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建+”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新模式,且在高校的党建工作中能够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在开展高校党建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高校需要应用“党建+”理念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而本文将针对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路径进行研究,寻找在“党建+”理念之下的更多提升路径。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进行介绍,其次对当前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认识高度不足、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开发运用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足以及校外人脉网络建设不足等。最后,针对“党建+”理念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多维路径进行分析,包括提升高校及教师的认识高度,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外人脉网络建设等。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促进“党建+”理念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Abstract:
“Party Building +” is a new model of Party Building work in the new era, and it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rty Building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Party Building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apply the concept of “Party Building +”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find more improvement paths under the concept of “Party Building +”.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hen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qua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inly including insufficient awareness,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on-campus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ion bases, insufficient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leve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off-campus personal network is insufficient. Final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ulti-dimensional path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concept of “Party Building +”, including improving the awareness of colleges and teachers, making full use of on-campus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ion base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and strengthening off-campus network construction, etc. Through this research, we hope to promote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concept of “Party Building +”.
1. 引言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各种类型的人才 [1]。而在高等教育中,党建工作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党建工作可以和高校的各类教育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2]。而当前高校的党建工作和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始得到更大力度的重视,且高校开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投入更多的师资力量。但是针对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发现,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并未融入党建工作理念,导致教育的质量难以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本文正是在这一前提下针对“党建+”理念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多维路径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2. 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
创新创业教育指的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养、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以创新、创造、实践为主要特征 [3]。高等教育体系中,创新和创业教育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且能够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我国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
3. “党建+”理念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问题分析
在针对高校的党建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我国部分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认识高度不足、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开发运用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足以及校外人脉网络建设不足几个方面。而在本文中,将针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和深层次产生原因进行研究。
3.1. 认识高度不足
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要包括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和文化引导等多个方面 [4]。在上述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内容能够融为一体的基础上,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整性能够得到比较有效的保障。但是在我国部分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未能从思想层面上发生根本的转变,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难以得到有效完善 [5]。在具体表现方面,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并未充分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同时,部分高校的管理层和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但是却未能采取具体的、具有时效性的措施,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化现象较为明显。从这一角度上看,当下我国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工作水平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3.2. 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开发运用不足
当前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开发运用不足方面。首先,一部分高校受自身资金条件的限制或者是认识不到位的影响,仅仅是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课程或教学内容,但是却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孵化基地。其次,有一部分高校设置了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然而其数量有限,品种单一,并不能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多元化需求,资源比较有限,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导致校内创业孵化基地成为“摆设”,形式化的现象比较严重。
3.3. 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足
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对高校相关教师的素质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而在我国部分高校,由于缺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难以保证质量 [6]。首先,在我国部分高校中,并未安排专职的创新创业教师,负责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部分为各个院系的专业课教师。这些教师在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方面一般具有较高的水平,但是对于如何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认识水平相对有限,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理念过于保守,缺乏创新意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缺少独立的思考。在这一问题的影响下,这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效果就难以得到稳定的保障。其次,在部分高校中,相当一部分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对党建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工作方法缺乏了解,且部分教师并非党员,因此,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没有以“党建+”的理念作为思想指导,部分教师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换言之,当前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能力相对有限,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开展效果。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才能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并在这一基础上持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
