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音系学理论
1.1. 音系学理论的发展
(一) 20世纪20至40年代堪称美国音系理论的第一高潮,在这一时期中,语言学家以自己本不熟悉的印地安语为素材,建立起了严格的描写派结构主义音位学(即自立音位学)。描写派主义结构的自立音位学的理论根基是音系独立于语法语义的自立的系统,确立音系的单位只能考虑语音的条件,该派归纳音位的一条重要原则——双向单一性条件。即,音位集合中的成员只依据一定的语音条件(不涉及构词及句法)与音素集合中的成员对应;反之,音素集合中的成员也只依据一定的语音条件与音位集合中的成员对应,这一原则后来遭到质疑。
(二)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可称美国音系理论的第二高潮(SPE时期),该时期语言学家以自己熟悉的英语、俄语等为素材,在与自立音位学的激烈论战中,建立起生成音系学的标准理论,这一理论不仅仅换了一套术语,而且是发现了新的规律,征服了语言学界,生成音系学无可争议地取代结构主义音位学而成为美国的主流学派,但这一理论也有不完善之处,如,把音流看做是一条线的单线性结构。
(三)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至今的时期(后SPE时期),无论从提出理论的价值还是从提出理论的数量看,都当之无愧地可称为美国音系理论的第三高潮,70年代中期以后的诸多音系新理论被统称为“非线性音系学”。非线性音系学的诸派都把音流看做是多条线的线性结构,非线性理论大都可以归入生成音系学的范畴,属于生成音系学的新分支 [1] 。
1.2. 生成音系学
生成音系学是当代音系学的主流。根据生成音系学奠基人Morris Halle的观点,音系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音系知识是抽象的,是大脑某种层次上的表征,迄今为止人们尚无法通过直接观察的手段去认识,因此,对音系知识的认识只能通过观察到的音系外部表征(语言数据)来建立某种假说或假设,通过演绎性的推论得出初步结论,然后把初步结论放在更多的语言数据中加以检验证实。音系知识具有模式化特点,因此在分析上应当建立一套能够满足模式描写需要的、可操作的、具有形式演绎性质的公理系统。这套公理系统能够满足描写、解释和预测自然语言里所有可能的音系现象的需要 [2] 。
所以本文采用了生成音系学的理论知识,探索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借词的音系(底层)表达和语音(表层)表达两个主要层面中间的特定音系表达。
2. 音系表达分析
2.1. 辅音层面:辅音层面的变化分为增音,匹配两种
2.1.1. 增音
1) 部分借词后增加颤音r
2) 增加急促收音辅音尾k,l,q
3) 受第二音节开头双唇或者唇齿辅音的影响增加双唇鼻音m
2.1.2. 匹配
1) ʈʂ→ʤ,tɕ→ʤ:维吾尔语中没有卷舌音ʈʂ以及舌面前音tɕ,但汉语借词中ʈʂ和tɕ与维吾尔语中的ʤ发音方法相同,都是塞擦音,并且汉语借词中ʈʂ和tɕ和维吾尔语中的ʤ听觉感知相似,所以汉语借词中的ʈʂ和tɕ在维吾尔语中用ʤ来表示 [3] 。
ʈʂ [+舌尖后音,+塞擦音,+不送气音]→ʤ [+舌叶音,+塞擦音,+浊音]
tɕ [+舌面前音,+塞擦音,+不送气音]→ʤ [+舌叶音,+塞擦音,+浊音]
2) ʈʂʰ→ʧ,tɕʰ→ʧ,tsʰ→ʧ:维吾尔语词汇中没有卷舌音ʈʂʰ,舌面前音tɕʰ,以及舌尖前音tsʰ,但汉语中ʈʂʰ,tɕʰ,tsʰ与维吾尔语中ʧ发音方法相同,都是塞擦音,并且汉语借词中ʈʂʰ,tɕʰ,tsʰ和维吾尔语中ʧ听觉感知相似,所以汉语借词中的ʈʂʰ,tɕʰ,tsʰ在维吾尔语中用ʧ来表示。
ʈʂʰ [+舌尖后音,+塞擦音,+送气音]→ʧ [+舌叶音,+塞擦音,+清音] [3]
tɕʰ [+舌面前音,+塞擦音,+送气音]→ʧ [+舌叶音,+塞擦音,+清音]
tsʰ [+舌尖前音,+塞擦音,+送气音]→ʧ [+舌叶音,+塞擦音,+清音]
3) ɕ→ʃ,ʂ→ʃ:维吾尔语中没有舌面前音ɕ以及卷舌音ʂ,但由于汉语借词中ɕ和ʂ与维吾尔语中ʃ发音方法相同,都是擦音,并且听觉感知相似,所以汉语借词中的ɕ,ʂ在维吾尔语中用ʃ来表示。
ɕ [+舌面前音,+擦音,+清音]→ʃ [+舌叶音,+擦音,+清音]
ʂ [+舌尖后音,+擦音,+清音]→ʃ [+舌叶音,+擦音,+清音] [3]
4) ts→z,ʈʂ→z:维吾尔语中没有舌尖前音ts以及卷舌音ʈʂ,但由于汉语借词中ts和ʈʂ为塞擦音,维吾尔语中z为擦音,汉语借词中ts和ʈʂ和维吾尔语中z发音方法相似,并且听觉感知相似,所以汉语借词中的ts,ʈʂ在维吾尔语中用z来表示。
ts [+舌尖前音,+塞擦音,+不送气音]→z [+舌尖前音,+擦音,+浊音]
ʈʂ [+舌尖后音,+塞擦音,+不送气音]→z [+舌尖前音,+擦音,+浊音] [4]
