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毒品泛滥已成为威胁公共卫生和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全球性问题(ReliefWeb, 2018),全球毒品产量居高不下,毒品滥用人数持续上升(中国禁毒网,2022)。毒品不仅严重危害吸毒者本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有负面影响(中国禁毒网,202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上沿边、沿海,少数民族人群占人口比例高,同时是全国毒品犯罪行为的高发区,吸毒行为及因吸毒产生的偷盗抢劫等犯罪案件危害公共安全,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和经济建设的突出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19)。因此,加快解决毒品问题刻不容缓,而其中的路径之一就是减少吸毒人群的复吸现象。毒品主要作用于多巴胺的递质系统产生奖赏效应(谭北平等,2003;范明霞,陈一燕,2003),导致药物成瘾行为的产生。戒毒所要为戒毒人员寻求有效的身心康复方法,实现戒毒人员戒断毒瘾和长期保持操守的目标。
2. 开发民族运动康复技术的现实必要性
2.1. 运动疗法在戒毒领域中的现状
运动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生理机能,提高身体素质,改善心理健康状况。运动疗法因此被广泛用于戒毒康复训练中,在毒品成瘾者的身心康复上有着良好的作用,能改善毒品成瘾者的稽延性戒断症状,有效提高毒品戒断成功率(顾庆等,2019)。高水平的多巴胺已经被证实是精神依赖性的基础(周燕等,2005)。锻炼奖励置换药物渴求是可行的,如果形成以太极拳锻炼作为多巴胺新的奖励回路,可促进毒品成瘾者逐步实现奖励回路替代,有助于减轻药物渴求(张志雷,2019)。通过运动干预,可以加速过高多巴胺的分解并抑制其水平,进而达到实现抵抗复吸的效果(Adinoff, 2004)。司法部强调要推进康复训练工作,将康复训练作为常规戒治项目在全国戒毒场所全面推开,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效果评价体系(高鹏程等,2014)。上海市等地区经过近年来的摸索,已经初步建立符合所处环境与地域的康复训练戒毒干预方案(贾忠伟等,2019;陈彦丽等,2019)。广西属于毒品犯罪行为的高发区,目前尚未建立康复训练戒毒的示范点,区内戒毒场所内没有统一的运动干预模式和评价体系。
2.2 开创广西戒毒新模式,增强壮乡民族认同感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要坚定“四个自信”,其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的是文化自信(林珊珊等,2017)。坚持文化自信就是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林珊珊等,2017)。中医药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广西党委、政府下发《广西关于促进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加快中医药推广应用。中医药注重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恒动观念的方式,在戒毒方面发挥凭借辨证论治理论、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临床疗效明显等特点,具有多靶点、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的优势,且安全性较高和无成瘾性,对吸毒者心血管的副作用较少(金磊等,2009;陈亭亭等,2017;周士慧等,2018)。基于此,本研究从壮族医药的医理出发,设计了一套广西壮族健身操(壮功操)用于戒毒人员的科学运动戒断。壮功操具有壮族民族文化特色,开创了壮医戒毒的绿色新模式,也是科学戒治在广西的首次尝试和突破。
2.3 “方寸”健身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重要指示和关于禁毒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本研究针对戒毒所内不宜组织大规模康复训练的疫情防控要求,按照“不间断、不松懈、不缺位”三不原则,因地制宜,将“方寸健身”理念和广西壮医的医理注入运动戒治实践,探索设计了具有广西壮医特色,且小规模、单元化、占地面积小、动作简易、运动效果强的健身操。在实操过程中,结合戒毒人员的生活特点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项目,在缓解戒毒人员焦虑情绪,实现身心同步训练的同时,能有效提升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康复训练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和针对性(莫洪宪,任娇娇,2016)。
3. 对象与方法
3.1. 受试者的筛选与确定