3.4. 校外人脉网络建设不足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问题在于高校对于校外人脉网络的建设有所不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根植于社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大学生搭建一所深入接触社会的桥梁,让大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有机会落地检验,而校外人脉网络所起到的便是这一作用。实际上,所谓校外人脉网络也就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密切关系、可以起到帮助作用的社会组织、企业、社会人士等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力量。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对于校外人脉的开发有所不足,教育活动仅仅是局限于校内,未能给学生提供来自社会的帮助。
3.5. 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部分高校由于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忽略了“党建+”理念的指导,未能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去开展工作,进而影响了两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在具体表现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需要多部门齐抓共管,以保证工作效果,而在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中,并未建立起与党建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相关的多部门协调机制 [7]。在这一前提下,党建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过程中,高校的宣传部等各个部门难以做到密切协调,因而导致各个部门难以在相关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部分高校虽然建立了多部门协调机制,但是并未明确规定党建工作与创新创业工作融合过程中各个部门的工作权限和工作职责。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展中,包括宣传部门、就业指导部门在内的部分部门并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正是在这一问题的影响下,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未能达到预期。
4. “党建+”理念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多维路径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的地位比较重要。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当中就明确提出,要在高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鼓励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不仅仅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步骤,更是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创业带动就业也具有拉动作用 [8]。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应针对当前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予以重视,并从“党建+”理念的视角下出发,积极寻找适合的路径来解决问题,已达到提升教育质量的效果。具体可以从如下方面采取措施。
4.1. 提升高校及教师的认识高度
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不足的相关问题,高校必须要从思想层面发生在换边,提升对于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且以“党建+”理念作为工作的指引。首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高校的基层党组织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和调整基层组织活动的时间和形式,保持活动组织形式和时间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其次,校党委需要鼓励基层党支部对支部活动的方法、内容和组织形式进行创新,加强教师和学生中的党员对创新创业理论、精神以及相关政策的学习,及时解决党员存在的思想和价值观问题,并且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将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例如,在利用思想引领机制对学生进行宣教的过程中,增加与建党精神相关的内容。
4.2. 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创业孵化基地
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的意义重大,而针对现存不足,高校可以从如下方面去采取措施。首先,高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创建独立的创业孵化基地,在资金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则可以联合周边其他院校共同创建联合的高校孵化基地,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专项服务。若学校各项条件均比较局限,则可以整合学校的一切资源去进行创业孵化基地的创建,如食堂、超市等场地都可以进行利用,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创新创业实践的基本条件。其次,学校在创建了校内创业孵化基地之后,便要尽可能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在创新创业课程中,也可以融入创业孵化基地的实践环节,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首先,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中,需要针对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需要包括创新创业教育和具体理念和方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党建工作的开展方法等多个方面。其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校需要在基层党支部中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帮扶小组,利用该小组对教师和学生党员进行帮扶,形成人才支撑和保障体系。只有如此,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创新创业教育人才优势,进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基础上,大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就能够得到比较有效的保障。同时,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得到比较有效的保障。
4.4. 加强校外人脉网络建设
基于校外人脉网络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高校应当要加强对于校外人脉网络的建设力度。首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校需要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双边和多边协作机制,从项目指导、管理指导、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只有如此,才能为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例如,高校应当要加强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创建,主动向本地企业寻求合作,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对口实习工作岗位,让学生有机会切身体验企业的工作氛围,通过观察、学习、实践的过程,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灵感和一些参考经验,让学生对于自主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挫折、挑战有着更加深切的感悟。其次,高校可以定期邀请一些本校毕业生、专家、学者等到校内开办讲座,向学生传递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的经验,为学生答疑解惑,解决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通过这样的方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才能更加生动、丰富,具有价值,给学生听更多的帮助。
4.5. 提升党建组织保障职能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的保障职能,以“党建+”理念作为工作的指引,为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 [9]。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开展党建工作时,需要通过党委、党支部和党员三级联动确保党组织能够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服务。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促进党建工作机制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程中,需要针对党员干部建立责任机制,明确规定创新创业教育和党建工作中相关人员的工作机制,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针对工作中相关人员进行合理的奖励,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党建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基层党支部负责人还需要通过组建微信群、定期召开主题会议等方式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教育的组织保障。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引起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在高校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具体表现在认识高度不足、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开发运用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足以及校外人脉网络建设不足等方面。针对这样的现象,高校应当要从“党建+”的理念出发,重新审视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不足的问题,并且寻找到质量提升的路径。具体来看,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应当要提升高校及教师的认识高度,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外人脉网络建设,同时还应当要发挥党建工作平台整合作用。在实施上述措施的基础上,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就能够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
基金项目
四川开放大学研究中心一般科研课题“党建引领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为例”(项目编号:KTSXZZJY2021004Y);四川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重点课题“伟大建党精神引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项目编号:CJSFZ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