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常言道,好的开头意味着成功一半。课堂导入作为新课讲授的伊始环节,对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高中政治较高的抽象性和较强的理论性和说理性特点,要求教师从课堂一开始就应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选择恰当的课堂导入,为后续课堂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2. 高中政治有效课堂导入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之初,学生往往还沉浸在某个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上,心思还没有完全放到课堂上来,注意力也很难集中。若此时教师马上开始授课,尤其是讲授新课,很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导入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如故事、学生关注的热点新闻和电影片段等,通过恰当的方式加以导入,就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注意力,把课堂之初的兴奋转移到即将开展的课堂教学内容上来,为整个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1]。
2.2. 有利于及时向学生指明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掌握、能力目标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领悟。新课导入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强。在课堂导入时,教师通过用简练的语言描述教学目标,并且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 [2]。如果导入缺乏方向性,那么导入设计最终落脚点就会偏离既定的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准确把握,最终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2.3. 有利于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
新旧知识连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课堂导入采取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的方式,能够温故而知新。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任何新知识的获得都必须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教师导入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使新旧知识在逻辑上得到衔接,从而能进一步总结升华为“知新”。需要指出的是,“温故”之所以可以“知新”,是建立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和必然的逻辑联系基础之上,这就要讲求导入的科学性。
3.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导入的常见问题
3.1. 忽略课堂导入
忽略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跳过课堂导入这一环节,直接进入新课的讲授讲新课,以便腾出更多时间给学生讲重点和做练习 [3]。某中学一教师教授《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不顾学生还沉浸嬉戏和吵闹中,进入教室后马上以“同学们,请打开课本第15页,今天我们来进入到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新课学习”。结果出现如下情况:教师在板书,有的学生还在讲话;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注意到老师说翻到第几页,只好问旁边的同学;有的同学则是机械地翻开书本,了无兴趣地盯着课本发呆。忽视课堂导入的情况在该校有一定普遍性,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中是否有课堂导入这一环节?”问题的回答——“偶尔才会有”得到证明。
3.2. 课堂导入流于形式
有效课堂导入需要一定的形式,但又不能流于形式。
一是平时从不用,“关键时候”才用。有的教师平时从不使用课堂导入环节,甚至讨厌课堂导入,只有在公开课、示范课的所谓“关键时候”才使用。
二是为导入而导入。这样的课堂导入表现为不注重选材与问题的关联性,或只注重过程,而忽视了结果 [4]。案例1:某教师在讲《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时这样导入:
教师:先播放“村长”的土味广播(语言幽默风趣,但时间较长)。再展示背景材料:2020年春节,面对新型肺炎冠状病毒疫情,各地村长们借助小喇叭的作用,号召村民“不走亲访友”……河南几个村长被誉为“硬核村长”。
教师提问:我国农村、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机构是什么?村民是如何通过基层自治组织行使民主管理权利?
学生交头接耳,沉浸在看视频欢乐中。但面对教师的提问,答不出所以然来,与老师期望的答案相去甚远。这与老师所选问题与选材之间的密切程度不够有关。
3.3. 课堂导入方式不当
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对内容又具有反作用。恰当的课堂导入方式方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课堂导入过程中,涉及到材料的呈现(展示)方式、教师的设问方式、材料展现与问题抛出之间的先后关系等问题需要处理。课堂导入方式应该与学生的认知心理、知识水平、风俗习惯密切相关,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从案例1可以看得出来,教师没有科学合理安排导入素材与问题之间的先后顺序。如果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学生观看目的明确,容易做到心中有数,就能够取得良好导入效果。
3.4. 课堂导入选材不当
课堂导入选材不当,主要表现为所选导入材料与本节课教学目标不直接关联。
案例2:某教师在讲《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共同家园”时,这样导入:
教师:武汉疫情严控之下,一位黄姓女士从武汉女子监狱刑满释放后,由其家属驾车接到后,2月22日凌晨2时进入北京。2月23日19:00,黄女士因发热由急救车转运至东城区普仁医院,第二天被确认为新冠肺炎病例。武汉“封城”至今尚未解除,北京防疫严格。黄女士是谁?如何出的武汉?如何进的北京?一时间,有关“黄女士”的身份猜想众说纷纭。请问: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发?
学生:……一脸茫然
看到此情况。
教师:监督重要不重要?
