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苦楝(Melia azedarach L.)又名楝树,属楝科楝属落叶乔木,高达20 m,胸径1 m以上。分布很广,我国黄河流域以南皆有栽培。苦楝生长迅速,有“3年椽、6年柱、9年成梁材”之说 [1] ;而且材质优良,纹理美观,耐腐抗虫,适宜作家具、装饰、工艺、乐器等高级用材,是木材加工业的优质原料;同时苦楝树冠宽阔,树形潇洒,枝叶秀丽,花色淡雅芳香,耐烟尘、抗污染并能杀菌,适宜作庭荫树、行道树、疗养林的树种,可用于工厂和四旁绿化 [2] 。苦楝还是重要的药用植物,根、皮、花、果均可入药,可用于制作驱虫剂,是高效、低毒的广谱生物农药的原材料之一;苦楝的生态适应幅度较宽,用途广泛,经济效益高,对提高山区林农经营效益,增加林农收益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 [3] 。但由于苦楝易分枝,影响了木材产量和质量,前人栽培实践和研究表明,通过修枝抹芽可以减少分枝,但操作技术性强,不易推广。关于影响苦楝枝下因素的研究鲜见报导 [4] 。为了探讨影响苦楝枝下高的关键因素,现通过试验调查,获取枝下高、胸径、树高等相关因子数据并做统计分析,为苦楝用材林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2.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寿宁县南阳镇,经度119˚34'16.16'',纬度27˚20'50.05'',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水1900 mm,无霜期235 d,平均相对湿度82%。植被为芒萁骨、蕨类、小杂竹、白芒、小杂草,平均海拔473 m,平均坡度18˚,土壤黄红壤,坡向南,坡位中部,土层厚80 cm。
3. 研究方法
3.1. 试验设计
选择立地条件中等以上的林地,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 [5] ,开展3种立地条件与4种造林密度方案对比试验,以相同的立地条件为区组,进行随机布置不同造林密度样地,面积为25.82 × 25.82 m (即1亩),造林密度分为A1:60、A2:140、A3:160、A4:180、A5:200 (株/亩) 5个级别;根据《福建省森林立地分类》 (FDB/LY2443-91)评定立地质量等级标准,设立3个立地质量等级进行试验,即立地类型分为B1 (肥沃)、B2 (较肥沃)、B3 (中等肥沃)3个等级,分别设置样地15个。
3.2. 营造林技术措施
整地挖穴规格60 cm见方,深40 cm,每穴施基肥(复合肥) 0.5 kg,回入表土,每亩密度依试验设计进行(即60~200株/亩)。造林苗木采用本县斜滩苗圃培育的1 a生实生苗,深挖起苗,保持根系完整,运输前做好保湿处理,苗木规格为平均高150 cm,平均地径1.75 cm,粗壮无病虫害 [6] [7] 。春季造林,选择阴雨天气,种植前苗木根部打上黄泥浆,栽植方法为三埋二踩一提苗,栽正扶直,保持根系舒展,踩紧压实,栽植深度应掌握在根茎以上2~3 cm,不宜深栽,栽植后浇透水 [8] 。造林当年11月检查成活率,并做好补植工作。抚育管理3年,每年7~8月结合松土除草,追肥1次,造林当年每株施氮肥(尿素) 0.1 kg,第二、三年每株改施复合肥0.25 kg。
3.3. 资料调查收集
造林后第6年底,逐一调查样地内每木胸径(D)、树高(H)、枝下高(H1)等因子,枝下高为树冠下方最大分枝处与树根际的距离。数据取样地平均值,调查原始资料见表1。

