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护理人文关怀能力即护理工作者以人道主义精神去关心病人的人格尊严,满足患者的生命价值,选择权利和健康需求的能力体现 [1] ,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直接影响着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重视医学的人文性,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 。护理专业实习生是指直接参与临床护理实践、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专业护理人才,其人文关怀的能力对自身素质和护理质量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3] 。临床实习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护理教育的整体质量,导致实习护生自身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降低,严重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和学科的发展 [4] 。本研究旨在了解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初期的人文关怀能力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以探讨通过加强实习初期护理专业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感来提高其人文关怀能力的可行性,希望能对护理教育者在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护理专业实习生培养方面有所启示。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18年7月~2018年9月对新疆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189名实习初期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 全日制护理专业实习生;2) 临床实践时间 ≤ 3个月;3) 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1) 非护理专业实习生;2) 调查期间无法保证配合完成本研究者。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工具
1) 一般问卷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临床实践时间、就业意向等内容。
2)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
研究选用国内学者黄弋冰 [5] 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该量表有45个条目,分属于8个维度,有灌输信心和希望维度、健康教育维度、人道利他价值观维度、科学解决健康问题维度、协助满足基本需求维度、提供良好环境维度、促进情感交流维度、帮助解除困难维度。每个条目按照5点分级,对应了5个代码值(4 = 完全符合,3 = 基本符合,2 = 不能确定,1 = 基本不符合,0 = 完全不符合),每个条目的计分公式是:(100/N) × (X/4),其中N是量表的条目数,X为该条目回答相应的代码值,计算量表的总得分,分数的区间是0~100分,分数取得的越高则代表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越高。量表信度Cronbach’s α系数是0.904。
3) 护士职业认同量表
用赵红 [6] 翻译的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护理系研制的护士职业认同量表,该量表共21个条目,包括7个维度:对工作角色的理解和把握,即把握感(3个条目);对工作角色的认同,即一致感(4个条目);工作目的、价值符合自己的理想标准,即有意义感(3个条目);能否运用自己的技能完成工作,即自我效力感(3个条目);在完成工作时能否自己做决定,即自我决定感(3个条目);对组织或组织发生的事情自己能否产生影响,即组织影响感(2个条目);对患者的状况能否产生影响。即患者影响感(3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a 7级评分法,由完全不同意至完全同意分别赋值为1~7分。维度分为各维度所含条目得分的均值.得分越高。表示职业认同水平越高。中文版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4,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为0.69~0.84,内容效度指数为0.92。
2.2.2. 资料收集方法
通过问卷星网站自制电子问卷,通过微信群、微信朋友圈、QQ群和QQ空间等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9份,有效率为94.5%。
2.3. 统计学方法
收回的所有调查问卷经审核合格后,利用EpiData 3.1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双人录入和一致性检验,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描述,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描述,采用方差分析、两样本均数t检验、Pearson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均设定检验水准α = 0.05。
3. 结果
3.1. 189名护理专业实习生基本情况
189名护理专业实习生平均年龄为(21.19 ± 3.05)岁;性别:女生168名(88.89%),男生21名(11.11%);就业意向:医院82名(43.39%),学校75名(39.68%),其他32名(16.93%)。
3.2. 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初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情况
本研究中189名护理专业实习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70.98 ± 6.26)分,显示护理专业实习生人文关怀品质较好。各维度条目均分及排序见表1。
3.3. 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初期职业认同感得分情况
本研究测得的189名护理专业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感总得分为(36.71 ± 5.96)分,得分处于较低水平,各维度得分见表2。
3.4. 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初期人文关怀能力与职业认同感相关性分析
将护理专业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与职业认同感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职业认同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 < 0.05),结果见表3。

Table 1. Score of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in different dimensions in the early stage of nursing internship education reform project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n = 189)
表1. 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初期人文关怀能力各维度评分情况(n = 189)

Table 2. Scores of occupational identity in all dimensions of nursing professional interns at the early stage of internship (n = 189)
表2. 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初期职业认同感各维度得分情况(n = 189)

Table 3. Analysi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nursing students (n = 189, r)
表3. 护理专业实习实习初期生人文关怀能力与职业认同感相关性分析(n = 189, r)
注:*P < 0.05, **P < 0.01。
3.5. 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初期职业认同感相关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护理专业实习生职业认同感总分为因变量,以职业认同总分为因变量,以年龄(原始数值)、性别(女性 = 1,男性 = 2)、毕业后选择(医院 = 1,学校 = 2,其他 = 3)以及人文关怀能力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分层回归,结果显示:在护理专业实习生职业认同感均值的变异中,有26.7%的变异由人文关怀能力引起。结果见表4。

