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研究——以百色市P中学为例
A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olitical Identity in the Course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in Ethnic Areas—A Case Study of P Middle School in Baise
摘要: 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生政治认同培育的主阵地。民族地区P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在学生政治认同培育过程中还存在该校和“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对学生政治认同培育不够重视、政治认同培育方式相对单一、培育内容枯燥等问题,需要该校和“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提高政治站位来加强对学生政治认同培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教师的政治认同培育方式方法的培训以及整合教育资源来充实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内容等措施加以解决。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olitical ident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 moral and rule of law cours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is the main position of cultivating political identity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e cours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political identity, the teachers of P Middle School and the course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minority areas don'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olitical identity, the relatively single cultivation mode of political identity, and the boring cultivation cont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school and the teachers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o improve their political position to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political identity,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political identity cultivation methods and methods, and to integrate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enrich the content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political identity.
文章引用:覃丽梅, 刘武军. 民族地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研究——以百色市P中学为例[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7): 2709-2716.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7372

1. 引言

公民政治认同培育对政治稳定起到保障作用,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是每个公民的应有的素养 [1]。公民的政治认同培育要从学生时代抓起。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初中教师尤其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方面负有重要责任,“道德与法治”课作为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课程,对初中生政治认同培育更是义不容辞。

2. 民族地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现实意义

2.1. 有利于培养民族地区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初中时期是培育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阶段,但民族地区初中生正处于幼稚懵懂的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发展中,这就迫切需要“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对民族地区初中生的思想进一步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课堂中认识到党和国家在践行中国梦的进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提高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在政治认同培育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励自己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2]。

2.2. 有利于培养民族地区学生的制度判断力

培养和提高制度判断力可以使公民对国家或者党实行的某种制度进行发自内心的支持与拥护 [3]。自觉遵守国家和党实行的制度是每个初中生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使初中学生对我国相关制度进一步了解,同时清楚我国实行某种制度的优越性,促进初中学生的认同,能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去接受它,在政治认同得到提高的同时更加支持和拥护相关国家制度。

2.3.有利于培养民族地区学士的政策理解力

政策理解力是人们对某种政策的认识理解能力,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将其视为政策实施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4]。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要注重向学生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使初中生了解目前国家的相关政策。比如在学习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个内容时,呼吁民族地区的初中生尊重各民族的习俗与文化、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同学友好相处、互帮互助,不断提高学生的政策理解力。

3. 民族地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民族地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存在的问题,特向百色市P中学15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收回有效卷148份,问卷效率98.6%,共向百色市P中学11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发放问卷,收回11份,问卷有效率100%。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3.1. 对学生政治认同培育不够重视

Table 1. List of students’ political identity cultivation tasks in the school’s teaching plan

表1. 学生政治认同培育任务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情况

政治认同是初中生必要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所以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政治认同培育,表1对百色市P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问卷调查“您所在学校是否会把学生政治认同培育任务列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中?”该问题中,认为该校“基本不会”把学生政治认同培育任务列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中的教师占31.36%,“完全不会”的教师占27.27%,两者之和达到58.63%,而“偶尔会”的教师占36.37%,“经常会”的教师占5%,两者之和仅是41.37%,“基本不会”和“完全不会”的教师占比数超过“偶尔会”、“经常会”的17.2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百色市P中学对学生的政治认同培育方面不够重视。

Table 2.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olitical identity in teaching class

表2. 教学课堂中注重对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情况

表2对百色市P中学的学生问卷调查“你认为你的老师在教学课堂中是否注重对你们进行政治认同培育?”这个问题中,认为“非常注重”的学生占18.18%,认为“比较注重”的学生占18.18%,两者之和占36.36%,而认为“不注重”的学生占比高达63.64%,“不注重”比“非常注重”和“比较注重”的学生多达27.28个百分点。百色市P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对学生的政治认同培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3.2. 对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方式相对单一

正确的政治认同培育方法是培育取得成功的关键,“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选择的培育方法与培育效果息息相关,所以在培育时应该研究与民族地区学生发展规律切合的相应培育方式。

Table 3. Cultivation methods of political identity

表3. 政治认同培育方式

但在表3对百色市P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问卷调查“您最常用以下哪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政治认同培育?”这个问题中,“理论灌输式”培育占63.64%,而“课外体验式”培育仅占18.18%,“小组合作探究”培育仅占13.64%,“翻转课堂”培育仅占4.55%,前者占比数比后三者总和多27.27个百分点。这说明“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政治认同培育方式是相对单一的。

