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融入红色文化教学探索——以红色文化绘本教学为例
The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ng Red Cultur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Taking Red Culture Picture Book Teaching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E.2023.133201,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静雯: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 绍兴
关键词: 小学英语绘本红色文化Primary School English Picture Books Red Culture
摘要: 近几年,在热点话题——学科思政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研究者更应该在英语学科教育方面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命题,推进实施课程思政改革。作者提出将红色绘本融入小学英语课堂,分析了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红色绘本的特点提出了将红色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具体策略,致力于丰富学生的红色文化知识库的同时,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增加国家认同,带来情绪价值,提高他们对党的领导的情感认知。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 hot topic-the new era of the discipline of political thought, education researchers should answer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Who to train, how to train and for whom to train” in English subject education. Meanwhile, education researchers should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curriculum.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at the Red Culture picture book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and its concrete strategie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esent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measure aims to enrich students’ knowledge base of red culture,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bring students rich emotional experience, increase national identity, bring emotional value, and improve their emotional cognition of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文章引用:张静雯. 小学英语课堂融入红色文化教学探索——以红色文化绘本教学为例[J]. 教育进展, 2023, 13(3): 1276-128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3201

1. 引言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系统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在学科思政新时代背景下,英语作为我们沟通世界的桥梁、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钥匙,更应该在英语学科教育方面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命题,推进实施课程思政改革。2021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举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的讲话表明要利用好红色资源,将红色故事融入思政教育中,让红色精神造就未来新一代年轻人。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明确指出“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

2. 小学英语课堂融入红色文化的意义

首先,小学英语课堂融入红色文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红色文化价值蕴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学校思政教育强化红色文化,帮助学生深刻体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内涵,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同,也为学生提供多方面通道学习中国底色,获得社会主义价值认同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真正做到育人于情理之中。

其次,小学英语课堂融入红色文化是培养学生国家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红色文化的先进性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精神的构筑,这种先进性能够引导学生在实现自我进步的同时紧系国家发展、关心国家大事。陈新仁的研究表明,单纯面向外国文化习得的外语教育会在一定程度和方面弱化学生对母语国家文化的认同 [2]。换言之,在英语课堂上融入国家红色文化,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红色党史,有利于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主流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自小就建立起抵御西方腐朽思想侵蚀的坚硬堡垒,坚定不移地高举文化自信的旗帜。

再次,小学英语课堂融入红色文化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更是习得思想道德素质、提高道德素养的途径。红色文化的育人性更是为英语课堂的显性或隐性教育跃上新台阶,在学生心里埋下何为有所为及何为有所不为的种子,慢慢发芽结果成长成成熟且方向正确的价值观,锻练成积极而又内敛、包容而又存异的健康人格品质。

3.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3.1. 小学英语教学目标与学科思政教学要求结合度不高

就现实情况而言,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学围绕与教材相配适的日常生活的英语语言了解与运用,而很少顾及中国红色文化与教学的融会贯通,甚至很少有开阔视野、思想价值升华的课堂环节安排,结果造成课程思政在小学英语课堂上难以落实的现象,导致很多小学生对红色文化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王燕(2015),认为英语教学应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 [3]。不论时代怎样更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关注教学活动带给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提升,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目前,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大多是定为“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相关单词和句型,会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或者有些重视价值观念教育的教师会再补充情感目标,即通过该课程学习,能够在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方面对学生产生期望的影响。但是,如果仅凭教材的内容进行授课,很难与家国情怀联系起来,换言之,很难上升到红色文化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关层面,也鲜与学科思政挂钩。

3.2. 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缺乏社会主义元素

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以日常生活为背景,表现为一些寒暄语及基本表达用语,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如见面问候、学校生活、自我及家庭介绍、美食、动物等等,由此得知小学英语的教学延伸缺少社会主义元素。

以人教版的英语教学为例,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大致为:三年级主要与日常寒暄及基本用语、人与自然(动物)相关;四年级侧重于教会学生方位表达和介绍他人及周边事物;五年级和六年级时态学习和时间、数量、意愿表达。不否认得说,以学生日常生活为背景来学习有更好的情景代入感,满足语言的语境体验,能够让学生更能轻松掌握并灵活运用。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红色文化较少在课堂中有所涉及,甚至并未涉及。这样的教学设计模式使学生所处的文化语境与自身文化相互分离,如此一来,生硬刻板的英语学习过程毫无色彩可言。学生们难以将英语与中国红色文化联系起来,逐渐失去用英语知识表达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换言之,也就是“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也就更不用说达到英语学科思政的效果了。