学生:重要。
这个教师选择的材料贴近热点话题,虽然与“守望共同家园”直接相关,学生能够从黄女士到北京联系到与管理、道德、法律相关,但几乎难以通过内容联系到接下来要教学的内容“民主监督”——公民监督权。这样的导入,难以达成教师设想。
4. 影响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教学导入的原因
影响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教学导入的原因有许多,包括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及自身素质等 [5]。
4.1. 教师对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其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会直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知识掌握程度产生重要影响 [6]。某中学部分教师忽略课堂导入环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作用。有的教师认为,高中比初中阶段教学任务更重、升学压力更大,花时间在导入上是浪费时间,不值得,不如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讲解重难点知识和做习题上;有的教师认为,课堂导入加重教师负担,增加备课工作量和难度。
4.2. 教师对课堂导入的教学方法把握不好
有的教师说,我也想使用课堂导入环节来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奈何总是用不好。这跟方法有关。
有的老师说,把握不准课堂导入的目标,导致导入选材不当。课堂导入的教学目标,一是符合教学目的;二是符合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三是具有针对性、新颖性、趣味性、简洁性;四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7]。教师对导入目标的把握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行导入设计时,教师因为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出现选取的导入材料偏离教学内容、新旧知识不能衔接、课堂缺乏针对性、难度高于学生实际水平等问题。
有的老师说,学生总是回答不了自己课堂导入过程中的问题,不知道为什么。久而久之,就放弃使用导入环节,直接讲授新课了事。
5. 提高高中政治课堂导入有效性的对策
一堂成功的高中政治课堂导入需要设计,使之具有针对性、新颖性、趣味性及简洁性;需要遵循导入的目的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及关联性原则,而这些都有赖于教师对课堂导入的把控。具体到某中学政治课导入的有效性,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5.1. 加强课堂导入相关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对课堂导入环节重要性的认识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通过加强对课堂导入相关理论的学习,能够使教师更加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纠正课堂导入是“浪费时间”“不值得”等错误认识,为自觉应用课堂导入奠定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
首因效应理论的学习。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在第一次接触到一个新事物时,对它拥有的第一印象,该印象会对新事物今后的认知或评价产生固有的影响,这种印象的好坏则取决于首因的优劣。课堂导入环节设计得成功,给予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学生就能主动地从导入内容开始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不断思考和探索,这样的学习态度会对本节课后需要学习的内容及学生灵活运用、把握知识产生积极的影响。
先行组织者理论的学习。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是指在安排学习任务前给学习者呈现出引导性材料,“它比接下来要学习的新材料具有更高的概括程度和更高的统摄性,学习者利用这一材料来同化新的学习材料” [8]。先行组织者理论的运用需要教师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好材料,使之成为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框架和新知识之间桥梁,有效地进行知识的迁移。
5.2. 加强课堂导入方法指导,提高教师运用课堂导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帮助教师把好课堂导入素材的选取关
课堂导入要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指导下进行设计。课堂导入素材的选用应该坚持几个原则:
1) 贴近学生实际原则
好的课堂导入素材一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兴趣。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力实际、文化传统实际,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才会跟着老师的思路和节奏。
2) 与教学目标直接相关原则
明确课堂导入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即导入环节就必须具有针对性,以落实教学目标为基准,不能脱离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否则课堂导入变为一张皮,为导入而导入。
第二,帮助教师把好课堂导入的方法关
为什么同样的素材,不同的教师使用会出现不同的效果?这与方法是否妥当密切相关。课堂导入方法因人因时因教学内容而异,但具体到某中学政治课教师,我们认为选用以下方法时应该要注意:
1) 在使用情景导入法时,要正确处理提出问题与素材展现的先后关系。按照学习认知理论,学习目的越明确,学习效果就越好。所以,教会教师使用素材,尤其是当素材内容较多和较复杂时,如视频较长、人物较多、事件较复杂的时候,应该先明确向学生提出与新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再向学生展示相关素材,切不可把二者之间的先后关系倒置。
2) 在使用温故导入法时,要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主体关系和学生说与做之间的关系。如回顾上次课的重点内容,老师和学生谁来说更好?总原则应该是能让学生说的,老师应不说或者少说,因为学生说比老师说更能检查出教学效果的真实状况,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关于学生说与做的问题,能让学生说做结合是最理想的状态,当二者只能选其一时,应该把学生“做”放在首位,例如用做练习来巩固知识比背诵相关知识更加有效。
基金项目
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项目(桂教科研[2018]12号):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培育)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