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校园贷”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大学生,其贷款业务的形式是借出资金并分期偿还,大学生仅需向非法借贷平台或借贷人提供身份证件、学校及学历信息以及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即可贷得几千到数万元不等的现金 [1]。借贷平台凭借“1分钟申请,10分钟审核,快至1天放款,0抵押0担保”的噱头,使校园贷成为大学生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之一。
早在2005~2008年,大学校园中就有校园贷的身影,此时校园贷的形式是各大银行推出的校园信用卡业务。大学生的购物欲望强烈,校园信用卡的出现极受大学生的欢迎。大学生的人口基数大,市场潜力充足,各大银行为了这一块市场大蛋糕,非理性地展开竞争,高逾期率、高坏账率、高注销率和高睡眠率等债务问题接踵而至,这很快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并引发了各种整顿。2009年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明确表示银行不得向没有债务偿还能力的大学生发放信用卡,于是各大银行不得不提高发放门槛甚至叫停校园信用卡的发放。随着校园信用卡逐渐退出大学生市场,购物欲望强烈的大学生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为校园贷的肆意滋生提供了契机。2014年,校园贷市场崛地而起,高利贷、多头贷、传销贷、刷单贷等不良校园贷随之出现 [2],一系列恶性事件将校园贷推上了风口浪尖,为了提高国家金融部门的监管力度,借贷平台的风控意识,以及学校、家长及学生的重视程度,对校园贷的风险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 我国校园贷市场的现状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检索分析发现,现如今校园贷市场的发展现状呈现如下几个方面:
2.1. 国家行业监管空白的风险
“校园贷”属于互联网金融行业,近几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迅速,属于国家监管部门的空白地带,监管部门设立不完全,职责不明确,分工不合理,都是导致如今“校园贷”市场乱象丛生的主要原因。
例如,至今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来保证“校园贷”市场借贷平台和借贷人之间的正当权益。借贷平台可以随意设置借款利率,只要不超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6条对最高民间借贷利率为年利率24%规定 [3],借贷平台就可以设置无限接近于这一数值的借款利率,甚至有些借贷平台将实际利率改头换面,变成所谓的服务费,账户管理费,风险评估费用,实际计算出来的费用远远高于24%的年利率。此外,由于借贷平台的市场准入门槛低,仅需现金投入和软件开发就能够进入市场,这为借贷平台准入资格的审核工作增加了困难,加上如今自媒体时代的迅速发展,借贷平台的自我宣传广告遍布各大社交媒体软件 [4],吸引消费欲望强烈但又资金来源不足的大学生进入其中。又如,至今还没有成立一套权威有效的大学生个人贷款的信用评估体系,加上各借贷平台都唯利是图,各自为营,不愿意共享大学生的借贷信息,导致大学生一人多借,借新还旧等现象时有发生,而学生也深陷借贷平台的债务危机当中,浪费大好青春年华,结束生命、铤而走险等事件也不足为奇。
2.2. 借贷平台风控措施的缺失
至今借贷平台缺乏完备的管理规范,以及专业的技术指导,导致校园贷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借贷平台本身存在的风险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如借贷平台与学生签订合同时涉嫌欺诈、贷款的审核工作不够严格、借贷平台存在暴力催收的现象。
2.3. 学校教育的不足
如今高等院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放养式”的学习管理模式,对学生的生活关注不尽到位,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清晰了解,任凭学生自由发展。如今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学校的这种教育模式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是弊大于利 [5],校园贷的恶性事件与学校的教育方式不无关系。因为对学生金融财政方面的知识缺乏正确的行为疏导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普及,对校园贷的危害谈之甚少,使得好奇心旺盛,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深陷校园贷的危机当中。这就导致了在面对一些被盗用信息借贷的学生时,学校方面仅仅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劝说学生家长先将债务还清,给校园贷的恣意妄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2.4. 家长监护的疏忽
如今通讯设备发达而且手段方式丰富多样,然而这并没有加强家长跟学生之间联系,学生与家长之间几周或几月之间通一次电话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学生仅在生活费用上出现短缺时才会跟父母通一次电话或者发一次信息。同时家长对于“校园贷”市场的不敏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不能很好地跟学生沟通“校园贷”可能的危害性以及风险防范,家长与学生之间沟通不到位不及时,家长缺乏对学生财务管理能力的培养 [6],这也导致当学生向家长倾诉自己的财务危机时,将学生视为掌上明珠的家长虽然会生气、痛心,但最终只能为学生欠下的债务买单。
2.5. 大学生自控能力的欠缺
大学生购买欲望强烈,但资金来源有限,仅仅依靠父母的生活费支持显然无法满足盲目攀比的大学生开支所需,而各大银行退出大学生校园信用卡市场,学生只能通过借贷平台进行借款。一些自制力较弱的大学生在尝到校园借贷的甜头之后屡试不爽 [7],等到还款期限的到来才发现自己早已债台高筑,在催债人员的威逼之下只能求助于父母,甚至有些跟父母沟通不到位的学生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进而也可能引发令人痛心的事件。
3. 国际“校园贷”市场的现状——以美国为例
3.1. 国外放贷门槛高,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校园贷”
