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境视角下交际翻译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实践探究——以《商务英语阅读教程1》语句汉译为例
Exploring the Practice of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in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text—Taking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English Reading Course 1” Statements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E.2023.132082, PDF, HTML, XML, 下载: 332  浏览: 918 
作者: 周 茜: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关键词: 交际翻译文化语境商务英语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Cultural Context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摘要: 不同语言的文本一般都是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形成,许多商务语篇也都打上特定的文化烙印,在翻译时会受到不同文化语境的制约。在处理商务英语语篇的汉译时,要充分考虑汉语读者的心理接受程度和文化背景,为读者排除阅读或交际上的困难与障碍,而以目的语读者为导向的交际翻译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个要求。此外,按照纽马克的文本类型分类,商务语篇属于信息型或呼唤型文本,翻译时适合用交际翻译策略来处理。本文以叶兴国主编的《商务英语阅读教程1》为蓝本,从文化语境的视角来探究交际翻译理念在例句汉译中的体现与运用,并评析了某些译例的不足之处。
Abstract: Texts in different languages are generally formed in their own cultural contexts, and many business texts are also marked with specific cultural imprints, and are subject to the constraints of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s when translated. When dealing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English texts, it is important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psychological acceptance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Chinese readers, so as to remove any reading or communicative difficulties and barriers for them and the reader-oriente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can well serve the purpose. In addition, according to Newmark’s classification of text types, business texts are informational or call-to-action texts, which are suitable to be dealt with by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when translated. Taking Business English Reading Course 1, edited by Ye Xingguo, as a model,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mbodi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i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example sente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text, and reviews the shortcomings of certain translation examples.
文章引用:周茜. 文化语境视角下交际翻译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实践探究——以《商务英语阅读教程1》语句汉译为例[J]. 教育进展, 2023, 13(2): 506-51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2082

1. 引言

在现实翻译过程中,交际翻译往往注重译文读者的理解和反应,充分考虑译语读者的心理接受程度和文化背景,在表达方式、格式措辞等方面尽可能符合该文体在译入语中的习惯。读者希望读的是地道的译文,流畅自然,易懂而不晦涩,大量外来的成份都转化入本民族文化和语言中去。交际翻译的重点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忠实地复制原文的文字。译者在交际翻译中有较大的自由度去解释原文,调整问题、排除歧义,因此倾向于归化的翻译策略。为此,本文探讨了文化语境视角下交际翻译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基本方法,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分析。

2.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研究背景

英国翻译家Peter Newmark在《翻译问题探讨》(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一书中,提出了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的概念 [1] 。语义翻译强调译作应在译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上准确地再现原作上下文的含义。交际翻译通常指译文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尽可能地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Peter Newmark还将文本分为三类,即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和呼唤型文本(vocative text)。Peter Newmark指出,自传文学、官方文告、私人书信、严肃文学作品等体裁属于“表达型文本”;科学技术、会议记录、备忘录、工商经济等方面的文本、报告等属于“信息型文本”;而“呼唤型文本”则包括通告、说明书、公共宣传品、通俗作品等等。并指出对于不同的文本类型宜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一般来说,“表达型文本”采用语义翻译策略,而“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则采用交际翻译策略。基于上述理论背景,商务英语语篇属于信息型或呼唤型文本,通常适用交际翻译的一般策略。

3. 文化语境与商务英语翻译的相关研究简述

3.1. 文化语境

翻译活动建立在对原文语篇语义准确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文化语境一词,最早在1923年被人类学家Malinowski提出,关于“语境”概念的解释中,他将语境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认为语言研究必须同时考虑语言使用者的文化和生活环境;黄国文指出每个语言社团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社会规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这种反映特定言语社团特点的方式和因素构成了所说的文化语境 [2] ;胡壮麟认为语境对理解语篇语义具有重大作用,一向受语义学家、语用学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和认知学家所关注 [3] ;李晓红提出翻译从来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文化语境和翻译话语处于一种辩证关系之中,翻译话语反映文化语境,同时又受文化语境的制约 [4] ;严绍璗认为“文化语境”指的是在特定的时空中由特定的文化积累与文化现状构成的“文化场” [5] ;长期的翻译实践证明,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化,也是文化的互动;廖志勤则尝试着从狭义的角度将文化语境限定在翻译过程、行为这一特定范围,认为文化语境是所含文化因素与译者在理解和阐释原文本时,由原文本的语码和语境激活的相关译语文化因素的总和,是两种语言和文化对比融合的结果 [6] 。

