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涌现出了众多的研究文献。礼貌研究正成为一门“显学”。在应用语言学领域里,教师话语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教师反馈语是课堂活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礼貌理论与教师反馈语分属不同的领域,一是社会语言学的范畴,一是应用语言学的内容。但如果都运用于课堂教学,则是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有机统一。将两者结合起来,寻找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教师反馈方法,构建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意识和语用能力,并为教师提供一个课堂教学的语用理论平台。本研究对提高教师的课堂评价理论素养以及礼貌理论如何指导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2. 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语用学的两个核心理论: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
Brown & Levinson (1978)提出的面子理论包括三个基本概念:面子、面子威胁行为和礼貌策略 [1]。他们的面子概念建立在Goffman的定义基础上,但更为具体,并认为,所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面子具有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即个人的正面的自我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这种自我形象受到赞许的愿望;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即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Brown & Levinson认为在不同的文化中面子的内容是不同的,但社会成员的公众自我形象或面子及在交际中要向面子做出调整的社会需求,却是有一些普遍性的。面子理论的中心原则是,某些言语行为从本质上来说是威胁面子的,为了减少对面子的威胁,Brown & Levinson按照对听话人面子威胁的程度高低,提出了五种拯救策略(Politeness Strategies):直言不讳;积极礼貌;消极礼貌;非公开礼貌;不实施面子威胁行为。
礼貌原则由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衍变而来。合作原则以解释言语交际中人们是如何互相合作,即遵守质、量、关联和方式四准则,以便于交际的顺利进行 [2]。但在实际交往中,说话者出于礼貌的缘故,故意违反Grice (1975)合作原则中的某些准则,产生言外之意。Leech于1983提出了礼貌原则,他认为合作原则无法解释人们表达自己意图时的间接性,而礼貌原则能成功地解释人们说话时的间接性,因此,合作原则需要礼貌原则来补救。礼貌原则分为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 [3]。
Brown & Levinson、Leech等人都把礼貌当作一种策略性的避免冲突的手段,这种类型的礼貌同实施语言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有关 [1] [2] [3]。
2.2. 教师反馈语研究现状
对于教师反馈语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界定。Lalande (1982)认为教师反馈语就是告知学生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Ellis (1982)则认为教师反馈语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所做出的反应,包括教师的认可、纠正错误、澄清、请求等 [4]。教师反馈是课堂互动中的关键步骤。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跨越“最近发展区”。教师需要搭建跨越的“支架”,其关键途径就是课堂反馈。根据特征和功能的不同,教师反馈语可以分为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积极反馈是指教师通过课堂话语对学生的表现给出的积极回应,而消极反馈是指教师通过课堂话语对学生语言输出的否定或对语言错误的反应与评价。消极反馈本质上是一种纠正,称为纠正反馈语 [5]。积极反馈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而消极否定的、非支持性的反馈语会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信心,减弱学生英语学习的自称效能感 [6]。美国学者Michael Long首先提出的互动假说是研究课堂话语互动的理论基础,这一假说认为单单有“输入”(input)是不够的,必须是“摄入”(intake)才能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把语言输入变成摄入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交际双方在会话过程中进行的意义协商 [7]。在课堂环境中,意义协商的主要实现形式就是教师反馈 [8]。众多文献不再赘述。
总之,国内外有许多学者的研究都涉及到礼貌原则、面子理论和反馈语,对此领域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将英语教师的课堂评价行为与上述语用理论结合起来的研究不多。本文将对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英语教师课堂反馈言语行为中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非参与性观察法,教师和学生的结构性访谈提纲及封闭性调查问卷,以某高校的31名英语教师和另一所高校的2名英语教师及他们的75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英语教师课堂反馈言语行为中的礼貌策略使用现状。
