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学生厌学的关键成因与对策
An Analysis of the Key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version to Learning
DOI: 10.12677/CES.2022.1010370, PDF, HTML, XML, 下载: 272  浏览: 1,95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步同刚, 任金海:聊城市茌平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山东 聊城
关键词: 中职学生职业教育发展学习厌学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Learning Aversion
摘要: 本文从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关注的学生厌学的原因入手,站在学校职业教育自觉自省的角度,在综评大量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研究的发现,提出了造成中职学生厌学的关键原因在于,职业学校未能准确对接社会、学生的实际及其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普通”化,仅限于低层次的应试教育,未能把职业教育作为有别于普通教育一个类型,走出自己的路子,办出自己的特色的论点。并从职业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和教育因素整合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和对策分析。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auses of students’ aversion to learning, which is a common concern in secondary schools at present,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awareness and self-refle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schools, based on a review of the status of a large number of relevant studies, combined with the findings of our own research, we found that the key reason fo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version to learning is that vocational schools have failed to accurately match the needs of society, students’ reality and their develop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generalised” and limited to low-level examination-based education. It has been ignored that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different from general education, and that it should develop its own way and make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We also provide specific elaboration and analysis of countermeasures in term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cepts,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models, teaching models and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factors.
文章引用:步同刚, 任金海. 浅析中职学生厌学的关键成因与对策[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10): 2352-2357.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10370

1. 引言

学生厌学问题是当今中职学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对此国内很多职教同仁都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社会对中职学生的偏见;学生学习基础差,缺少学习目标和发展信心;溺爱、单亲、留守或不当家庭教育的牺牲品;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学校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调,形式呆板等;劳动力准入门槛低,唯学历评价机制等,致使学校和教师的影响式微等等。

以上观点,各自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职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了其成长的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以上认识上,一味强调客观因素的影响,妄图通过改变以上不利因素来解决中职生的厌学问题,无异于蚍蜉撼树、螳臂当车,而最终只能落得仰天长叹,无计可施。

针对中职学生的厌学问题,笔者近年以“中职学生厌学不良学习动机的成因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为题,申报并立项了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并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通过研究笔者认为:中职学生厌学固然有其自身原因,也有其家庭和社会原因,但是,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最重要的主体和主导者,中职学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观念、教育教学观念上,尚未准确对接社会、学生的实际及其发展的需求,自我封闭、教书育人两张皮,局限于低层次的应试教育,甘做“普通教育”的影子,没有把职业教育作为有别于普通教育一个类型 [1],走出自己的路子,办出自己的特色。而这才是造成中职学生厌学的关键原因。

2. 中职学生厌学的关键原因分析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的有机部分构成的。其中,处于核心地位学校教育,更应该成为培养人的主体并主导以上三方面教育影响的整合 [2],更应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三个根本问题,充分发挥自身的自觉和自省作用,高瞻远瞩,顶层设计。即紧密结合社会、学生的实际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合理定位培养目标,科学规划和实施课程,并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正确引导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式,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以有效整合其积极的教育影响,打造强大的教育合力,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2]。

而在现实中,由于受普通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仅仅把自身定位为低层次的升学教育,甘做普通教育的“影子”,没有合理定位自身角色,另辟蹊径,彰显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这不仅缺少职业教育的“个性”,而且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职业发展实际,尤其对于那些普通教育的“不适应者”、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期待另一类型的教育的学生来说,无疑会使之心灰意冷,漠然置之,进而重蹈“厌学”“不学”的覆辙。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重教书、轻育人观念

育人是教育的本质 [3] [4]。而人的发展是遗传因素、教育和个体自主实践共同作用的结果。辩证唯物论认为:遗传素质作为中间因素,仅仅给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潜力和可能;家庭、社会和学校等教育影响作为外部因素,只能给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外部条件;而个人的自主实践活动这一内部因素才是实现人的发展根本途径。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教育生产周期长、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追求实用和效果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往往会忽视育人的这一规律,机械地看待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把学习知识、技能和接受成人说教与教育等同起来,甚至认为只要让学生学会所规定的学科,就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然而这种做法,也仅仅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部分条件,施加了部分影响,距离其主动学习和真正地发展还有很大距离。这不仅无法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而且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发展的主体地位,忽视了个体发展的需求和发展规律,更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最终致使学生厌学,甚至中途弃学。