3.3. 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呈现缺乏红色情感体验

小学英语教学所体现的情感价值目标多在于勤学、礼貌、乐于助人、保护动植物、珍惜时间、热情分享、懂得感恩、热爱自然等等,鲜有与红色文化挂钩的家国情怀和党的红色情怀。以情入文、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随着对教学的不断探究,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情感体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师们也纷纷认为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入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沉浸式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以及潜移默化的情绪价值激励。但以上观念还停留在愿景,当代的教育体系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还不够,教师也未受过这方面的培训并且配套的教学内容也难以跟上。教育者应该利用好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课堂带给学生的价值观念教育,毕竟,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往往比学会一个单词,学会一个语法重要得多。

3.4. 小学英语学科思政评价流于形式

小学英语思政课堂评价主要是以与学生互动情况和纸质测验为主,并且课堂升华主要是将英语知识与两三点社会主义文化浅浅结合。评价形式主要是课堂上,老师观察学生的反应,若大部分学生能应和,则绝大多数老师认为学科思政已达到效果。亦或是进行简单的纸笔测验,用量化评价来判断英语学科思政的效果。因此,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单一的量化评价,并不能抓到本质问题,也就得不到理想的反馈。例如在“What country are you from?”这节课中,学习完不同国家的英文表达后,一般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强化自己是中国人的意识,学生回应“I’m Chinese.”后教师就认为学生已形成了本国意识。这种评价是流于表面的,并没有触及到本国意识和家国情怀的本质。学生只是掌握了Chinese这个单词和I’m Chinese.这个句型,因此学生的这种表现形式不能作为评价英语学科思政是否达标的标准。

4. 英语红色文化绘本教学的优势

绘本教学是指教师利用绘本作为教学材料,以故事为载体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英语红色文化绘本教学就是以红色绘本为教学素材,以红色文化为教学内容,以英语文字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活动,具有巨大的优势。

4.1. 具有强大的交互性

交互式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围绕某一个问题或课题进行平等交流和自主互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让学生成为了闭着嘴巴的听众。

英语红色绘本课堂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为交互性融入教学活动中创造机会,具体体现在如下流程:一是图片预测。在绘本教学中首先会带领学生对封面和内页图片进行预测,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问答中引出绘本的内容,形成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有效交互;二是齐声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绘本文字内容,边读边巩固加深对所学的语法、生词、句型的理解以及深化故事发展的走向,形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有效交互;三是头脑风暴。课堂后半部分会设置相关问题练习来巩固学生的理解,问题设置会分为两个大方向,即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在两次头脑风暴过程中,形成了自我交互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互;四是角色扮演。绘本的角色扮演是对整节课堂的最佳反馈。在扮演过程中,对教材的研读和与其他扮演者的配合,做到在情境中学习,又回到情景中表达,形成了多方面的综合性交互。

4.2. 具有强大的故事性

绘本课堂以绘本故事为载体,故事是学生成长的精神食粮。故事能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在故事中,学生认识世界,也认识了自己 [4]。用绘本所具有的故事性为载体,就像是给干巴巴的全麦面包抹上花生酱和牛油果一样,让人欣然接受。

习近平总书记为开好思政课提出了“八个统一”,其中第七点就是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以传授道德教育和红色文化为目的的课堂应当是生动有趣的,能让学生乐于听讲、主动思考的,是能真正地深入人心的,这也就意味着不能简单的依靠知识的传递,只有产生情感共鸣,价值体验才深刻持久。而红色绘本恰好能够提供这一便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了解红色文化,内化思想品质。从传统思政课上灌输式教学,到与英语课有效结合,让学生通过红色绘本来主动探索故事了解红色精神内涵,实现了灌输性教学到启发性教学的质的飞跃。可以说,红色绘本以故事为搭载,为红色文化广泛传播提供桥梁,为英语课程思政提供便利。

4.3. 具有强大的情感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调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并不是要把课讲成简单的政治宣传,而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换言之,英语课程思政不是刻板的说教,而是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切入点,牢牢把握绘本教学带来的情感特点,以情动人,以红色绘本为媒介,创造机会让学生沉浸在红色文化中,经过深刻的思考与斟酌,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爱国主义信仰。

绘本正如小说一样是以故事情节为框架,以各种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织网。其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有的清晰明了,有的细腻生动。但与小说不同的是,绘本具有直观的画面感,读者很容易通过视觉代入到绘本故事中,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体验故事的跌宕起伏。而小学生正处于图片学习效果大于文字学习效果阶段,因此,将红色绘本作为教材能够克服文字的距离感和枯燥性,使得小学生能最大限度地获取到教师想传授的知识与情感。

4.4. 具有强大的场景性

绘本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场景性,绘本提供的场景与故事和主题密切相关。红色绘本所讲的红色故事将我们代入到当时的年代和事件中,为我们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特殊体验,学生也能置身其中,在好奇心和探究欲的加持下学习,与此同时也更容易换位思考,与英雄共在,与英雄共情。

