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新文科”概念的提出,人文学科之间、人文学科与理工学科之间的学科融合趋势渐显,商务英语专业面临全新挑战和发展机遇。在新文科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不仅需要丰富学科专业内涵、突出课程思政、加强一流课程建设,同时还需要将专业核心优势扩展到相邻的交叉性的专业领域,并反哺强化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优势。为应对时代赋予的机遇和挑战,商务英语教师亟需构建与“新文科”理念相适应的核心素养。
2. 商务英语教师研究评述及现状分析
截止2021年3月,全国共有403所高校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500多所高校英语专业设有商务英语方向。随着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或方向的院校越来越多,如何适应新文科建设要求、从数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是新形势下高等院校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鉴于教师队伍建设是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核心,商务英语专业的师资力量将决定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质量。
2.1. 商务英语教师研究评述
中国知网检索显示,在2009~2022年间以“商务英语教师”为主题的期刊论文共有120篇。如图1所示,国内有关商务英语教师的研究总体数量不多。从研究内容来看,商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研究主要从教师能力、教师学科知识结构、师资队伍现状及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如基于《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王立非等提出多元化推动教师职业发展,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教研水平专业化的商务英语教师队伍 [1]。郭桂杭、李丹两位学者则从ESP需求理论出发,结合麦可思公司对应届毕业生素质和技能的调查报告,分析高校商务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和技能的现状与需求,提出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加大政策支持、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等多种途径来提升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2]。
关于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王立非等提出商务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合格的英语基本功,更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1],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与教学改革。郭桂杭、朱红通过对中国知网有关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的期刊论文及硕博学士论文的定量分析,指出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双师型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和数字化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师教学手段更新,认为未来研究应该基于商务英语的跨学科性质,从教师发展理论、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高校协同合作等层面关注商务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 [3]。为促进商务英语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姜霞从学科教学知识建构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周期视角,通过深度访谈、思维导图等方法探讨了商务英语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特征及PCK生成路径,建议通过提供有效的教师教育与培训、创设多元的职业成长环境来推动商务英语教师建构学科教学知识网络 [4]。以上研究对推动商务英语教师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也为探讨商务英语教师核心素养提供了理论基础。

Figure 1. Number of CNKI publications themed “Business English Teachers” from 2009 to 2022
图1. 2009~2022年间CNKI以“商务英语教师”为主题的发文量
2.2. 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由于商务英语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兴专业,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师并没有专门的商务英语教育背景,而是从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转型而来。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交叉性和应用实践性,决定了这些转型进入商务英语领域的教师必定会有充满挑战的职业发展之路 [3]。笔者通过对30余位在江西、浙江两省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高校教师进行个人访谈调查,发现专业背景为商务英语的教师约占总人数的30%,英语语言文学背景的教师约占50%,专业背景为经济、贸易、法律或管理的教师占20%,同时具有英语和商科双学位教育背景的老师不到总人数的30%。在实践经验上,约有30%的教师表示具有商务实践从业经历,例如从事过商务翻译、商务谈判、进出口业务等全职或兼职工作,另有20%的教师表示接受过商务英语知识的相关培训或进修。
调查结果表明,英语教师是当前高校教授商务英语课程的主力军,受专业知识所限,他们无法做到英语能力、教学能力、商科知识和商务实践能力面面俱到,这对培养商务英语教师的跨学科能力和提升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带来一定影响。就英语语言能力而言,大多数教师具有较强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能流利地与学生进行英文交流,但由于缺乏相关的商务知识和商务实践经验,一些教师在商务词汇与商务语篇输入等环节无法将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也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输入和输出。对这些教师来说,运用案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或探究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商务讨论、商务接待、商务谈判、商务演讲等环节的展示很可能只会流于形式。郭桂杭、李丹根据研究发现指出,商务英语教师的商务实践能力总体薄弱,这一问题将影响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 [2]。
3. 新文科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发展趋势
3.1. 内涵式发展新趋势
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其突破传统文科思维模式,主张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发展和创新,致力于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2018年,教育部高教司在“四新”建设中明确提出新文科建设,强调新文科建设应立足新时代,回应新需求,促进文科融合化、时代性、中国化和国际化。新文科背景下,高等教育进入到“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显性特征”的发展阶段 [5],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中唯一的复合型外语专业和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分支,商务英语专业在迅猛发展的态势中呈现出内涵式发展的新趋向。截止2021年3月,全国共有403所高校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500多所高校的英语专业设有商务英语方向。新文科建设下商务英语专业发展肩负新使命,胸怀大格局,既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又要创新知识结构,致力于培养“一专多能”“一精多会”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来具体推动和落实新文科建设。
3.2. 培养目标新方向
202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指南》指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相关商务专业知识,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熟悉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国际商务的基础理论与实务,具备较强的跨文化能力、商务沟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能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需要,能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国际会计、国际金融、跨境电子商务等涉外领域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专业知识、语言能力、人文素养、跨学科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实践能力等六大模块组成了商务英语专业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国际会计、国际金融和跨境电商等成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四个具体方向。
3.3. 教师发展新要求
