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把“智慧图书馆”纳入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必将给智慧图书馆建设带来重大发展机遇。英国学者伊安·约翰逊指出:除了智慧的图书馆员,没人能创造出智慧图书馆 [1]。如何培养智慧馆员是当前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2. 智慧馆员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1997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核心素养是个人提高自我、适应社会及胜任工作的综合能力”。笔者认为智慧馆员应具有智慧服务所需要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主要是专业职业素养、信息服务素养、协作沟通素养、自主发展素养。核心素养包含了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内容,它是综合素养体现,具有可培养性、稳定性、开放性、阶段性和发展性,素养的形成过程是个体终身发展、与时俱进、动态变化的过程。表1显示了智慧馆员核心素养构成、内涵及要求。

Table 1. Composition, connotation and requirements of core quality
表1. 核心素养构成、内涵及要求
3. 智慧馆员核心素养现状分析
3.1. 图书情报专业人才供量不足
图书情报专业人才是由馆员向智慧馆员角色转换的主要人才资源。据网络查询统计,截至2020年全国大约有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6224个,而每年图书情报学专业有5000名左右各层次学历的毕业生,平均每个图书馆可供招聘人数不足1人。随着国家对数字化、智能化中国的建设力度,图书馆对相关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其中高校图书馆每年对图书情报学及相近相关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需求量占用人计划45%左右 [2]。由此可见,在图书馆工作中图书情报专业科班毕业的馆员比例严重偏低,制约智慧馆员队伍整体综合素养提升,是影响智慧图书馆建设进程的第一因数。
3.2. 高学历馆员数量缺乏
馆员的素养高低与其所受教育程度有密切关联,高学历馆员是智慧馆员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驱动力。以高校图书馆为例,据2020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基本统计数据报告显示 [3],1238所高校图书馆有博士学位1383人,平均每所高校只有1.12人;1246所高校图书馆有硕士学位13,062人,他们是智慧图书馆骨干力量;1234所高校图书馆有本科19,833人,大专学历4319人,大专以下学历1343人。从总体上看,本科学历及以下人员是硕士学位人员1.95倍,虽然各高校图书馆硕士学位馆员的数量在持续增长,但本科学历馆员仍然是高校图书馆的主力军,非图书情报及相关专业人员又占大多数,一定程度上影响智慧馆员队伍整体素养水平。
3.3. 青年馆员继续教育存在问题较多
青年馆员是智慧图书馆最具有活力的力量,继续教育是保持活力和动力的发动机,是提升智慧馆员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就目前智慧图书馆发展看,青年馆员继续教育存在一些急于解决的问题。
1) 智慧馆员培养没有全国统一的培养体系。目前图书馆对智慧馆员的培养,没有统一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标准,各馆各自为战,致使继续教育的靶向性不强、目的性不明、培训定位不准,培训缺乏实效。
2) 智慧馆员培养没有稳定的培训机构。大多数图书馆都采取线上线下专家讲座、参加各种会议研讨班和研修班等形式,专家讲座内容与智慧馆员需求不对接,针对性不强,各种会议组织机构也是五花八门,多以营利为目的,没有培训标准,缺乏实践性,学员收效不佳。
3) 智慧馆员培养没有长期的培训计划。图书馆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对智慧馆员的培养缺乏紧迫感,没有制度保障的长期培训计划和长远规划的实施,更多青年馆员缺乏深造、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更缺乏智慧图书馆领军人物的培养意愿。
4) 智慧馆员培养没有足够的经费保障。智慧图书馆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注入,才能体现出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功能。国内绝大多数图书馆的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经费都严重不足,投入到智慧馆员培养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无法满足广大青年馆员继续教育的愿望和需求。
4. 智慧馆员核心素养发展策略
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智慧馆员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发展智慧馆员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的重要策略。
4.1. 构建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培养新方案
4.1.1. 调整课程体系
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方向和趋势,图书情报专业要适应新时代图书馆用人新需求,改革本硕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向培养智慧馆员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发展,减少理论性课程比重,增设用户服务与研究、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与应用和数据基础与知识发现相关课程,加强实践性课程建设,让学生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掌握信息资源的获取、组织、建设,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设;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体验信息和知识服务过程;在应用场景中通过数据挖掘,发现新的知识,培养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形成专业的核心能力。
4.1.2. 扩大招生数量