2.2. 专业培养目标模糊

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制定教育计划、编制课程、开展教育活动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南。通读教育部2014年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无论哪一专业,都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都明确规定专业的培养方式、岗位及其规格。然而,在在现实中,我们为了迎合社会上某些“学历提升”的需求,并没有把专业培养目标作为专业教育和建设的核心内容,甚至把它当作墙上的摆设。致使应试教育喧宾夺主,成了全体师生唯一的追求。这不仅偏离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而且违背了多数中职学生更换一个发展“路径”的愿望。尤其对处于职业发展试探期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对职业梦想的打击,是一种对职业萌芽的虐待,不仅会导致其学习目的模糊,更会因此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2.3. 沿袭以往学科课程模式,忽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课程作为把教育目标转化为学习者发展的中间环节,是在教师的直接和间接指导下,学习者与教育环境相互作用的学习活动的总和。正确的课程观不仅关乎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质量,更关乎国家教育目的的实现。对照近几年国家颁布的有关政策要求,发现我们还较多地沿袭以往学科课程模式,没有跟上全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课程内容编制依然以学科课程为主,以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单项技能的机械训练为本位,然而这并不等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只有在一定职业背景下,通过学生主动地“获取–反思–内化–实践”,才可能形成相关综合职业能力 [4] [5]。因此,这种忽视岗位与学生实际和发展需求、忽视学用结合、以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本位的做法,除了企图让学生获得全面、系统、清楚的知识和若干技能之外,并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品德、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从而致使学生的学习沦为读死书、死训练——复制储存书本知识,机械训练单项技能——的过程,最终使之陷入为考试而学习,为学习而学习的迷茫。

2.4. 学科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性

职业学校的教学是职业领域的教学活动 [3] [4],尤其是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从本质说,应该是一个教学工作过程知识的过程 [3]。因此,教师所传授的重点,不是纯粹的学科知识,而是与其生产实践密切结合的工作过程知识 [5]。与普通学校的教学相比,这是职业学校的教学最显著的特征。然而,受制于职业教育观念、课程观念和应试教育等因素,我们仍沿用了以往的学科本位教学模式,尚未扭转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对象,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主宰评判,学生被动应检的师生对立局面。只关注对学科知识的复制、再生和重构,只关注“是什么”“为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很少关注“怎样干”“怎么干更好”的方法性和过程性知识 [3]。这对于文化基础较差的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说,无疑会陷入学而无用、用而未学的两难的境地。

2.5. 环境育人各因素尚未充分整合

环境育人是不可或缺和替代的,这是尽人皆知的教育信条。现代意义的教育环境,从范围上说,既包括学校环境,又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从性质上说,既包括物质环境,又包括精神环境。教育环境不仅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中介,更是承载学校教育意图并引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客体,因此教育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也应是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职业学校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化优势。首先要系统整合自身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这三种教育途径的教育影响,形成更强的教育优势。其次还应围绕学生学习和发展这一中心,引导和整合来自家庭、社会、网络的教育影响,并削弱或排除其不良刺激,进而打造良性的教育生态,实现校内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共育的目的 [2]。

然而,从我们当前的实际来看,尽管物质环境和条件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例如,先进的数字教学和管理系统,充足的实训设备和场所,但是在精神环境创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是忽视学生主体性、以堵为主的学生教育管理,不仅妨碍了学生主动内化教育影响的进程,而且会使之产生了逆反、侥幸、冒险的念头,甚至会起到了“促废”作用。二是忽视课外活动的重要教育价值,因缺少活动的计划性、实施的规范性和实效性,或使其场地和时间大幅缩水,或使其组织或沦为“放羊”,或成为少数学生的“特权”,而多数学生则代之以谈情说爱、网聊追星、网购手游等。四是忽视职业教育的跨界特质,在规章制度、精神风貌、教育评价上,依然套用普通教育的模式,还没有彰显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五是对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网络的影响合整力度不足,致使其对学生的影响较为复杂,这不仅深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发展观念,使之无所适从,甚至接受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任由读书无用、利益至上、高富帅、白富美、享乐主义等腐朽观念逐步吞噬了学生本有的、朴素的、健康向上的、积极有为的学习原动力。

总之,我们认为,形成中职学生厌学关键因素在于职业学校,其落后的职业教育观念、模糊的专业培养目标、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以及各环境要素的无序和复杂影响等,没有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根本需求。然而这些因素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并列的,而是主次分明,因果有序的。其中落后的职业教育观念,不仅是形成中职学生厌学根本原因,更是其他因素产生并发生负面影响的根源。

3. 中职学生厌学的对策及改进建议

正如以上分析,要扭转学生厌学的现状,必须抓住事物的根本。首先要更新职业教育观念,同时兼顾其他,多处发力,标本兼治。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项措施。