综合以上学者观点,商务英语的大量语句含有文化信息,或是需要文化背景才能解读,其功能一般是为了提供信息或者起到“呼唤”的作用,如希望唤起读者对某个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承载了文化信息的商务英语,如果采用语义翻译策略,必然会导致文化缺省,会对译语受众的接收和理解造成障碍,从而使信息传达或“呼唤”效果大打折扣。

3.2. 商务英语翻译

近二十几年来,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许多学者对商务英语和金融英语的翻译实践经验进行探讨,也有一些学者开展了评论性翻译研究,学者曾利沙就曾经针对投资指南的汉英翻译以及“十一五”规划教材《商务英语翻译》的误译译例,进行了系统批判性研究。

同时,跨文化翻译研究也在商务英语翻译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李玉香从跨文化角度分别对旅游英语翻译以及商标词翻译进行了研究,还有一些学者选择的研究角度是商务英语翻译过程,如周立人研究了动态等值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曾利沙探讨了语境参数对商务英语时文翻译过程的影响。学者们对商务英语翻译过程的研究很多单纯从语言学理论或者翻译理论角度入手,这样的研究难免脱离翻译的实际现象 [7] 。笔者立意研究交际翻译理论,是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实践所获经验,并结合功能语言学的文化语境视角来探究这个课题,以求诠释得更加完整和深刻。

截至 2022年8月15日,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交际翻译”为关键词进行“篇关摘”检索,共搜索到18,747条文献。当前交际翻译研究涉及的文本有外宣文本、医学报告、影视字幕、广告、科技文献、旅游文本、政治读本等,但交际翻译理论与商务英语专业教材的翻译结合比较少,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待丰富和完善。因此,本研究将结合叶兴国主编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商务英语阅读教程1》(2017年第二版)中节选的例句汉译,从文化语境的视角来分析交际翻译理论在例句汉译中是如何运用的,并探讨少数译句处理的不足之处。

4. 文化语境视角下商务英语交际翻译的实践分析

4.1. 翻译实践的方法

交际翻译主要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心理接受度,避免产生晦涩难懂之处。叶兴国主编的《商务英语阅读教程1》完全对接《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主要供大学一、二年级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使用。而商务英语文章主要选自英语国家的权威刊物以及互联网上的一些材料,兼顾了文章的经典性和新颖性。交际翻译能够简化和强调原文的基本信息,同时符合准确化、规范化和程式化的文体。

鉴于此,《商务英语阅读教程1》中的语句汉译首先要达到交际效果,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要结合译入语即中文的话语体系,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者的心理接受程度和文化背景。可以采取意译、套译、改译等翻译方法来贯彻交际翻译理念。

4.2. 意译法实践分析

在商务英语汉译时,由于英汉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 译者常常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直接翻译,而是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意译,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意译在形式上是阐释,目标却是传神,提高可读性,进而吸引读者,赢得市场。采取意译,便于译者跳出短语、小句或单句句子结构和行文顺序的约束而在宏观上更好地加以把握 [8] 。

例1:FDR walked people through the basics of banking without being patronizing. He outlined the process for deciding which banks to open. (商务英语阅读教程1 Unit 1)

译文:罗斯福耐心细致地给人们讲解了银行业的基本原理,丝毫没有居高临下的口吻。对于哪些银行要开业,他大体介绍了其决策过程。

“walk…through”的字面意思是“帮助(某人)走过某处”,如果直译过来会表意不清晰,文理不通顺,令中国学生感到费解,因此汉译时需要结合商务语篇的文化背景。

例1选自Voice of Courage这篇文章,讲的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期间,罗斯福总统通过“炉边谈话”的方式对全国人民进行的广播演讲,旨在重振民众的信心,拯救美国的金融业。透过这个文化语境的视角,加上“walk…through”后面的宾语是“basics of banking”,即“银行业的基本知识、原理”,就不难联想到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帮助、陪伴某人走过一段崎岖难行的路”来比喻“仔细讲解,帮助人们理解某些专业性强、难以理解的知识”,在语意的表达上就豁然开朗了。

因此,教材将“walked people through the basics of banking”一处意译为“耐心细致地给人们讲解了银行业的基本原理”是适宜的,体现了交际翻译的思想,达到了原文信息传递的效果,使商务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们易于理解和接受。

例2:By raising an issue that made so many feel shameful, he lifted the shame—offering listeners a way to strike a patriotic blow by simply depositing money into a solvent bank. (商务英语阅读教程1 Unit 1)