3.1.1. 受试者筛选条件
为保证实验安全有效,且符合戒毒所的组织与安排,对受试者进行筛选,具体条件如下:1) 年龄范围18~60周岁;2) 入所半年以内,未经相关强代谢药物治疗,干预期间未注射戒毒药物,且受试者身体初始健康水平等主要身体特征差别不大;3) 在实验前半年内未进行过中高密度的系统锻炼,经体检后确认均无相关传染病、艾滋病、高血压等病症,通过健康与运动风险评估,获得入选资格;4) 在获知本次研究内容和流程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3.1.2. 受试者排除标准
受试者出现以下情况,不纳入有效样本人数:1) 基测中,受试者无法完成测试项目研究人员适时、适当调整后仍无法完成,即终止干预;2) 在正式干预前,未能熟悉训练步骤并掌握规范技术动作者,即终止干预;3) 正式干预开始后,出现未报告体感反馈、或未准时参加测试者,应终止干预;4) 受试者未能全周期参与,影响数据完整性,应终止其身份。
3.1.3. 伦理认证
基于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遵循第14、16、19、23、24、32、33、34、35条等,本研究所涉及的人类受试者的医学研究内容和人体标本研究内容,符合国家医学伦理有关章程,受试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加研究。知情同意书的内容包括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受试者因参加此项研究可能获得的益处和可能出现的风险,本研究的意义以及收集到的受试者相关信息尤其个人隐私方面的保密问题等方面。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电子全文数据库、中国硕博学位论文数据库、会议论文数据库、百度学术、谷歌学术、Web of Science、PubMed等平台以“运动干预”、“戒毒”、“药物依赖”、“运动干预”等为关键词检索相关学术文献,整理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分析,查阅相关的书籍,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3.2.2. 访谈法与实地考察法
根据相关领域专家提供的信息渠道与线索,对民族健身操方面的专家和教授进行访谈,听取其建议和意见,形成“壮功操”创编研究的思路。并运用实地考察法,通过对壮族聚居地的采风和场所内戒毒人员调研,收集壮族舞蹈动作和运动养生文化素材,同步了解受试人群运动健身的意愿,为处方的设计提供参考。本研究在干预结束后,受试者中有93人认为“非常满意”占比53%,21人“满意”占比12%,56人“比较满意”占比32%,7人“不满意”占比3%。
3.2.3. 实验法
依据国内相关运动干预周期及强度的实践与成果,以及运动干预的案例内容,结合美国运动医学协会的抗阻负荷强度建议和戒毒人员体质现状,制定训练计划并进入实验阶段,要求1次/天,30 min/次,强度中等;并且负荷控制在65%~75% 1 RM。根据受试者反馈适时、适当调整内容,每个动作每组8~12个、单次3~4组,组间休息2~3 min,动作交替进行并保证数量。要求受试者在每次重复动作过程中全程动作尽力保持规范性,持续10周。并在实验前,实验后分别测定受试人员的国民体质检测指数,SCL-90测评量表和血样的相关医学检查。同时利用心率表收集每周运动时的心率指标。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壮功操运动干预对戒毒人员的体质、心理干预效果。受试者实验前后的体重、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血清CRP、IgG、IgA、IgM、C3、C4等指标。受试者实验前后国民体质监测结果中的肺活量(ml)、台阶指数、坐位体前屈(cm)、握力(kg)、纵跳(cm)、闭眼单脚站立(秒)、俯卧撑(次)、选择反应时(s)等指标。
3.2.4. 数据分析
使用Microsoft Excel计算受试者的基本信息均值和标准差。受试者的身体体质、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指标前、后测数据均导入SPSS 26.0软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以及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4. 开发民族运动康复技术——壮功操
本研究开发了民族运动康复技术《壮功操》,全套动作共分十三节,时长约8分钟,练习者可以体悟该操每节、每拍动作对肢体作用的本体感觉,意动身随,见图1。壮功操创编借鉴了我国传统健身养身元素,收心宁静、引气归元,达到积精累气、健身强体、充实精气神的效果。它在继承古典十二经筋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壮医“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两路”的医理,采用“引舞疗疾”方法,引入壮族传统动作“蚂拐手”。它符合科学健身机理,动作幅度强弱分明、连贯均匀、扭转自然、肢体协调。研究证明,中国民族音乐激发共情(杨集梅等,2022),因此选用壮族原创民族音乐《壮乡颂歌》为背景音乐用以引导动作,将壮族特色“呢啲呀”唱腔为音乐衬词,节奏轻柔缓和、快慢适当,引发壮乡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增强参与意愿。见图2。

