业,还发展畜牧业,因此到大山包旅游你可以看到成群的牛、羊、马,可以看到披着羊毛毡的牧民在放牧。现在,大山包的农民把骑马当作一种旅游项目在发展。增设农家乐让游客白天观赏黑颈鹤晚上能够享受农家乐的快乐和温馨。还可以增加一些现代的娱乐设施,如一些简单的游乐场,扩大大山包旅游产业链。最后,完善观鸟设施,实现游客与鸟类近距离接触,黑颈鹤是吸引人们到大山包旅游的一大吸引力,现在大海子湿地建有观鹤通道,可以在不影响黑颈鹤生活的前提下,远远一睹黑颈鹤的风姿。要远距离观看黑颈鹤要有专门的工具,而不是所有人都有专门的工具,所以建议在大海子湿地的观鹤道中增设一些观鸟望远镜,让游客可以远距离观看黑颈鹤。
4.3. 观鸟旅游宣传
4.3.1. 提高知名度
积极联系网络、电视台、电台等渠道进行宣传,不断提高大山包观鸟旅游的知名度。首先加强科普宣传和观鸟旅游理念的推广,可以通过市内各农村各社区开设爱鸟护鸟的互动课堂,宣传鸟类信息,观鸟技术,环保知识,向公众普及观鸟知识及观鸟旅游的理念。加强青少年市场的培养,把观鸟教育引入昭通市内大中小学的教育环境中,把湿地公园打造成为周边地区中小学自然教育基地,是学生从小热爱自然热爱黑颈鹤。其次,合理定位,加强多渠道合作与品牌宣传,大山包观鸟旅游的核心客源市场应定位为昭通–宜宾一带 [13] ,近期目标客源市场应定位重庆、成都、昆明、贵阳一带的大城市,远期目标客源市场应定为沿海大城市及海外市场。由于旅游者对大山包黑颈鹤的了解渠道主要集中在口碑宣传,因此为加大昭通市、区宣传部的宣传,旅游局等部门应积极联系网络、电视台、电台等渠道进行宣传,不断提高大山包观鸟旅游知名度。
4.3.2. 加强教育
保护区每年都会开展许多活动,向公众积极宣传保护区黑颈鹤,相应的活动如湿地日,爱鸟周(每年四月的第一个星期),迎鹤节(每年十一月中旬)。保护区积极与美国国际鹤类基金协会、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美国瑞尔协会合作,在大山包组织实施“黑颈鹤检测项目”、“乌蒙贫困山区生态扶贫项目”等项目。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和科学养殖培训,提高了社区生产生活水平,醋精大山包观鸟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昭通市政府把旅游作为重点项目开发,所以在大山包发展观鸟旅游是很容易开展的,会得到政府的支持,大山包保护区于2006年与师范大学和鹤类基金会合作,针对大山包社区教育编辑出版了大山包乡土教材《我爱黑颈鹤 我爱大山包》 [14] ,免费发放给当地的中小学生使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4.3.3. 加强推广和宣传
大山包作为“中国最美湿地”并没有多少人知道,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上仅存几千只,被称为“高原大熊猫”但是很少人所熟知,说明其知名度很低,宣传力度不够。要吸引昭通周边城市客源如宜宾、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等,甚至沿海特大城市,就要扩大“中国最美湿地”的知名度,要扩大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知名度,要扩大大山包观鸟旅游知名度,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是必要手段,如保护区建立自己的网站进行宣传,和政府部门做好规划进行宣传,与教育部门合作进行教育宣传,加强观鸟旅游理念的推广和科普宣传。
4.4. 资源保护
4.4.1. 对自然资源重点保护
首先对于自然资源天然的湿地、湖泊、草坪是黑颈鹤生存和栖息的场所,应该要重点保护。对于当地的居民应该禁止其开垦湿地,开垦湿地将会减少湿地的面积,不利于当地黑颈鹤的生存,禁止扑杀黑颈鹤,黑颈鹤乃是大山包的灵魂,唯有黑颈鹤的存在才能开展观鸟旅游活动吸引更过的人来此观鸟,防止过渡放牧,保护草场。其次,对于人文资源,尊重当地居民的文化,不得破坏当地居民的生存方式,如燕麦观光区是由当地居民做出的成果,不能破坏他们的劳动成果。保护当地资源,做一个高尚的观鸟旅游者,让“中国最美湿地”之一大山包永远是黑颈鹤的故乡。这不仅需要提高当地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要加强对保护区周围土地的管理,同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附近村民行为,以此来减少各种人为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和破坏,保护好珍稀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越冬栖息地。
4.4.2. 制定相应政策加以管理和保护
旅游资源的保护应采取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的原则,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大山包政府禁止当地居民或观鸟旅游者猎杀黑颈鹤,对当地的农业种植进行一定的补贴,对特别贫困居民进行扶贫政策,防止对当地湿地环境的破坏。为了防止由于旅游者方面的原因对大山包湿地或者黑颈鹤带来伤害,,加强本地的旅游规划工作,充分估计环境容量和给旅游资源带来的影响。对于旅游者以外的其他人为因素,如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等造成的破坏,除应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宣传外,还要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
5. 总结
大山包有着独特的旅游资源,要使得大山包观鸟旅游得到良好的发展就需要做好宣传,提高其知名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观鸟旅游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