据网络查询,截至2021年12月,国内共有图情档各层次学科点107个,其中本科41个、硕士93个(学硕57个、专硕75个)、博士17个、博士后设站14个,另有高职(专科) 4个,形成了由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构成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4]。各学科点可在办学能力上下功夫,根据市场需求,逐年增加本科和硕士招生数量,特别是扩大专业硕士招生能力,增加市场供应量,逐步解决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图书情报专业人才不足问题,加大智慧馆员培养的基数。
4.1.3. 加强实践教学
建立用户服务与研究、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与应用和数据基础与知识发现相关课程实践课程体系,使学生从基本技能到实践能力再到综合能力得到系统训练,提升应用实践能力。为了适应5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与新技术相适应的实践平台,如人工智能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SPSS实验室等。密切开展与大数据公司、情报研究所、高校图书馆、期刊编辑部等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深度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提升学生智慧馆员岗位的胜任力 [5]。
4.1.4. 提供创新平台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高校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要组建创新教育专业教师团队,研究创新教育模式、制定创新教育计划、课程体系与实施方案,指导学生创新活动。其次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创新实践支撑平台,通过创新创业计划科研项目、各级各类创新竞赛活动、学术研究会、创新服务社团、大学生创业园、创客空间等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创新活动,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训练创新思维,磨砺创新个性,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2. 采取人才招聘、培养新办法
4.2.1. 提高待遇吸引高学历人才
人才资源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不竭动力,高学历人才更是第一生产力。图书馆要挖渠引水,按照智慧图书馆建设规划,制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有计划地引进图书情报、信息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应用型高学历人才,确保智慧馆员核心素养处于较高水准。
4.2.2. 出台鼓励政策提升学历层次
本科学历馆员是占据图书馆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提升他们的学历层次有利于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发展。图书馆要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学历提升计划,鼓励馆员积极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从工作、生活、学习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馆员向智慧馆员转型发展打下基础,也是智慧馆员核心素养快速提升主渠道。
4.3. 营造智慧馆员成长的继续教育新环境
4.3.1. 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智慧馆员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培养智慧馆员,构建全国统一智慧馆员培养、评价标准非常必要。从国家层面由中国图书馆学会牵头依托高等学校组建智慧馆员培养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才鼓励政策、人才培养方案、人才评价标准、培养基地建设标准等,形成智慧馆员培养一套完整体系,有利于智慧馆员培养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和人性化,使每位馆员如何成为智慧馆员有了明确努力方向,形成内在的驱动力。
4.3.2. 建立稳定的培训基地
建立稳定的培训基地是提升智慧馆员核心素养最有力保障措施。在全国遴选智慧馆员的培养培训基地,借鉴教育部“国培”计划模式,按照初级、中级和高级不同层次的智慧馆员培训计划、培训方案和课程体系,采取短期、中期和长期不同培训方式,开展智慧馆员的培训工作,提高馆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和智慧服务本领。
4.3.3. 制定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为了有效提升智慧馆员的核心素养及智慧服务工作质量,有必要建立健全制度。一是图书馆要建立规范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设立专项资金,鼓励馆员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与学习及学历教育,不断拓展与更新智慧服务知识与能力。二是图书馆要制定智慧馆员津贴奖励办法,实行优质优酬的绩效工资,调动智慧馆员自我进阶的意愿,提升自我价值。三是图书馆要实施智慧馆员年终考核制度,根据智慧馆员核心素养制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目标考核标准,实行自我评价、用户评价、同行评价和管理部门评价四级评价体系,以此来激发智慧馆员的潜在能量与智慧,促进智慧馆员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5. 结语
智慧馆员是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核心力量,组建智慧馆员团队,大力发展智慧馆员核心要素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着力点。针对智慧馆员核心素养现状,提出智慧馆员核心素养发展策略,可为智慧馆员的培养以及团队建设引起更多的关注并提供有价值参考。同时,智慧馆员的培养是智慧图书馆最大发展之道,又是一项长期任务。图书馆要从实际出发,汲取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特点和时代发展特征的智慧馆员培养新方法、新举措,为智慧图书馆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基金项目
本文系吉林省高教科研重点课题“5G视阈下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功能再造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GJX2022B26);吉林省成人教育协会“十四五”成人(继续)教育科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2CJY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