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创新模式的探讨
Discussion on Teaching Innovation Mod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Post-Epidemic Era
DOI: 10.12677/CES.2022.108307, PDF, HTML, XML, 下载: 232  浏览: 368 
作者: 张世奇, 徐嘉洛, 杨晓东, 李寿文:岭南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湛江
关键词: 疫情常态化教学模式食品专业“互联网+”课程思政Epidemic Normalization Teaching Mode Food Major “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ractical Education
摘要: 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授课已成为当前普通高校课程教学的主要授课模式,如何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形成一种新的现代化教学模式,科学高效地应用在日常的教学授课当中,是目前每一位教育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基于此,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特点,分析该课程当前的教学现状,针对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展开讨论与研究,以期为食品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较有价值的借鉴。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ormalized COVID-19 disease, online and offline educational me-thods has become the main teaching mode in normal universities. How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form a new modern teaching model, which can be scientifically and efficiently applied in daily teaching, is the problem that every educator needs to think about at present. Based on this,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 of the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urse,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the course was analyzed, and the innovation and reform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mod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ormalized epidemic disease were discussed and studied,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food specialty teaching mode.
文章引用:张世奇, 徐嘉洛, 杨晓东, 李寿文. 后疫情时代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创新模式的探讨[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8): 1945-1949.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8307

1. 引言

2020年初,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的重要指示和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全国各地高校迅速安排部署,制定了一系列线上教学方案,确保了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下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以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要求。正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所说,“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教与学状态”,线上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教育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但如何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将具有高效、便捷、实时等特点的线上教学与传统的线下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改变传统单纯的线下教学方式,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所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后疫情时代下,线下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遇到较大的阻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成为常态,诸多学者也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如肖莎等 [1] 以236名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CBL教学和LBL教学的方式,通过理论知识测试和课程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比较得出线上线下混合式CBL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主观能动性,更能提高学生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有利于提高临床毒理学的理论教学质量;齐娜等 [2] 通过开展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存在的不足,实现课前、课中、课后无缝连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验证了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但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方面,尚少有实际案例参考,又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生产实践环节在平时授课、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方面均有体现 [3],伴随着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的背景下,生产实践环节受到颇多的限制,但通过线上教学模式中“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完美解决此问题。基于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线教师应从教学设计的理念入手,依据食品专业不同课程的实际情况,并辅以现代教学设备的教学手段,将原有的“课本 + 黑板”、“粉笔 + 嘴巴”的传统模式转变为“食品讲解 + 虚拟课堂”的新兴网络教学模式 [4],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特点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国际视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及与食品科学与工程有关的教育、研究、进出口、卫生监督、安全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销售、检验检疫、教育教学等工作,成为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并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核心课程主要有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工厂设计和食品安全学等,典型的多学科交叉课程,并且相关技术更迭快,书本上的一些理论已经过于陈旧,与现代食品企业严重脱节,这就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疫情常态化情况下的教学要求,必须融合线上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3. 当前教学现状及问题

目前,理工科高等教育的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 学生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定位和认知的缺失,大一新生对食品专业存在诸多的困惑,认为食品专业强应用,对现代食品企业的生产抱有强烈的兴趣,但却不得不待在教室中学习貌似无穷无尽的理论课,对本专业的定位和认知不准确,甚至产生“食品专业只需要学习化学生物类相关课程即可,不必学习过多的工程类基础课程”的错误看法,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对食品专业认可度不高。相关研究针对“大学一年级专业课程设计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也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大学一年级课程的合理设计对提高本科生专业学习兴趣以专业认同感具有重要的影响 [5];2) 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手段以讲授式教学为主,案例教学、兴趣教学或思维导图教学等手段为辅,形式上看似教学手段多种多样,但在本质上仍为传统教学手段,学生仅凭上述方法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有机融合,达到深层此的理解,又由于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加之推迟开学、提前放假等诸多因素,导致线下教学以及学生实习机会大大减少,使国内高校理工科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弊端更加明显;3) 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学生多以被动的“灌输”对象进行培养,教学过程强调其接受性而忽视其能动性,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限制了其自主意识和创造空间,使学生习惯于某种特定的思维方式而难有所作为。

由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遵循“一专业应对一行业、一课程获得一技能”的理念,使学生毕业时具备食品研发、食品加工、食品保藏和食品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的基本能力,具有在食品企业、食品质量管理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及国家机关中从事食品研发、生产、管理、分析检验与质量控制的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让实践性课程凸显得更加重要,再加上食品专业核心课程均需要选修课以及课外的实习环节辅助,才能形成人才培养的闭环模式,而这样的要求在当前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显然需要以线上教学为载体,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来实现。

4. 教学模式的创新措施

4.1. 整合现代授课设备,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以“传递–接受”为特征,具有下列弊端:1)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老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为被动接受者,主观能动性难以激发;2) 教材是理论知识的主要来源,时效性较差。而信息化教学模式则是依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学问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学媒体具有计算机交互性、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以及网络时效性等优点,这些优点让学生反客为主,学习理论知识从被动灌输到主动探求。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化教学模式并不是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最大限度的兼容线下教学模式的优点,将与学生的互动情感交流和教材的传承性融合进来,打造具有互动性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4.2. 应用“互联网+”科学技术,教学场景具现化

疫情常态化让线上教学、线上实验,甚至线上模拟生产均成为可能,食品专业的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可视化技术以及人机互交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融合到实验教学当中,还原真实有效的食品分析场景,不禁让学生身临其境,摆脱线下实验的束缚,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提高对本专业的认可。不仅如此,通过本专业教师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采用问题驱动、主题探究等方式设计教学活动,优化设计食品专业相关教学内容,明确线上授课目标,实现课前导学、课中实践学习、课后拓展的一体化教学方式,让学生的线下操作有章可循,从而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从而全面提升食品专业相关课程教学的效率及质量 [6] [7]。