5) tsʰ→s,ʈʂʰ→s,s→s:维吾尔语中没有卷舌音ʈʂʰ,但由于汉语借词中tsʰ,ʈʂʰ为塞擦音,与维吾尔语中擦音s发音方法相似,汉语借词中s为擦音,和维吾尔语中s发音方法相同,并且听觉感知相似,所以汉语借词中的tsʰ,ʈʂʰ,s在维吾尔语中用s来表示。
tsʰ [+舌尖前音,+塞擦音,+送气音]→s [+舌尖前音,+擦音,+清音]
ʈʂʰ [+舌尖后音,+塞擦音,+送气音]→s [+舌尖前音,+擦音,+清音]
S [+舌尖前音,+擦音,+清音]→s [+舌尖前音,+擦音,+清音]
6) f [+唇齿音,+擦音,+清音]→p [+双唇音,+塞音,+清音]:由于汉语借词中唇齿音f与维吾尔语中双唇p发音部位相近,所以部分汉语借词中f在维吾尔语中用p来表示 [3] 。
7) n [+舌尖中音,+鼻音,+浊音]→ƞ [+舌面后音,+鼻音,+浊音]:由于汉语借词中n和维吾尔语中ƞ发音方法相同,都是鼻音,并且听觉感知相似,所以部分汉语借词中n在维吾尔语中用ƞ来表示。
8) ŋ [+舌面后音,+鼻音,+浊音]→n [+舌尖中音,+鼻音,+浊音]:由于汉语借词中ŋ和维吾尔语中n发音方法相同,都是鼻音,并且听觉感知相似,所以部分汉语借词中ŋ在维吾尔语中用n来表示。
2.2. 元音层面:元音层面的变化分为减音、改音两种
2.2.1. 减音
1) 减去介音i、u、y:由于汉语借词中最多可以由三个元音连拼,维吾尔语中没有这种结构,所以汉语借词在进入到维吾尔语中后会减去介音i、u、y
去介音i
减去介音u
减去介音y
2) 由于维吾尔语中没有元音连拼现象,所以汉语借词中ao在进入维吾尔语词汇后会减去主要元音a变成维吾尔语中的oao→o [4]
3) 由于维吾尔语中没有元音连拼现象,所以汉语借词中ou在进入维吾尔语后会减去o或u变成维吾尔语词汇中的u或o,ou→o,ou→u [4]
ou→o
ou→u
2.2.2. 改音
1) 汉语借词中轻音后缀“子”在维语中用za或zɛ来表示,元音i→a,i→ɛ。
这是由于维吾尔语发音受语音和谐规律影响,汉语借词中的i在进入到维吾尔语词汇后受前一个元音影响而发生改变 [3] 。
i [+高,+前]→a [-高,-前]:受前一个元音是后元音影响。
i [+高,+前]→ɛ [+半低,+前]:受前一个元音是前元音影响。
2) a [-高,-前]→ɛ [+半低,+前]:由于发音时开口度变小,舌位上抬,汉语借词中的a变成维吾尔语中的ɛ [3]
3) e→i,e→a,e→u
e [+半高,-前]→I [+高,+前]:由于发音时开口度变小,舌位上抬,汉语借词中的e变成维吾尔语中的i
e [+半高,-前]→a [-高,-前]:由于发音时开口度变大,舌位下降,汉语借词中的e变成维吾尔语中的a
e [+半高,-前]→u [+高,-前]:由于发音时开口度变小,舌位上抬,汉语借词中的e变成维吾尔语中的u
4) o [+半高,-前]→u [+高,-前]:由于发音时开口度变小,舌位上抬,汉语借词中的o变成维吾尔语中的u
2.3. 音节结构层面
2.3.1. 双元音变为单元音
由于维吾尔语中没有双元音连拼音节结构,所以汉语借词进入到维吾尔语后会减去一个元音,或者会依据听觉感知原则,将汉语借词中的元音i改成维吾尔语中的j,从而改变音节结构。
1) cvv→cv
2) cvvc→cvc
3) cvv→cvc
4) cvvc→ccvc
2.3.2. 三元音变为双元音
维吾尔语中没有三个元音连拼音节结构,所以汉语借词在进入到维吾尔语后会采用删去部分元音或将部分元音改成听觉感知相似的半元音。
1) cvvv→cvcv
2) cvvv→cvvc
2.3.3. 三元音变为单元音
维吾尔语中没有三个元音连拼的音节结构,所以汉语借词在进入到维吾尔语后会采用删去部分元音或将部分元音改成听觉感知相似的半元音。
1) cvvv→cv
2) cvvv→cvc
3) cvvv→ccvc
3. 结论
从上述的音系表达分析来看,笔者发现汉语借词在维吾尔语中的音系表达在辅音、元音以及音节结构方面都有规律可循。
在辅音层面:汉语借词进入到维吾尔语后,部分汉语借词会在音节末尾增加辅音r,k,l,q,但由于这几种变化涉及的借词数量较少,笔者不能做出规律性的分析,由此也可见,借词数量越少,我们越难分析出规律。还有些汉语借词会被依据发音部位以及发音方法相同或相近的原则以及听觉感知相似原则,在维吾尔语中会匹配不同的辅音,并且匹配程度越高的辅音,就越会被借入;在元音以及音节结构层面:由于在汉语借词中元音占优势,最多可以出现三个元音相连拼的音节结构,而维吾尔语中没有这种音节结构,所以汉语借词在进入到维吾尔语后会出现减去介音i,u,y或者是其他元音的情况,而减去元音也会使音节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
致谢
这次论文能顺利完成,我首先想要感谢的是文章的第二作者——我的指导老师艾则孜·阿不力米提老师,我还要感谢周围给予我帮助的其他老师和同学以及我的男朋友,有了他们的帮助,我写论文的过程变得更加顺利。最后,我还要感谢一直努力,从不轻言放弃的自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