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decomposition action of the Zhuanggong exercise
图1. 壮功操部分分解动作示意图

Figure 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Zhuanggong exercise
图2. 壮功操示意图
5. 结果与分析
5.1. 人口统计学变量
实验对象采取方便取样的方式,选取某戒毒所2020年9月新入所的戒毒人员200人作为壮功操运动组,其中2人由于某些原因中途终止,剩余198人完成实验。受试人员的年龄分布为33.93 ± 6.69。基本资料分析如下:受教育程度,高中及同等学历7人(3.5%);初中113人(57.1%);小学75人(37.9%);文盲3人(1.5%)。婚姻状况,未婚134人(67.7%),已婚45人(22.7%),离婚或丧偶19人(9.6%)。所属民族,壮族121人(61.1%),汉族73人(36.9%),瑶族4人(2%)。吸食毒品类型,海洛因166人(83.8%),冰毒17人(8.6%),吗啡、氯胺酮等其他15人(7.6%)。
5.2. 壮功操对受试人员国民体质检测指数的影响
由表1的实验数据结果可知,进行运动干预前和干预后的评价总分、体重(kg)、闭眼单脚站立(s)、肺活量(cc)、俯卧撑次数、台阶指数、握力(kg)、选择反应时(s)、纵跳(cm)和坐位体前屈(cm)均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知,采用壮功操进行运动干预后国民体质各项目均比运动干预前得到明显提升,表明运动干预对加强戒毒人员身体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Table 1. Paired sample T test of national body mass index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表1. 干预前后国民体质指数的配对样本T检验
注:*P < 0.05,**P < 0.01,***P < 0.001,下同。
5.3. 壮功操对受试人员免疫力状态的影响
根据对受试人员进行采集的血样分析,壮功操运动干预前后受试人员IgG、IgA、CRP产生变化,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经过运动干预后的受试人员的抵抗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如表2所示。

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sample analysis results
表2. 血样分析结果比较
注:b表示边缘显著P < 0.1,下同。
5.4. 壮功操对受试人员心理状态的影响
在实验前后分别向戒毒人员发放SCL-90问卷,测评其心理状态。如表3所示,强迫、抑郁、焦虑、其他症状及总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躯体化、敌对得到差异达到边缘显著。壮功操运动干预使受试人员的强迫、抑郁、焦虑、其他症状因子分及总分明显下降,表明运动干预对戒毒人员的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其他症状及整体的心理状态均有良好的改善。

Table 3. Paired sample T test for factors on the SCL-90 scale before and after exercise intervention
表3. 运动干预前后SCL-90量表各因子的配对样本T检验
6. 讨论
6.1. 医体结合在戒毒康复的应用
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制定的《健康公民2020》中构建了医疗卫生服务与体育健身服务一体化的运动促进健康指导,积极倡导医体结合的理念(Selb et al., 2014)。中国预防控制中心把运动列为良医项目,重视运动在医疗中的功效,并强调运动的药物价值。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建立医学和体育的联动机制,实现了体育和医疗的协同作用。医体相结合的理念逐渐被国人所接纳。在本研究中,戒毒人员身体康复训练是指在国家戒毒的原则下,以戒除毒瘾为目标,以提高戒毒人员戒治质量及加强戒毒人员体质为目的,面对戒毒人员身体素质的状况,采用将运动锻炼和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戒毒干预方式,逐步改善和恢复戒毒人员的体质状况和心理状况(贾东明,郭崧,2015)。PDCA (Plan, Do, Check, Action)理论指出戒毒人员身体康复训练模式中的规范性和系统性,要以“戒治期段”的“个体测评”为立足点,将戒毒人员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有机结合戒毒(钱玉想,盛敏,2017)。因此,戒毒人员身体康复训练贯穿整个戒毒工作中,医体结合是一项重要的戒毒模式干预对策。
