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幸福是每个人都在努力追求和实现的奋斗目标。幸福感是指个人依据自定义的标准,对生活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是一个综合性、整体性的心理指标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幸福感的追求。而幸福感的相关问题研究已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
国外学界对幸福感的探究起步比较早。20世纪中期,西方有些学者就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不仅包括财富、年龄、性别、婚姻、人格等个体性影响因素,还包括社会支持、生活事件、集体活动、教育程度、职业状况等社会性影响因素 [2]。Alesina等学者运用有序Logit模型对美国和欧洲的居民幸福感进行研究,发现收入的不平等对幸福感造成负影响 [3]。Dolan等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发现幸福感与身体和心理健康之间有很强的关系 [4]。国内学界对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较晚。陈立芳学者运用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来研究广州市大学生幸福感及影响因素 [5]。张兴祥等研究学者先采用Lasso的似然函数筛选出主要影响变量,然后对选中的变量建立连续比例模型来研究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 [6]。
从目前国内外研究结果来看,影响个人幸福感的因素众多,例如,年龄、财富、婚姻、社会支持、集体活动等,而这些因素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本研究主要对社会政治参与因素与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关系进行研究,将社会政治参与分为政治参与、社会交往、信任感三个要素,通过有序Logit模型来探究社会政治参与的不同因素对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Stata14.0软件,对CGSS2018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是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 [7]。通过收集社会、家庭、个人多个层次的数据,为政府决策与研究提供数据资料,因此在学术界得到广泛应用。
2.2. 变量描述
本研究的因变量为居民幸福感,在CGSS2018数据中体现在A36,“您觉得您的生活是否幸福?”,并将回答依次赋值1~5,数值越高越幸福。自变量为社会政治参与,具体量化为政治参与、社会交往以及信任感三个要素。政治参与是通过对居民是否参与选举活动来判断的,具体体现在A44,“上次居委会选举/村委会选举,您是否参加了投票?”,“是” = 1,“否” = 0。社会交往主要是指与朋友的交往情况,具体体现在A31b,“请问您与其他朋友进行社交娱乐活动的频繁程度是?”,回答依次赋值为1~5,数值越高,表示交往越频繁。信任感是指对陌生人的信任态度,主要体现在A33,“您同不同意在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信任的?”,回答依次赋值为1~5,数值越高,表示越信任。控制变量为性别、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和户口类型,并分别对其进行赋值。
2.3. 研究假设
基于现有研究及变量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社会政治参与对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1:政治参与因素对居民生活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作为参与主体,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加政治活动。在此过程中,居民的基本诉求能够被接纳,自身权益能够得到保障,因此能够获得满足感;其次,公众可以在参与政府决策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幸福感。
H2:社会交往因素对居民生活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在平时,多参加适当的社交活动、经常和亲友交流沟通,能够增进朋友之间的感情,对于舒缓心理压力、调节精神状态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由此而产生的愉悦感和放松感会促进人们生活幸福感的提高。
H3:信任感因素对居民生活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更愿意在信任感基础上从事活动。在信任感较强的氛围下,人们生活更加便捷、办事效率会提高、合作也会更密切。在诚信度较高的社会中,居民也更愿意和谐相处,幸福感会随之上升。
2.4. 模型建立
为了论证社会政治参与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本研究运用有序Logit模型来进行分析,具体模型如下:
在模型中:happiness (居民生活幸福感)为因变量;participation (政治参与)、interaction (社会交往)、trust (信任感)为自变量,β1、β2、β3是其对应的回归系数;Xi表示控制变量(性别、教育程度、政治面貌、户口类型),γ是其对应的回归系数矩阵;εi表示随机扰动项。
3. 回归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3.1. 回归分析
本研究通过使用Stata14.0软件对CGSS2018数据进行分析,为研究居民幸福感与社会政治参与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以居民幸福感为因变量,政治参与、社会交往、信任感为自变量,性别、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户口类型为控制变量的有序Logit模型,描述统计表如表1所示,模型的实证分析如表2所示。
通过回归模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控制变量不变的条件下,核心解释变量政治参与、社会交往、信任感与居民生活幸福感都在0.1%显著水平上相关,表明政治参与、社会交往、信任感都对居民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由回归系数可知,这三个要素都对居民幸福感产生正向影响。由此可以得出,个体政治参与度越高,与朋友联系越紧密,对陌生人的信任度越高,个体的幸福感越强。并且,在政治参与、社会交往、信任感三个因素中,信任感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对于控制变量,性别、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户口类型均在0.1%的显著水平上对居民幸福感有影响。且受教育程度与居民幸福感是正相关,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幸福;其次,党员身份、城市户口更能让居民拥有幸福感;男性的幸福感低于女性。
综上分析,要想增强居民幸福感,应当重视个人的政治参与和社会交往关系,鼓励居民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加强其与亲友的沟通联系,维持个体的信任网络。

Table 1. Variable definition and description statistics table
表1. 变量定义与描述统计表

Table 2. Empirical analysis and robustness test of the impact of socio-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n residents’ life happiness
表2. 社会政治参与对居民生活幸福感影响的实证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p < 0.001, **p < 0.01, *p < 0.05.
3.2. 稳健性检验
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的目的是保证实证结果的真实性。本研究通过更换户口类型这个控制变量为婚姻状况变量,并使用有序Probit模型来检验有序Logit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其数据同样来源于CGSS2018。模型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得,有序Probit模型系数与有序Logit模型系数方向一致,且都是显著的。综上,通过替换控制变量与更换回归模型后的主要结论与有序Logit模型下的结论一致,这说明上述的实证分析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是根据CGSS2018数据,分析社会政治参与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前文所提出的假设可以得出结果:H1、H2、H3假设都成立,政治参与、社会交往、信任感都对居民生活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即社会政治参与对居民幸福感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
4.1. 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政治参与因素与公民的幸福指数休戚相关。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不仅包括日常生活层面的要素,而且还包括政治层面的要素。政府作为社会政治生活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要激发公民政治参与热情,把政治生活纳入到居民日常生活的范围中,使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组织依托,形成价值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2. 建立稳健的社会交往网络
社会交往对居民生活幸福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行为呈现多元化的路径,有传统的血缘、地缘交往,也有现代的学缘与业缘交往,还有后现代的网络虚拟交往。只有彼此之间相互熟识、相互依赖,才能形成向心力极强的社会交往网络。重视与发挥社会交往与幸福社会之间的唇齿关系,重视对社区、家庭、机构的文化建设和制度管理,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4.3. 培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信任是培养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必要条件,也是居民幸福的情感基础。建立起彼此的信任感和社会的信任体系有益于人们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此外,信任关系与诚信社会的建立密切相关,个人信任感的建立是以制度公信力为基本前提的。诚信社会的建立更需加强制度规范,这既是当下社会发展与文化价值的要义,也是提升人们幸福感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