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区与社区资源共享研究
Research on Resource Sharing between University Campus and Community
DOI: 10.12677/CES.2022.1012503, PDF, HTML, XML, 下载: 217  浏览: 38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夏运平, 范运祥*, 刘 波: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关键词: 大学校区社区资源共享University Campus Community Resource Sharing
摘要: 基于共享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大学校区教育资源不应只是特定人群的活动场所。叩开大学封闭的大门,让校区教育资源服务于社会,既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基于共享发展理念对大学校区和社区资源共享的内涵和意义、共享范围进行了宏观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共享措施,旨在理顺大学校区资源与社区资源的关系,为促进资源充分利用、提升社区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相应参考。
Abstract: Based on the era background of the concept of shared development,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university campus should not only be a place for specific groups of people. Knocking on the closed door of the university and making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campus serve society is not only the need for community education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need for school educ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hare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kes a macro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significance and scope of resource sharing between university campus and community,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haring measures, aiming at straightening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campus resources and community resources, and providing corresponding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full use of resources, improving community education and building a learning society.
文章引用:夏运平, 范运祥, 刘波. 大学校区与社区资源共享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12): 3244-3248.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12503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 [1]。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正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终身教育”转变 [2]。终身教育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通力合作 [3]。其中,社区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早在1993年北京召开的全国社区教育研讨会上便提出了探索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把社区教育和社区发展结合起来,把社区教育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把学校教育与社区参与结合起来。” [4] 这一思路已被广泛接受,社区教育开始从青少年的校外教育转向大教育观下的社区教育,社区教育得以迅速、广泛发展,并由城市推向农村 [5]。但是在社会实践中,大学校区资源往往存在封闭管理壁垒,使高校师生接触创新资源、参与到创新产业孵化中的机会不多。同时,社区对于大学校区资源的利用度也不高。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大学校区和社区教育资源,实现大学校区资源与社区共享这一问题就显得极为必要和迫切。

2. 大学校区与社区资源共享的内涵和意义

2.1. 大学校区与社区资源共享的内涵

社会共享指社会生产资料、社会资源财富、发展成果以及劳动产品的公平分配和供给,反映出“通过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6]。资源共享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价值创造为目标,以信息为基础,以合理的组织结构为支撑,以技术为手段,提高组织整体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7]。大学校区与社区资源共享其实是经历了共建、共治、共享三个过程,其中共建是基础,共治是主要方式,共享是目标导向。大学校区与社区资源社会共享,是通过大学校区与社区双方各自资源的优势作为共享源,不断弥补各自的不足,使各自资源更大程度地充分利用,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达到共建、合作、共赢之目的。

2.2. 大学校区与社区资源共享的意义

大学校区要从所在社区获取新的发展动力,社区也需要使用大学中丰富的智力、人才资源,这种利益驱动将推进双向互动,以实现双赢。所以,大学校区与社区资源共享对大学、社区、以及二者的双向互动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大学层面看,第一,通过社区这一社会微缩体,有利于大学透过其考察更大的社会社情问题;第二,有利于利用社区这一“教学工具”,促进协作性情境学习;第三,通过历史传统、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地方语言、生活方式以及社区成员的价值观等,有利于大学生和学校师生更好吸取所在地文化。其次,从社区层面看,第一,大学校区设施可为社区居民补充活动场所、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第二,大学的专家团队、学生志愿者可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社区教育、社区营造等作用;第三,专家团队与学生可能受聘于政府、社会组织、市场组织甚至居民,或者以志愿者身份直接参与,将有助于社区发展水平与质量的提升 [8]。最后,从双向互动层面看,第一,有利于大学校区与社区形成共建共享格局。大学与社区双向互动,共同关注社区和校区发展,在互惠的前提下为促进知识和资源交换而进行合作,通过科技成果等“知识、技术”转化,还可在财富创造中实现互赢;第二,有利于国土、空间等资源充分利用。大学校区与社区双向互动,可在城市建设和国土资源规划过程中充分沟通交流,最大程度提升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度,促进校城协同建设;第三,有利于推动校城协同创新。通过突破高校独立于城市的封闭管理壁垒,促进知识、信息、人才的碰撞与交流,可使高校师生更加频繁地接触到创新资源、参与到创新产业的孵化过程中,同时也增加了社区在高校创新资源上的利用度。

3. 大学校区与社区资源共享的范围

3.1. 大学校区资源共享的范围

从现代管理学角度来看,校区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设施资源、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等 [9]。人力资源是指从事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的专门工作人员,如高水平的学生等 [10]。利用大学校区的专业人才优势,可为社区建立由教授、讲师、专家学者、志愿者组成的社区教育兼职教师师资库,随时为各类培训提供服务 [11]。设施资源包括文体设施、医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产学研基地等。社区教育可以依托这些资源,向社区居民提供广泛的服务。丰富的校园数据库、相关政策法规及信息传输系统等构成了大学校区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不涉密的前提下,社区工作者和居民可利用上述信息资源,学习相关数据库使用及政策法规知识。学校管理资源包括办学理念、教育思想、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社区可以借鉴这些资源提高社区教育的规范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 [2]。具体资源范围见表1