首先,根据研究问题,设计问卷和结构性访谈提纲;在经过研究对象允许后,进入教室进行非参与性观察并做记录;第一堂下课后,请学生完成调查问卷后,并当场收回,回收率为100%;第二堂下课后,根据访谈提纲,对2名教师和12名学生分别进行访谈;在某次教研活动中,将调查问卷发放给31名教师,待完成后当场收回,回收率为100%。数据分析分为两个大的步骤。第一步:将调查问卷按照转换成数字的项目选择,输入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计算。第二步:分析访谈结果。
4. 数据分析与讨论
4.1.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通过含有14项的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问卷包括两部分:教师在教学所运用的礼貌策略及礼貌策略对学生的影响。下面是Item 1的结果。
如表1所示,英语课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主要原因是:26.5%的参与者认为害怕犯错误,丢面子;60.5%指出这是因为他们的英语基础不好;8.5%认为对英语不感兴趣。在师生之间,教师可寻求一致,对待学生就像朋友一样,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的积极面子。

Table 1. Reasons for students’ lack of motivation
表1. 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原因
Item 2调查了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犯错误的态度。如表2所示,61%的教师指出他们将耐心地指导学生解决问题。21%的教师在课后指出错误;而18%的教师却立即指出错误。Item 5调查了教师不得不威胁学生面子时常常所运用的反馈语,36.3%的教师认为会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面子威胁;而12.1%的教师态度不明确。

Table 2. Politeness strategies used in teachers’ classroom feedback
表2. 教师课堂反馈语中所运用的礼貌策略
Note: Item 2:A 不关注。B 课后个别指出。C 立即指出。D 耐心地指导学生解决问题。Item 5:A 解释。B 尽力减少威胁。C 不采取行为。D 不明确。
如表3所示,对于Item 8,97%的教师认为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对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积极的影响。从Item 10可以看出,87.9%的教师认为满足学生的面子需求,可增加其学习动机。Item 11的调查结果显示出87.9%的教师不同意此表述:教师礼貌的反馈语不会影响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维持。Item 13显示出93.9%的教师认为:使用礼貌策略比不使用礼貌策略更受到学生的喜爱。

Table 3. The effect of using politeness strategies on teaching in teachers’ feedback
表3. 教师反馈语中运用礼貌策略对教学的影响
Note: Item 8:有效的教师反馈语应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面子需求。Item 10:一旦学生的面子需求被满足,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增加。Item 11:教师礼貌的反馈语不会影响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维持。Item 13:使用礼貌策略的教师比不使用礼貌策略的教师更受到学生的喜爱。Item 14:礼貌而适合的反馈语对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有一个积极的影响。
4.2.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表4显示,对于Item 3问题,57.3%的学生指出老师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25.3%的学生认为教师说服他们接受她/他的观点;6.7%的学生说老师会避开这个问题。对于Item 4问题,26.7%的学生认为他们从前的大部分英语教师会用到礼貌策略,而4%的学生抱怨老师在课堂反馈语中不用礼貌策略。

Table 4. Teachers’ politeness strategies
表4. 教师的礼貌策略
Note: Item 3:A 说服学生接受她/他的观点。B 避开这个问题。C 和学生一起解决这个问题。D 接受学生的观点。Item 4:A 绝大多数。B 一些。C 少部分。D 几乎没有人。
4.3. 访谈分析
访谈由两部分组成:一班和二班各6名学生及2个班的英语老师。首先参与访谈的是一班的英语老师,她说:她能认识到教师反馈语的重要性,但对于教师反馈语的理论知识掌握的很少。二班的老师说:她的学生之所以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勇敢地说出答案,是因为她对学生的反馈一直都很友好,不管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尽管她在教学实践中做得很好,但对于教师反馈语和礼貌策略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参与访谈的学生几乎都说他们喜欢老师的积极反馈语,如果回答错了,受到老师的批评,他们下次就没有勇气再主动地回答问题了。总之,不管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鼓励和认可。
4.4. 讨论
