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昆仑关关公信仰的当代价值与开发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ntemporary Valu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Guan Gong Belief in Kunlun Pass in Nanning
DOI: 10.12677/ASS.2023.121013,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周莉莉:南宁学院,广西 南宁
关键词: 昆仑公关公信仰当代价值开发Kunlun Pass Guan Gong Belief Contemporary Value Development
摘要: 始于北宋时期的南宁昆仑关关公信仰与少数民族民俗、革命战争、历史人文等交融互鉴,新时代对于关公信仰的文化自觉、传承保护、旅游开发利用极具价值。在分析昆仑关关公信仰关于战神、保护神、财神、民族神灵等基础上,提出昆仑关关公信仰的当代价值,并给出合适的开发策略:凝聚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正能量、建设昆仑关关公民俗文化旅游园、激发新时代昆仑关关公文化的活力、更好地传播中国价值观及体现中国精神,以期从关公信仰中汲取精神力量,结合南宁昆仑关实际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昆仑关关公文化旅游品牌,助力南宁建设文化强市和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Abstract: The belief of Guan Gong in Kunlun, Nanning, which began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blends with ethnic folk customs, revolutionary wars, history and humanities, and they learn from each other. The new era is of great value for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uan Gong’s belief.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belief of Guan Gong in Kunlun about God of War, God of Protector, God of Wealth, national gods, etc.,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values of the belief of Guan Gong in Kunlun, and puts forward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condensing the positive energy of the patriotic united front in the new era, building the folk culture tourist park of Guan Gong in Kunlun, stimulating the vitality of Guan Gong’s culture in Kunlun in the new era, better spreading China’s values and embodying China’s spirit. With a view to drawing spiritual strength from Guan Gong’s belief, combining with the reality of Kunlun Guan in Nanning,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can be made, and a cultural tourism brand of Kunlun Guan Gong can be built to help Nanning create a strong cultural city and a national historical city.
文章引用:周莉莉. 南宁昆仑关关公信仰的当代价值与开发策略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1): 99-104.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1013

1. 引言

昆仑关位于南宁市东北部,距市区50多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古关之一。昆仑关群山起伏、层峦叠嶂,被称为“桂南天堑”、南宁的东北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昆仑关一带是多民族聚集区,居住有汉族及壮、瑶、苗等少数民族,关公信仰传入始于北宋,在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发展进程中,关公信仰在此生根发芽。关羽年轻时除暴安良,后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在戎马生涯中战绩赫赫,他英勇善战、侠胆忠肝、辅佐大业。他的事迹和品行受到世人的膜拜,并神化为许多传说,历经1800多年的演变,“关羽”变成了“关公”,在民间逐步演变为神圣无比的精神寄托和道德标杆。

2. 南宁昆仑关关公信仰的主要内容

2.1. 战神

历史记载,昆仑关曾发生过11次有影响的战争,其中最著名的是宋朝“狄侬大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昆仑关战役”。相传,北宋时期,狄青部队在关公“神兵”的帮助下打败了大南国(壮族历史上的古国)首领侬智高,收复广西,狄青班师回朝前在昆仑关建庙宇酬谢关公。关公“战神”崇拜开始在昆仑关地区流行,并延续千年 [1]。1939年冬,我国军民在昆仑关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取得昆仑关战役的胜利。昆仑关大捷与台儿庄大战、平型关战役都是中华民族不朽的抗战名篇。昆仑关流传着“关公显灵,佑我中华”的故事:如关公在隘口上“发神力”,我们的战士神勇无敌击溃敌军;关公给军队送粮食、送弹药;关公显灵让子弹准确击中敌军等 [2]。民众有朴素的崇尚关公信仰,认为关公是昆仑关的“战神”,得到他的庇佑和帮助,才能赢得战斗。关公“战神”的形象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2.2. 保护神

“关公磨大刀”的传说在全国广为流传,关公磨刀节民俗文化传承在昆仑关已有数百年之久。据传,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关公手持青龙偃月刀,驾着彩云来到昆仑关仙女峰磨刀,为百姓祈求风调雨顺;也传关公下凡时,磨刀霍霍,挥斩蟒蛇,为百姓除害 [3]。于是,昆仑关百姓在关公磨刀的地方建庙祭祀祈福还愿。

南宁昆仑关“关公磨刀诞”已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农历五月十二夜晚到次日,南宁市区以及昆仑关周边数十万民众自觉聚集到昆仑关,拜祭关公、祭拜昆仑关战役牺牲英烈,祈求国泰民安,寄托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的美好愿望。2012年起,南宁昆仑关民俗文化旅游节每年隆重举办,通过歌舞表演、关公磨刀礼展演、民俗活动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关公“忠义仁智勇”精神传承与发展 [4]。