6.2. 壮功操运动可以改善戒毒人员的身心状况
实验结果证明,与壮功操干预前相比,受试人员通过十周的壮功操练习活动可以有效降低的标准体重指数,心肺机能、平衡能力、柔韧素质和力量素质等国民体质指数均得到提高;血样分析发现,受试人员的抵抗力得到提高;心理健康测评发现,受试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转,经过一段时间练习有效缓解了负性情绪。
运动研究发现中长期太极拳锻炼能提升戒毒人员平衡能力(张志雷,2019),本研究进一步发现壮功操锻炼能提高综合身体素质。而且,壮功操锻炼提升了免疫力,与练习“八段锦”的戒毒人员体内自然调节性T细胞减少(陈昌乐等,2014),而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效果一致。此外,练习壮功操能使受试人员把大部分注意力分配到壮功操动作中,对动作进行理解加工并实行,这个现象是一种心流状态(陈昌乐等,2014;姜婷婷等,2021),心流对健康有积极意义(燕嫱等,2021)。处于心流状态的个体能专注于当前活动中,甚至会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心流产生伴随着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陈昌乐等,2014),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正面影响(郑盼盼等,2015)。
由于戒毒人员长期吸食毒品,社会功能退化,机体健康水平较差,且运动量匮乏,基本的身体素质和心肺机能会比正常人低,开展适中的运动项目较为合适(钱玉想,盛敏,2017)。壮功操动作轻柔徐缓、姿态放松,练习过程能使身心舒缓,减轻压力焦虑。因此,以“舒缓、解压、轻松”为前提的壮功操项目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在运动干预过程中时刻监控戒毒人员运动心率水平的变化及观察其运动负荷程度,注意掌握好在运动活动中激励强化的尺度,让活动队伍都处于有效控制范围内,安全完成整个活动。壮功操干预后戒毒人员身体状态有显著改善,使其能全身心投入壮功操练习中,加强了练习效果,形成良性循环。
壮功操可以改善戒毒人员的心肺功能、平衡力量等身体素质指标,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改善其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使其身心健康得到保障,为民族地区戒毒人员在疫情常态化条件下的运动干预提供可行性参考。本研究实验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干预时间短,没有设置对照组作对比,以后的研究要加以解决。
6.3. 壮功操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运动干预逐渐成为一项积极主动且有效的戒毒干预手段,它通过科学的运动锻炼提高戒毒人员的体能和机能、增强其生活信心、增进身心健康,从而达到促进其戒毒成功和重新回归社会的目的(刘昭强等,2020)。运动干预与药物戒毒相比,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无副作用以及便于推广等特点。因此,运动作为干预手段受到广泛关注。鉴于运动干预手段能改善戒毒人员身心健康和提高戒毒成功率等方面,未来可以将运动干预作为戒毒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郑盼盼等,2015;鲁春霞等,2019)。
实验证明,壮功操运动可作为统一戒毒模式下的运动干预手段,是康复训练的有益补充,壮功操使戒毒人员在身体素质、免疫功能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改善,并且采用运动手段干预戒毒康复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新的药物依赖等优势(张建永等,2017)。壮功操的现实意义体现在能增强戒毒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为戒毒人员的康复训练提供运动处方的参考,同时还体现在扩大了壮功操训练在健身、健心功能等应用领域(韩雨梅等,2019)。
本研究开发的民族康复技术《壮功操》作为壮医文化特色品牌,在传承壮族医药文化和增强壮乡文化认同感上,有着积极的探索价值。壮功操不仅能强化戒毒人员综合身体素质,还能有效改善戒毒人员身心状况,因此在健康中国、平安广西的建设上有正面促进效能。壮功操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医体结合康复模式在民族医戒毒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具有广泛开展和推广的应用前景。
基金项目
2021~2022年司法部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理论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序号: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