译文:他提及了这件让很多人感到羞愧的事情,旨在帮助人们摆脱羞愧——他告诉民众只要把钱存入有偿还能力的银行,就是一种爱国之举。

“strike a blow”的表面含义指“给予一击,拥护或反对”。如果按照字面含义直译为“给与爱国的一击”,这种表达会让读者,即缺乏对美国历史文化背景了解的商务英语专业的中国大学生们感到生硬和奇怪,甚至有人可能会错误理解为“打击爱国”的意思。

例2同样出自Voice of Courage一文,根据前文,例2中的“an issue”指的是美国民众对当时处于经济大萧条中的银行没有信心,宁愿把钱藏在床垫底下也不愿意存进银行。罗斯福总统在“炉边谈话”中提到了这件事情,并且呼吁谈听众们通过“把钱存进有偿付能力的银行”的方式去“strike a patriotic blow”。

基于这种文化语境,原文表达的含义肯定不是“打击爱国”,而恰好相反是要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而“给与爱国的一击”这种直译又显得太过死板,因此译文中将其意译处理为“采取爱国的举动、措施”之意,既忠实传递了原文的信息,又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表达习惯,是交际翻译思想的灵活体现。

4.3. 套译法实践分析

套译是用译入语中业已存在的习惯用语来翻译源语的翻译技法其范围通常为文化负载领域,如诗歌、食谱、谚语、习语、广告、中医等 [9] 。汉语和英语的许多习语在字面意义、比喻意义和喻体形象等方面存在一致性,表象和实质相对应。套译则借用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重合部分,进行语言的平行移植,达到交际翻译对等的翻译效果。

例3:You’re at a job interview at a high-tech company. The job market’s tough, so you’ve done your homework and can explain why you’d be a perfect fit. Fire away, you think—but then the interviewer throws something quite unexpected. (商务英语阅读教程1 Unit 8)

译文:你在参加一家高科技公司的求职面试。就业市场形势严峻,于是你做了充分准备,并且能说明你完全适合的理由。你认为自己对答如流,但是冷不防面试官抛出了出人意料的问题。

原文中“fire away”如果按照其字面意思翻译为“不停地射击”,会让习惯中文话语体系的大学生不知所云。这里的“fire away”其实是在描述一种说话的方式,就是形容说话像“哒哒哒”的开火射击一样不间断,表达非常的流利,但是这对于中国的大学生而言是有语言文化习惯上的隔阂的。这里译文套用了中文话语体系里面的四字成语,翻译为“对答如流”,符合中国人的话语体系,便于中国商务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们理解其内涵,以达到翻译的交际效果。

例4:But while every corporate mission statement pays lip service to respecting customer needs, actual customer expertise is typically a mile wide and an inch deep. (商务英语阅读教程1 Unit 11)

这个例句教材并没有给出译文。例4中的“a mile wide and an inch deep”是作为表语来说明“actual customer expertise”的状态,即企业对客户专业知识的了解状况,把它直译过来就是“企业对客户的专业知识是一英里宽,一英寸深的”,这可能令中国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们感到费解。

其实,英里(mile)和英寸(inch)都是英制长度单位,1英里合1760码或1.60934公里;而12英寸为1英尺,1英寸只等于2.54 cm。一英里和一英尺的长度还是相差比较大的。原文是想表达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不成正比,用这句英语文化中的习惯表达来强调两者的差距。

交际翻译以译文的读者为中心,为了使译文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笔者认为可以套用中文的四字词语“广而不深”、“面宽度浅”或者“有如蜻蜓点水”等表达。笔者建议译文为:虽然每份企业的使命宣言在尊重顾客需求方面都会口头上说得好听,但其实在顾客方面的专业知识是面宽度浅、广而不深的。

4.4. 改译法实践分析

改译法是一种体现译者主体性的创造性翻译。改译法的使用出现在译者遇到文化不对应的情况时候,改译法的需要则是来自于源语和目的语的对等 [10] 。对于因存在内容上的思想文化差异而致使理解困难的地方要变换思维,换用其他不对等词语进行翻译,以适应译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利于读者理解,达到交际效果 [11] 。

例5:The 1973 article chronicled CNA Financial Corp.’s production of an elaborate manual on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a document that details just how CNA proposes to involve all its executives in social goals, and how they in turn should involve their charges. The whole opus has a somewhat evangelical tone, suggesting the marching orders for an all-out war on the devil. (商务英语阅读教程1 Unit 7)