Table 1. The original data sheet units for the factors of DBH, tree height and height under branches of Melia azedarach (Unit: D/cm, H/m and H1/m)
表1. 苦楝胸径、树高、枝下高等因子调查原始数据表(单位:D/cm,H/m,H1/m)
3.4. 数据整理
数据结构为两向分组无重复试验的固定效应模型,两个因素分别为造林密度和立地条件(区组),分别胸径、树高、枝下高3个因子计算相关统计量,进行方差分析,并作相关检验 [5] 。数据统计分析用Excel2003软件。
4. 结果分析
4.1. 不同立地条件和造林密度对苦楝胸径的影响
根据胸径调查数据,分别计算总的离差平方和、因素的离差平方和、均方等统计量,列出方差分析表见表2。
注:“-”表示不显著,“*”表示显著,“**”表示极显著,以下相同。
从表中可以算出,由于FA = 6.84 > F0.05(4,8) = 3.84,FB = 10.22 > F0.01(2,8) = 8.65,可以认为造林密度对胸径有显著影响,而立地条件对胸径有极显著影响。
对A因素各水平进行q检验,取a = 0.05,查表得q0.05(5,8) = 4.89,计算D = 0.69;取a = 0.01,查表得q0.01(5,8) = 6.62,计算D0.01 = 0.94;列q检验结果见表3。

Table 3. Quantitative test result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breast diameter A
表3. 影响胸径A因素各水平q检验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A5和A1,A5和A2在a = 0.01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A5和A3,A4和A1在a = 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各组两两之间无显著差异。
对B因素各水平进行q检验,取a = 0.05,查表得q0.05(3,8) = 4.04,计算D0.05 = 0.74;取a = 0.01,查表得q0.01(3,8) = 5.64,计算D0.01 = 1.03,列q检验结果见表4。

Table 4. Quantitative test results of factors B affecting DBH
表4. 影响胸径B因素各水平q检验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仅B3和B2有显著差异,其余各组两两之间无显著差异。
4.2. 不同立地条件和造林密度对苦楝树高的影响
根据树高调查数据,分别计算总的离差平方和、因素的离差平方和、均方等统计量,列出方差分析表见表5。

Table 5. Tree height variance analysis table
表5. 树高方差分析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FB = 8.57 > F0.05(2,8) = 4.46,说明立地条件B对树高有显著影响。
对B因素各水平进行q检验,取a = 0.05,查表得q0.05(3,8) = 4.04,计算D0.05 = 2.78;取a = 0.01查表得q0.01(3,8) = 5.64,计算 D0.01 = 3.89,列q检验结果见表6。

Table 6. Quantitative test result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ree height B at different levels
表6. 影响树高B因素各水平q检验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B3和B2在a = 0.05的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其它无显著差异。
4.3. 不同立地条件和造林密度对苦楝枝下高的影响
根据枝下高调查数据,分别计算总的离差平方和、因素的离差平方和、均方等统计量,列出方差分析表见表7。

Table 7. Subbranch high variance analysis table
表7. 枝下高方差分析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由于FB = 9.89 > F0.01(2,8) = 8.65,说明立地条件对枝下高生长有极显著影响。
对B因素各水平进行q检验,取a = 0.05,查表得q0.05(3,8) = 4.04,计算D0.05 = 1.42;取a = 0.01,查表得q0.01(3,8) = 5.64,计算D0.01 = 1.98,列q检验结果见表8。

Table 8. Quantitative test result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height of B under branches
表8. 影响枝下高B因素各水平q检验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B3和B1有显著差异,其它之间无显著差异。
5. 结论与建议
1) 立地条件对苦楝胸径、树高及枝下高均存在显著影响,尤其对胸径和枝下高存在极显著影响,表明苦楝的枝下高取决于立地条件,立地条件好,则树木生长快,表现为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大,枝下高也更大 [9] 。
2) 树木高生长主要在幼年时期表现最为明显 [10] 。枝下高越高,木材更加少节通直,出材量会更高,质量也更好。因此,要获得通直的干材和较高的出材量,应在造林后的最初几年采取措施加速幼树高生长。
3) 选择立地条件好的林地造林,是促进幼树生长,增加枝下高,提高规格材出材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