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X归X”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表达形式,如“朋友归朋友”“喜欢归喜欢”“漂亮归漂亮”。从结构形式上分析,构式“X归X”是两个变量“X”通过固定成分“归”连接起来构成的,且前后“X”的表达形式完全相同。Goldberg (1995) [1] 把构式定义为:“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结合体,且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组成成分或其他既有构式中严格推导出来时,C是一个构式。”从语义上分析,该构式表示让步性转折,委婉地表达一种否定的含义,整个构式的意义并不能从其构成成分直接获得,可见“X归X”是一个典型的构式。
目前,学界关于“X归X”结构的相关研究如下。汪人文(1998) [2] 在“‘X归X’格式初探”一文中对“X归X”的构成、类型及其特点、功能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董晓敏(1998) [3] 将构式“A归A”的复用式按语意内容分化为了同质对举和异质对举两种类型。郑贵友(1999) [4] 在“说‘X归X,Y归Y’”一文中表示能够进入该格式中X、Y位置上的成分都是实词性的,虚词通常不能进入该格式,该结构中的“归”含有“归于、属于”的意思,起到联系X、Y构成X项和Y项的作用。董淑慧(2006) [5] 在“‘A归A’的语义、语篇功能及偏误分析”一文中对“A归A”结构的形式特点和演成途径进行了讨论,并在语料大背景下考察了其语义功能、语义类型和语篇连接功能。周明强(2007) [6],杨银萍(2013) [7],张琰(2020) [8] 等也对该结构进行了探讨分析。
前人对该构式做了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本人在调查整理语料的过程中发现,该构式除了可以充当小句,也可以在句中充当谓语、宾语、定语等句法成分。此外,前人对于该构式的语用功能也几乎没有涉及。本文将从构式语法的角度,运用结构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理论对该构式进行探析,重点讨论与该构式相关的三个问题:一、构式的构式义及成分分析;二、构式“X归X”的句法分析及对举形式;三、该构式的篇章语用功能。
2. 构式“X归X”的构式义及成分分析
2.1. 构式“X归X”的构式义
构式“X归X”的构式义可以归纳为:认同或承认逻辑主语X,但却没有产生自己预期的效果。具体表现为:事件E客观上会产生或易于产生某种结果,或者是说话人希望产生某种结果,但事实上却没有产生预期中的结果或出现了与之相反的结果。例如:
(1) 社会上不断呼吁,新闻媒体就此也常常进行报道。然而,讲归讲,喊归喊,呼归呼,收效甚微。
(2) 应该说,东方队在后两节打出了不少漂亮球,扣篮、突破,似乎比前面更激动人心。但漂亮归漂亮,主动权却在渐渐失去。
例(1)中的“讲归讲,喊归喊,呼归呼”首先承认了社会各界所作的努力,大家做了这么多努力肯定是希望得到一个好的结果,但事实上这些努力收效甚微,与人们的预期相反。例(2)中的“漂亮归漂亮”肯定了东方队在后两节比赛中的表现;客观上来说,球打得很漂亮更容易会获得胜利,但事实上,东方队在比赛中却逐渐丧失了比赛的主动权。上述例子都是先肯定后否定,构式“X归X”隐含了一种否定的意义,暗示实际产生的结果与人们预想中的结果相反。
构式“X归X”隐含的转折义除了体现在语义上,还表现在它经常与“但是、但、可、然而”等表转折的关联词语连用。关联词语既可以出现在构式“X归X”前面,也可以出现在后一分句的前面。例如:
(3) 县委扩大会尚且开得如此艰难,何况他们一个小乡镇?二人不能不感到有些后怕。但,怕归怕,该干还是要干。
(4) 争论归争论,但红十字的“人道性、公正性、中立性、独立性、志愿服务、统一性、普遍性”的基本原则,正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
即使有时候构式“X归X”前后没有出现表转折的关联词语,我们也可以补充出来,而且不影响句子原来的意义。例如:
(5) a. 我实在绷不住了也跟着哭。哭归哭,我还是要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活下去。
b. 我实在绷不住了也跟着哭。哭归哭,(但)我还是要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活下去。
例(5)没有使用转折关联词,但是同样含有转折的意思在里面,故在“哭归哭”后面的分句前加上表转折的关联词后依然不会改变句意。
2.2. 构式“X归X”的成分分析
2.2.1. 构式“X归X”中“X”的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指出,“归”可以用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之间,表示尽管如此,但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 [9]。但在实际的语料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变量“X”的选择方面,“X”不仅仅可以是动词、形容词或名词,甚至也可以是短语或小句。本文所取语料均来自CCL语料库和BCC语料库,但为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这里仅对CCL语料库语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整理语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无效或者重复语料,故本文在进行统计时对语料进行了一定的筛选。本文选取的有效语料共675例,现将对该构式中“X”的形式进行定量统计。