3.3. 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内容枯燥

Table 4. Boring degree of political identity cultivation content

表4. 政治认同培育内容的枯燥程度

在政治认同培育中,大部分教师更倾向从“道德与法治”课本里抽取相关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培育,但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本中与“政治认同”主题直接挂钩的内容相对较少,且课本很多的内容设置没有能够考虑到初中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教材编排的文字过多,内容比较宽泛、抽象 [5]。

表4对百色市P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问卷调查“您觉得自己在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时所选内容的枯燥程度如何?”这个问题中,选择“枯燥”的教师占9.09%,选择“比较枯燥”的教师占72.73%,选择“非常枯燥”的教师占比0%,三者占比高达81.82%,而“不枯燥”占比18.18%,前三者比后者多达63.6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进行政治认同培育时所选取的内容枯燥乏味。

4. 民族地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对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意义认识不足

对民族地区初中生的政治认同培育有利于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判断力及政策理解力的培养。在图1对百色市P中学的11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问卷调查“您认为对学生进行政治认同培育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中,对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意义认识不清楚的教师占比73%,大致了解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意义的教师占比27%,前者比后者多达4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大部分的教师对学生的政治认同培育意义认识不足,未能够认识到公民具备政治认同将会对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产生影响,如果人民不具备政治认同,甚至反对,那么社会将会严重混乱,国家安定得不到保障,我国的相关制度、政策将得不到认可和遵守。

Figure 1. Understanding of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political identity

图1. 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意义的认识

4.2. 对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方式的培训较为缺乏

Table 5. Training of political identity cultivation

表5. 政治认同培育培训工作情况

表5对百色市P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问卷调查的“您所在的学校是否会对教师开展专门的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培训工作?”这个问题中,选择“每学期1至2次”的教师占70%,选择“每学期3至4次”的教师占16%,“每学期5至6次”的教师占14%,前一者比后两者多达4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该学校比较缺乏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培育方式的培训。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该学校很少开展为了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工作而有针对性地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专门技能培训工作;其次,就算是安排了学生政治认同教学方式的培训,但是更多等同于一般教学方式培训,并没有根据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最后,没有能够考虑到民族地区学生特点来开展对应的教学方式培训。

4.3. 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Table 6. Selection of political identity cultivation contents according to students’ actual conditions

表6. 根据学生实际选取政治认同培育内容情况

表6对百色市P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问卷调查:“您平时是否会根据学生实际特点来选取政治认同内容?”的这个问题中,“基本不会”的教师占18%,“完全不会”的教师占50%,两者占68%,而“经常会”的教师占22%,“偶尔会”的教师占10%,两者占比之和是32%,前两者比后两者多达3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大部分的教师平时不会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去选取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内容。具体表现如下。

一方面是培育内容过于泛化,脱离学生来自民族地区的具有与汉族学生不完全一致的实际。教师使用只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本中一般性、共性的内容来对民族地区的学生进行政治认同教育。另一方面是培育内容未能紧跟时政热点,常常脱离民族地区初中学生追热和时尚需要的实际。在政治认同培育课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提起认知兴趣,提高政治认同,那就要选择与学生实际相关的、所闻所见的培育内容,让课本知识与学生所闻所见的时政热点相结合。若不能有效结合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政治认同培育效果得不到培养和提升。

5. 提高民族地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实效对策

5.1. 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对民族地区学生政治认同培育重要性的认识

一方面是百色市P中学要提高政治站位。首先,学校要深刻认识到学校是党和国家发展的前沿阵地,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平时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工作,一定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严肃对待忽略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工作的行为。其次,积极开展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相关教学活动,比如组织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教学竞赛活动。其次,学校要自觉承担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责任,改变重升学率、重主科的理念,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适当增加该课程的课时,要不断加强民族地区学生政治认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判断力、政策理解力培养、提高的重要性认识。

另一方面是百色市P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其一,教师要不断学习了解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相关知识,明白学生政治认同提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判断力、政策理解力的培养和提升的重大意义,将家国情怀带入课堂之中,自觉以政治认同培育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在课堂中自觉培育学生政治认同。其次,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能在政治认同培育中力所能及帮助学生理解较难的政治认知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

