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高校毕业生数量屡创历史新高,稳就业也成了事关社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2020年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稳就业”议题,特别是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会议提出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随着研究生扩招,研究生就业成为了学者们广泛关注的话题,并已经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基于此,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12~2022年关于我国“研究生就业”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统计,旨在探索近十年我国“研究生就业”研究的现状、当前热点及其发展趋势,进而为学术界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研究生就业领域的研究概况,为未来研究生就业研究的深化提供参考与借鉴。
2. 研究工具、数据来源及研究过程
2.1. 研究工具
本文运用CiteSpace (5.8.R3.SE)软件,CiteSpace是一款基于共引分析论和特定算法,探测某一学科或领域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和研究趋势的可视化分析软件,需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对参数值进行设置与优化 [1]。此软件是一款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进行可视化的最常用的工具。因此借助此软件对2012~2022年对研究生就业的研究进行绘制知识图谱。
2.2. 数据来源
2022年4月15日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在高级检索的“主题”对话框中限定关键词“研究生就业”,时间范围界定为“2012-1-1到2022-4-15”,文献来源限定为“北大核心”,“CSSCI”,初步检索得到文献154篇。剔除与“研究生就业”研究无关的文献,如《面向新时代:推动研究生教育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第五届全国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高端论坛综述》等41条后,共获得期刊文献103篇。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博硕论文子数据库中,以相同的“主题”“时间”限定条件搜索博硕学位论文,共检索到博硕论文839篇。剔除与“研究生就业”研究无关的文献,如《南京地方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学生在校表现关系之研究》等627条后,共获得期刊文献212篇。以此315篇(期刊论文103篇和博硕论文212篇)文献资料作为本研究的数据样本。文献资料以Refworks格式导出,转码处理后,形成“研究生就业”数据库。
2.3. 研究过程
本研究将筛选好的文献在知网(CNKI)进行Refwork导出,并进行转码处理,形成研究生就业文献库。其次,将其导入CiteSpace进行参数设置,时间区(Time Slicing)将时间跨度设为2012~2022年,时间分割(Time Slice)设为1年,剪切方式选择Pruning Sliced Networks (寻径网络算法:对得出的结论更加精确),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得出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关键词突现图和关键词时区图谱。最后,根据图谱结果对研究生就业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进行分析。
3. 我国教师知识研究现状的知识图谱
3.1. 核心作者分布
通过CiteSpace软件,我国对研究生就业研究的发文作者主要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图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作者,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连线越粗代表它们之间的合作次数较多,没有连线的节点则表示该作者多独立发文,与其他作者没有合作关系。本研究选取前7位发文量较多的作者进行分析,见图1。

Figure 1. Author cooperative network relationship graph (part)
图1. 作者合作网络关系图谱(部分)
由图1可看出,图中仅有7条连线,说明古继宝和吴蔚,岳昌君、于菲和邱文琪、岳昌君、杨海燕、刘京鲁分别具有合作关系,共同对研究生就业进行研究。通过查阅知网可知,合作学者均为单次合作。在合作作者中古继宝和吴蔚均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岳昌君与于菲和邱文琪合作过一篇文章,也与杨海燕、刘京鲁合作过一篇文章,其中除刘京鲁来自国家开放大学外,其余作者均来自北京大学。但是其他多为独立节点,说明大多数学者对研究生就业进行的是独立研究,仅有一小部分是合作研究。说明在该领域作者合作研究少,并且建立合作关系时间较短。

Table 1. Number of authors published
表1. 作者发文量
结合普莱斯定律(高产作者最低发文量
)来看,nmax为最高产的那位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数。本研究中的
,可得n为1.297 < 2,意味着发文量2篇以上的是我国研究生就业研究的核心作者。由表1可知,陈鹏、古继宝各发文3篇,岳昌军、张建、邹波、张东海、侯士兵发表论文数都是2篇,说明在研究生就业的研究中他们目前都是核心作者。我国关于研究生就业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很大的研究潜力。
3.2. 载文期刊分布
文献来源分析可以为研究期刊选择提供一定依据。本研究所选期刊来源于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研究生就业的期刊来源进行分析,将发表5篇及以上研究生就业相关主题论文的刊物认定为高频期刊,统计数据并绘制了期刊来源的发文量表,如表2。