Table 1. The variable composition table of the construction “X gui (归) X”
表1. 构式“X归X”的变量成分表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能够进入该构式的变量“X”多为动词,然后是依次是名词、形容词、短语和小句。与小句形式相比较而言,“X”为短语形式还是比较多的。例如:
(6) 晴砚不敢相信,原本她以为疯人院的人开玩笑归开玩笑,平常损来损去是家常便饭,可是一遇到正经事他们便会团结起来,没想到他们却是连亲人都可以动手。(变量“X”为动宾结构)
(7) 从小我就非常不喜欢这样,但不喜欢归不喜欢,我还是无可奈何。(变量“X”为状中结构)
(8) 穿什么衣服是自己的权利,公司规定归公司规定,Lily还是按照自己的喜好穿衣服。(变量“X”为定中结构)
从表1我们可以发现,“X”为小句的形式比较少见,本文在整理语料的过程中也仅发现5例。例如:
(9) 你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她说归她说。你又不能堵上她的嘴,也不能因为她唠叨你就不活了。(变量“X”为小句)
(10) 你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明白过来呵!书上说的归书上说的,咱们做人归咱们做人。(变量“X”为小句)
2.2.2. 构式“X归X”中“归”的分析
“归”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女嫁也。从止,从妇省,𠂤声。㱕,籒文省。举韦切 [9]。”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释注》中将其解释为:“女嫁也。公羊传,毛传皆云。妇人谓嫁归。此非妇人假归名。乃凡还家者假妇嫁之名也。从止,妇省。当云从妇止,妇省。写者夺之。妇止者,妇止于是也。𠂤声。举韦切。十五部。林罕妄改为追省声 [10]。”由此可见,“归”的本义是“女子出嫁”,后来又由出嫁义引申为“返回”,因为出家的女子出嫁说明女子有了归宿,所以又进一步引申为“归宿”。表“归宿”义的“归”用的多了,后来也可以用做动词“归结”,如“归根结蒂”。
对于该构式中的“归”,《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解释为“用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之间,表示尽管如此,但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会发现“归”不仅仅可以用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之间,甚至也可以用在相同的短语或小句之间,表示尽管如此但并没有达到相应的结果。
3. 构式“X归X”的句法分析及对举形式
3.1. 构式“X归X”的句法分析
在实际交际过程中,构式“X归X”本身不具备独立成句的能力,需要充当句子成分或者与其它分句连用才能保证其表达的连贯性和完整性。该构式在具体运用中可以充当谓语、宾语和定语,还可以充当小句,与后一分句连用共同来表达一段完整的意思。而且我们发现,构式“X归X”充当小句和作谓语是最多的,充当宾语和定语的用法比较少。
(11) 乡下人热情归热情,可他们这种里程概念的精确度,是要大打一番折扣的。(作谓语)
(12) 然而,林乐丰愤怒归愤怒,对于中国足协受理实德俱乐部相关申诉却并不抱什么希望。(作谓语)
(13) 严格管理是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的保证,思想政治工作与强有力的管理脱钩将形成“两张皮”,导致说归说、做归做。(作宾语)
(14) 他们知道咒骂归咒骂,鲁刚绝不会置之不理。(作宾语)
(15) 使中国当代文学走回正常的、艺术归艺术的路线。(作定语)
(16) 我们从长久的封闭中走来,不能不产生中国归中国,世界归世界的感觉。(作定语)
(17) 喜欢归喜欢,却一直没有参加进入讨论。(充当小句)
(18) 开玩笑归开玩笑,真这么干了,那不得让街里街坊的笑掉大牙呀。(充当小句)
3.2. 构式“X归X”的对举形式
构式“X归X”可以对举出现,即叠用两个或多个“X归X”形式。该构式连用之后会出现两种形式:一是“X归X,Y归Y”;二是“X归X,Y归Y,Z归Z”。其中,两个“X归X”连用的形式比较常见,三个“X归X”连用的也有一小部分,多于三个的就几乎没有了。例如
(19) 父亲是个老派人,宠归宠,爱归爱,却不越规矩半步,上下长幼,主次尊卑,各得其份。
(20) 感情归感情,金钱归金钱,还是应该泾渭分明,免得赔了夫人又折兵。
(21) 社会上不断呼吁,新闻媒体就此也常常进行报道。然而,讲归讲,喊归喊,呼归呼,收效甚微。
前面我们说构式“X归X”不能单独成句,但当其叠用时,有时候是可以单独成句的。例如:
(22) “感情归感情,生意归生意。”他一向信奉此道。
(23) “你额娘能教的也有限。理论归理论,经验归经验。
由此可见,构式“X归X”叠用之后具备了单独成句的能力。
另外,在构式“X归X”复用过程中还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变量“X”为同类词;二是变量“X”为异类词。例如:
(25) 朋友归朋友,工作归工作。(变量“X”同为名词)
(26) 难受归难受,事情归事情。(变量“X”为形容词和名词)
(27) 意见归意见。服从归服从。(变量“X”为名词和动词)
(28) 想归想,快活归快活。(变量“X”为动词和形容词)
4. 构式“X归X”的篇章语用功能