2.3. 财神

关公被尊为武财神,其守信用、重义气的形象,为商人所推崇,商人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 [5]。民众相信,关公眷顾昆仑关,多次在此显灵,在昆仑关关公庙祭拜关公是最直接最灵验的,能够保佑他们生意兴隆、发财富裕。无论是农历正月初五接财神,还是平日里的祭拜,求财求利是民众的普遍意识,体现出民众对民间信仰的功利追求。

2.4. 民俗神灵

昆仑关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多,民族风情浓郁,民俗丰富多彩,关公信仰传入后,多民族文化交融互鉴,拓展了关公信仰的内容。最明显的就是昆仑关关公信仰汲取了许多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如在关公庙中,除了有关公像,还有雷神、地母、花婆等广西少数民族的崇拜神,于是求姻缘、求儿女、求平安等多种诉求也成为了关公信仰的内容。同时,壮族的山歌、师公戏等创作转化出歌颂关公的作品,表达民众对关公的情感依赖,民俗民情融会到关公信仰中。

3. 昆仑关关公信仰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6]。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挖掘其当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7]。

关羽“悯冤除豪”“桃园结义”“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夜读春秋”等典故家喻户晓,关公“忠义仁智勇”的精神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时代民众的价值追求 [8] [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中心主任、山东大学教授龚鹏程指出,《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或者中国所有小说中,世界范围传播最广的。《三国演义》大概有15种语言,243个版本,各国人民对《三国演义》的人物,尤其对关公很熟悉 [10]。据统计,海外华侨华人人数达6700多万,在海外随处可见关帝庙,华人社团、企业、商店、家庭等也有供奉关公像的习惯,华人华侨在经济贸易交往与人际交往中自然而然把关公信仰的价值理念展示给世界,关公信仰有广泛的世界传播基础 [11]。

做好关公信仰的传承及开发工作,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出新的时代价值,对提升当地经济社会效益、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4. 昆仑关关公信仰的开发策略

4.1. 以关公信仰为纽带,凝聚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正能量

时至今日,关公的地位在全世界华人心中至高无上,关公信仰在全球143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全世界有4万多座关帝庙 [12]。南宁昆仑关旅游风景区(现存关公庙在景区内)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每年均举行纪念昆仑关大捷、关公磨刀诞活动。建议借关公信仰广泛的影响力和强大的群众基础,结合昆仑关战役中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战斗精神,进一步挖掘关公信仰的价值,牢固树立“和”与“合”的思想,不断增进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共识,以关公文化为纽带,通过举办纪念活动、交流会、研讨会等,发挥昆仑关基地的作用,推动珍爱和平、国家统一事业,把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的群体团结起来,汇聚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强大正能量 [13]。

4.2. 重构关公信仰的载体,建设昆仑关关公民俗文化旅游园

昆仑关现存的关公庙面积约为20平方米,供奉着关公像,其规格和配套都非常简陋。传播关公精神的渠道和形式也非常单一,只有每年关公磨刀诞期间举办的民俗活动,以及普通民众的日常祭祀祈福。南宁缺乏对关公信仰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关公文化旅游开发基本上还处于空白。2005年南宁市发改委就发文批复,明确重建关帝庙来开发昆仑关景区。2011年南宁市新建落成了文庙——孔庙,孔庙占地约46亩,是广西乃至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孔庙之一。而与文庙相对应的武庙——关帝庙的建设至今还处在筹建阶段。如果仅限于口口相传,没有具备一定规模的关帝庙作为传播载体,那么关公文化的传播,关公旅游价值发挥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2021年8月召开的南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保护和利用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名镇名村街区及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4]。2019年南宁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南宁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2017年~2025年)》提出,依托昆仑关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昆仑关军事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昆仑关关公信仰影响深远,我们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绽放全新光彩。建议一是加强昆仑关关公文化的顶层设计,希望南宁市出台有关政策,以强有力的举措支持昆仑关关公文化旅游发展。二是重构关公信仰传播的场所。建设昆仑关关公民俗文化旅游园,以修建高规格的关帝庙为主题,配套建设三国文化馆、浸润式体验项目、开展关公戏曲表演、关公主题节庆、研发关公文化和祈福产品等发展文化旅游。这不仅是民众喜闻乐见的事情,还能极大提升昆仑关景区的综合竞争力,打造昆仑关关公文化旅游品牌,创造南宁旅游新的经济增长点。