译文:这整个指南手册带有一种传教的语调,听着像是全面向邪恶展开斗争的进军命令。

教材只对划线部分作出了汉译注释。Opus本指作品,这里从例5第一句话可知是指CNA Financial Corp.编撰的《企业社会责任细则》。该书详细介绍了CNA公司的建议,目的是让公司高管和下属都参与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事业中。evangelical作形容词时译为“福音的;福音派教会的;新教会的”,作名词时译为“基督教福音派信徒”。如果将例5前面半句直接译为“这整个指南手册带有一种福音派的语调”,则缺乏西方宗教文化背景知识的中国大学生是接收不到原句想要表达的信息的。坚信信仰并传播福音被认作是福音派信仰的基本要素之一。福音派教徒的重要目标就是将基督福音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了扩大影响进行传教,福音派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这句话是将《细则》号召CNA公司员工参与企业社会责任事业和福音派的传教相比拟,都是那么的狂热和迫切。

因此,此处的汉译应该采用交际翻译思想,弱化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感到陌生的异域宗教术语的文化内涵,根据汉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愚忠”地复制原文的文字。笔者认为划线部分的前半句译为“这整个指南手册带有一种传教的语调”仍然改译得不够彻底,传教的语调又是什么样的语调呢?因此笔者补译了例5第一句,并将第二句进一步改译为:

1973年的伯克文章还记录了CNA金融公司编撰的《企业社会责任细则》:详细介绍了CNA的建议,怎样才能让所有高管都参与到社会目标中来,进而让下属也参与进来。这整个指南手册带有一种狂热的传教式的语调,听着像是全面向邪恶开战的进军命令。

根据改译后的内容,可以理解为不同语言的文本一般都是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为特定文化内的成员所共享,因此难免会打上原始文化的烙印。而商务英语的翻译在从一种文化语境转化为另一种文化语境的过程中,承受着不同文化语境的冲击。与商务语篇相关联的特定的文化形态,包括历史背景、生活习俗、意识形态、伦理价值等多元组合而成的“文化氛围”。很多商务英语文本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生成的。因此,揭示其承载的信息和内容,首先应该借助“文化语境”的解析,即在“文化语境”中“还原”商务英语文本。

5. 结语

交际翻译策略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并尽量为译文读者排除阅读上的困难和障碍,加强译文的可读性。因此,交际翻译比较适合一些承载了文化信息的商务英语的汉译。对于面向商务英语专业大学一、二年级大学生学习者的教材而言,这个阶段的大学生还没有经过系统化专业学习,缺乏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在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等方面也和商务英语文章的原文作者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为了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商务英语教材中示范性例句的汉译内容首先要实现交际的目的,贯彻交际翻译的理念,消除低年级商英专业大学生受众的阅读障碍,提升其学习效果,并最终助益于高校优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商务翻译工作者而言,对于那些反映了文化并受文化制约的商务语篇,译者一定要有文化语境敏感性,在不同的翻译情境下可以灵活采取意译、套译、改译等翻译方法来贯彻交际翻译理念,才能成功跨越文化障碍,提高商务翻译的质量。

基金项目

1) 广东培正学院青年基金项目“从文化语境视角分析交际翻译策略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项目号20pzxmqn26)。

2) 2020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流专业”建设下商务英语三课堂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编号:617)。

参考文献

[1] Newmark, P. (2001)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Shanghai.
[2] 黄国文. 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12): 1-4, 19.
[3]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与课程思政[J]. 外语电化教学, 2022(5): 6-10.
[4] 李晓红. 文化语境与文学翻译话语建构[J]. 江苏社会科学, 2016(4): 179-185.
[5] 严绍璗. “文化语境”与“变异体”以及文学的发生学[J]. 中国比较文学, 2000(3): 3-16.
[6] 廖志勤. 文化语境视阈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4(3): 30-35.
[7] 吴莉莉. 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J]. 现代企业教育, 2014(10): 440.
[8] 周领顺. 葛浩文式意译[J]. 中国外语, 2018, 15(3): 96-103.
[9] 姬洋, 文军. 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之套译法研究[J]. 外语与翻译, 2020, 27(4): 30-36.
[10] 詹成. 改译策略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运用[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1(9): 61-63+76.
[11] 郭学, 熊欣. 交际翻译交际翻译视域下外交话语英译研究[J]. 翻译研究与教学, 2022(7): 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