4.1. 语篇衔接功能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的重要特征。衔接主要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通过语法手段(包括照应、替代、省略等)和词汇手段(包括连接、词义衔接等)来实现,使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贯通整个语篇,进而达到交际目的。词汇衔接是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共现。构式“X归X”的语篇衔接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当“X归X”单用时,其语义具有不自足性,需要与其他成分连用一起形成一个连贯的语篇,以共同达到交际的目的和效果。它不仅可以用来承接上文,也可以引领下文,是表达过程中及其重要的环节。另一方面,“X归X”是对上文的回应,只有在前文提到了“X”,才会在下文回应“X归X”,在语义上,“X归X”与前文出现词汇存在联系。例如:
(29) 他知道樊尚会杀人的,而且已经杀过。可知道归知道,并非亲眼所见。迄今为止,樊尚在他眼里一直是一个没有制造过受害者的杀手。
(30) 如此看来,租房可能是个错误。但是,错归错,为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实在愚蠢,传出去定让人耻笑。
例(29)中的“知道归知道”与上文“他知道樊尚会杀人”在语义上相互照应,随后又针对该这个事情表达自己的主观态度——虽然知道,但并未看见过,樊尚在他眼里一直是一个没有制造过受害者的杀手,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例(30)中上文首先提出租房可能是个错误,然后用“错归错”作出回应,以此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态度,即虽然错了,但不值得为这点儿错事争吵。
4.2. 凸显强调功能
焦点常常是一个句子的语义重心所在。构式“X归X”具有凸显强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该构式在语义上表让步性转折,且其所强调的焦点往往在格式之外的后一分句,与后续句形成对比,以此达到凸显说话者的主观态度的目的。例如:
(31) 面对着缤纷旋转的新时代,急速流变的新时空,你一时没有了恒定的人生角色,没有了既定的生活模式,几乎每走一步,都是那么迷茫,那么无序,那么焦灼和烦恼,也便像幽灵一样时时来缠绕你。然而烦归烦,生活的足音却仍是那么不容迟疑地催促你风雨兼程地赶路。
(32) 历史悠久,文明古国,我们常常引以为自豪。然而,自豪归自豪,更为重要的却在于如何珍爱祖先留下来的历史文化。
例(31)中的“烦归烦”说话人在衔接上文“面对缤纷的时代会迷茫、会烦恼”这个现象的同时,更想凸显强调的其实是后一分句“生活的足音却仍是那么不容迟疑地催促你风雨兼程地赶路”。例(32)中的“自豪归自豪”一方面对我们常常引以为自豪表示认同,另一方面,通过使用该结构将其表达重心后移,突出强调我们要如何珍爱祖先留下来的历史文化。
另外,构式“X归X”的叠用具有对比区别的作用。例如:
(33) 胡老太太大摇其头,“说归说,答应归答应,到时候就不同了。”
例(33)中的“说归说,答应归答应”意在强调“说”和“答应”二者的区别。
4.3. 合乎礼貌原则
会话的礼貌原则是在交际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美国著名语言学家Grice 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出了会话的合作原则,Leech等语言学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会话的礼貌原则。人们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不仅要遵循合作原则,同时也要遵循礼貌原则,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构式“X归X”的使用减少了说话者与别人的分歧,先是肯定别人的观点,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符合会话中的礼貌原则。例如:
(34) 一九七六年,王琦瑶是四十七岁,看上去至少减去十岁,和女儿走在一起,更像是一对姐妹,也是姐姐比妹妹好看。但好看归好看,青春却是另一回事,怎么补也补不过来,到底是年轻占些便宜,有着许多留待享用的权利,不争取也是归她。
例(34)说话者先肯定了别人的看法——王琦瑶比女儿好看,随后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认为比起容貌年轻更重要——年轻的人享有更多的权力,符合会话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5. 结语
构式“X归X”表让步性转折,隐含了一种否定的含义。从句法功能上看,“X归X”单独使用时不具备独立成句的能力,可以在句中作谓语、作定语,或者通过充当小句与其分句衔接,保证其表达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从篇章语用功能上看,1. 构式“X归X”具有语篇衔接功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 构式“X归X”是在认同或肯定已有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叙述,在后续句中表达相反的结果,达到凸显强调的作用;3. 构式“X归X”在表达中先肯定别人的观点,再提出自己的看法,符合会话交际中的礼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