通过分析发现,英语教师课堂反馈言语行为中所运用的礼貌策略有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和非公开礼貌策略等三种,还有两种非支持性言语反馈方式没有实施礼貌策略。
积极礼貌,即个人的正面的自我形象或“个性”,它强调合作的需要。教师可能会意识到学生积极面子的需要,并从某种角度来实现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会运用积极的礼貌策略来显示他们的积极反馈。
消极礼貌主要指的是满足学生的消极面子,即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最常用的消极礼貌策略通常是间接的,它的形式可以通过质疑或断言行为的恰当条件来呈现,老师不想侵犯学生,这可以通过提供一个解释或道歉,从而表明不愿意,承认撞击,或请求原谅。
非公开礼貌策略是指用最间接的言语方式表达,其特点是说话者违背了合作原则中关于目的的准则,并造成听众要推断出说话者间接表达的目的。通过观察,教师往往采用非公开礼貌策略来挽救学生的面子。隐形纠错反馈是教师所运用的非公开礼貌策略,据分析可知,它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教师反馈,这是因为隐形纠错反馈暗示出学生的回答不是老师所想要的,即挽救了学生的积极面子,同时鼓励学生自由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没有实施礼貌策略的教师课堂行为也是存在的。教师反馈语是一种课堂言语行为。正如Brown & Levinson所提出的,言语行为威胁人们的面子,所以要采取措施营救面子。然而,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批评和明晰性改错没有实施礼貌策略。本文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深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即:教师的地位高于学生,而且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是权威,是圣人。另一个原因就是过分关注认知和考试,而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喜好被忽视了。这两种言语行为违背了礼貌原则的赞誉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按照Brown & Levinson的观点,他们伤了学生的积极面子。
不同学生喜欢的教师反馈语是有区别的。优秀生认为他们最喜欢的是像改述(意译)和完善答案这样的反馈。一般的学生持有不同的观点,当他们不能流利地回答问题时,他们宁愿获取更多信息或老师的暗示。成绩不好的学生,一些说他们更喜欢支持性言语反馈,其他人解释说,英语不是他们的专业,因此他们不擅长英语。无论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都希望老师能提供正面的反馈,他们希望有轻松和谐的学习语言的环境。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33名英语教师和75名学生,对英语教师课堂反馈语中所用的礼貌策略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当前英语教师课堂反馈言语行为中除了两种非支持性言语反馈方式没有实施礼貌策略之外,其余的有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和非公开礼貌策略等三种。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教师要有一定的语用学和心理学理论基础。从以上调查分析可知,教师反馈语与学生所期待的反馈语或多或少有一些差距,师生之间似乎存在着一堵“隐形的墙”。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和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师道尊严”意识的影响有关,也和教师的授课方法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兴趣、个性等有关。要缩小这种差距,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要提高教师的个人综合素养。因此,对于教师,丰富的语言知识是不够的,只有在掌握了足够的心理学理论和语用礼貌理论并用于教学时,教师才能真正地尊重、理解学生,满足他们的面子需求,并强化学生在英语文化背景下的礼貌意识,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能力。
其次,教师要合理使用礼貌策略,课堂反馈语中要关注积极情感的传递,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话语信息的积极加工,而且能通过重复或重述,将积极信息强化成为话语重点或成为下一步话轮的输入信息 [5]。
最后,师生平等对话,权责对分。教师通过掌控教学话语,掌握了课堂话语权,增加了师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的难度,主观上抑制了学生表达想法的话语权力,形成了教师的课堂话语霸权 [9]。在开放、民主的课堂,师生之间的言语交锋与思维碰撞,必将使课堂关系更为融洽,也能激发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由于软硬件条件以及检测手段的限制,本研究所涉及的范围、深度等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如对教师反馈语类型的考察从形式到内容比较单一,尚缺乏对一些相关可变因素的分析,所有反馈语类型的礼貌策略归属还有待于挖掘。我们衷心期待大学英语教学界同人参与、验证本课题的研究,使之臻于完善。
基金项目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陕西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进路径研究”(SGH21Z14)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