Table 2. Journal source publication frequency
表2. 期刊来源发文频次
由表2可知:《研究生教育研究》是近五年刊发发表的教师知识研究论文数量最多,为12篇,其次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12篇;《教育与职业》为8篇。《中国成人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以载文量均为5篇。由此可见:研究生就业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针对研究生教育的专业性期刊中,如《研究生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相对而言,综合性权威教育类期刊关于研究生就业研究的载文量较少,如《教育与职业》。这可能与综合性权威教育类期刊办刊取向有一定关系。
4. 近十年我国研究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热点
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是指对所选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其基本原理是对每一关键词在同一组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圆圈代表一个个的节点,节点大小反映的是关键词的频次,节点越大,说明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
由图2可知:除“研究生”和“就业”以外,其余如“对策”、“就业质量”、“就业指导”、“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就业现状”、“就业状况”、“就业压力”频次较高,节点较大,由此可以推断,近十年我国研究生就业的研究热点词主要有就业质量、就业指导对策、就业压力、就业能力和影响因素等方面。

Figure 2. Postgraduate employment keywords co-occurrence map
图2. 研究生就业关键词共现图谱
词频分析是将文献正文中重复出现的词汇进行统计并分析,若一词出现频率较高,即为该篇文章的关键词。关键词一定程度上是一篇文章的精髓与核心内容,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间接反映了研究的热点所在,分析研究的热点有利于更好解决我国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并为今后此问题的发展方向提供理论依据。中心度是测量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关键指标,中心度数值越高,则该节点连接网络中其它节点的作用就越强。一般将中心度大于0.1的节点称作关键节点,往往代表着研究内容的重要性高。本文分别以出现频数和中心度为标准选取前10位高频和高中心度的关键词分析研究生就业的研究热点(见表3)。

Table 3. Top 10 high frequency and high centrality keywords
表3. 前10位高频和高中心度关键词
由上表可知,去除“研究生”和“就业”两词,研究生就业研究关键词中心度大于0.1的有:就业质量,中心度为0.16,就业对策,中心度为0.15,就业指导,中心度为0.12,影响因素和就业问题,中心度为0.11等五个关键词,这五个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依次是“影响因素”24次,“就业对策”22次,“就业质量”19次,“就业指导”17次,“就业问题”11次。其中,“就业问题”中心度大于0.1,表明在研究生就业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而频次较低,说明目前尚未成为研究热词。
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是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进行的,选取LSI算法(浅语义索引:用于提取聚类标签)进行自动标识,关键词形成了包含234个节点,378条连线,11个聚类的知识图谱。一般认为,聚类模块值(Q值)大于0.3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S值)大于0.5聚类类就是合理的,大于0.7意味着聚类是令人信服的。从Q = 0.6399和S = 0.8924两个指标判断聚类效果好。顺序是从0到10,数字越小,聚类中包含的关键词越多。