5.2. 加强技能培训,丰富教师的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方式方法

丰富教师的培育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培育效果。

一是“请进来”。百色市P中学可以聘请校外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工作做得好的专家学者,尤其是其他民族地区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工作做得好的专家学者进校,让其针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政治认同培育方式存在的问题开展定时定量的培训工作。以“民族地区初中生政治认同培育”为主题来开展专门的培育技能培训,民族地区学生与汉族在学习、思想、习俗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民族地区学生学习刻苦,但文化基础薄弱心理比较脆弱,针对这些特点来开展能巩固民族地区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教学培育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百色市P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能够学习到各种专业的培育知识与技能,并运用到对学生的政治认同培育之中,有了专业的技能和丰富的方式方法,政治认同培育肯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走出去”。实践是认识的根本途径,要想加强百色市P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技能,必须要安排该校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到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工作做得好的学校,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学习,看看别的学校老师是如何对学生进行政治认同培育的。通过“走出去”培训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吸取经验、开阔眼界、不断更新教学培育理念,改变在政治认同培育过程中采用一成不变的理论灌输式的习惯,而是学会采用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分组讨论探究、趣味课堂、翻转课堂式以及课外实践体验等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是课外实践体验培育方法,学习如何进行实践教育,在该过程中应该主义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做的更好等等。

5.3. .整合教育资源,充实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内容

政治认同培育内容的充实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政治认同的培育效果,培育内容如何得到充实也是值得深思且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方面是百色市P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利用好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充实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内容。百色市地区存在许多学生政治认同教育资源,如百色壮乡文化、百色起义、黄文秀同志等教育资源。“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根据民族地区初中生的特点去选用相应资源,并在培育中使用便于学生理解和感兴趣的教育方式。百色市P中学的学生对百色起义的产生、发展等都会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也仅仅是层面上的认识,所以教师可以到百色起义纪念馆中开展学生感兴趣的实地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并讲解百色起义纪念馆展台上的物品、事迹等,让学生能实实在在的体验,从而加深印象和理解。在培育过程中,使学生了解百色起义精神内涵是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学习该精神并将其贯彻到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教师也可以选用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政治认同培育,课前先上网查阅收集并整合黄文秀同志的相关资料,比如图片、视频等,在教育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视频,以及教师进行讲解补充,让学生这过程中真正的去认识黄文秀同志。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牢记黄文秀同志忠于党和人民、先人后己的精神,使其国家认同得到培养,自觉地拥护党拥护国家,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

另一方面是百色市P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选用时政热点教育资源,丰富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内容。不同其他学科,“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培育内容的理论性比较强,导致初中生对内容的不便理解和认同,学习兴趣逐渐较少。这时候教师就要学会将时政热点信息融入到政治认同培育课堂中来,时政热点是近段时间国家发生的政治事件,它与“道德与法治”课的培育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时政热点资源数不胜数,正确选择相关时政热点资源以及正确的时政培育方法是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效果得到有效提升的关键因素。第一,教师选择的时政热点资源一定要以政治认同素养、我国现代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一致的内容,以便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思想指导,同时要选择具有真实性、权威性的、有影响力的时政热点。第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关注的事情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时政热点资源。以此来有效充实学生的政治认同培育内容。值得注意是,教师在运用相关时政热点资源时要先加深自己对该时政热点资源的深度理解,在培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正确引导学生在培育过程中积极主动思考,改变学生无趣学习的状态,增强学生对该时政热点的理解,提升政治认同。

6.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对民族地区P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与学士的调查,对其学生政治认同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加强对民族地区学生政治认同培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技能培训丰富教师的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方式方法,整合教育资源进而充实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内容等三个方面的策略来进一步提高培育的实效性。

基金项目

新一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资助。

参考文献

[1] 王晓伟. 思想政治学科培育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路径探析[J]. 新课程(中学), 2019(6): 54-55.
[2] 方文凤. 于无声处育认同——初中生培养国家认同的路径思考[J]. 教育界(基础教育), 2018(11): 131-133.
[3] 曾楠. 制度认同: 政治认同的制度基础构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6): 63-67.
[4] 王国红. 试论政策执行中的政策认同[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4): 46-49.
[5] 胡涤非.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国家认同——基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实证分析[J]. 社会主义研究, 2014(4): 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