Table 1. Resources available at the university campus

表1. 大学校区可提供的资源

3.2. 社区资源共享的范围

社区资源包括社区文化资源、社区人力资源和社区物质环境资源等等。其中,社区文化资源是指社区里长期形成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方语言、生活方式以及社区成员的价值观等,是一种无形资源,可以成为学校教育的素材和来源;社区人力资源主要是指社区内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有专长的人才以及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群众组织,包括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等,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实施范围和活动水平 [12];社区物质环境资源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工厂、部队、商场、信息中心等,能够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4. 强化大学校区与社区资源共享的措施

4.1. 转变观念,处理好融合和合作两方面关系

大学校区本身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很多规模较大的大学本身就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或社区,校区和社区之间存在种种联系。在大学校区和社区资源共享过程中,要转变两个观念,一是要转变大学校区与社区资源共享即双方资源简单互补使用的观念,要充分认识资源共享不是简单的物理聚合,而是要形成化学反应,加强教育与科技、经济的结合,增强大学校区资源对整个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二是要转变资源共享的短视性观念。要充分认识大学校区与社区资源共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合作,而是战略合作关系,战略具有全局性和长期性,并不在于一时和一事,更不是一一对应,而应从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以共同的智慧和胸怀,实现共同发展 [13]。

4.2. 构建机制,盘活校区社区两方面资源

大学校区与社区在建立资源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前,一要成立相关组织机构,负责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并取得各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二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梳理分析可共享资源的范围和可利用度,征求广大教职工、学生、社区干部、社会居民的需求,并进行可行性分析;三要依据资源和需求进行分组和匹配,建立线上和线下共享平台,通过线上预约和线下实施的方式,将大学校区与社区资源及时向社会公众开放,在大学校区与社区之间形成自然而持续的物流、人流、信息流交流。当然,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离不开高校、社会、政府三方的协调和配合。因此,共享机制与平台的建设、运行应是由社区管委、街道、高校等部门牵头,由政府部门负责规范和监督平台的建设和运行。

4.3. 强化应用,提升校区社区教育两方面实效

共享机制和共享平台建立后,重在实施、贵在实效。一方面,要发挥校区智力和教育资源优势,以知识传播和文化辐射为核心,以推进创新文化、文明社区及和谐社会建设为重点,积极开放大学校区资源,推进资源共享,促进公共社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14]。如:韩国高校终身教育院为学员利用学校的设施、设备、教育信息资源创造了条件,成人学员与在校生一起听课,校内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同时,通过大学与社区、地方自治团体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将课程教育成功延伸到社区,有效满足了社区居民的知识需求。另一方面,要发挥社区的优势,通过社会实践、社区党建等活动为高校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搭建创新、创业的平台。如复旦大学、复旦科技园、杨浦行政学院在干部培训中力图加强区校合作、打破“围墙壁垒”,根据新时期干部培训的特点,依靠“区校联手”使干部在党的理论、科学管理、国际视野开阔等方面得到更大的收获。

5. 结语

在共享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大学校区教育资源不应只是特定人群的活动场所。叩开学校封闭的大门,让校区教育资源服务于社会,既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无论大学校区还是社区,应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利用大学校区资源,为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的终身教育需求而做出应有贡献。

基金项目

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区联动”推进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类型:社区教育一般项目;项目编号:ZJSB2020010。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 https://topics.gmw.cn/2021-01/20/content_34558395.htm, 2022-11-17.
[2] 罗见旭. 学校与社区教育资源共享的探索[J]. 学理论, 2012(15): 51-52.
[3] 李心记. 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途径探析[J].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2(6): 59.
[4] 徐浩斌. 构建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5] 厉以贤. 社区教育的推行[J]. 教育研究, 1999(11): 38-42.
[6] 马克思. 资本论(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874.
[7] 潘海军. 需求不确定下供应商主导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大学, 2007.
[8] 李桂平, 何旻. 对大学社会服务与社区探究链接的实践模式的思考[J]. 现代大学教育, 2021, 37(5): 96-104.
[9] 陈瑜. 南京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意愿调查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1): 119-122.
[10] 饶平, 梁朱贵, 蒋德龙, 马勇. 学校体育资源的重审与共享[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 26(3): 231-233.
[11] 李丽. 镇海区社区教育资源有效整合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 27(4): 88-89.
[12] 李松林, 金志远. 学校的社区教育属性及其功能分析[J]. 职教论坛, 2006(19): 49-52.
[13] 范冰. 试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模式创新[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14] 高彩宝, 冯景艳, 刘家英. “三区联动”是高校融入区域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有效形式[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8(1): 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