4.3. 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新时代昆仑关关公文化的活力

当今社会,人们受到多元化思想的影响,个人主义、诚信危机、追名逐利的现象层出不穷。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关公文化蕴含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从文化及教育层面作出正确引导。一是结合关公文化“忠诚、正义、仁爱、英勇”的积极因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照,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关公文化中“爱国忠诚、仁爱济困、英勇善战、诚信正义、坚毅不拔”的优秀品质,以昆仑关景区为阵地,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 [15]。二是结合昆仑关关公传说,创作一批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文艺作品,例如图书读物、关公戏、邕剧、山歌、文创产品等等,并做好宣传推广,让关公文化浸润生活。三是加强对现有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修缮,特别是重建关帝庙、建设昆仑关关公民俗文化旅游园,激活文化载体的生命力,助力南宁建设文化强市和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4.4. 拓宽传播平台,更好地传播中国价值观及体现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16]。因此,讲好关公故事,弘扬关公文化,对传播中国价值观、体现中国精神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已深耕东盟19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19届,面向东盟及RCEP的“南宁渠道”为区域合作注入新动能、打开新局面。所以,建议要以国际视野,利用南宁独有的区位优势,搭建昆仑关关公文化国际传播新平台。一是讲好新时代关公故事。把关公“和衷共济”“以诚相待”“互利共赢”的精神内涵融入与各国朋友经贸交往中,达成价值共识。二是以昆仑关关公民俗文化旅游为着力点,在每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开展关公主题文化旅游节,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引海内外游客,拉动南宁旅游消费增长,同时提升关公文化品牌,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多元文化交流互鉴。三是围绕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邀请高层次专家学者发声,利用国际会议论坛、外国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为南宁昆仑公关公文化推介,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

5. 总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关公信仰遵循的“忠义仁智勇”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信仰支撑。昆仑关关公信仰,与革命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相互交融,我们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结合南宁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的目标,去伪存真,去芜存精,推动关公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关公信仰为载体,凝聚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正能量、建设好昆仑关关公民俗文化旅游园(新建关帝庙)、进一步激发关公文化的活力、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中国智慧、传播中国精神,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南宁昆仑关关公文化当代价值与旅游创新研究”(2020KY64003)。

参考文献

[1] 吴莹. 南宁昆仑关关公信仰民俗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宁: 广西师范学院, 2016: 17-26.
[2] 莫岚远.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纪念昆仑关大捷82周年[N]. 南宁日报, 2021-12-20(004).
[3] 陈纸. 昆仑关下: “关公磨刀”雨纷纷[EB/OL]. 南宁新闻综合频道网-南宁日报. http://www.nnnews.net/yaowen/p/527321.html, 2013-04-25.
[4] 昆仑关旅游风景区管委会. 2019南宁昆仑关民俗文化旅游节圆满落幕[EB/OL]. 南宁昆仑关旅游风景区管委会网站. http://www.nnklg.org.cn/tslm/mswhlyj/t2534862.html, 2019-06-18.
[5] 靳凤林. 历史上的关公文化及其现代性转型[N]. 光明日报, 2019-09-12(10).
[6] 习近平.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J]. 求知, 2022(8): 4-6.
[7] 张晓松, 朱基钗, 杜尚泽, 张音. “让人民群众奔着更好的日子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四川纪实[EB/OL]. 新华网. http://www.news.cn/2022-06/11/c_1128731669.htm, 2022-06-11.
[8] 杨金贵. 《关公信俗》传承民族精神[N]. 山西日报, 2019-08-02(11).
[9] 陈雪. 关公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37(1): 62-66.
[10] 侯乃铭. 论三种关羽形象的交融、演变与冲突[J]. 安顺学院学报, 2020, 22(5): 38-42.
[11] 陈良栋. 中华关公文化在海外华人华侨中传播的核心内容[J]. 美与时代(上), 2018(6): 51-53.
[12] 田龙过. 海外关公信仰与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J]. 西部学刊, 2019(17): 128-131.
[13] 何虎生. 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指针[N]. 光明日报, 2022-08-04(06).
[14] 王小东.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 勇当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排头兵——在中国共产党南宁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1年8月29日) [EB/OL]. 南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https://www.nanning.gov.cn/ywzx/ldhd/t4862372.html, 2021-09-03.
[15] 赵冰. 关公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安理工大学, 2019: 30-32.
[16] 新华社.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1(6):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