美国有很多为学生提供学业贷款的平台,并不存在为学生提供消费贷款的平台。根据2016年纽约联邦储蓄银行最新发布的《学生贷款借款和还款趋势》研究报告 [8],美国学生贷款总额为1.23万亿,其中绝大部分贷款由联邦政府提供。放贷人得拥有营业执照才能放贷,由此可见国外的放贷门槛很高。
3.2. 专注于贷款再融资业务,收费透明,还款方式灵活
美国联邦政府贷款由联邦财政审批,教育部负责发放。收费透明化是国外贷款平台的一大特点。在美国贷款平台上进行贷款,无需申请费或初始费,也不会以任何名目设立咨询费,不同的贷款期限对应着不同的利率标准(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方式),但都低于联邦学生贷款利率,一切需要交纳的费用均一目了然,让学生在充分了解缴费规则的情况下自由选择贷款额度及方式。另外,还款方式灵活和人性化也为国外平台吸引了更多客户。以美国某网贷平台为例,借款人不是因为自身的过错导致失业,可以向平台申请停止每月的还款,并且平台还会帮助借款人寻找工作。
3.3. 平台审核严格,将借贷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无论是何种用途的消费类贷款,个人收入和个人信用的历史数据,以及个人的信用评分都是必不可少的审核条件。美国学生贷款人的平均特征及申请资格具体如表1所示。

Table 1. Average characteristics and eligibility of American student lenders
表1. 美国学生贷款人的平均特征及申请资格
4. “校园贷”风险的应对策略
4.1. 国家应该完善对“校园贷”行业的监管和重视大学生的借贷需求
1) 设立单独的“校园贷”行业的监管部门。现如今“校园贷”发展势力猖獗,行业乱象由来已久 [9],对大学生的危害影响巨大,只有单独设立“校园贷”的监管部门,加强对线上借贷平台资质的审核,剔除利率高昂的“套路贷”,出台“校园贷”市场的监督管理办法,保证监管部门能够定点对“校园贷”市场进行审核,从源头上杜绝“校园贷”恶性事件的发生。
2) 设立能够给大学生提供贷款的正式机构,允许银行给大学生提供小额的贷款,或者可以跟一些大型的电商平台进行合作,比如阿里、京东等,让他们给大学生提供贷款服务,从而切实满足大学生的借贷需求。
3) 建立大学生的借贷征信系统 [10],对于不满足借贷条件,或者屡次不按时还款的大学生,规定任何平台都不得对其提供借贷服务,为大学生的借贷提供一个安全的阀门,避免大学生贷无可贷的事件发生。
4) 建立大学生借贷的法律援助体系 [11],为有借贷需求的大学生提供咨询,同时为深陷“套路贷”、“连环贷”等恶性贷款事件的学生提供法律援助,尽可能的减少大学生的生命财产损失。
4.2. 借贷平台严格规范自身,达成与大学生互利共赢的行业标准
1) 将借贷利息公开透明化 [12],借贷平台应明确标明借贷利息的计算方式,剔除所谓的服务费,账户管理费及审核通过费用,对于借贷利息明码标价。
2) 借贷平台应主动告知学生借贷中存在的风险 [13],不能唯利是图,将告知学生借贷风险当成自身的义务,切实保障借贷平台的服务水平。
3) 避免暴力催收事件的发生,借贷平台应培训自身员工,提升员工素养,倡导在打催收电话时从“恐吓威胁”向“对法院提交诉讼”进行转型。
4) 将部分借款利息转变为课程培训费用 [14],可以在借款平台上上架一些跟财务管理方面相关的课程,在平台上贷款的学生可以用来学习知识,丰富自我,因为课程学习的费用已经通过部分利息支付完成,所以学生无需再付款学习。这是借款平台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利共赢模式,借款平台不仅能够盈利,还能够获得一些忠实的学生用户,而学生能够获得知识,提升自我,下次借款时会更倾向于这样的借款平台。
4.3. 学校应加强学生财务金融方面的教育
1) 设立选修甚至是必修课程 [15],着重介绍“校园贷”的危害及远离“校园贷”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对“校园贷”的警惕性,做到不参与,不宣传,不深陷其中。
2) 定时对学生的财务状况进行详实有效的调查 [16],安排辅导员约谈财务状况出现问题的学生,纠正学生不良的消费习惯,切实保证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同时为了保证同学的隐私,辅导员可以自由选择约谈的地点,切实保证学生的财务信息不外泄。
4.4. 家长应加强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沟通
家长与学生深处异地时,应约定每月或每周进行固定的电话约谈,学生在家长身边时,家长应多次跟学生进行聊天谈话,从而保证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比较好的掌握和了解。对于出现财务问题的学生,家长应对其进行疏导,督促其养成好的消费习惯 [17],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如果学生的情绪出现极大的波动,应该耐心疏导,询问原因,避免避重就轻,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4.5.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不盲目攀比,根据自己实际的消费能力量力而行,同时也要劝诫想要接触校园贷的同学 [18],实现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同时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肆意挥霍父母给的生活费。体恤父母工作的辛劳以及大学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不要因为一时冲动的消费欲望而深陷“校园贷”的深渊。
实在需要借贷时,应该“货比三家”,选择还款利息低,还款压力小,以及费用利息公开透明的借贷平台 [19]。大学生应该加强自我约束的能力,一但出现还款期限到来而自己还不上款的现象,不要拆东墙补西墙,这时一定要向父母坦白,并保证以后不在接触“校园贷”。
5. 结语
如今“校园贷”在大学生市场发展迅速,行业乱象由来已久,要想切实整顿“校园贷”市场,国家必须尽快成立对于“校园贷”市场的监管部门,同时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借贷平台也不应该唯利是图,忽略在借贷过程中的风险,同时也应该注意提升平台自身,实现长效发展。学校与家长都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协助其养成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力,拒绝“放养式”的教育。学生自己也要养成正确的消费理念,不盲目跟风攀比,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大型电商平台推出了提前消费的业务,如支付宝的花呗和备用金,京东的京东白条和京东金条,他们利率较低,还款压力小,能够切实满足大学生超前消费的欲望并有效降低“校园贷”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