新文科建设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不断深入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务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在国际环境下将语言知识与商务知识及技能灵活运用到国际贸易实践中,国际贸易数量的不断攀升需要大量既懂外语又精通商务操作的商务英语人才。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师资队伍的支持,素质过硬的商务英语教师是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因此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与商务英语教师的核心素养及其发展策略紧密相关 [1]。另外,信息化社会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工作方式,商务活动呈现信息化和数字化趋势,信息素养成为商务英语人才的基本素养之一。同时教育技术的革新也在促发教学范式的革新 [6],数字技术在商务英语教学和商务实训实践中被广泛运用,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师亟需更新知识结构,构建基于信息素养的跨学科知识框架。
4. 商务英语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
新文科建设推动了商务英语专业的改革,也对商务英语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商务英语教师的核心素养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新文科建设下商务英语专业改革的重点。
4.1. 教师核心素养研究回顾
从认知视角来看,素养是建立在多个认知模式之上的、具有完形结构的认知模式群集,它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核心素养是素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面向未来、由知识、能力和态度共同构成的基本素养。例如当代人所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属于核心素养的范畴。张华提出核心素养分为认知素养和非认知素养,其中认知素养包括批判性、反思性、创造性等,非认知素养包括交流、阅读、写作等 [7]。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核心素养不仅包括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等。郑红莲、王馥芳(2016)以理想认知模型理论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指出生态主义是互联网时代教育领域的主导理念,教师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为与学生加强情感互动、形成具有生命力的共同生长体 [8]。
基于对全国2千余名教师的调查问卷和对若干名教育专家的调研,王光明等(2019)提出教师核心素养包括道德修养、教育精神、和文化修养,教师核心能力主要有教育教学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和学习与创新能力 [9]。在信息化技术不断深入的社会环境下,郑云等(2022)认为教师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能力素养、职业素养和信息素养三部分组成,其中信息素养是指教师了解、选择、获取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属于新时期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10]。我们认为,教师核心素养本质上是与时俱进的,是一股向上生长的力量,具有开放性、选择性和创新性。通过发展教师核心素养,教育生态系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4.2. 商务英语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
4.2.1. 组成要素
商务英语教师核心素养是商务英语教师职业能力和素质的聚焦点。新时代的发展与新文科目标的制定对商务英语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也必将促使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迎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鉴于新文科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需要掌握商务知识、语言知识、跨学科知识、跨文化知识、人文社科知识等多种知识结构,以及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重要性,我们认为,商务英语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道德素养、认知素养、商务素养、语言素养和信息素养(见图2)。

Figure 2. Connotation of business English teachers’ core literacy
图2. 商务英语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
4.2.2. 道德素养
商务英语教师的道德素养建立在教师这一职业或社会角色的基础之上,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依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道德素养是根本,是所有教师必须遵循的行动准则,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内容。每种职业都承担着一定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受社会道德的制约以及特定教育制度、教育任务的影响,而且对教师的教育实践、个人品德等具有能动作用,例如对教育实践活动的调节作用、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表率作用、对教师自身品质的完善作用、对现实社会生活的促进作用。
4.2.3. 认知素养
新文科建设就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强调教育认知框架的解构和重构,致力于培养新时代的应用型复合人才。这就要求商务英语教师改变传统教育思维模式,建立新时代新教育认知框架,不仅需要具有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反省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而且需要商务英语教师保持较强的自律能力和决策能力。认知素养为商务英语教师重构知识结构、拓展专业能力以及实现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思维可见性。
4.2.4. 商务素养
新文科建设主张学科交叉融合,商务英语专业本身就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复合型专业,商务素养和语言素养成为商务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的专业素养。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专业素养的主要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迭代,这就要求商务英语教师必须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当前商务英语教师需培养的商务素养包括商业基本素质、商务专业技能、商务实践能力、智能化办公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商务谈判能力、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反馈能力等。
4.2.5. 语言素养
语言素养则包括外语运用能力、外语思维能力、外语学习能力以及跨文化沟通和表达能力。其中外语运用能力指基于商务情境所需要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外语思维能力强调掌握英语的熟练程度,指能灵活地使用流利的英语表达想法,形成具有逻辑性、体现英语文化特征的思维模式。外语学习能力指教师持续不断地提高语言水平的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具体体现为商务英语教师的国际文化素养和国际理解素养,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社会文化知识和敏锐的文化冲突意识。
4.2.6. 信息素养
把握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是新文科建设的“三大重要抓手”,它们都需要信息技术赋能,因此信息素养成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师与时偕行的基本素养。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基于课堂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互联网+”使得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成为可能。新型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帮助学生实现多元、动态化学习,同时教学资源等知识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也变得便捷高效。总体来看,商务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运用信息工具选择、获取、处理、运用、生成、创造和传输信息的能力,以及现代社会必备的信息协作能力和信息免疫能力。
5. 结语
研究表明,商务英语教师核心素养的审视和反思将为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提供新契机和新思路。以核心素养为视角来审视商务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是一条“双赢”路径,不仅有利于促进商务英语专业素养的发展,还有利于推动商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使教师发展在实际运行中具有明确的方向,提高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促进商务英语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发展商务英语教师的核心素养不仅对人才培养有利,而且对教师自身发展和学科发展都非常有利。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应制订教师发展规划,通过学历教育、国内外进修和学术交流、行业兼职或挂职等方式,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教研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商务英语教师的核心素养。
致谢
感谢绍兴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及对本研究的支持。
基金项目
2022年绍兴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文科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研究》(SGJ202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