4.3. 开展“双师课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双师课堂”是指线上线下两个教师合作完成教学工作。线上教师多为优秀名师,线下教师是指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普通教师。两者相比,线上教师在吃透教学内容、课堂设计以及难易知识点把握方面具有优势,但无法根据学生上课情况持续动态调整授课方式,更无法根据学生的反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活动,难以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线下教师虽能够与学生有效互动,但由于资源及信息的限制,对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缺乏经验,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此,可建立“双师课堂”网络教师资源共享模式,通过信息技术将线上优质教师资源和线下普通教师资源相结合,优化优质教师资源配置,弥补线下教师的短板。在疫情常态化教学中,由名师录制和开发的优质视频例如慕课等资源,依然存在相当大的价值,如果线下教师善于利用这些优质资源,不仅自身可以学习名师教学的经验与智慧,也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如在“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一课教学过程中,线上教师负责该实验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讲解,通过微视频让学生观摩、学习并进行反思,而后线下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有针对性查漏补缺,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可反复观察微视频,模仿视频中教师的操作,从而实现不受课时和地点的限制,即使是疫情期间依然可以得到良好的学习资源,充分掌握本课程的实验知识和方法技巧 [8]。

4.4. 课程设计特色创新,巧妙引入课程思政

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以特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理念进行系统规划即形成了教学设计,优秀的课程设计不仅需要教师对食品相关专业课程内容的充分把握,还需要有优秀的教学手段加以辅助,通过线上教学模式展现出来。具体体现为合理布局线上课程内容,及时进行师生互动交流,时刻监控学习动态和过程考核,统计分析线上线下学习效果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在教学中设计“问题情景”,将学生代入情境中思考,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通过设置关卡以及趣味短视频等)。在食品专业课程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引入问题的难易程度,难度过小或者过高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只有难易适中且较为贴近生活的问题才会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诸如在食品营养学中可引入“白皮鸡蛋和红皮鸡蛋哪个营养高?哪个颜色的圣女果具有β-胡萝卜素更多呢?”等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具备的知识理论对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

此外,在使用线上模式授课中,教师作为学生道德观、道德观、政治观的引路人,也要注意课程思政的合理引入。目前食品专业教师在政治思想方面普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 教师过于注重食品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对食品方面的文化和精神意义程度匮乏;2) 多数食品专业教师无思政教育专业的背景,又因长期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思政教育能力较为薄弱,需针对性提升 [9]。针对上述问题,食品专业教师不仅要对自身政治素养进行提升,也要加强课程思政引入设计的学习,通过线上教学引入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讨论其观点以及应对方式,引导学生从思政元素、人文情感和社会责任方面思考分析,如教师可通过食品安全学课程中涉及道德、法律和技术三方面的内容,在课程设计众引入相关案例,让学生明白学习相关的知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操作技能是每一位同学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的必备基础,而法律与道德层面的正确导向才是在行业长久发展的关键,再结合平时线下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感悟家国情怀,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食品安全意识,为食品行业把好安全关 [10] [11]。

4.5. 开展双师双向授课模式,打破单向交流壁垒

一名教师可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也可由多个教师讲授,线上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线下授课中地理位置和课堂容量的限制,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在此模式下,将传统教学单一教师的授课模式改为双师座谈式或多师座谈式,使教学的“单口相声”变为“多口相声”,由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方式转变为学生讲教师评或学生讲学生评,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互动手段实现个人、小组,甚至是班级之间的互动交流,并根据在线研讨、小组任务、项目开发、学生授课和课后总结等形式全方面综合考察学生对该食品专业课程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拓展深度,从而起到提升新教学质量的效果。此模式的优点在于新颖的谈话式授课手段更能吸引学生关注,且方便教师之间查漏补缺,教学相长。

5. 结语

在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授课成为常态化,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引发了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并为其改革提供契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创新,不论模式如何变化,其教学理念始终要以学生为核心,无论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均需要在以学生为本的认知上开展。突发的疫情给社会各行各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给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不管是应用型还是学术研究性高校,均应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并结合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探索出切实可行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能够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 肖莎, 张静, 吴彪, 等.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毒理学》CBL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 29(1): 109-112.
[2] 齐娜, 陈卉, 张玮, 吴卫, 何华娟.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剂学课程中的探索[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20(12): 62-63+66.
[3] 易俊洁, 刘志佳, 周林燕, 等.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生产实践环节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以“NFC果蔬汁生产实践与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为例[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 47(22): 326-332.
[4] 朱世权, 张业强, 金听祥, 等. 基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制冷与空调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1(13): 76-78.
[5] 张永清, 刘海英. 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食品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许昌学院学报, 2015, 34(5): 139-141.
[6] 杨柳, 周琳霞, 曹家庆. 疫情背景下的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以N大学为例[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0, 22(3): 99-104.
[7] 李迪, 顾欣, 张彭. 农产品加工虚拟仿真技术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速读(上旬), 2020(9): 253.
[8] 陈彩霞.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J]. 数学大世界(上旬刊), 2021(7): 91-92.
[9] 徐春雅, 刘茹.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43(12): 383-388.
[10] 闵德美. 课程思政在高校食品专业课程中的实践研究——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 食品工业, 2020, 41(8): 364.
[11] 王金玲, 王萍, 孟琳. 《食品安全学》课程思政元素与融入点探析[J]. 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0(8):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