绘本的场景性往往为游戏教学法提供便捷,这也是绘本的场景性所延伸出去的游戏性。例如:红色文化绘本课堂上经常会结合英雄角色扮演等游戏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提供的场景,让学生表演与红色文化绘本相关的情景剧。把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幻化成活生生的现实,不但表演者有了内心的体验,观看者也会产生共鸣。这种体验式的教学,往往会使人产生真实的感受,进而变化为某种行为规范。通过角色的表演,转换到现实中来,就会使人自觉或不自觉地知道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这要比空泛地讲解课本内容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

5. 将红色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具体策略

5.1. 完善英语学科思政教学目标

小学英语的核心素养有四个维度,分别是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目标上应做如下设计:一是语言能力方面,通过对红色绘本故事的学习增加学生的红色文化知识库,同时也能学会用英文讲好红色故事,传播中国精神;二是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方面,重视对学生知识培养的同时,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应重视红色绘本带来的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从而为学生坚定四个信心、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他们对党的领导的情感认知。三是综合学习能力方面,在“英语+”的基础上讲好党的红色故事。另外,将红色绘本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实践在本质上是为学生提供更多情感体验的可能,在了解中国红色革命故事中激发情感价值,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即精神层面的共鸣。

5.2. 创新教学内容,融入红色文化

教学材料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中介工具,材料的选择是否合适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将红色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要求教师选择红色故事绘本作为媒介,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对接学生知识水平程度,以情入文,互动学习。红色绘本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难度适中。绘本的选择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词汇积累和阅读理解能力进行难度分级划分,选择适合难度。同时作为文化意识色彩较强的绘本,教师在选择时要考虑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该文化;二、语言重现性高 [6]。选择一些语言重现性高的绘本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句型,有助于学生反复理解、替换和操练,有助于学生联想记忆,掌握新知;三、对接课本教材。红色故事绘本的选择要考虑到与课本教学的衔接,不能凌空在教科书之上。如Little Hero: Yu Lai中,雨来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著名的小英雄,他的年纪与小学生相仿,更能让同龄的学生产生共鸣,同时英雄故事对学生也更有吸引力。雨来爱党爱国,用自己的行动积极支持八路军抗战,故事结构简单,情感分明,文化意识强,是红色故事英语绘本的良好选择。

5.3. 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方面,要以红色绘本故事为载体。绘本的直观画面感是其故事性所具有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以讲故事的形式达到教学效果。首先故事的语言要与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拒绝过难或过易的语言表达,应尽量与课内所学教材相呼应,在练习中巩固提升。其次,故事应跌宕起伏,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提出合理的难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最后,要将红色绘本故事讲透讲彻,只有充分了解红色主人公的价值追求、奉献精神、坚强品质、人格魅力、斗争智慧、社会价值、特殊贡献等,学生才能找到人生观照,确定时代坐标,得到思想启迪和人生启发 [7]。另一方面,要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红色绘本的交互性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相结合会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真实的语料,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融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课堂更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增加情感认同,带来情绪价值,达到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强化学生对党的领导的情感认同的教学目标。

5.4. 完善英语学科教学评价体系

广大教师应当关注如何正确评价学生的红色文化知识库与教学工作的关系。一方面,只有教学和评价和有机结合才能使师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学的情况,根据反馈的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模式以更好地促进师生间课堂的有效交互,正向传递红色知识及情感价值,进而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对红色绘本教学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全面客观的评价更是能反应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强化和监督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提问、征答、作业检查等形式对学生掌握程度进行实时检查。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限度内,学生上课回答对问题或是积极正面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建议广大教师在将红色绘本故事引入课堂的过程中,提前自我熟悉和研究该绘本的主要内涵与知识点构成要素,开展针对提升学生知识素养和情感素养的教学,并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和评价学生是否做出相应的正向回应,必要时实时调整教学方式,为达到教学目标而下功夫。

基金项目

2022年度绍兴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后数字技术时代高中生数字公民意识培养研究”(SGJ2022002)。

参考文献

[1] 曹进, 赵宝巾. 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与育人体系建设探索[J]. 外语电化教学, 2021(4): 40-46+6.
[2] 金玉花, 葛茜, 何美玲. 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和成效研究——以日语实践类课程为例[J].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2, 10(3): 16-27.
https://doi.org/10.16838/j.cnki.21-1587/h.2022.03.004
[3] 王燕. 中学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问题与对策[J]. 上海教育科研, 2015(8): 59-63.
https://doi.org/10.16194/j.cnki.31-1059/g4.2015.08.015
[4] 骆小成. 故事性教学探析——以初中思品课为例[J]. 上海教育科研, 2016(6): 70-73.
https://doi.org/10.16194/j.cnki.31-1059/g4.2016.06.019
[5] 吴玉林. 体验式教学方法初探[J]. 沧桑, 2009(4): 197-198.
[6] 白薇. 英文绘本的选择及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2, 28(5): 62-65+124.
[7] 张日华. 强化情感认同 增进价值引领——增进学生对红色文化情感认同的思考[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1(9): 8-10.