Figure 3. Postgraduate employment keywords cluster map
图3. 研究生就业关键词聚类图谱
由图3可知,研究生就业研究热点存在以下聚类:#0就业能力、#1人力资本、#2就业、#3对策、#4就业状况、#5就业指导、#6就业问题、#7就业压力、#8就业取向、#9就业焦虑、#10就业期望。
在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的基础上,选择“Cluster Explorer”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见表4)。
结合研究生就业相关研究的核心文献阅读进行分析,发现各聚类研究之间存在有交叉重合之处,总结出近十年来我国研究生就业问题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生就业心理研究、研究生就业取向与期望研究、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Table 4. Graduate employment keywords co-occurrence network clustering table
表4. 研究生就业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
4.2.1. 研究生就业心理研究
研究生就业心理研究这一主题,包括聚类六:#5就业指导,聚类八:#7就业压力,聚类十:#9就业焦虑。2013年,我国学者陈卉以南京五所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和研究该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压力。结果表明,不同群体压力大小差异显著、压力外部归因现象明显、压力应对方式总体较为积极、主动 [2]。同年6月,燕艳,李志广,张祥沛为全面了解就业压力对硕士研究生学习和科研产生的影响,对山东省216名理科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研究生认为就业压力大对他们的学习和科研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他们学习和科研的态度、时间、深度及广度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 [3]。安萌采用质化研究的方法,以Y大学的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生为研究对象,探究这一群体就业焦虑情绪背后的深层缘由,对就业焦虑问题进行“情景化”、“主体间性”的意义解释 [4]。李秋菊采用量化分析和质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来自陕西省西安市五所高校的500名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得出当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焦虑主要来自于就业竞争压力、学生个人因素(包括知识、能力、自信)、对就业前景的担忧以及缺乏就业支持,缺乏职业规划,对就业岗位认识较为片面也是引发硕士就业焦虑的重要原因 [5]。
张敏了解发现硕士研究生在择业求职方面存在情绪控制障碍、缺乏自信、自我认知错误及缺乏面试技巧等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论文运用小组社会工作的方法,预估X大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存在的问题,界定小组工作目标,通过设计和实施小组活动计划,对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焦虑问题进行干预,逐级改善硕士研究生的自我认知,提高求职自信,掌握求职技巧,并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估和结案。论文最后提出结论并从社会工作角度提出了政府、学校、企业、家庭“四位一体”的解决硕士研究生就业焦虑的相关建议。
鉴于学者们的调查结果,大家均提出高校应对研究生进行更多的就业指导和心理指导的建议。
4.2.2. 研究生就业取向与期望研究
研究生就业取向与期望研究主题,包括聚类九,即#8,就业取向,聚类十一,即#10,就业期望。我国学者姚计海认为,学术取向与就业取向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对于导师而言,培养研究生必须坚持学术取向,注重对研究生读研目标的引导,以学术关怀为本,建立学术沟通机制,加强对研究生良好的学术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这是研究生就业的内在保障。
邓丽芳,丁喆,刘祖良认为,心理资本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对研究生的就业取向产生影响。第一,心理资本对研究生的就业取向有直接影响;第二,生涯规划和专业承诺对就业取向有间接性的中介作用。心理资本正是通过影响专业承诺,再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最后对研究生就业取向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关系应成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基础依据。
杨院,王荧婷通过对2014~201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硕士就业数据分析发现:硕士生就业率较高,深造率较低;硕士生偏好的就业单位依次为企业、事业单位、学术性单位;对硕士生就业吸引力强的地区依次为学校属地、北上广、东部和中西部地区。
沈建峰,巴登尼玛认为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毕业生的就业趋向于“自主创业”与“企事业单位”,大多数毕业生对现阶段工作不满意,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问题。分析发现,体育教育训练学毕业生就业趋势、社会需求与培养单位的培养目标存在冲突,就业趋势、岗位技能与课程设置之间存在冲突,跨专业学生的能力特征与课程设置之间存在冲突。
4.2.3. 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主题,包括聚类四:#3对策,聚类五:#4就业现状,聚类七:#6就业问题。
我国学者刘敏认为,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在经历下降过程后趋于平稳,中、小学成为就业的主要流向;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课程设置不契合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研究生自身素质的缺陷成为制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应通过建立研究生供需的预警机制,改革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研究生的就业。
段又菁认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由于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时间较短,各高校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就业指导和管理工作方面仍有不完善之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遇到比学术性硕士更多的阻碍。各高校应组织处在就业指导一线的教师,调动学生职业发展、就业指导的生力军,指导全日制专业学位毕业生更好地对政策形势做出及时反应,做好职业规划,调整自己的职业定位。本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分别是自身调整,政府调整,学校调整,家长调整、用人单位调整。
王洪雷认为山东两届硕士毕业生总体的就业状况良好,个人的择业期望基本能得到实现,针对现状提出了以下对策:在宏观层面要逐步打破就业社会性壁垒,确保毕业研究生合理流动并能公平竞争;适当控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改革培养方式,提高精英教育质量;利用传媒在就业宣传上的作用,为研究生就业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中观层面则有推动山东产业结构升级,为研究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努力把山东建设成经济文化强省,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加强对山东高校的扶持力度,增强高校整体实力;规范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标准,使研究生能才尽其专。微观个人层面的建议是研究生要端正择业心态,理性定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强化发展意识,拓展并充分利用就业资源。
商宁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河北省全日制体育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得出,河北省全日制体育类毕业硕士研究的就业率不高就业形势不好;河北省全日制体育类在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意向有待改变;河北省全日制体育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待完善;河北省全日制体育类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有待改善。提出的对策分别是自身调整,政府调整,学校调整,家长调整、用人单位调整。
5. 研究生就业研究的发展趋势
5.1. 发文量时间分布
为考察研究生就业研究的趋势和走向,本研究统计了从2012年至2022年关于研究生就业的发文数量,见图4:

Figure 4. The change trend of the annual publication volume of graduate employment research from 2012 to 2022
图4. 2012年~2022年关于研究生就业研究年度发文量变化趋势
由图4可知,近10年我国研究生就业研究的年度发文量大致呈下降趋势,2015年达到峰值,研究数量的数量出现大幅度增长与当时的国家政策有密切关系。2015年之后发文量逐年小范围下降,2016年和2017年发文量仍高于平均值——32篇,2019年之后均低于32篇。
5.2. 关键词突现分析
突变词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它能够判断此领域的前沿。红线表示该词在这一时间段出现的频率高,如“就业状况”在2017年到2019年一直是研究生就业领域的热词。通过点击CiteSpace中快捷键功能中的Brustness,Refresh和View可得到排列前13个的突变词分布图(见图5)。

Figure 5. The mutation word distribution map of graduate employment research
图5. 研究生就业研究的突变词分布图
由图5可看出,研究生就业研究领域在2012~2013年,地方高校的研究生就业和女研究生的就业成为了突现性较强的关键词。2003年,中国考试研究生规模扩招,到2012年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已达58.4万人,十年间翻了一番。地方高校也更加重视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据研究表明,2010年,全国女硕士首次超过男生,占50.36%,比男生多了近万人;而到了2012年,全国143万余硕士研究生中,女生已比男生多4万人 [6]。而在2009年,硕士生就业率首次出现低于本科生就业率的情况,特别是在2010年,从学历层次上看,硕士就业率是最低的 [7]。张淑香的调查数据显示,有57.95%的研究生认为研究生就业较难,其中,女生比例高于男生 [8]。在2013年~2016年出现了四个研究热点,分别是研究生就业对策、就业取向、就业压力、就业能力的研究。不断扩大的研究生规模使得人们在享受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福利时,也承担着随之而来的就业压力,就业取向直接决定着教育资源和人才的利用,就业能力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在2017~2022年,研究生就业状况、就业匹配、影响因素、就业焦虑、就业选择也成为了热门方向。相关研究指出,在研究生群体中,近四至五成的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焦虑检出率显著高出全国常模 [9]。同时有关硕士焦虑成因的研究表明,在导致硕士研究生产生焦虑的因素中择业和就业居于首位 [10]。2020年全国研究生会议中李克强总理强调,培养适应多领域发展需要的研究生,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石 [11]。各培养单位通过一系列举措培养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实现我国的体育强国梦提供人才支撑。因此,体育硕士也成为研究生就业研究突现性较强的关键词。
5.3. 关键词时区图谱分析
在CiteSpace软件中选择“Time Zone”可得到关于研究生就业的关键词时区图谱(见图6)。时区图谱能够清晰地展示在时间维度上对于研究生就业这一领域的演变路径及传承情况。Time Zone是将相同时间内的节点集合在了相同的时区中,对于关键词或主题而言就是他们首次出现的时间 [12]。如图中2012年位置上的节点关键词较多,则表明这一年出现的有影响力的成果较多。节点之间的连线则表明这一领域的传承情况。本研究按“1年”时间片段绘制“2012~2022”年研究生就业前沿关键词时区图谱,直观地展现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见图6)。

