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及其马克思主义哲学意涵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ts Marxist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
DOI: 10.12677/ACPP.2022.113045, PDF, HTML, XML,   
作者: 张梦圆: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意涵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rxism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其重视,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念,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思想指针和价值遵循。要想深入学习和运用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必须了解其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深刻把握其主要内容,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探索其中的哲学意涵,以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Abstract: Chairman Xi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new viewpoints and ideas. It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vided ideological and value guidanc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If we want to thoroughly study and apply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must underst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arxist philosophy contained in it, grasp its main content deeply, and explore its philosophical meaning with Marxist philosophical thinking, so as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文章引用:张梦圆. 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及其马克思主义哲学意涵[J]. 哲学进展, 2022, 11(3): 261-265.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2.113045

1. 引言

面向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需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价值观,打造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应运而生,包含了许多新思想新观念,并且与新时代的新变化息息相关。这一成就不仅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导向,其背后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涵更需要我们去深思。因此,探究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及其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涵,对于我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理论基础

2.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

在《黑格尔哲学批判》中,马克思首次提出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个概念,并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列宁也认为:“某种社会意识的出现总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应。” [2] 这些观点阐明了意识产生的根源,也表明了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存在,它改变了人们以往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这种变化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反应。顺应变化的先进的思想意识对于社会进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落后的思想意识对社会进步有阻碍作用。这启发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既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以及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还需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关理论,为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理论基础。

2.2.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为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提供了方向指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包含很多方面,主要有人的需求全面满足、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人的能力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展示等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关于提升人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十分一致,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涉及到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必须符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因此,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是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重要理论基础。

2.3. 社会主义意识灌输理论

“没有革命的理论也就不可能有革命的运动” [3]。只有掌握正确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开展实践工作。强化科学理论指导,加强科学理论宣传,以科学的理论对人民进行引导和说服,传递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言传身教。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通过言教灌输思想理论和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以身立教。教育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受教育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这显示出社会主义灌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需要通过一定的理论宣传教育,使人们掌握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理论也为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 主要内容

3.1.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的重要论述,科学地回答了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明确了新时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需要立大德,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己任;立公德,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私德,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人”需要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爱党爱国爱家的时代新人,培育知识能力扎实并为社会造福的人。

3.2. 以实现人民幸福生活为奋斗目标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获得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 [6]。习近平总书记还认为为人民谋幸福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因此要把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以来的发展过程和社会实践的考验中,证明其奋斗目标和党的奋斗目标是统一的,不管我们是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最终的奋斗目标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在这个角度上看,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

4. 哲学意涵

4.1. 为夯实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 [8]。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科学理论和正确方法,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科学思想和正确价值取向,对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传承,更是一种创新与发展。针对新时代所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观点和论述,这很好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9]。另一方面,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创新了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不仅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巩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指导地位,还根据时代的特点创新了很多新思想,同时还提出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有利于促进教育对象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4.2. 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供了保障

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竞争,更是意识形态的冲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10]。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中形成的意识形态,对整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基础产生了巨大的反作用。我国长期以来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这种意识形态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是采取战争包围、政治遏制等方式,以军事威慑力为后盾,进行对我国人民思想渗透,扭曲国家的历史或者国情,试图瓦解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凝聚力,使人民的思想观念崩塌,而接受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这给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文化冲突中,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同也同样被削弱,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而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凸显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为新时代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提供了价值参考。

4.3.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力量支持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力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广大人民群众培养成为社会发展进步所需要的人才,将他们团结起来发挥集体力量,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问题,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单靠个人的力量的无法实现的,需要聚集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齐心协力才能实现成功。另一方面,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高度统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明确了思想政治要求的内在要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人才保障。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为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最终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动力。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不断与时俱进进行创新,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提供力量支持。

5. 小结

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考量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巧妙地贯彻在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强大的生命力、感染力和号召力。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及哲学意涵,将其运用到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之中,能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新高度,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9.
[2] 列宁. 列宁选集(第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219.
[3] 列宁. 列宁选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241.
[4] 杨会敏, 江立成. 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反思[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24): 207.
[5]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R]. 新华社, 2017-01-25.
[6]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R]. 新华社, 2017-02-27.
[7] 习近平.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N]. 人民日报, 2015-11-25.
[8] 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8: 155.
[9] 习近平.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8: 9.
[10]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