3.1. 更新职业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

要认真思考习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事关教育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要回归职业教育的本源,重树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就业教育的信念,切实把育人,当作自身的根本任务 [6]。首先要彻底摈弃以升学为目标的落后理念,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办学理念。这是有效改进学生学习的根本,更是关系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其次,要辩证理解中职学生的“就业”与“升学”关系,把“升学和就业当作一回事来做”。中职学校的就业和升学,并非互为排斥,而是辩证统一的。中职升学实质上是一种间接就业,是在职业领域内的升学。无论中职,还是高职都应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只是不同阶段的规格和要求不同,这是由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中职学生学有所得——“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 [7],才能有效发挥中职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更好地落实育人为本的根本任务。

3.2. 对照专业教学标准,坚持育人为本主线

要坚决贯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指导思想 [6] [8]。要对照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试行)》提出的培养目标和对应职业(岗位)方向,结合岗位、学生的实际和发展需求,以相关职业岗位群的所需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走“公共基础课教学达标 + 专业核心课教学整合 + 专业技能方向课教学选择”的路子,毫不犹豫地摒弃那种忽视学生主体性和差异性、拒绝学生选择的、千篇一律式的应试教育模式。

3.3. 紧跟职教课程改革步伐,构建任务引领的新课程

要紧跟全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树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观,逐步实现学科课程向任务引领或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过渡。课程目标要紧紧围绕“综合职业能力”这一核心,兼顾就业和发展双重需求,凸显职业针对性 [4]。课程内容要主动衔接相关职业标准,以现在的“用”和未来的“学”为原则,围绕相关典型工作任务组织内容,并凸显实践和应用。课程实施,要以行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科学序化优化有关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专业文化、职业标准、环境条件等要素。课程评价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整体评价和多元化评价观,不断促进课程的完善和学生的发展。

3.4. 践行中职专业教学标准,创建学生为本教学新模式

认真贯彻全面发展教育的方针,更新教学观念,彻底摆脱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应试教育”观,确立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工作重心。首先,要确保教育目标不走样,教育内容不缩水。按《专业教学标准》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确保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机统一,确保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其次,要确立科学的职业教学观,教学做合一。彻底改变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观念,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内容观、以行动为导向的多元教学方法观、以项目为载体的“一体化”教学实施观和以表现性任务为中心的整体教学评价观 [4]。走任务引领,工学结合的路子。再者,科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发展的主体地位,创建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怎样干”“怎样干好”的“实用”“够用”的过程性知识为主,适合学生体验和创新的,利于学生主动发现、运用、迁移知识和能力生成的教学新模式 [6]。

3.5. 优化职业教育环境,打造合力

要充分认识环境育人、多方共育的重要价值,优化和整合校内外各要素的教育影响,打造以学生为本、健康向上的职业教育生态 [9]。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观 [4]。要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主体性,使之在自我成长目标的指导下,把接受管理、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当作学习和内化知识技能,并实现自我学习和成长的一种需要和途径。其次要合理序化、优化校园环境教育因素,构建职业特色鲜明,充满生机活力、精神营养富足、教学相长、润物无声的校园生态。要立足于学校实际,以服务于显性课程为目的,增强课外活动的教育性、目的性和系统性。要不断更新学校发展理念、育人观念和丰富专业建设的内涵,彰显出职业教育特质和专业的特色 [10]。要完善制度激励措施,创新评价机制,通过环境育人实现校园文化德育、美育功能,做好学生职场人生的向导。再者,要有效地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和网络的积极影响,共同发挥育人的作用,进而实现1 + 3 ≥ 4或5 + 2 ≥ 7教育效果。对于家庭、社会和网络,学校要持开放的态度,不仅要认识到其影响客观性和渗透性,更要重视其影响的随机性和复杂性。对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其是非、美丑辨别能力,放手让学生接受来自家庭、社会和网络的正面影响,并通过正面教育、反面剖析、讨论辩论等,不断提升学生对负面影响的辨识和抵御能力。对外要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社会和网络教育的导向作用,通过家校合作、校企合作、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创设有利于开展教育教学、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大环境。

总之,对于中职学生的厌学问题,我们不仅要关注其客观原因,更应从职业学校自觉自省的高度,从办学导向、培养目标、职业教育观、教育教学观、环境育人等方面深刻反思,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和职业教育的规律,对照社会发展需求和有关政策,找差距,挖掘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原因,并以此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改进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依据。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能取得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效,落实职业教育目标的各项要求。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生厌学不良学习动机的成因及改进策略的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19799)。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019-01-24.
[2] 唐智松. 教育原理: 研究与教学[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3] 姜大源. 职业教育要义[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4] 李向东, 卢双盈. 职业教育学新编[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EB/OL].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9/content_1310689.htm, 2008-12-1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EB/OL]. https://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212/t20121217_146273.html, 2012-12-17.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 2014-05-1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 https://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010-07-29.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9-12/05/content_5458689.htm, 2019-11-20.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 https://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508/t20150817_200583.html, 201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