Figure 6. Postgraduate employment keywords time zone map
图6. 研究生就业关键词时区图谱
由图6看出:根据圆圈出现多少,关键词间连线的密疏,研究生就业研究在不同年份呈现不同的热点主题。其中,其一,2012年到2013年间圆圈最多,关键词之间的连线密集,关于研究生就业研究的热点较多,集中为研究生、就业、就业问题、就业压力、就业指导、就业质量、择业观、影响因素、就业状况、就业能力、人力资本、对策等研究热词大量存在,属于研究多元化阶段。其二,2013年到2016年圆圈相对较少,关键词连线较为密集,主要集中在体育硕士、学术型、应用型、就业结果、家庭资本、就业效率、满意度、培养模式、对口度、对策等研究热词,属于研究拓展期。其三,2016年到2021年间的圆圈少,连线稀疏,主要集中在专业硕士、就业去向、就业力、就业结构、影响分析等研究,同时,2020年“护理教育、全科医学、公共卫生”等与医学相关研究生就业的研究获得关注,主要是2019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在已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属于研究深化期。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第一,就研究生就业研究现状来看,研究生就业研究的关注度降低。通过CiteSpace软件得到的发文量来看,从2015年之后发文量逐年减少。具体从发文作者来看,研究生就业研究的发文作者多为独立作者,如刘奥运、刘款等人。较少作者有合作关系且合作关系合作网络密度一般,合作关系建立的时间较短。由此可知,发文作者没有形成集中群体,北京大学的几位学者虽然初步具备合作意识但研究成果较少。从载文期刊统计来看,载文主要以研究生教育的专业性权威期刊为主要载体。
第二,就研究生就业研究热点来看,近十年内研究生就业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研究生就业心理研究、研究生就业取向与期望研究、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三大主题。受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研究生就业压力增大,带来许多就业心理问题。研究生就业岗位的选择是反映研究生就业观的重要指标,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有利于全面认识当代研究生思想发展,也有利于积极面对当下高校研究生“就业难”的局面,对较好地完成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实践价值。总结研究生就业工作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促进研究生就业工作的若干建议,可以对其今后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有较强的研究意义。
第三,就研究生就业研究发展趋势来看,研究生就业问题、医学研究生就业、研究生就业的影响分析仍是学者今后讨论的热点词。通过CiteSpace软件的聚类分析得到的关键词发现:“就业问题”中心度大于0.1,在研究生就业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而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较低,说明目前尚未成为研究热词。2020年中,由于2019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出现“护理教育、全科医学、公共卫生”等与医学相关研究生就业的相关文章,符合当下的社会需求,由于疫情仍时有发生,该主题还需学者进行关注。通过对研究生就业产生影响的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为之后提升研究生的就业质量提供更切合的建议,同样是今后需要学者关注的热点词。
6.2. 建议
本文通过运用CiteSpace对研究生就业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通过研究其研究作者、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分析,得出未来的研究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议:
1) 从研究者来看,应重视研究中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核心作者的引领带动作用
在图1中可以看出,一共有15个作者节点,但仅有7条连线,说明相关研究者之间的合作较少,没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表1看出,有7位核心作者,发文量均为2篇,相比其他领域发文量较少,说明没有形成专门的研究团队对其进行研究。因此,未来的研究中加强研究者之间的联系,建立合作团队,形成知识共享的团队建设和经验共鉴的学术联系,共同推动研究生就业研究领域更加深入的研究。
2) 从研究内容来看,研究生就业问题和影响分析仍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近十年来我国研究生就业问题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生就业心理研究、研究生就业取向与期望研究、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但对研究生就业问题的研究较少。研究生的毕业人数每年呈上升态势,但目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问题依然凸显,学者们应从理论视角出发更深层次地探寻研究生就业问题,从问题出发,剖析存在的问题,将实然存在的现实问题转化为研究问题,焕发研究新的生机与活力。
3) 从研究对象来看,应聚焦医学和体育硕士的基层就业
医学专业的研究生作为特殊的和具有特色的专业,其专业提点较为明显,我国目前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医学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但是目前医学研究生仍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医学专业毕业生存在的就业困境是今后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实施、竞技体育与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紧密结合,学校体育改革如火如荼,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人力资本的需求不断提升 [13]。因此建议学者们加强对体育硕士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注,为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硕士就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基金项目
本课题是伊犁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9YSBS005)阶段成果,伊犁学研究中心研究成果。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