Table 4.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related to occupational identity in the early stage of nursing internship
表4. 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初期职业认同感相关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注:第一层:R2 = 0.414, ΔR2 = 0.381, F = 12.632, P = 0.000;第二层:R2 = 0.682, ΔR2 = 0.681, F = 17.353, P = 0.000;R2变化值为0.267。
4. 讨论
4.1. 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初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分析
本研究结果发现,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初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70.98 ± 6.26)分,处于平均水平,得分率为70.79%。其中得分较高维度为“灌输信念和希望”和“健康教育”,且得分最高的条目集中在人文关怀知识维度上。得分较低的维度为“促进情感交流”和“帮助解除困难”,各个维度的得分与我国学者杨巾夏 [7] 和侯香传等 [8] 的研究得分水平比较相似,都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从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初期人文关怀能力的分布上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的分数处在中等位置,极高和极低部分占的比例相对较小,这体现了多数护理专业实习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依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结果可能与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感知更多地属于社会心理层面有关,社会因素、心理情绪及其他人格特征的改变会影响人文关怀理念与人文关怀感知。人文关怀知识与人文关怀能力通过教育与实践较容易获得,而将人文关怀作为职业价值取向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要提高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前期的人文关怀能力,护理教育者应针对人文关怀理念与人文关怀感知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人文关怀方面的培养,应积极鼓励实习护生主动通过其它方法如阅读医学人文书籍、书写实习日记、参加医学人文教育活动等 [9] ,以充实人文素养和提高人文关怀能力。
4.2. 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初期职业认同感现状分析
本研究发现,护理专业实习生职业认同总分为(36.71 ± 5.96)分。在7个维度中,把握度得分最高,组织影响感得分最低(见表2),与国内其他研究 [9] 结果相似。随着我国护理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护理人才的学历层次逐步提高,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稳步提升,护理专业实习生经过进入临床实习初期,使其对护士的角色及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信心,对护理工作的内容、护士的角色有较好的理解,因此,对工作角色的理解和把握得分较高。同时,由于社会上存在重医轻护的现象,护理专业实习生在实习初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感知到护士的社会地位不高 [10] ,导致一致感、有意义感、患者影响感维度得分不高。值得关注的是,实习护生实习初期组织影响感的评分在7个维度中最低。从社会角度来看,长期以来护理人才培养层次较低,人民群众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只停留在输液、发药等层面,导致护士职业的社会认同感较低,护理人才的培养层次也远低于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从医护关系来看,医生大多认为护士只是承担辅助性工作,医护之间不是平等合作,而是护士从属于医生的关系;从学生自身角度看,进入临床实习初期实践后,由于职业环境中对护士的不重视,导致心理落差较大,加上值夜班、实践任务重、缺乏归属感等身心压力,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对护理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不足。提示护理教育者应帮助实习护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引导他们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为组织的发展做贡献。同时,医院的护理管理者应对高学历的护士赋予更多职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励他们努力工作,增加成就感,以带动护理专业实习生共同提高职业认同感 [11] 。
4.3. 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初期人文关怀能力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初期人文关怀能力与职业认同感呈正相关(P < 0.05),即人文关怀能力越高,护理专业实习生职业认同感越高。有研究表明 [12] ,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有益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继而促进护理专业实习生对其职业认同感的提升。护理专业实习生作为人文关怀护理的执行者,若长期对护理职业不认同,就会在心理上、行动上相继对患者拒绝实施人文关怀护理,从而影响人文关怀护理的质量。若使护生成为有关怀能力的人,应先让其在求学过程中感受关怀,当被唤起关怀能力时,曾经的关怀体验和感受会成为她们愿意付出以形成关怀他人的动力,这其中的连结需要通过教育来引导和提醒,同时增强实习初期护理专业实习生对毕业后从事护理职业的认同感 [13] 。这提示我们,护理院校和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初期的职业认同现状,积极为护理专业实习生在实习初期做好职业规划,让其感受到学校和所在医院的重视。此外,护理教育者与管理者在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初期的培养与应用上应当做好衔接,进一步明确医院的人才需求与岗位设计,使得护理专业实习生能明确自己的职业选择方向,并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从而提升护理职业认同感,实现自我价值及提升职业认同,进而提高其人文关怀品质,符合当代护理教育的新形势及护理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为新疆“一带一路”核心区的医疗建设助力。
基金项目
新疆医科大学教育改革项目,编号:YGC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